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科学考察,台湾海峡的最狭处仅一百三十余海里,即使是最宽处也不到二百公里。可见,从直接距离而言,台湾与大陆是如此之接近!当我们在翻阅古文献时,会发现在一些古书中也有许多关于这方面的记载。如《隋书•流求传》:“大业元年(即公元606年),海师何蛮等,每春秋二时,天晴风静,东望依稀似有烟雾之气……”明嘉靖年间陈侃在《使琉球录•群书质疑》中也说:“闽中大夫常曰:霁日登鼓山,可望琉球。盖所望者小琉球也。”当时也将台湾称为小琉球,从中可见福建与台湾在地理上的接近了。明末清初之际,顾祖禹在《读史方舆纪要•福清县海坛山条》中对海峡对岸的台湾也略有记载。在该书中他提到,在海坛岛的大姨山上远望对岸,能发现隐约有几座山尖浮出水面,即:“当日未出时,极望有如空青微露水面。”此外,我们还可以从民间寻觅到几则生动的例子,来证实海峡两岸的相隔咫尺!在福建流传着这么一则谚语“福州鸡鸣,基隆可听”;在福州一带,每当我们登上鼓山之巅时,甚至还能看到台湾北部鸡笼山的些许面貌。
大陆与台湾之间地理的接近,为早期两岸的接触创造了条件。南宋之际,就有着一支被称为“毗舍耶”的台湾原著民,驾着竹筏穿过台湾海峡进人泉州的水澳、围头等地。在南宋赵汝适写的《诸蕃志》中,对此事进行了记载:“淳熙间,(毗舍耶)国之豪酋常率数百辈猝至泉(州)之水澳、围头等村……(毗舍耶人)喜铁器及匙筯,人闭户则免,但刓其门圈而去。掷以匙筯,则俯拾之,可缓数百步。官军擒捕,见铁骑则竟刓其甲,骄首就戳而不知悔。临敌用镖枪,系绳十余丈为操纵,盖爱其铁不忍弃也。不驾舟楫,唯以竹筏从事,可折叠如屏风,急则群舁之,泅水而遁。”
从赵汝适的叙述中,我们发现,作为台湾原著民一支的毗舍耶人,十分痴迷大陆人的铁器。而且涉海“不驾舟楫,唯以竹筏从事”,他们只要用十分简陋的竹筏一类的水上交通工具,就可以到达大陆。
与之相比,大陆中原人可谓较早拥有先进的造船技术。汉代时,中国的造船技术已在世界上处于领先的地位。当时的西汉已经能建造大型的楼船,到了东汉还能建造具有尾舵的船只,同时,船上还装了橹,这是一种先进的推进工具,大大提高了船的速度。由于有了先进的造船技术,汉朝的航海事业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在《汉书•地理志》中,曾记载当时西汉的海船,不仅能连续在海上航行好几个月,并且还到过都元(即今马来半岛)、邑卢没、湛离(即今缅甸沿岸),黄支(即今印度)等一些地区。因此,大陆居民前往台湾,在航海技术上没有太大问题。
大陆中原汉人早期对台湾的了解,主要来源于古书中对东部海域的一些零星记载,以及当时一些有关东部海域的神话传说。秦始皇曾经派遣徐福率童男童女入海求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古书上说,这三座仙山是一个十分神秘的去处,不仅有神仙,而且还有长生不死之药,着实是个幽邈飘茫的世界。就像后人所说:“其物禽兽尽白,而黄金白银为宫阙。”《列子•汤问》中也有关于东部海域的记载:“渤海之东,不知几亿万里。有大壑焉,实维无底之谷。其下无底,名曰归虚。其中五山焉:一曰岱舆,二曰员峤,三曰方壶,四曰瀛洲,五曰蓬莱。”由于有了这一段记载,后人于是认为“方壶”就是今日的澎湖,并取“岱舆”和“员峤”首字,合成“岱员”,认为即是今日的台湾。到了后来的《后汉书》则有了“东鳀”的说法。《后汉书•东夷传》中载:“会稽海外有东鳀人,分为二十余国,又有夷洲、亶州。”这些古书上的记载,可以说是古人关于东部海域的最初印象,是台湾名称由来的浪漫传说。(www.daowen.com)
随着时间的推移,后人对东部海域以及台湾岛的认识更加深入了,与台湾的原著民族也有了初步的接触。《三国志•吴志•孙权传》黄龙二年条记载:“遣将军卫温、诸葛直将甲士万人,浮海求夷洲及亶州。”这是东吴政权为了扩大势力,巩固基业而作出的举动,从中反映出当时人们对夷洲已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只有在对台湾有较为详实的了解的情况下,才能有这样的经营夷洲的先声。当时的丹阳太守沈莹还著有《临海水土志》一书,从方位、地形、气候、物产、衣食、风俗等方面对夷洲进行了更详细表述。“夷洲在海东南,去郡两千里,土地无雪霜,草木不死,四面是山。众山夷所居,山顶有越王射的正白,乃是石也。……人皆髡头穿耳,女人不穿耳……饮食不洁,取生鱼肉……战得胜头•首还……女已嫁皆缺去前一齿。”从这一叙述来看,夷洲的特征与台湾的特征不谋而合。可以说,这时的夷洲指的就是今日的台湾了。
到了隋朝,大陆中原汉族与台湾又有了新的接触。我们综合《隋书•炀帝纪》和《东夷列传•流求国传》可以发现,隋代与流求国有三次接触:第一次是于炀帝大业三年,派羽骑尉朱宽和海师何蛮,入海求访异俗,结果“言不相通,掠一人而返”。第二次是在大业四年,“帝复令宽慰抚之,流求不从,宽取其布甲而还”。第三次则是大业六年的一次规模较大的行动了,当时由武责郎将陈稜与朝清大夫张镇州“发东阳兵万余人,自义安泛海击流求国”,最后“破之,献万七千口,赐百官。”隋朝的一系列对台湾的军事行动,虽然有蛮横残暴之嫌,但却为大陆与台湾的接触又添上了一笔。
此外,我们从台湾原著民的神话传说,也能发现大陆中原汉人,与台湾原著民进行交往的些许线索。台湾的泰雅人至今仍流传着其祖先来自于大陆的神话,而赛夏人的故事则更富于神奇色彩。他们认为洪水过后,天地变成了苍茫一片,世界上除了唯一的一名男子生还外,再也没有其他的生物了。于是天神就将这个男子剁成碎块,投入水中,碎块在水中四处漂流,有的变成了赛夏人,有的则变成了汉族人。阿美族的一则关于文字的传说,也说明了他们与汉族的早期联系是存在的。阿美人认为,他们原来与汉族都有文字,但由于阿美人的文字刻在石头上,洪水过后,石块没于水底,所以其文字就失传了。而汉字则是刻在木头上,木头浮在水面上,从而使汉字得以流传。台湾原著民的神奇故事,虽只是口耳相传,但从中我们发现,原著民在早期已知道了汉族的存在。这也说明了大陆中原汉人,与台湾原著民早期交往的可能。
无论早期的汉人是采取哪一种形式进入台湾,也无论台湾的原著民渡过海峡进入大陆是多么的艰辛,这都是祖国大陆与宝岛台湾的早期接触。这一接触虽然由来坎坷,但对于后来移民开发台湾,可谓意义深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