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构建“文山学”的思考
文◎黄惠运
历史上曾经有过因为一系列重大考古发现导致一门新学科建立的现象,如甲骨学、敦煌学、简牍学等。有专门研究某一部著作的学问,如“红学”。有专门研究地域文化的学科,如徽学、闽学、巴蜀学、湖湘学等。还有专门研究历史人物的学科,如朱子学、阳明学、鲁迅学、郭学等。更有全面系统地研究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学科“中华学”、“中华民族学”、“中华民族凝聚力学”,等等。文山,是文天祥的号,“文山学”就是关于中华民族英雄文天祥生平事迹文本研究的再研究和学术再构建。“文山学”从文天祥起兵勤王之日起就已经产生,从文天祥就义时已经形成。700多年来,“文山学”不断得到承续、丰富和发展。以前虽无“文山学”之名,但早有“文山学”之实,现在应该是给文天祥研究冠以“文山学”名称的时候了,这是文天祥研究的必然产物和趋势,也是时代发展的呼唤和要求。
一、构建“文山学”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构建“文山学”具有历史的必然性和现实可能性。文天祥是中华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深入研究文天祥生平和科学总结文天祥思想,尤其是进一步挖掘文天祥的民族气节和爱国主义精神等宝贵资源,是新时期民族精神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不可或缺的选择与途径,这是“文山学”构建的历史趋势和现实需要。构建“文山学”不仅是历史的必然和现实的需要,而且具有客观历史文化基础和学术研究基础。“文山学”经数百年的积淀至今,构建的条件基本成熟。“文山学”构建的客观历史文化基础就是文天祥一生的光辉事迹,主要包括竹居苦读、学宫立誓、大魁天下、痛陈时弊、起兵勤王、抗论皋亭、京口脱险、开府南剑、过零丁洋、时穷节见、诗文成就等内容。诸如文天祥的军事思想、政治思想、哲学思想、伦理思想、改革思想、人才思想、文学思想、书法艺术等内容,还需进一步深入研究和研讨。“文山学”的学术研究基础就是各个历史时期人们对文天祥生平事迹的研究和纪念,如著名的王炎午《生祭文丞相文》、刘岳申《文丞相传》、邓光荐《文信国公墓志铭》、刘辰翁《文文山先生像赞》、王世贞《文天祥论》、欧阳守道《进士第一堂记》、王守仁《文山别集序》以及家世籍贯、史传年谱、碑铭论赞、历代诏令、书表、题跋、笔记、诗话、词话、系年录、诗词、师友部曲和散佚作品研究等。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研究文天祥的论著层出不穷,蔚为大观,著名的有沈起炜著《文天祥》、陈清泉的《文天祥》、万绳楠的《文天祥传》、万树坤《文天祥传》、胡志亮的《文天祥传》、李颖的《丹心血泪——文天祥传》等。其中,刘文源教授编著的《文天祥研究资料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文天祥研究资料的集大成之作,可以说是“文山学”进一步丰富的标志性著作。刘文源撰《文天祥家世考》,是一篇颇具分量和影响的论文,该文精确考证出文天祥的籍贯是今江西省吉安县,而不是吉水县,从而解决了数百年来的悬案,并使文天祥纪念馆得以选址吉安县敦厚镇。刘文源的研究成果奠定了他在“文山学”学科建设中的大家名家地位。万绳楠著《文天祥传》,语言清新活泼,史论结合较好。杨正典著《文天祥的生平和思想》,是一部思想性、学术性很强的著作。胡志亮著《文天祥传》、杨友今著《文天祥》,注重文学性和可读性,适宜改编为影视剧。“文山学”的教育价值是:在民族危亡的严峻关头,一系列宣传和歌颂文天祥的艺术作品被搬上舞台和银幕,文山精神成了鼓舞和激励人们舍身救国的支柱和动力,如抗日战争时期创作的歌剧《文天祥》《国魂》等。文天祥的民族气节和英雄壮举,是进行爱国主义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宝贵财富。在纪念场馆方面,有吉安螺川文丞相祠、富田文天祥墓、北京文丞相祠等。始建于1984年,1992年元月9日(文天祥就义709周年)正式向游客开放的吉安县文天祥纪念馆,是江西省首批兴建的十大历史名人纪念馆之一,是全国百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江西省中小学教育基地。江西省泰和县开辟了新的旅游景点——文天祥抗元议事处“朝仙崖”。广东海丰人民政府准备在文天祥遗迹方饭亭兴建文天祥公园和文天祥纪念馆。这些名胜古迹和纪念设施,需要加强保护性开发和合理化利用,充分发挥它独特的教育功能和旅游价值。无产阶级革命家也赞颂文天祥。革命先烈许晓轩在诗中写道:“文山大节垂青史,叶挺孤忠有古风”②。朱德总司令在《游罗岗祠》诗中写道:“罗岗山下罗岗祠,留有文山四首诗;忠心为国声名在,仪表堪称后世师。”