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郑成功-台湾开台圣王,爱国主义精神的象征

郑成功-台湾开台圣王,爱国主义精神的象征

时间:2024-08-2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台湾人民十分尊崇郑成功,尊称他为“开台始祖”、“开山圣王”、“开山之神”等等,并以各种各样的形式来寄托对郑成功的哀思。台湾同胞修建和祭祀“延平郡王祠”,表明了他们对郑成功爱国主义精神的钦佩,以及他们将为中华民族的尊严,为祖国的统一、繁荣和富强而奋斗不息。郑成功收复台湾,开发台湾的历史功绩同样受到大陆人民的高度赞扬,许多地方建有郑成功纪念馆供百姓参观。

郑成功-台湾开台圣王,爱国主义精神的象征

美丽富饶的台湾岛一直都是西方殖民主义者虎视眈眈的对象,从16世纪起,先后就有西班牙、荷兰在台湾建立过殖民统治。其中的荷兰殖民者就盘踞台湾达38年之久。殖民者先后在台湾筑了热兰遮城和普鲁文遮堡(即赤嵌楼)作为对台进行殖民统治的中心。台湾人民不甘于被压迫的命运,他们一次又一次地起来反抗殖民统治,动摇了荷兰殖民者的统治。其中规模最大的是1652年的以郭怀一为首的起义。起义群众一度攻克了热兰遮城,但最后寡不敌众,6千多义民在起义中壮烈牺牲。此次起义大大坚定了台湾人民反荷斗争的决心,为郑成功收复台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郑成功,生于1624年,福建南安人,其父郑芝龙是最早开发台湾的领袖人物之一。原名郑森,曾被逃到福建的明朝遗主南明王赐予国姓——“朱”,并改名“成功”,所以民间也称他为“国姓爷”。郑成功始终以明臣自居:清军入关后,郑氏始终没有降清,并退据厦门,以此为根据地起兵抗清,后被南明政权封为“延平郡王”。他积极筹划驱逐在台的荷兰殖民统治者,收复国土

经过精心筹划,郑成功于1661年(清顺治十八年)四月二十一日,开始向台湾进军。郑成功留下部分兵力守卫厦门、金门,亲自率领二万五千名将士及数百艘战舰,从金门料罗湾出发,取道澎湖,向台湾进军。四月二十九日,由在台任荷兰通事(翻译官)的何斌(福建南安人)引导,郑军在台南的鹿耳门内禾寮港登陆,并在台湾同胞的积极支援下,与荷军展开了多次激战,荷军退守热兰遮普(即赤嵌城),于是郑成功致信荷兰殖民头目揆一,严正指出:台湾是中国的土地,很长时间都被你们国家盘踞。今天我既然来索要了,那么这地方就应当归我们。并表示珍珠、金银财宝等贵重物品可以听任殖民者处置,表示了其宽广的胸怀。而且向殖民者下最后的通牒:如果你们不从,可以拔下红旗下战书,我也会严阵以待,不会犹豫不决。请揆一三思。揆一不从,树旗请战。郑军得到台湾民众的帮助,筑围墙断绝荷军的接济。经9个月的艰苦战斗,荷军伤亡惨重,最终于1662年(清康熙元年)二月一日签字投降。自此,中国人民收回了流落在外的宝岛,台湾又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郑成功废除了荷兰的殖民制度,改赤嵌楼为承天府,置两县,设安抚司于澎湖,戍以重兵,总称台湾为东都。为纪念故土,改热兰遮城堡安平镇(郑成功故乡为“安平”,即今晋江安海一地),同时施行一系列有助于发展台湾经济文化的措施。

