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杨帆
庐山是江南的一座名山,它地处长江之南,鄱阳湖之滨,湖光山色,烟云缭绕。自古以来,庐山就以大自然的魅力,深得艺术家的青睐。据画史记载,从东晋顾恺之画《庐山图》始,中国山水画就以独立的画种出现于画坛,使庐山成为中国山水画的发祥地。一千多年来,历代名人登临庐山采幽索奇,为庐山留下了一万多首名诗,一百多幅名画。如五代:荆浩,宋朝:董源,元朝:赵孟頫,明朝:沈周,清朝:石涛,近代:张大千,现代:李可染、关山月等,他们为后人留下的千古画卷,不仅为庐山带来了丰厚的文化底蕴,而且传承完善了历代山水画的表现技法,推进了中国山水画的发展。
历史的车轮碾过岁月的铅华,继历代名人画庐山后,以庐山为巢,以庐山为友,与庐山相知50余年,挚情深意绘庐山的画家——杨豹,可称得上是在庐山历史上,画庐山时间最长久的一位了。1960年,杨豹毕业于江西师范学院艺术系美术专业,同年分配来庐山从事美术教育和文化宣传工作,1985年组建庐山画院任院长。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西省文史研究馆特邀书画家,九江美术馆艺术顾问。50多年来,他以大自然为师,在庐山悠久历史的灿烂文化中,总结借鉴前辈的成功经验,不断探索山水画的新章法,不断追求笔墨跟随时代,创作属于自己境界的新山水画。
一、揽众家之长,汇各派之优
20世纪70年代,著名画家:关山月、李可染、陆严少、张仃、白雪石、宋文治、应野平、赵丹等。他们先后来庐山采风、写生。组织安排画家杨豹陪同,同这些有名望的顶级大师在一起现场写生,相互交流,切磋技艺,品尝他们的墨宝,学习他们的表现技法……他非常幸运,非常珍惜这一次次难得的相聚机遇,他将他们视为自己崇拜的学习榜样,视为讨教的良师益友,得益非浅。在大师们的启发下,他揽众家之长,汇各派之优,借鉴前辈经验,不断探索创作合时代节拍,有时代韵味,有自己意境的个性风格作品。
二、创造意境
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杨豹在自己山水画创作路上,一直是在努力实践国画大师李可染先生对他的教诲:“你画好庐山,就是对庐山最大的贡献。”带着前辈的重托和自己对艺术的追求,春夏秋冬,年复一年,他走遍了庐山的深山峡谷和奇峰险水,山上的朝晖夕阳,四季变化,牵动着他的视线,激发起他创作的情思,对接触到景物,尽量用水墨画的形式记录下来。数十年他搜尽奇峰成画稿。为以后的创作积累了大量的素材。在作品创新意境上,他始终遵循可染先生推崇的理念:要善于学习传统“以最大的力气打进去”,同时又要敢于突破传统“以最大的勇气打出来”,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他努力探索寻找传统文化的闪光点,追求“以景写意”“以意选景”“情景两浑的艺术风格。所以他创作的庐山画卷,让人领悟到有先贤风骨,又有前人不具的新意,特别是80年代,思想上的解放,经济上的开放,给了他极大的鼓舞,使他的庐山山水画得到了一次质的飞跃。如:《一山飞峙大江边》《天池飘玉带》《苍龙戏云》《千流归一》《山舞银蛇》等作品。画家完全不受自然形色束缚,而进入了纯粹的精神世界,以现代的感触写大自然磅礴气象,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渗透进画作中。20世纪90年代至新世纪初画家更致力于探索开拓属于自己的山水创作意境,不断创新出有生命力的新作。如,他的:“倚山梦笔”系列:《石松图》《云横峻岭》《云腾》《江山多娇》《佛光含影》《声震万壑》《气吞云梦》《翠谷生云》《汉阳峰飞云》等,得到社会大众的好评,得到领导赞扬。原中顾委委员杜平观杨豹庐山山水画展后,题词:“饱尝名山胜画,笔寄精神”原庐山党委书记欧阳毛荣观杨豹“倚山梦境”系列山水画后,题字:“胸纳庐山奇,笔吐烟岚妙。”
三、探索追求山水画的审美形式
进入21世纪后,画家特别重视强化现代山水画的多元化风格和新的笔墨风格,在借鉴传统文化,同时努力将现代思维用于自己的创作中。
1.构图:杨豹的山水画构图奇特,布局巧妙。如:《天桥》图,“天桥”是庐山西谷的一大景观,画家以深远的手法,画出两块巨石遥相呼应,周围以淡彩墨烘染,显得光润而明亮。为了突出天桥,将主峰布置在天桥两侧,显示山势平稳,画面空白处布局烟云,天桥布局虽不奇险,但通过虚与实的对比和雾岚烟云,衬托出了天桥高渺,深远灵空的气势。这幅画的构图是处理在似与不似间,表现以形写神。艺术源于生活,艺术高于生活的意境。
