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发现文天祥佚文碑刻,揭秘江西文史

发现文天祥佚文碑刻,揭秘江西文史

时间:2024-08-2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吉安发现文天祥佚文碑刻文◎李希朗2000年,在一次田野调查时,我和同事来到吉水县富滩乡古富村,偶尔发现了一块大石碑。说实话,我当时发现这块碑,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只是对萧家作了些简单的交待,告诉他们,这是文天祥写的文章,而且是为萧氏家族写的,是名人碑刻,要好好爱护保存。此时,正值文天祥奉诏起兵之际。好学的文天祥,沐浴着庐陵的鼎盛文风,遵父命“从游

发现文天祥佚文碑刻,揭秘江西文史

吉安发现文天祥佚文碑刻

文◎李希朗

2000年,在一次田野调查时,我和同事来到吉水县富滩乡古富村(现属吉安市青原区),偶尔发现了一块大石碑。出于职业的敏感,我请村民帮忙将覆盖的碑翻过来,看看上面是否刻有文字。待村民将石碑上的泥土和杂物洗净、擦干后,碑上的文字便清晰地显现出来。我习惯地看了看落款,“文天祥”三字立即跳入眼帘。我心中一阵惊喜,连忙赶紧细读碑上的文字,原来是文天祥写的一篇《吉文萧氏龙原祠堂记》。

此石碑露天置放在村民萧海生家的庭院里,不知有多少年。萧家看碑很平整光滑,就将它移至杂屋的阶级上,用砖块搁起来,在上面放些农具和杂物,也用来搁盆洗脸、洗衣等。一开始是有文字这面朝上,后来萧家人怕损毁了字(吉水民间有“敬惜字纸”传统,损坏文字是一种罪过,是对孔夫子的不敬,故吉安一带民间保存了大量的“惜字塔”),就将碑翻了过来,使文字面朝下,这样碑上的文字便得以保存至今。村民还透露,还有一块同样大小的石碑,修村后水库时,放在涵洞口当了底板。

说实话,我当时发现这块碑,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因为刘文源先生编的《文天祥研究资料集》已出版多年,以为书里收有这篇文章),只是对萧家作了些简单的交待,告诉他们,这是文天祥写的文章,而且是为萧氏家族写的,是名人碑刻,要好好爱护保存。

时隔四年(2004),为了筹办《吉水历代名人碑刻珍拓展》,我再一次来到古富村萧家,见那块石碑还静静地躺在原地,没有什么变化。不过,我这次来,是想征集此碑,以丰富馆藏,便于向公众展示,宣传吉水的历史文明。但当我把这一想法提出来,却遭到萧氏家族的反对。无奈之下,我只好放弃征集的要求,提出拍张照片回去办展览。可连这个要求,当时族长也不同意,其理由是家族的祖传遗产,不宜向外公开。幸好经过反复沟通,村里同意我们拓一张拓片。这张珍贵的拓片,现保存在吉水县博物馆,而石碑至今仍摆放在村民的庭院里。

有了拓片,便可以将文字整理出来进行研究。为此,前些时候,我又会同文天祥研究专家、井冈山大学教授刘文源先生再次造访古富村,看石碑、查家谱,探遗址,经过认真分析研究,确定这是文天祥资料里从未发现过的一篇很有价值的佚文。现把碑刻全文抄录如下:

吉文萧氏龙原祠堂记

钦唯圣宋涵育黎元三百余年,而海内莫不鼓舞乎!礼乐之懿,自羯尘腥秽关河千百里,而江右独罕罹乎干戈之苦,故江右生息繁滋,丰家乔木,蔚然相望,又未有若吉文虎溪萧氏之尤鼎鼎者。盖虽有膏腴十万之田不以介其意,而惟笃诗书数世之业,益勤而弗怠。资富能训,或尤可及,其秩序宗法以报本追远,断断乎之不易,故也。

先太师革斋先生易子而教,命天祥从游於巽斋欧阳检阅之门,礼典之闻习矣。既而又命事静轩粹州(《虎溪萧氏通谱》作“粹叔”)萧先生于文州(《虎溪萧氏通谱》作“文叔”)翁南山堂以卒业。时文州(叔)、粹州(叔)极昆弟之好,贤主佳宾,尽东南之美。讨论经史,昕夕不离。一日讲及宗法,详至于生事葬祭之礼,天祥侧侍俛听其说,与检阅公如契符节。且云宗法之不能尽复于古者,以后裔转迁移徙,或远迩相弃而失其所宗,或贫富相眇,而捨其所亲,世远人亡,漫不可究。虽始为分茅胙土之钜族,亦不能考遗忘、收涣散,而终使强合而归于一者也。是以圣宋通儒如周、程六七君子,尝有言曰:“礼,有以经证者,常也”。然礼经驳杂于汉儒,而疑信难证者有焉。又有言曰:“礼,有以义起者,权也。”盖天理不外于人心,心安於义,所当为尚,何为古之是泥也哉!如古死者,三月则葬,未葬则致哀于家柩,既葬则致敬于家庙。祠烝尝之祭,拜跪灌献之仪,仁孝诚敬之所,感焄蒿悽怆,洋洋乎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自有不期然而然者。至于墟墓之间,则拜扫有期,固非时祭之攸在也。噫!天祥侧侍所闻,固不啻此。特举萧氏之致知笃行有徵于今日者,如是耳。

