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周亮工:一位名声熟知的才子艰辛之路

周亮工:一位名声熟知的才子艰辛之路

时间:2024-08-2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才高名重却屡遭颠踣的周亮工文◎吴定安明末清初有位杰出人物,文章声气满天下,且以文人建武功,在当时兵荒马乱钲鼓四起之世,大智大勇,守土有功,保全了多处城池免受屠戮之灾,可谓文韬武略。但因前后判处截然不同,刑部怀疑有弊,还是把亮工等一干人解送北京,由刑部复审。亮工大难不死,遇赦得以出狱。

周亮工:一位名声熟知的才子艰辛之路

才高名重却屡遭颠踣的周亮工

文◎吴定安

明末清初有位杰出人物,文章声气满天下,且以文人建武功,在当时兵荒马乱钲鼓四起之世,大智大勇,守土有功,保全了多处城池免受屠戮之灾,可谓文韬武略。然而在官场的角逐中屡蹈险境,三次入狱,两度判死。康熙九年(1670),他59岁在江宁,一日“忽夜起彷徨,取火尽烧生平所纂述百余卷,曰:使吾终身颠踣不遇者,此物也”(同治版《金溪县志》)。两年后淹然长眠。这个人就是金溪合市栎树下周家周亮工。

一、亮工其人

周亮工(1612—1672),字元亮,缄斋,号栎园,人称栎下先生。少时聪慧勤奋,邑郡试俱第一。明崇祯十三年(1640)中进士,时年29岁,授山东潍县(今潍坊市)知县。明末,清军常深入明地,蹂躏山东,他据城抵抗,保住了县城。甲申岁(1644),他奉召入京,因守御有功,升为浙江道监察御史,但受命仅十日,李自成即攻破北京,崇祯皇帝自缢煤山,他杂在难民中逃出,到南京投奔南明福王政权。岂知马士英阮大铖把持着醉生梦死的弘光小朝廷,他们日以党争为事,政以贿成,官以钱得,根本不肯接纳周亮工,锦衣卫冯可宗无中生有指斥亮工“从贼”,把他投入镇抚监狱。这是周亮工第一次被诬入狱。经审讯诬陷者拿不出任何证据,马士英就私下胁迫亮工诬劾刘宗周(号念台,明末左都御史,曾弹劾魏忠贤和马士英。是著名学者黄宗羲的老师,黄宗羲是亮工青年时密友),做他的党翼,才肯补用。亮工痛斥群小,慨然隐居于南京牛首山,朝夕侍奉父母,轻易不再入城。

顺治二年(1645),豫亲王多铎率师南征,四月二十五日攻陷扬州,五月十五日弘光朝数百名官员打开南京城门迎降清军,众官俱跪道旁,“时正大雨淋漓,无一人敢稍后者”(《爝火录》卷十)。亮工时年三十四岁,无职无权,随南京百姓一道成了清朝顺民。时值人才匮乏之际,当清廷查明他原有御史身份之后,立即授以两淮盐运使之职,次年升任淮扬海防兵备道,顺治四年(1647),擢迁福建按察使,复升为福建布政使。亮工在闽八年,以扶士气,拯民生为己任,深得民心。汀南寇狂,亮工用计诛杀叛将,使永安贼首投降,又剿平邵武、建宁、延平之乱。郑成功占厦门,亮工调民固守,民服其调,又赎回被郑挟持的百姓千余人,并收殓安葬数十万死难尸骸,民誓死服之。顺治十二年(1655),亮工四十四岁,正月奉诏赴京任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六月擢升户部总督钱法右侍郎,七月福建总督佟岱弹劾亮工“贪酷”,十一月被革职,次年正月解福建对质听审。时“海寇”(指郑成功抗清水师)围攻福州,船帆如蚁,而城中疲卒不满千,福州危急。巡抚应士民的要求,从大牢中请出亮工协助守城,贼乘大雨攻城,杀声动地,亮工统率士卒扼守要冲,指挥若定,长啸如神人。他抓住战机在射乌楼亲发大炮,击毙对方主将三人,郑军知亮工在,大惊而遁,福州城得以保全。亮工不敢言功,仍囚服就质,当时士民为亮工鸣冤者达数百人之众。

