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艳清 邓小英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没有生命的世界是残缺的世界。生命是一切智慧、力量和美好情感的唯一载体。生命价值是指一个人的生命所具有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它是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辩证统一。生命教育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的教育思潮,生命价值教育是生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和谐”是一个有着深厚文化底蕴和丰富内涵的概念,是指协调、和顺、融洽、无矛盾冲突、无相互抵触之意。和谐社会是人们在有目的地改造世界过程中妥善处理自然和社会各方面矛盾关系而达到的人——自然——社会三者关系良性互动、有机协调的理想状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将逐步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同一,最终使人成为自然、社会和自身的主人——自由人。
对大学生进行生命价值教育,可以使他们既了解人类的生命价值,又了解自然界中其他生命的价值;既关注自身生命,又关注、尊重、热爱他人的生命;既注重自我价值的满足,又注重社会价值的提升,并在自己与天地人之间建立美好的和谐关系的教育。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他们的生命意识如何,将直接关系着未来中国的健康发展。因此,加强大学生生命价值教育刻不容缓!
一、生命价值教育的内涵
生命价值教育的定义蕴涵着三个要素:第一,生命价值教育以生命为主线,生命既包括有形体生命,如人类、动物、植物生命等,也包括无形体生命,如家庭、社会、国家、民族生命等。第二,生命价值教育以人文关怀为着力点,强调人的价值、人的尊严和人格的完整,重视对人的无限关怀,也就是要理解人、关心人,特别是关心人的精神生活,让人的生命自由生长。第三,生命价值教育以和谐发展为终极目标,强调作为主体的人应与客观对象世界保持相互平衡和适度的关系,即要达到与自身、与他人、与社会、与自然的和谐,提高人的生命价值,推动社会的向前发展。综上所述,生命价值教育最集中、深刻地体现了对人及其生命的人文关怀。
人是价值的存在,价值是人存在的基础和依据。“人之为‘人’的本质,应该说就是一种意义性存在、价值性实体。”人的生命价值在人的生命成长、发展历程中是不会自发显现、自发实现的。因此,应该引导大学生认识和发现自己生命的价值,通过创造性的实践来实现生命的价值,通过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来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
二、大学生生命价值教育的依据
1.实施生命价值教育,有着深刻的理论渊源
(1)西方的生命价值观
在西方,对生命问题的关注有着相当长的历史,且积累了深厚的思想资源。早在古希腊,苏格拉底就以其勇敢地走向死亡的行为向世人昭示了生命的价值在于维护真理。从近代开始,西方的生命价值观表现在:首先,以个人价值为本位。个人主义强调个人是价值本位与目的,认为人有决定自己生活和前途的自由和权利,国家和社会的使命即保护个人的权利。其次,以追求个人幸福为价值总体目标。虽然不同的人对幸福的理解不同,但追求个人幸福是相同的。最后,以个人奋斗为价值实现途径。西方注重个人的主体精神,强调自主选择、自我设计、自由创造的生存方式,推崇勤奋节俭。这种生命价值观能充分彰显个人的生命价值,对我们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颇具启示意义。
(2)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生命价值观
生命教育在我国有着植根深厚的传统,从中华民族珍爱生命的道德文化传统可以看出,我国传统文化中蕴含了丰富的生命哲学思想。
儒家十分强调人在宇宙间的崇高地位,认为人是万物之灵,人是天地之心。儒家的生命哲学思想集中体现为以人为贵、以孝为本。尊重生命、敬畏生命是儒家学说的基本思想,儒家文化就是围绕人而展开的,儒学即人学。儒家的“孝”主要有两方面含义:一是爱惜自己的生命;二是延续祖先的生命。儒家这种孝文化的传承,使中国一般百姓都懂得孝敬父母、感恩祖先、珍惜生命。道家高扬个体生命价值,认为在世界万物中,个体生命是一种最高贵的存在。其生命哲学思想集中体现为贵己重生、轻物重生。道教诸经对生命孕育过程的描述充满了神秘色彩,这就使人们对生命满怀敬畏,充满神圣,从而懂得应该珍惜生命,重视生命的存在价值。道教要求人爱及昆虫草木鸟兽,爱及山川河流,爱及日月天地,不要无辜伤害任何生命。这种善待万物,保护物种的思想,是道教对当代生命价值教育的一大思想贡献。
(3)马克思主义的生命价值观
马克思主义的生命价值观是建立在其人生观、价值观的基础之上的,是以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为基础和指导的,是面向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观。它既是真正批判的生命价值观,又是真正科学的生命价值观。马克思主义生命价值观的批判性与科学性统一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过程之中,因此,我们说马克思主义生命价值观的核心是共产主义,也即每一个人都获得充分的发展是该价值体系的最终依据。以共产主义为核心的马克思主义生命价值观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涵:
