百科知识 台湾移民中的主要贡献者:河洛人与客家人

台湾移民中的主要贡献者:河洛人与客家人

时间:2024-08-2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在开发台湾的移民中,“河洛人”与“客家人”贡献最大。所谓的“河洛人”就是福建人,又称之为“福佬人”,其中以泉州人和漳州人为主。之所以将福建人称之为“河洛人”,是因为福建的汉人都是从黄河洛水流域迁来的。而客家人,则主要是指祖籍广东,以客家话为家乡话的移民了。河洛人和客家人在保留祖先的传统时,也日趋本土化了。河洛人和客家人虽然在字面上有所区别,但实质上都来自于祖国大陆。

台湾移民中的主要贡献者:河洛人与客家人

台湾是个由大陆移民开发而成的社会。在移民未到台湾之时,岛上仍是鸿蒙未开,一片荒凉。三国时期的吴国,曾派卫温、诸葛直率甲士百万,前往台湾,这是汉族人到达台湾的最早记载。从宋、元开始,才有零星的大陆移民前往台湾,从明末到清初,是大陆向台湾移民的高潮。移民们披荆斩棘,不畏艰辛,终于造就了一个美丽的家园。移民们的创业之路,可谓筚路褴褛,但他们的精神将与天地同在。遥想当年移民们入台时,浪高而船小,不知有多少闽粤两省的移民沉于海底。未开发之前的台湾,仍是一片蛮烟瘴气之地,多少移民因水土不服,而病祸时作,甚至由于无处就医而死于非命。此外,还有一些由于天灾人祸而造成的损失。先民们创业的艰辛,由此可见一斑。

经过三百年的开发,台湾从原来的蛮烟瘴气之地变成了海上乐土。在开发台湾的移民中,“河洛人”与“客家人”贡献最大。那么,“河洛人”与“客家人”是何许人呢?

所谓的“河洛人”就是福建人,又称之为“福佬人”,其中以泉州人和漳州人为主。之所以将福建人称之为“河洛人”,是因为福建的汉人都是从黄河洛水流域迁来的。昔时,永嘉之乱时,中原士族纷纷南渡入闽。后将福建人称为“河洛人”,自然就有追忆中原先祖之意味了。而客家人,则主要是指祖籍广东,以客家话为家乡话的移民了。那么,“河洛人”和“客家人”,又是如何渡过台湾海峡到达台湾的呢?

总体而言,当年福建的移民主要是从福建的泉州、海澄、厦门等港口,穿过台湾海峡,并在台南、鹿港、八里等地登陆的。由于政府禁海,当时的移民有很大一部分是偷渡入台的。而福建沿海港口很多,自福州至漳州,私口如林,无处不可偷渡。若以漳州的移民为例,则当时漳州各县区过台湾的出海口岸,就有龙溪的石码、紫泥、溪赣,海澄的月港、浮宫、港尾、卓岐、屿仔尾、浯屿、镇海,还有漳浦的井美、佛县、前亭、将军澳、赤湖、旧镇、陆鳌、古番、下寨,加上云霄的云陵、列屿、下幡,东山的铜陵、澳角、宫前、东河,诏安的宫口、南门总共有二十八处之多。当时,移民们从厦门港及上述港口出发,扬帆过海,只需经过十几个小时或两昼夜就可以到达台湾两岸的鹿耳门、安平、打狗等港口。

清姚莹在《鹿港防剿始末》中,论及垦民在台的分布情况时说到:“海口多泉,内山多漳,再入多番毗连,则为勇人。”论及入台时间最早的当首推泉州籍移民。当他们到达台湾之时,有众多的空间供其选择,于是聪明的泉州人就率先占据了靠近海岸,多有港口,便于开发的西部沿海平原地带。自然,在选择开发地的问题上,并非所有的泉州籍人士,都视沿海地带为第一选择对象。居于泉州内地的安溪、永春、德化一带的移民虽然也较早进入台湾,但为了寻找一个和家乡地理近似的地区,他们还是进人了台湾的丘陵地区和盆地。因为只有这些山区,才能充分发挥他们原有的生产技能,才能开发出自己的一片热土。泉州籍移民自古以来就有较为浓厚的地域观念。“同乡井如骨肉矣,疾病相扶,死丧相助,棺坟相葬,邻里皆躬观之。”在这一观念之下,同籍而居,也就十分正常了。林衡道先生在《台湾土居住民的祖籍与姓氏》一文中,描述了台湾各县原籍移民的分布情况。其中台北市、台北县、新竹市、台南县、台南市、高雄县、高雄市和澎湖县的居民以泉州籍者为多数。在苗栗、台中、彰化、云林、嘉义等县的沿海乡镇,泉州籍的居民也占了多数。就连号称漳州人天下的宜兰县,也有泉州安溪人苏士尾于清嘉庆二十年(即公元1820年)开发的苏澳镇。由此可见泉州籍移民数量之巨,分布之广。

至于漳州人进入台湾后,足迹也遍及台湾的每个角落。但其主要的,还是分布在内陆的平原地区,如云嘉南平原、台中盆地、台北平原等。在台中到罔山之间的大平原,及其所连接的丘陵地带,漳籍移民所占比例甚高。同时,北部桃园、板桥、玉林、万里、石门一带更是他们的聚集区。至于宜兰县则号称是漳州人的天下了。(www.daowen.com)

祖籍广东的客家人,来台时间较之泉州、漳州人则更迟,在西部平地被河洛人开发殆尽的情况下,他们只能往桃园、苗栗及台中、高雄、屏东的山地一带迁移了。在如今的桃园、新竹、苗栗一带,客家后裔人口众多,尤以中坜、竹东、苗栗、大湖等地为最。

移民中的福州人,比广东人更迟到台湾。当他们到达台湾时,发现就连山脚下的地区也被先到的移民占据了,已没有再可垦之地了。于是他们不得不靠自己的双手过活。他们进入了一些较大的城镇,以打造“菜刀、剪刀、剃刀”三刀而闻名。

可见,早期的移民由于到达时间之先后不同,其分布地区也迥然有异。同时,分布区内部,聚散的形式也有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在开发之初,由于同宗族的移民人数有限,所以当时还是主要以同乡关系为聚结而居,共同开发的纽带。这一时期,只要是同一祖籍地就不在乎是否同姓、同宗。而后,随着人口的繁衍,强宗大族不断出现,在后期血缘关系代替了地缘关系,形成了诸多“血缘聚散”。传统的家族制度日益形成。河洛人和客家人在保留祖先的传统时,也日趋本土化了。

河洛人和客家人虽然在字面上有所区别,但实质上都来自于祖国大陆。他们漂洋过海,开发宝岛,可歌可泣。他们不仅开发了山林,也将祖国的文明传入了海峡彼岸,让其子孙后代薪火相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