亮工被弹劾,实为在福建任上因迎送等情得罪总督佟岱,佟岱胁迫地方提供陷害亮工的罪证,且定下罪状是贪得赃银四万余两,判处抄家论斩。亮工解押福建后,佟岱亦被罢官,审案官员可以公正地对待此案了。顺治十五年(1658),经泉州、延平、建宁、福州、汀州五司理会审,查明亮工贪酷等事皆为莫须有,改判无罪。时闽久旱,辩亮工无罪案卷刚定,天即下大雨,百姓大歌“束卷雨”。但因前后判处截然不同,刑部怀疑有弊,还是把亮工等一干人解送北京,由刑部复审。是年11月到京,从此亮工在刑部白云司狱中足足关了三年。顺治十七年(1660),三法司会审,严刑迫供,打死证人与参与审理的官员几人,还是没有取得亮工贪污作弊的罪证。有一次朝审时还出现一场戏剧性场面:三法司官员依次坐好后,忽然狂风大作,尘沙蔽天,公堂之上暝晦如夜,对面不见,各官案上、手中的文牍俱被怪风刮入云中。众官皆言,“天意如此,案件可疑,不要审了。”最后竟然稀里糊涂地判了个流放宁古塔!未启行便碰上顺治皇帝“升遐”(死去),新帝继位,朝廷大赦天下。这次大狱,历时六年(1655—1660),涉案千人,拷掠致死者数十人。亮工大难不死,遇赦得以出狱。

康熙元年(1662),朝廷下诏说亮工贪污纯属子虚乌有,守闽有功,复命佥事道之职。十月调任山东青州海防道,几年后历任过江南督粮道、代理安徽布政事、江宁粮署等职。康熙八年(1669),亮工58岁,十月漕运总督帅颜保弹劾亮工“纵役侵款”,旋被革职,逮问论绞,次年又遇大赦获释,这是周亮工的第二次死里逃生。获释前他焚毁了书稿和雕版,此后闲游吴越。康熙十一年(1672),亮工六十一岁,五月偶染小病,六月即去世。

亮工的两场案子,凭现有资料,我们也难辨曲直,不过如下三点值得我们思考:一、此二案都是其上司总督控告他,且必置于他死地而后快。亮工性情岩岸鲠介,不能阿谀媚上,时时“与世抵牾”于此可见一斑。他在福建“囚服就质”时,“吏民日守府讼冤者以百千计”;在刑部受审时,被牵连的证人和为他申冤的问官,于严刑拷打之下,“虽婴三木,至死不易其辞”(同治版《金溪县志》),可见亮工之冤。事实上,福建之案朝廷已为其平了反,漕粮一案后也未予追究。我们多少可以看出一些问题。二、时值清初,民族矛盾特别尖锐,满族统治者立脚未稳,既要利用有才能的汉族官员,又对他们充满疑意,一旦有事,宁可错判,不愿放过。三、亮工二案皆为贪污侵款之罪,果如此,其家必富,其人必奢。然亮工自处淡薄如布衣,为官常别置一室,题曰陶庵,挂陶靖节像与自书的《归去来辞》于上,可见其虽为官却常作田园之想,虽仕宦之家却无中等人之家产。康熙十四年其子周在浚刻印《赖古堂集》时还靠故人旧友捐助而成。枥下《周氏宗谱》收周在浚康熙三十三年《寄老新两族》云:“自先司农公(即亮工)仙逝已历二十三年,诸所遗留赔偿殆尽,十年中虽有薄宦之名,而穷员冷署负逋日多,今复营先慈葬事,已不复为日后立锥计矣!意欲拟归故乡,不知当日田房尚有存者否?幸为我查之。”亮工死后20年,其家一贫如洗,无以立锥,而欲返乡里老族以求活口,其贪未贪,似可推知。亮工有一印曰:“我在青州,做一领布衫,重七斤半。”布衣非千缝万补,层层叠叠,何至如此之重?语虽带调侃,却令人心酸。其清苦乃见。