其一,人只有创造性地为他人生活,才能创造性地为自己生活。马克思主义生命价值观认为,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而不在于索取。
其二,获得了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人才是真正实现了生命价值的人。“任何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马克思主义是十分重视人的生命和谐,注重人的生命质量,注重人的全面发展的。
其三,人活着不仅为了自己的幸福,也为了他人的幸福,甚至一切人的幸福。共产主义社会,就是无产阶级和共产党人的最大价值所在及所追求的最大价值目标。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他们不惜牺牲一切乃至生命,因为他们认为这样做是最有价值的,即使为此牺牲了自己的生命,也是死得其所。
2.实施生命价值教育,有着重大的实践意义
(1)实施大学生生命价值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www.daowen.com)
21世纪是生命意识凸现的时代。人类在享受科技与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物质文明的同时,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生存环境恶化带来的生存危机,科技带来的人自身功能退化危机,物质至上与激烈竞争所带来的精神危机等等,这些危机如果得不到及时而有效的抑制或缓解,必将直接或间接地削蚀和剥落人们的生命感、创造力和精神活力,从而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存在。因此,在高校教育中开展生命价值教育是整个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2)对大学生进行生命价值教育,是现代教育发展的要求
1998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举行的世界高等教育大会上发表的《“21世纪的高等教育:展望和行动”世界宣言》明确提出“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与此相适应,我国高等教育工作也应确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以人为本”究竟以“人的什么”为本?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在多年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基础上,深刻指出:“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生命力的正常发展,教育就是助长生命力发展的一切作为。”由此可知,教育首先应以人和人的生命力为本。教育关注人的成长与发展,而人的成长与发展实质上是生命的成长与发展。可见,生命是教育的本真所在,是教育的起始点和归宿。对大学生进行生命价值教育,这是社会赋予教育的神圣使命。
(3)对大学生进行生命价值教育,是大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需要
大学阶段是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成就什么样的人生,选择什么样的人生道路,取决于大学生有什么样的生命价值观。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传播网络化趋势不断增强。在我国,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分配方式也日益多样化。这种国际、国内的新形势,对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特别是在竞争激烈、环境复杂、节奏加快、压力变大的现实条件下,知识、能力、方法、素质一个都不能少,情商尤显重要。因此,生命价值教育已成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加强生命价值教育关乎大学生的健康发展和人生幸福。在当前背景下,强化生命价值教育是一种必然选择,更加具有现实的个体意义。
三、和谐视角下大学生生命价值教育的途径
1.建立生命至上、生命平等的科学生命观
教育者自身的生命理念,往往是实践教育目的的关键性因素,教育者要引导大学生以欣赏的眼光看待世界,以积极的态度认识生命。加强大学生生命价值教育的首要任务是确立教育向生命回归的理念,把关心大学生的生存与生命发展作为教育的着力点。它需要教师首先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其次要提高教师的生命质量。再次要培养教师的生命情怀,当好大学生生命的楷模。教师要以积极的工作态度、饱满的工作热情以及亲身的生活体验,全力营造出生命情感教育的氛围,使自己的教育和教学充满人文关怀,让学生从教师的人格魅力中受到熏陶,真正感悟到生活的乐趣,体验生命的价值与意义,从而更加珍爱生命,增强爱心和社会责任感。
2.让生命价值教育的设计走进课堂