天开文运,逼眼槐黄。宝祐四年丙辰,天祥中进士第五,穆陵亲擢第一。后以历官黜陟不常,驱驰王事十余年间,见此礼乐而彼诗书,远景慕而迩旦评,未始不以虎溪萧氏之为首称者焉。惜遭鼙(《虎溪萧氏通谱》作“瞽”)鼓声扬而旗铃响替,道途修阻而音问阔踈。仅辱蜚书,宁不犹逃虚空,而闻跫然之足音,其喜为何如哉!

中谕文叔曾大父宗政公葬文昌乡,坪名雪竹,去家近两舍(《虎溪萧氏通谱》作“仅两舍许”)。经今几二纪。霜显嗣德、材德、康德。固慨溪山莹墓瞻望之远,岁时节序拜扫之艰,因闢里之龙原,计规度阔狭之宜,仿架构浅深之制,建前门两庑,以达于祠堂。塑像设主,以叙诸昭穆;泝而上之,又推湖南以来所可知者,宗祀于堂后。右镌时思之碑,左起观音之阁。碑则勒祭田壹佰五拾石(《虎溪萧氏通谱》作“亩”),绕祠山肆拾亩,以供祀享葺理之需;阁则召道者李静山,世执洒扫启闭之务。器皿精备,丰俭适宜。属记于天祥者,语益谦谨焉。呜呼!三复来札,所创率遵儒先中制矣,亦乃天祥昔所服膺于南山堂者。义之所起,心之所安,奚俟记。不为不已,则有二焉:一则书所闻于静轩诸老者,以嵌诸祠壁,俾令子贤孙遵高明祖父所以教天祥者,反躬以自励云。次则慎其祠事,凡冠婚丧祭一应典礼,毋得流而被异端之所惑也。遂录为《龙原祠记》,且以复文叔、介叔二先生之命。

德祐元年岁次乙亥春二月,枢密都承旨、集英殿修撰、江西安抚使、加兵部侍郎、知赣州事、郡人文天祥记。

《吉文萧氏龙原祠堂记》,作于“德祐元年岁次乙亥春二月”,即公元1275年农历二月。此时,正值文天祥奉诏起兵之际。当时元兵沿江东下,局势十分紧张。早在咸淳十年(1274年)十一月二十一日,朝廷已下“哀痛诏”,号召诸路勤王,可无人响应。在这国家、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文天祥毫不犹豫地毁家纾难,起兵勤王,在赣吉大地高扬起抗元大旗,给无声的南中国点燃了希望之火。在这样一个特殊时刻,文天祥竟应吉水虎溪萧氏的请求,抽空为他们撰写《祠堂记》,其翰墨就显得更为珍贵。

《吉文萧氏龙原祠堂记》,青石质地,长2米,宽1.1米,厚0.08米,题额《吉文萧氏龙原祠堂记》为篆书,正文为阴刻楷书,全文共1110字。值夏人刘识乐刊刻。文章从江右文风谈起,以虎溪萧氏为例,“盖虽有膏腴十万之田不以介其意,而唯笃诗书数世之业,益勤而不怠”。好学的文天祥,沐浴着庐陵的鼎盛文风,遵父命“从游于斋欧阳检阅(欧阳守道)之门”,又“事静轩粹叔萧先生于文州(叔)翁南山堂以卒业”,从而打下了通晓礼乐、仁义的根基。文天祥的老师欧阳守道,这是人们所熟悉的;而萧粹叔是文天祥的老师,则不大为人所知。文天祥在《祠堂记》中第一次向人们介绍了自己的老师,其意义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仅就这一点,碑刻的文献价值就不可低估。

人们都知道,吉安自古以来就是文章节义之邦。作为庐陵儿女,文天祥从小就受到父辈的言传身教及乡贤的榜样引导,铸就了忠肝义胆,奠定了日后舍生取义、献身民族的英雄壮举。他不能忘记,“天开文运,逼眼槐黄,宝祐四年丙辰,天祥中进士第五,穆陵(即理宗皇帝)亲擢第一”。在这里,文天祥通过自己的口,说出了高中状元的经过,其文献价值也很弥足珍贵。(www.daowen.com)

最后,文天祥在《祠堂记》中讲述了萧氏龙原祠堂的建造过程及其规模,使我们对龙原祠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从而体会出中国祠堂文化的重要意义。文章对萧氏龙原宗祠的描述,实质上是对我国古代社会宗法制度的深刻阐述与推崇。作者言之有物,证之有据,论之有理,历史地再现了吉安古代的灿烂文明。这时的文天祥,忧国忧民之心,常人是难以理解的。我们是否可以认为,这是文天祥一篇自传式作品,文章充满了对我国古代宗法制度的讴歌与赞誉,流露出对家乡的深深眷恋与热爱。