二、亮工事业成就

同治版《金溪县志》说:“亮工材器挥霍,善经济,喜言论,当大疑难,神气安闲,所剖析无不迎刃解者。”“为诗文,机杼必己出,不蹈袭前人一字。”(清代《抚州府志》与《江西通志》的周亮工传记皆与县志大同小异,为同一篇文)可惜文章才望招忌,屡遭颠踣,未获大用。他“自出仕即在兵间,才为时需”,在山东潍坊、福建光泽、邵武、汀州、漳州、泉州、厦门、福州等地或抗击敌军,或平定叛乱,多处城池赖他得以保全。时势造英雄,一介书生能在金戈铁马之中有胆有略,可说是难得之才。他对沿海用兵有独到见解,曾建议让浙闽总督兼管江西广信,以断“山贼”与“海贼”之呼应;福建一有战事,广东督抚应同声相援;沿海各省应增设水师等等,这些建议均被朝廷采纳,对平定局势、统一全国,起了很大作用。他在地方行政,尤能祛弊发奸,锄豪猾,逐贪残。如福州“五头社”之类“皆顽狡不逞之辈,纵横乡曲,良民受其害,有司不敢问”,亮工擒捕惩治之,人心大快。对州邑黠胥奸吏苛虐百姓者,亮工严惩不贷;任江南督粮道仅三个月就查实“积蛀”三人,使他们落入法网,并且梳理清楚多年积欠。他设义冢安埋战死尸骸十余万,解救和赎出被俘良家子女数千人。他曾经捐俸置治农具数千施以贫民。故亮工入京时,从治所到洪塘30余里,百姓三五步置一筵,遮道相送。而后来亮工成犯官,自闽解押回京刑部复审时,“百姓为之罢市,合城痛哭失声,缇骑亦感动泣下,闽人高兆作《四泣纪》记其事”。尽管亮工“物望素隆,士民爱戴”(巡抚上书语),但他得罪豪强,结怨上司,更有“诸奸兼伏法之家,衔怨相构,投书致谤”,遂落得两度下狱,命几不保。

由于仕途不容,“可言而扼其喉使不得言,可为而掣其肘使不及为”(钱陆灿撰《亮工墓志铭》),故亮工主要成就不在政坛而在学术。

首先他酷爱读书,每日读书不辍,一灯荧荧,至夜分方寝。外出酬酢,亦带数十卷书相随,言谈不离读书。宦游所至,先见读书能文者。毕生酷爱聚书,他在《闽中藏书》一文中说:

予友邓参知原岳、谢方伯肇淛、曹观察学佺,皆有书嗜。邓则装潢齐整,触手如新;谢则锐意搜罗,不施批点;曹则丹铅满卷,枕藉沈酣。三君各自有癖,然多得秘本,则三君又不能窥予藩篱也。

亮工自诩秘本比闽中三大藏书家都多,嗜书自得之情跃然纸上。谢殁后其万历中在秘阁所抄的200余种书又尽归于亮工。他还搜得闽中马恭敏、陈方伯、林懋如、王应钟四家藏书前辈散出之书,视如拱璧。