③叶剑英元帅写有《看方志敏手书有感》一诗:“血染东南半壁红,忍将奇迹作奇功;文山去后南朝月,又照秦淮一叶枫。”④诗中赞扬了方志敏的丰功伟绩,称颂他是文天祥以后江西的一个伟人。中国现代无产阶级革命家彭湃、中国民俗学之父——钟敬文、中外闻名的作曲家和小提琴家——马思聪等海丰名人都曾在方饭亭接受过文天祥《正气歌》的洗礼。杰出的社会活动家、党和国家的优秀领导人廖承志,1942年6月关押在泰和马家洲集中营时,作《文天祥戴枷》图,并题字“只因当年不识时务,方为千古第一男儿”。表明自己以文天祥为榜样,与国民党反动派斗争到底。现在旅居在新加坡的著名学者、音乐家郝知本先生早就将文天祥的《正气歌》谱上曲,在海外华人中传唱,气氛亲近热烈。与文天祥同时代的南宋名将张世杰领导在中国南部海域中的抗元斗争,为我国当前的水下考古及移民历史研究工作提供了重要线索。党的三代领导核心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在他们的重要讲活和报告中,多次强调要在全社会特别是在领导干部和青少年中,进行民族气节和革命传统的教育,高度赞扬了民族英雄文天祥等人的爱国主义精神。毛泽东在读《新唐书·徐有功传》时写下批语:“岳飞、文天祥……闻一多诸辈,以身殉志,不亦伟乎!”1995年11月8日,江泽民总书记在北京市考察工作时的讲话中指出:“讲正气,是中华民族也是我们党的一个优良传统……文天祥专门写过一篇《正气歌》,他在《过零丁洋》中写下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以及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等,为什么会成为千古传颂的名句,就是因为充满着高昂激越的爱国正气。”⑤这些慷慨激昂的吟颂和谆谆教诲,是我们学习和研究文天祥的内在动力和指路明灯。在学科建设准备工作的计量分析上,井冈山大学图书馆文献学专家曾宪英、傅林红已经编制了《文天祥研究资料索引》。在课程建设上,井冈山大学刘文源教授已经开设了《文天祥研究》选修课。在学科队伍建设上,井冈山大学已经形成了老中青相结合的学术研究梯队。在资料库建设上,井冈山大学已经专门设置了地方文献书库。在学科建设支撑条件上,江西省已经成立了文天祥研究会,井冈山大学成立了“庐陵文化研究所”。因此,我们可以借鉴和利用这些学科创建的成果、经验和优势,依据文天祥研究的社会价值和学术价值,按照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的要求,从学科建设的性质、内容和意义上给文天祥研究冠以一个学科名称——“文山学”。
二、“文山学”的性质、内涵和意义
“文山学”就是关于中华民族英雄文天祥生平事迹研究的再研究和学术再构建,是一门综合性的人文社会科学。“文山学”的内容包括:文天祥传;文天祥研究综述;文天祥的接受世界研究;文天祥佚作研究;文山精神的内涵及其传承;文天祥祠嗣及纪念;政治家文天祥;文学家文天祥;思想家文天祥;民族英雄文天祥;文天祥与宗教;文天祥与杜诗;文天祥的交游;文天祥传奇;文天祥评价;“文山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文山学”文献简介等。构建“文山学”的意义是:进一步发掘、整理文天祥学术研究成果,加强学科建设;有利于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有利于社会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和旅游业的繁荣;有利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等。
三、构建“文山学”的初步设想
1.始终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牢固树立文天祥民族英雄和爱国诗人的历史地位。
2.分析和梳理文天祥的本体论和认识论成果,研究和说明历史认识主体和客体的关系,根据内容和形式,按照时空观念,解释、构建和完善“文山学”框架和体系。着重阐明文山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璀璨的庐陵文化有渊源关系。“文山学”的构建,必须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和伟大的时代精神协同研究和共同弘扬,要求紧密结合时代特征,充分利用高科技手段,采用丰富多彩的形式,真正将文山精神的传播和弘扬落到实处。运用史论结合的方法,阐明文山精神的科学内涵及其与其他时代精神的关系,提出可操作性的弘扬方法,多出和快出研究成果。