那么,文天祥为什么要写这篇《吉文萧氏龙原祠堂记》呢?在这之前,文天祥为吉安各大家族写了许多谱序,但为家族祠堂作记并不多见,尤其是在起兵勤王之时,撰写这篇《祠堂记》,实属难得。文天祥在《吉文萧氏龙原祠堂记》里,向我们讲述了他写这篇文章的起因:“一则书所闻于静轩诸老者,以嵌诸祠壁,俾令子贤孙遵高明祖父所以教天祥者,反躬以自励云;次则慎其祠事,凡冠婚丧祭一应典礼,毋得流而被异端之所感也。遂录为《龙原祠记》,且以复文叔、介叔二先生之命。”从这里可以看出,文天祥对吉文(吉水)虎溪萧氏有着难以割舍的情怀。

吉水虎溪萧氏,据大本堂《虎溪萧氏十三合修通谱》记载:“本宗自南唐由湖南湘阴徙居吉文虎溪而居,萃仕安翁开基祖也,自唐迄今千百余年,子孙振绳,派衍九邑,科甲蝉联,代有哲人显宦。”“虎溪”一名源自地形而得。距吉水县城东南40里许,有座名山称嵩华山,嵩华山西南麓铁岗虎形下,有一条小溪,萧氏的开基祖就选址在这条小溪环抱之中立基,故名曰“虎溪”(今称古富村)。“崇祯丙子(1636年)丑月初九日,徐霞客来游,记云:入山五里,直抵嵩华山西麓,曰虎溪,拜肖氏。其外包山一重,即与施氏为界者也。”虎溪古村开基以来,除“科甲蝉联,代有哲人”外,历代名人雅士,如宋代胡铨、明代谢缙等,都与虎溪有诗文唱和。

明代状元、大学士胡广,曾写过一首《虎溪歌》,对虎溪的山川形胜、人文气象田园风光进行了描绘,给我们展示了一幅数百年前美丽的山村画景。其歌曰:“虎溪之山如虎踞,因此溪名号为虎。四山如城深且固,远以望之迷人路。忆昔寻真经两面,才到洞口山豁开。平畴万亩若铺席,人家列屋鱼鳞堆。初疑盘谷大行下,又似桃源避秦者。蔼蔼桑麻门卷春,依依榆柳鸡豚社。居民相见无杂言,嫁娶不出东西村。青山长共子孙老,白首不闻市厘喧。萧君之先任溪上,传家豪华比卿相。金樽酒缘银鲊香,牡丹正开邀客赏。当筵萧鼓摧插花,魏紫姚黄分几家。锦绮玲珑明绛屋,金丝绚烂燦睛霞。不以富贵誇乡里,但以诗书遗后世。岂无珠玉飾籫履,亦有文章显科第。君为八叶之云礽,继志不忘与高曾。卜居乃傍芙蓉下,户牗相接辉鄰灯。故林松樟怆心曲,梦著只在嵩华麓。雕胡炊香新釀熟,逢迎多见旧宗族。祠前叶落响离披,水色山光犹昔时。青猿夜叫硖边月,华表归来丁令威。我作此歌歌慷慨,沧海桑田几回改。子欲移家与我期,石田茅屋属相持。从此虎溪天下闻,历千百刼应长存。底须更问华盖君,捬髀笑凌飞云。”虎溪萧氏,成为庐陵望族,历经数百年不衰。文天祥同虎溪有着深厚情缘也就不足为奇了。

文天祥家乡富田,距虎溪不过几十里,文天祥父亲革斋先生,同虎溪的萧粹叔、萧文叔是好友。他把文天祥送到虎溪南山堂读书,师事萧粹叔先生。据吉水虎溪萧氏族谱记载:萧粹叔,名正,号静轩。宋绍定戊子(1228)以赋中乡举,历官迪功郎、南安军南康县尉,改连州桂阳县丞,转修职郎、建昌军南城县丞。致仕家居,讲学授徒,从游满门。文天祥拜他为师,在“南山堂”耳濡目染先生对于宗法、礼义的释疑解惑,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为日后的科举和仕宦道路铺筑了坚实的基础。虎溪是文天祥最熟悉的地方。凭着他对虎溪的感情,写下这篇《吉文萧氏龙原祠堂记》,也就理所当然了。

注:

①刘文源编《文天祥研究资料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11月版。

②③同上。

④《虎溪萧氏十三合修通谱》,1991年。

⑤《江西省吉水县地名志》,1984年12月。

⑥⑦⑧《虎溪萧氏十三合修通谱》,1991年。

(作者:吉水县旅游局局长、文博副研究员)

吉水萧氏龙原祠堂记碑(局部)

吉水萧氏龙原祠堂记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