又如《一山飞峙大江边》是根据毛泽东主席诗“一山飞峙大江边”诗句意境创作的。这幅画的构图是“以意选景”取以大观小法,从横观角度布局山和水的位置,近景:布局山和山泉,为突出大江的壮观,山的造型为开合状,右山尖有烟云缭绕,给人以山的缥缈感,近景的山有明有暗,有远有近。远景:为空白,但给人们感觉是一片茫茫的江水。这种虚实相生的画面,达到了取势传神的效果,有力地烘托了诗意画的意境。(www.daowen.com)
2.笔墨风格:中国画“气韵生动”是创作的最高准则。古画论同样认为“气韵由笔墨生”,由此可见,决定一幅创作的气韵是否生动,关键在于“笔墨”,如何使传统的笔墨适应现代山水多元化综合运用,我们从画家杨豹的山水画,看他怎样借助“笔墨”驾驭“尽变穷奇”的云水。
烟云:山中没有烟云,就不灵气,如同春天没有花草,山就失去了妩媚、不秀丽。画家长期工作、生活在庐山,他画烟云情有独钟。不论是积云、块云、朵云还是飞动的云,他都利用不同的线条,表现得惟妙惟肖。
如《苍龙戏云》图,是画家以庐山龙首崖为意象,将传统创作中的“神与物游”、“意与象通”的寓意,运用于《苍龙戏云》的画面上。此画画云别具一格。用大斗笔分别蘸上浓、淡的彩墨,通过富于变化有节韵律的线条,依据云的走势,造型巨龙,巨龙的两侧虚多略采,表现空灵的光色;龙尾写出暗的色调,通过开与合和虚与实的对比色调,画面上一条“巨龙”在云中腾飞,形象生动,使人入神入胜。
又如《气吞云梦》图,是以庐山小天池为画家心中的奇峰峻岭。根据观瀑布云的速写,并加以想象发挥创作的,画面以情汇景,采用平远式的构图,先画好近景的山崖,山崖是层层叠起的石头组成,为了增强山石的质感和空体感,反复数遍用湿笔皱擦。将线条的墨破开,渗化积墨,使山崖的结构浑厚华滋。根据意境需要,远景的大部位留有写瀑布云的空间,为了要写出瀑布云的气势,远景再点景加小山。同近景的山崖开合呼应,在留有空白的画面,用徐疾、流畅、富有韵律的园转线条写出瀑布云。最后用朱瞟渲染山峰,上部份晕染后的山峰和云层产生了逆光效应,画面上出现了气势磅礴的瀑布云奔腾直下,给人以壮观的美感。
水景:水是灵动的,山得水而活,山水画家专注于画水也有几十年了,他用不同的笔法画水。代表作有10余幅。如《石门涧瀑布》《黄龙潭碧泉》《芦林湖晓雾》《李白诗意图》《三叠泉冬韵》《响雪》《百川飞泻》《声震万壑》《清泉石上流》《喷雪》《千流归一》等。这些水景:有的是喷薄,有的是飞溅,有的是激射,有的是滋润,有的是远流……画家笔下的水姿千姿百态,给人心旷神怡的美感。
如:《千流归一》这幅画创作于20世纪80年代,欣逢香港回归,感奋之下,画家产生了画《千流归一》的构想。通过写《石门涧飞瀑》和《百川飞泻》图,发展深入结合意境创作《千流归一》。以此抒发画家振奋中华的情怀。这幅画“以意汇景”,因主题是水,所以在画面上特别强调“水”的效果,取高远法依水势布局水景,表现水奔腾直下的气势。为了突出水,画面留下大部分空白画水。远景:山的上部分剪裁了,使人感到画外有画,恰到好处的衬托出瀑布的高远。远景瀑布取一个局部,用变化不同的长短线条画瀑布。瀑布周围的山和石头用重彩墨,反复晕染,显得山体结实、厚重。从瀑布口流出的水,通过晕染和明暗的对比表现出水的流向和空灵。近景:首先用流畅、提、按、顿、挫、转折变化的线条将石头和水的外廓画出来,对开合后的瀑布水更深入刻画:大股、小股、水花及石头的深浅都细心的搭配,穿插表现出来。通过开合,虚实的对比关系,出现了水花四溅、波浪滚动,瀑布:“一泻千仞”的壮观气势,达到了画家“千流归一”的意境。
在杨豹的山水画中,我们分别感受到了自然美的存在,感受到了他对庐山的热爱,对时代的赞美,对生活的眷恋,对人民的坦诚,对艺术的执著。他的每一幅画是用心在创作,用心在感悟……
艺术表现人生,五十多个春秋他在为艺术默默地耕耘。20世纪80年代以来,他有一千余幅作品在国内外发表、出版和展出,并多次获奖。他的画不仅被观赏者喜爱、收藏,而且被许多书画研究机构收藏,还被日本、香港、新加坡、美国等国家和地区的名家收藏。他的业绩录入《中国当代国画家辞典》《中国当代国家名人大辞典》《东方之子》等二十余部辞典。江西电视台、中央电视台分别摄制《只缘身在此山中》《著名山水画家杨豹》专题片,播放介绍他的艺术业绩。
画家杨豹还有一个梦想,他说:中国已有岭南画派,长安画派……庐山满目是画,为什么不能形成“庐山画派”?!若以庐山画院为基地,以画会友,培养新人,只要大家沉淀下来,认真学习和传承,便有希望形成“庐山画派”。我们共同努力,让庐山之美,天下共赏!
(作者:江西省庐山画院创作室主任)
高路入云端 杨 豹 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