3.进一步加强文天祥研究与学术交流。文天祥研究仍然有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如:关于文山精神的内涵,可以作深入具体的阐释,概括为:“死不愧庐陵”的爱家亲情;“近来又报秋风紧,颇觉忧时鬓欲斑”的忧患意识;“何日洗兵马,车书四海同”的统一祖国的宏愿;“但令身未死,随力报乾坤”的爱国情操;“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民族英雄气概;“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精神;立德、立功、立言的“三不朽”精神;法天地不息的进取精神等。关于文天祥爱国主义精神形成的历史根源可以进一步归纳为:良好的家庭教育;名师的培养塑造;庐陵先贤的激励;同学朋友的鼓励;忠节人物的影响;爱国忧时的情怀;自强不息的追求等。关于文山精神的传承,可以进一步发掘。可以将谢枋得、史可法、郑成功、谭嗣同、陈天华、邹容等气节人物的研究结合起来,将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宪成的“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吉鸿昌“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等爱国诗句,和文天祥的《过零丁洋》《正气歌》一起,作为弘扬与培育民族精神的系列教材,并将之延续升华为当代民族精神。关于文天祥是庐陵“五忠一节”之一。古代吉安被誉为“文章节义之邦”,是和宋代庐陵几位杰出的历史人物欧阳修、杨邦乂、胡铨、周必大、杨万里、文天祥的爱国精神、民族气节、道德文章和高尚人格分不开的,他们被合称为庐陵“五忠一节”。庐陵“五忠一节”的产生,是由庐陵优越的地理环境、庐陵先民勤劳智慧的延续、历史文化名人的催化作用、“江南望郡”的物质基础、深厚的家学渊源、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等多种因素促成的人才集群现象。关于文学家文天祥,可以全面论述文天祥在诗词创作、集杜诗、散文、题记诸方面的成就与贡献。文天祥的交游,可以概述他与老师曾凤、欧阳守道、江万里的交情;受外祖父曾钰、杨相士和汪元量等人仙风道骨的影响,多次到青原山净居寺访佛问道,题写“青原山”匾额,给儿子取名佛生、道生等;文天知瑞州时,修复了碧落堂,和宾朋聚饮,写有《题碧落堂》诗以及与吴西林、邓光荐等人的诗词之交;和部属赵时赏、巩信、杜浒、刘子俊、胡文可、胡文静、肖明哲、肖敬夫、陈继周等人的患难与共,生死相依。关于文天祥的评价,应该完全肯定的文天祥伟大的民族英雄和杰出的爱国诗人的历史定位,文天祥是爱国而不是“愚忠”;文天祥是追求名节的民族英雄而不是“沽名钓誉”;文天祥是国家统一的促进者,而不是阻碍者;文天祥精神不能丢,丢了就丧失根本。不是不应过分称颂文天祥,而是应该大力颂扬文天祥,更好地开展民族气节和爱国主义教育。
在文天祥就义700周年、710周年之际,1983年、1993年,在江西省吉安县先后举行了两届国际学术研讨会,均出版了会议论文集。2006年11月,在吉安市青原区又举行了纪念文天祥诞辰77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海内外文天祥研究专家和文氏后裔,共聚一堂,研讨文天祥的生平与思想,进一步弘扬文山精神。作为文山故里高等学府的井冈山学院应该责无旁贷地全力构建“文山学”,要采用“走出去,请进来”办法,邀请全国著名专家学者来校作学术报告,指导学科建设工作。同时通过访学、考博等形式到国内重点大学去进修取经,积极创造条件,使文山精神成为全国爱国主义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内容,为“文山学”的建立和完善不断“充电”。
4.在广大青少年和大学生中广泛开展“六个一”教育活动,即:听一堂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课;看一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影视剧;背诵一首文天祥诗词;参观一次文天祥纪念馆;参加一次文天祥学术研讨会;发表一篇文天祥研究论文。
5.打好节日文化这张牌。每年利用各种节日纪念活动,将文山精神的宣传教育活动融入其中,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爱祖国、爱党、爱人民、爱科学、爱劳动的热情,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提供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6.贯彻落实好科学发展观,做大做强文化产业。加强江西省文天祥研究会学术团体的研究工作,在南昌或杭州筹建文山精神展室,尽快建立和开通文天祥网站,创办《文天祥研究》刊物,编撰出版《文天祥研究丛书》,筹拍《文天祥》影视剧,在文天祥领导抗元活动所在地建设文天祥广场,创办生产文天祥系列产品的企业,在井冈山大学成立“文天祥研究中心”,在高等院校继续开设文天祥研究选修课,将文山精神融合于课堂教学、教育实践、企业文化和娱乐休闲之中,纳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使之成为强大的物质力量,产生经济和文化建设效益。(www.daowen.com)