郑成功收复台湾后不久就去世了,其子郑经、孙郑克塽相继维持郑氏政权,前后达到23年。郑氏祖孙三代经营台湾最基本的策略是屯田垦荒,奖励农业生产,发展贸易。为了使官兵和眷属的口粮问题得到解决,郑氏坚决执行屯垦,上到“监国”宁靖王朱术桂,“高官”陈永华,军将林圮等,下到普通百姓,都参与到这场拓荒屯田的热潮中去。并且把荷占时代的“王田”改为“官田”,建立了封建土地所有制。为了开发台湾,解决人员的不足,郑氏政权向闽、粤、浙招募丁壮,每人给三两银子,每三人给一头耕牛,于是闽、粤、浙三省饱受饥荒之苦的人民大量涌入台湾,开发了大片荒田。郑氏统治者亲临高山族人民住区,抚慰民心。并且寓兵于农,减轻高山族人民的负担。并且明令禁止侵占高山族人民的土地,保护高山族人民原耕地物业,还帮助他们发展农业生产,提高生产力水平,对高山族子弟实行文化教育。

郑成功逝世后先葬于台南,台湾同胞纷纷设灵位祭祀。台湾人民十分尊崇郑成功,尊称他为“开台始祖”、“开山圣王”、“开山之神”等等,并以各种各样的形式来寄托对郑成功的哀思。其中最蔚为壮观的是为纪念这位英雄所建造的五六十座之多的祠庙。前往烧香的台湾信徒不计其数。如果要论建造年代的长短,那当首推台南的“延平郡王祠”。(www.daowen.com)

清初,郑成功的尸骸获准迁葬回福建南安的故乡后,人们更加怀念郑成功,于是在各地建立起了纪念性的祠庙,其中“开台圣王庙”就是此时建造起来的。这座庙几经扩建后才成为今天的“延平郡王祠”。

“延平郡王祠”颇为壮观。祠内大殿奉祀郑成功的塑像。后殿为太妃祠,左祀宁靖王及其王妃神像,右祀监国王及其夫人神位,外殿左右配祀当年郑成功的部将甘辉、张万礼二将军。祠内大量陈列着郑氏遗物及汉族移民开发台湾的历史文物,供人们凭吊瞻仰。

专祠建成后,每年农历正月十六举行隆重的祭祀。台湾同胞修建和祭祀“延平郡王祠”,表明了他们对郑成功爱国主义精神的钦佩,以及他们将为中华民族的尊严,为祖国的统一、繁荣和富强而奋斗不息。

郑成功去世后,他的儿子郑经、孙子郑克塽治理台湾,前后共达二十二年,这一时期史称为“明郑时代”。郑氏祖孙三代在台湾实行屯田垦荒,发展农业;提倡种蔗、植麻、制糖、制盐,兴办工商业和对外贸易;开办学堂;帮助高山族同胞改进农业生产方式,使台湾向着更先进的方向发展,大陆沿海居民入台的人数也急剧上升。

郑成功收复台湾,开发台湾的历史功绩同样受到大陆人民的高度赞扬,许多地方建有郑成功纪念馆供百姓参观。在厦门保存有不少郑成功收复台湾的遗迹,如演武场、演武亭、演武池、延平故垒、龙头山寨、水操台、郑成功纪念馆等。在鼓浪屿南端覆鼎岩上,竖立一尊巨型的郑成功石雕,高15.7米,宽9.2米,厚7米,塑像身着盔甲,手按佩剑,面朝大海,雄视东南,刚毅轩昂,身后的大披风形如大鹏鼓翼,势欲腾空。整个塑像雄伟挺拔,每天有成千上万游客前来瞻仰。郑成功的家乡南安县石井人民,为家乡能出现这样一位民族英雄而感到无比自豪,其墓茔不仅被全被修葺一新,还建立了规模宏大的郑成功纪念馆。石井的“郑氏祖祠”(又称“延平郡王祠”)更被台湾所有祀奉郑成功的庙宇和郑氏宗亲会视为祖庙。近年来,成千上万的台湾同胞不辞云水浩渺前来拜谒瞻访。宜兰“开山庙”来此进香后,还虔诚地请回郑成功塑像一尊,返台供奉祭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