同时亮工是位出版家。金溪周氏家族在明嘉靖隆庆之后曾以雕版印书为业,在白下、金溪均有印书作坊。亮工如搜得民间湮没不传的遗集,见有可传者便镂板印行,例如吴嘉纪诗、王犹定遗稿等皆赖之以传。其较重要的版刻有:康熙初年他在南京编印的同时代文人的短篇文章选集《赖古堂文选》二十卷,该书因收录了钱谦益、艾南英(字千子,东乡人)等人的文章而后来被查禁,因而罕见(现美国国会图书馆藏有一部)。还有三部同时代人的书信选集,总名为《赖古堂尺牍新抄》(赖古堂为亮工堂号),第一部《尺牍新抄》十二卷,第二部《藏弁集》,第三部《结邻集》均十六卷,此三集道光时还重印过。唯第四集《牧靡集》因亮工入狱而未印行。亮工原有一个庞大计划,拟以《赖古堂藏书》之名刊印一套丛书,收录100种专著,按天干数分集。可惜他只刻完“甲集”中的七部专著就被系狱了,直到康熙五十年其第五子周在都才增刻了三部,编妥甲集十部专著行世,其余90种“人亡政息”,岂不惜哉!

亮工方颐丰下,目光如电,好酒,喜作诗。所过山川风俗、召客燕谈或临阵对敌,呼吸生死间,无不以之入诗为乐。有一次过堂受审,堂上呼骂如沸,堂下健卒狰狞,他却向主审官乞纸笔,一口气写下《送客游大梁诗》绝句20首,投笔后从容对簿。亮工勤于笔耕,著述宏富。主要有:写于福建的《闽小记》四卷,记述闽中风土人物,其中一则记载了明万历中福建人从菲律宾(古称吕宋国)引进红薯的经过。此书后以上下卷的形式收入《说铃》等多种丛书中。《同书》八卷刊于顺治初年,是亮工把同类型的史实、佚事集编在一起的史学笔记著作。顺治十五年在刑部白云狱期间,亮工给牢房取名“因树屋”,日赋诗著书于其中。冬夜大雪,亮工拥坐败絮,联句赋诗。三年拘押写了诗集《北雪诗》。尤其是记叙其生平所学所闻所见,写下的杂记《因树屋书影》十卷,更为世所重。该书评论文,谈掌故轶事,涉及小说、戏曲、音乐、绘画诸多领域,是亮工力作,对后人影响殊深。亮工文字学功夫极深,对东晋谢石测字方法甚有研究和发挥。他集自己测字经验,博涉经史群籍,除正史外还采录了《耳谈》《铁围山丛谈》等200余种笔记小说,汇集“古今字说之有据者”著为《字触》六卷。该书保存了古代主要测字材料及掌故,如曹操、杨修过曹娥碑的故事等,成为我国文字学方面难得的重要著作,正如其书序言所说:“先生是书搜括群籍,包罗众理,大有功于后学。”

亮工诗宗杜甫,沉雄苍抑;文禀秦汉,峭拔郁森。《赖古堂集》二四卷是他的诗文合集,计诗文各十二卷,成书于康熙十四年(1675),是其长子周在浚搜罗亮工焚后诗文遗稿约得原十之二三编辑而成,故又名《赖古堂焚余诗文集》,后面还附有亮工年谱、小传、墓志铭、行状等。魏僖、钱谦益、吕留良诸名家写了序言。1978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据康熙原刻本又影印出版了此书,足见其学术价值。此外,亮工还有《盐书》八卷、《莲书》八卷、《删定虞山诗人传》四卷、《八闽记》一卷、《耦隽》二卷行世。

亮工交游广阔,凡能通诗文骚赋或词曲印篆书画之一艺者,无不折节礼待之。当时士子都以能和栎下先生交往为荣。督粮江淮间,读书人争相拜见,有人说:“未见栎园(即亮工),未观沧海,人生二憾焉!”他书画古玩收藏丰富,尤嗜藏印,自谓“生平嗜此,不啻南宫(米芾)爱石”,他认为古文字堙没,要真正识字当研究印章。他自刻了陶庵、减斋、瞀公、缄斋、适园、栎老、栎下生、栎下先生等诸多别号,与当时篆刻名手多交往,收集了名家印作一千余方。其篆刻刀法稳健,布局平实,摹刻朋友在他家读印,常能眼界大开,“一洗旧习”,获益良多。在“因树屋”狱中,亮工自忖必死,他给黄济叔一函说:“今日当得旨,束衣待毙,然尚不得旨,又活一日。”嘱济叔为他作“又活一日”印。苏东坡狱中寄子由诗云:“梦绕云山心似鹿,魂飞汤火命如鸡。”亮工这种“又活一日”的气度不知超越苏东坡多少,真可谓是“脱屐富贵之乡,谈笑死生之际”的血性汉子!他著有《印人传》三卷,收文68篇,记载了文彭、何震等明清印家的传略、流派的嬗变等;《赖古堂印谱》四卷,汇录明清篆刻一千余方,皆亮工集印原石钤盖,仅印25部,极为珍贵。后来其后人增收一千多方,改称《赖古堂家印谱》《赖古堂藏印》等。亮工之书现代已经皆成稀珍善本矣!