7.开辟精品旅游线路,扩大文天祥研究知名度。将文天祥纪念馆和八一起义纪念馆、韶山毛泽东纪念馆、井冈山革命博物馆、三湾改编纪念馆、宁冈会师纪念馆、湘赣革命纪念馆、安源路矿工人纪念馆以及炎帝陵、文天祥墓、杨万里墓、钓源和渼陂古村、新干大洋洲青铜博物馆、南岳衡山、青原山、资国禅寺、文山步行街等串联起来,构建和发展繁荣“大井冈”旅游圈。
8.营造科研氛围,加强学科队伍建设。依托江西省文天祥研究会和井冈山学院庐陵文化研究所等学术团体和研究机构,在注重外部指导、强化内部管理和充实我院文天祥资料库的同时,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培训文博研究人员,构筑文天祥学术研究高地。
9.通过文氏宗亲联谊活动,进一步扩大文山精神在海内外的影响。据介绍,现时文天祥的后代分布在广东潮州、普宁、丰顺、陆丰、汕头、福建东山、海南和港澳台等地区以及海外12个国家,而最集中的聚居点就是广东潮州市凤凰镇下埔村,3500人几乎都是文天祥的后裔,在那里建有文天祥的全身塑像和文氏祖祠“正气堂”。可以通过探亲祭祖、参观游览、学术研讨、招商引资等多种形式,把文氏后裔凝聚在一起,发挥他们宗族特有的力量,将经济建设和文化活动结合起来,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旅游业的繁荣以及爱国统一战线的扩大牵线搭桥,发挥应有的作用,使之成为“文山学”一支重要的生力军。
10.加强校馆共建,弘扬民族精神。井冈山学院和吉安县文天祥纪念馆已经签订“传统文化教育基地”协议,今后应该通力合作,改待客上门为请客上门,一起和北京文丞相祠、广东海丰等地的文天祥纪念设施联合开展活动,建立文山精神联合展室,共同保护、开发和利用文天祥资源,同时,和全国大中小学校加强联系和合作,签订传统文化教育基地的协议,以校馆共建等形式,将弘扬民族精神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活动落到实处,使之卓有成效。
11.开展精细化研究,实行市场化运作。如关于文天祥的佚作、文山精神的内涵及其传承、文天祥祠嗣及纪念、文天祥的交游、文天祥传奇、文天祥的政治思想、军事思想、文化思想、历史观等问题,均可以作深入细化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编撰新式的《文天祥年谱》或《文天祥纪年录》。文天祥领导的抗元斗争经历、身陷囹圄而宁死不屈的精神,诗词文章及《正气歌》效应等,均可采用市场化运作方式大力开发和利用,运用政府管理和社会集资相结合等途径,保护和建设有关景点,挖掘其精神内涵,生产旅游纪念品,使之成为市场的卖点、亮点和热点,使人们在身临其境,身心体验中得以感知与享受,使灵魂得到洗礼,精神得到升华。
12.加强学科化建设,加快国际化推广。文天祥生平事迹及其学术研究成果应该构建为历史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文山学”,着力阐明“文山学”的历史文化基础和学术研究基础;揭示“文山学”研究方法与历史学、文学、政治学、军事学和思想政治教育学等相关人文社会学科的关系;介绍和运用“文山学”研究方法与文献资料;阐明构建“文山学”的意义及设想;组建研究队伍,编写教材,开设课程,成立资料室,建设数据库等。同时,可以成立“天祥文化国际传媒中心”等机构,将文天祥研究推向海外,让《正气歌》唱遍全球。
注:
①刘文源:《文天祥研究资料集》目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版。
②肖三:《革命烈士诗抄》第217页,中国青年出版社1984年版。
③朱德:《朱德诗选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77年版。
④叶剑英:《远望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
⑤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江泽民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第410页,中央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
(作者:井冈山大学庐陵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井冈山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史学博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