由于生命价值教育的内容相当广泛,涉及哲学、伦理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门学科,因此,高校的生命价值教育采用多学科渗透的方式较为理想,以德育渗透为主,以其他学科渗透为辅。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主阵地,也是进行生命教育的主要课程载体。(1)充分挖掘教材中蕴含的生命教育的素材,努力建立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主要载体的全方位学科渗透性教育的生命价值教育体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有生命教育的意识,合理地使用和挖掘这些素材。提高大学生辨别人生问题的是非和自觉抵制消极人生价值观的能力,确认生命的真正意义在于他的精神生命,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奉献;我们还可联系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建设历史中的功与过,使学生懂得伟人也可能犯错误,对历史人物要有客观的评价,生命的意义与价值并不在于不犯错误;特别是我们可联系邓小平“三落三起”的人生经历,鼓励大学生要经受住生活的磨炼,要正确面对生活、就业和恋爱中的困难与挫折,锻炼他们心理承受能力和受挫后的自我调整能力,培养坚强的意志力。(2)尽量使用人性化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与个性,注意联系学生实际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引导他们逐步解决面临的困难,提高他们的生活应对能力。必须由“说教式”走向“对话式”,在合作的氛围中共享人生的知识与智慧,共同体验着美好的人际关系,共同感悟着生命的价值与意义,构建和谐教学关系。(3)教学形式上,必须由“单一”走向“多样化”。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生命价值,重视学生创新个性的培养,要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如开设专题讲座、举办演讲赛、辩论赛等形式,为学生生命力的彰显和个性的张扬提供优越的条件和无限的空间,让学生的心灵得以自由舒展,生命意义得以真正实现。
3.让生命价值教育的体验走向实践
生命价值教育不仅是传授知识、技能的教育,更是一种直接触及人的心灵世界、感染人的灵魂的教育,所以生命价值教育必须通过体验教学来实施。比如组织学生观看一段真实的剖腹产全过程录像,他们由此了解到,一个生命的诞生是多么的艰难,生命是如此的宝贵。让学生讲述自己的亲身经历,可以唤起参与人员深切的情感体验,树立生命的意义和生存的责任,能够体会到生命受之于父母,形成于社会,凝聚众多情感,寄寓无限希冀。
配合课程教学,举行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让大学生体验成长的快乐。尤其是户外拓展活动,如团队协作、挫折体验、野外探险等。大学生没有什么社会经验和阅历,大多比较一帆风顺,但从大学起,初次当家事事难,挫折感就会油然而生。苦难是人生最好的老师,挫折的生命价值就在于,它是面临死亡的心境考验,是获得新生的门槛,它会使人磨炼意志、走向成熟。对大学生而言,“逆境是一种可贵的经验,是人生的一种财富,因为人在这里学会了应付困难的办法,也加深了对自己能力的了解,一旦遇到了更大的困难,他就不会被困难所压倒。”这些将通过大学生的亲自参与来体验合作的意义和关爱的价值,从而确立积极进取、健康上进的生活态度和人生目标。
4.强化感恩教育,进一步引导大学生学会感恩
感恩教育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手段和方法,对受教育者有目的、有步骤地实施影响,使受教育者知恩、感恩、报恩、施恩的活动。这是一种以情动情的情感教育和以德报德的道德教育,更是一种以人性唤起人性的人文教育。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是新时期的主流价值观和道德建设的标杆,高校可以此为切入点开展“知荣明耻、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他人、感恩国家、感恩社会”的感恩教育,力求将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与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进行有机结合。我们从小到大饱受家人亲友、同学同事、国家民族和大自然的恩赐,我们的个体生命并非完全属于我们自己,也属于他人,属于社会,我们的生死已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如果漠视生命,选择轻生会给社会留下种种遗憾,会给家人和亲友带来无尽的悲痛和思念,这是人自私的表现。一个人不仅应当知恩图报、感恩戴德,而且还要施恩不图报,达到一个更高的人生境界。可以说,我们不仅为自己而生,也为他人而生。在现代社会,一个大学生的社会成长成本在急速攀升,我们更有理由经营、规划好自己的人生。因此,实施感恩教育,让感恩文化深入大学生的心灵,不但有利于一个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亲善与和谐,有利于一个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增强和巩固,而且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参考文献:
1.高清海.人就是“人”.辽宁人民出版社.2001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7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