亮工有画癖,喜绘事,凡山巅水涯、穷巷萧寺,如有名画或善画名手,无不购致,评品赏玩,故其精于书画鉴赏。清初画家马元驭(字扶曦,恽南田的入室弟子)在其一幅著名的花草长卷上题曰:“余昔于栎园先生读画楼,观宋人徐崇嗣没骨花小帧,虽傅色剥落,然风神意趣……每念念不能忘怀……”(清末黄宾虹编《美术丛书》),可见亮工收藏对画家影响之深。龚贤(金陵八家之首),1669年为亮工所集“名人画册”题记云:诗人周栎园先生有画癖,来官兹士,结读画楼,楼有万轴千箱,集古勿论,凡寓中以画鸣者,闻先生之风,星流电激,唯恐后至,而况先生以书召,以币迎乎!”亮工与龚贤友谊20年,周去世,龚作《七律·哭栎下先生四首》有句云:“哭公独我头全白,在世谁人眼更青?”“金陵八家”(金溪画家吴宏为其中一家)就是亮工首先提出来的,他和他们建立了很深的友谊。亮工自己“笔墨简淡,清逸之气萦拂毫端,韵致翩翩,纯由鉴赏及书卷中得来”(《中国画家人名大辞典》)。著有《赖古堂书画跋》一卷,《读画录》四卷。《读画录》又称《赖古堂读画楼画人传》,记载了明末清初画家77人的生平、家世、画学渊源等,由于很多就是亮工故人、朋友,故史料翔实可靠。现今仍是美术史方面的重要文献。亮工书法用笔瘦硬遒劲,布局不斤斤于工整,而出以枯淡拙朴之姿,具有一种古雅奇崛之趣。清包世臣著《艺舟双楫》把亮工草书和王铎草书、翁方钢行书、张惠言篆书、刘墉行书一起列为“能品”,可见其书法成就。

著名学者“宁都三魏”之魏僖认为,亮工为学的特点是“记览博,则贯穿经史,无所不读;见识高,则不依傍,不汩没,卓然自立;历年久,则积久而变化生,攻苦而神明出。”其诗文矫晚明浮靡轻佻之风,多悲时感事之作,苍凉沈郁,富时代气息。在其作品中可探索明末清初许多史事,如农民起义的声势,东南沿海的抗清斗争,江南兵燹之余人民的疾苦,很多名人学子的踪迹等等,具有不可取代的学术价值、史料意义。比亮工略晚的讲求民族气节的思想家吕留良认为,亮工焚书是“有所大不堪于中”,他说:“栎园卓荦跌宕之才,夙负令誉,中州南国水委土附。壮年视天下事无不可为,隐忍迁就,思有所建立。及日暮途歧,回顾壮心一无所展,甚致不如腐钝平庸之辈能俯仰自得。”所以“吐之难为声,茹之难为情,方思早焚其身为快,何况诗文乎?”“是以惜其书不如悲其志也。”吕氏之话极有见地,可见明遗民也是重其才其人的。所幸的是其书大都印行,早已传遍海内,故烧而未绝,仅文稿三百余首,一炬荡灭,今所存者才十之二三。一百多年后,乾隆四十一年(1776),编纂《四库全书》时,将明朝官又入仕清朝者一律视为“贰臣”,亮工也划入其中备受歧视。虽如此,《四库全书》起初还是因其学术价值而收了亮工四种著作,即《闽小记》《读画录》《因树屋书影》《印人传》。乾隆后期,文字狱加剧,有人检举亮工有诗影射清人入侵,因此周的著作全部从《四库全书》中删除了。晋江黄俞邰纵观亮工一生才学际遇,评说他:

吏事精能,抚止残暴,则如张乖崖(北宋大臣);屡更盘错,乃别利器,则如虞升卿(东汉大臣);文章名世,领袖后进,则如欧阳永叔(北宋欧阳修);博学多闻,穷搜远览,则如张茂先(北宋诗人);风流弘长,座客恒满,则如孔北海(东汉名士孔融);心好异书,性乐酒德,则如陶渊明(东晋诗人);敦笃友朋,信心不欺,则如朱文季(东汉名士);孺慕终身,友爱无间,则如荀景清(西晋大臣);登朝未久,试用不尽,则如范希文(北宋范仲淹);遭谗被谤,坎坷挫折,又如苏东坡。(见《赖古堂集》附录,黄虞稷撰《行状》)(www.daowen.com)

这样一个集历史上众名士之长处与际遇于一身者,几千年中国文明史上能有几人?

三、亮工世家

一般工具书均称亮工为河南祥符(今开封市)人(如《辞海》),20世纪40年代美国国会图书馆主持、恒幕义博士主编的《清代名人传略》说亮工先祖为南京人,宋代迁江西金溪,祖父居家河南祥符。康熙九年进士、泰和人王愈扩撰《栎下先生小传》所说较当:亮工“先世自金陵徙居抚州之栎下,后其大父复自栎下徙江宁,又徙大梁,考其世惟栎下居最久,故自号栎园,志不忘也。”

从“籍贯”的一般意义来看,我们认为《江西通志》及《江西历代人物辞典》说周亮工是清代金溪人,寄籍祥符,比较合适。

金溪《周氏宗谱》载:栎下(又称栎树下、栎园)周氏先世居白下(即南京)金沙井,唐中和四年(884),周匡任抚州通事,遂家迁抚州沙井(按:其他文献均称周匡为宋进士,从宋代起迁金溪),而且在金溪购买了小片田庄(金溪属抚州),后来其子周延休任抚州观察,孙周宏道任抚州仓曹参军。曾孙周从智没有做官,遂从抚州迁至金溪塘东庄上管理庄田。宋初周文雅由庄上迁麻山。元祐间麻山出了个周衮与王安石小时同窗共砚,担任过滕州太守,其幼子周握卒后葬霞澌,握之子周琯结庐守墓,琯之子周宣义就迁家到霞澌戌源村,为现在戌源周氏始祖。周宣义之子周寿因书院设在戌源近侧的栎林,遂率子周祥移居栎林书院,始开栎下周氏之族。栎下周氏传十一代即亮工祖父周廷槐,他从栎下移居金陵,担任了鸿胪寺序班(礼宾、祭仪方面的工作人员),后游大梁而乐之,故又移家开封,在开封生下亮工之父周文炜。

周文炜(1582—1659),字坦然,号如山,国子监生,娶妻朱氏是明藩王朝括公第五女,他们大半生居住南京(周氏后裔有一直居于金陵的,只周匡一支迁了抚州)。周文炜是个极有个性的人物,他76岁时亮工拘于刑部,朝夕不保,他作《坦然先生自撰墓志铭》(文载《周氏宗谱》),冬十二月卒于江宁。自撰墓志在中国是少见的,更难得的是一个老人在家庭面临毁灭之灾,自己行将谢世之时,还能平静坦然地自叙生平,其人其文均千古少见。现从栎下《周氏宗谱》中摘几段便足见这位坦然先生的人格风采:

坦然周先生名文炜,字赤之,金溪人。(按:其户籍祥符,但他仍自称金溪人)生平好孤行己意,不能与世俯仰,群号之曰如山先生,而先生卒以坦然自命。

先生慷慨好交,后为诸暨主簿,既不承仰大令(令,即县令,下同)鼻息,又好与令迕。令好得民钱,先生曰簿即廉,不合有司尺度。令不以一事属簿,簿门可罗雀。邑人不平,先生坦然如故。(按:以上意为周文炜常因百姓之事,与县令不合,被冷遇。)与邑人陈洪绶(按:即明末大画家,号老莲)为酒友,游五泄或数日不返,或甫返又辄往。以迕令故,左迁王府官,遂楗户秦淮不复出。先生归而产益落,然釀酒聚书,坦然如故。

长子亮工复宦入闽,屡迎养先生,卒不一至……又数年其长子被人言,旦夕莫保,先生无长物可以生全其子。其子狱事急,亲串有吊先生者,先生曰:儿功名非吾意,儿果自爱无死法……坦然如故。今年戊戌,先生寿七十有六,或曰夕死,或尚不死,有命焉。然世无不死者,先生年六十自治一棺,风日晴好时闲卧棺中,使诸孙拍棺相唤,或从棺中掷梨栗于外,使诸孙競奔拾,先生从棺中仰首一笑,出而抚摩之,以此为乐。长子罹难,次子亮节遵先生命,亦往左右侍兄,先生膝下无儿,终坦然如故。

先生悲在世七十余年,称心以往,率情而活,但不能深鉴于人,学为诗文,概不工,取仕不就,学佛学仙终无一得。自以为志,毋烦日后大人先生为我委曲吮毫,迟迟不下也。

先生往来大梁、秣陵、豫章间,其死也究不知葬何处(按:文炜先生与妻均葬于金陵琐石村。)大梁生地也,秣陵家所在,豫章祖产也。想鬼所爱不过深松茂柏,世当不乏,先生坦然,死当倍之。

真是千古难得之奇士妙文,谁见过闲卧棺中,与诸孙拍棺戏耍的老人?但在此诙谐风趣的文字中,又不可抑制地流露着一个老父亲对受冤长子的关爱,令人心酸。看来亮工与乃父确实个性人格一脉相通,如不能与世俯仰,不肯和上级同流合污,爱好酿酒聚书,每临大事坦然如故等等。亮工生六子:在浚、在扬、在延、在建、在都、在青。在扬12岁早殇。成就较大的是一、三、五子。长子在浚字雪客,贡监生,任国子监教习、政司经历等,著有《云烟过眼录》《晋稗》《黎庄集》《秋水轩集》《天发神谶碑释文》等,又与人同撰《征刻唐宋秘本书目》。亮工《赖古堂集》24卷等书都是在浚编印而成。三子在延字榕客、龙客、府庠生;五子在都字燕客、澌农,国子生。他们在整理出版亮工及其他人著作方面均有所成,其家学渊源自不待言。

现在金溪县合市乡栎树下村仍有“进士第”,大祠堂前还有四排旗杆石,这都是清初为亮工而建的。清中期,周亮工便入祭金溪县学宫前的“乡贤祠”,县志府志均有亮工传记。亮工《书影》有一则说:我家江西,族中兄弟来南京呼杮饼为“椑干”,南京人尽笑之。他考证说,西汉地理志载:“梁侯园有乌椑八九株。椑,杮也。”可见所呼不错,乃古音也。金溪至今还有人叫杮饼为椑干。由此也可见亮工学问之广博。亮工特别珍重金溪友人,如王有年等,在诗文中常见其眷眷之心。

主要参考文献:

《清代名人传略》(美)A·W·恒幕义编著。

《赖古堂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影印本。

《周氏宗谱》金溪县合市乡戌源栎下周家藏谱。

《金溪县志》同治九年修。

《文物鉴赏指南》上海书店出版社1996年版,马承源主编。

《中国画家人名大辞典》民国版。

(作者:金溪县文物管理所文博副研究馆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