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中国政治现代化中的人本价值浅析

中国政治现代化中的人本价值浅析

时间:2024-08-2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政治现代化历程中的人本价值浅析饶江红吴鹏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揭开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也开启了中国政治现代化的新纪元。而无论是民主革命时期还是社会主义发展时期,中国政治现代化的目标究其根本都是为了维护和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的价值和尊严。

中国政治现代化中的人本价值浅析

中国政治现代化历程中的人本价值浅析

饶江红 吴 鹏

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揭开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也开启了中国政治现代化的新纪元。政治的现代化,是指“现代人类根据一定的目标自觉进行政治变革和推进政治发展的活动”。在历经了六十多年党的几代领导集体的艰难探索和锐意改革后,中国政治的现代化正迈着稳健的步伐向前发展。而无论是民主革命时期还是社会主义发展时期,中国政治现代化的目标究其根本都是为了维护和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的价值和尊严。

一、党的历代领导集体对中国政治现代化人本价值的探索和贡献

人的价值包括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是以自我价值得到社会的尊重和满足为前提的。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统治使中国的政治发展远远滞后于西方,普通民众的自我价值经常横遭破坏,孙中山先生虽然通过“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的皇权政治,开启了现代政治体系的建设,但这并没有使中国人民完全脱离专制统治,帝国主义争霸催生的中国军事专制主义更加深了中国人民的苦难和不自由的程度,连他自己都说,这时候“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腐败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自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开始,中国的民主政治才得以逐步确立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不断发展,中国人民的权益和价值才真正得以稳固和加强。

第一,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为争取人民的生存权和发展权,在民主革命和新中国建设过程中对适合中国国情的民主政治进行了初步的探索,确立了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基本框架,为建立现代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近代中国饱受资本主义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剥削,中国的封建势力和反动的资产阶级相勾结构成了统治中国的社会和政治基础,中国的广大人民过着饥寒交迫、朝不保夕的生活。可以想象:在人民的生存权随时可能被剥夺的社会是毫无政治权利而言的,更不用说去寻找个人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价值了。在这种时代背景之下,中国共产党肩负起了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政治任务,为使人民真正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党长期以来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观进行了许多卓有成效的民主政治实验。首先,中国共产党在建党初期即坚持以推翻封建军阀、反动资本家和帝国主义的专制统治,建立“民众的革命的政权”为己任,在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当中为人民的自由和民主浴血奋战,多少革命者甚至为此献出了生命。其次,中国共产党在革命的各个阶段进行的民主和法制的政治建设不仅是中国现代政治发展的一次伟大实践和良好开端,也是维护人民基本权利、唤醒人民政治觉悟的有效尝试。在民主革命的洪流中,参与民族解放和国家复兴事业就是个人价值最好的体现。土地革命时期,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采取民主集中、议行合一的政权组织形式并颁布了“宪法大纲”等重要法令;抗日战争时期,边区政府实行以“三三制”为原则的边区参议会;在建国问题上,党通过人民政协这一民主途径推动了民主联合政府的成立;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党确立了体现“议行合一”精神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颁布了真正体现人民民主精神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实行了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政党制度。毛泽东领导中国共产党进行的代议制度和宪政治国的尝试推动了中国政治向着现代化方向发展,同时对保障人民在和平自由的政治环境中实现和发展自己的人生价值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第二,以邓小平为代表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为重新确立人民民主制度,在拨乱反正和全面改革过程中适应新的时代需要推动了中国的民主政治的深刻变革,提出了一系列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主张,形成了崭新的社会主义政治体系,勾画了社会主义法治政治的宏伟蓝图,促进了中国政治的民主化、当代化。“文化大革命”期间,民主集中制和人民民主制度被破坏殆尽,人民的主体地位荡然无存,群众运动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许多人在运动中丢掉了尊严,丧失了人格。面临中国民主政治倒退的局面,邓小平同志曾经说:“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制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众所周知,人的价值实质上是一种生命的价值、精神的价值、尊严的价值和正义的价值,法治的目的在于对人的价值的尊重和唤醒,那种忽略人性和尊严的专制社会或人治社会将不可避免地造成对人的价值的践踏。有鉴于此,邓小平同志提出了全党要“学会使用和用好法律武器”,要将民主制度化、法制化的要求。根据这一要求,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得到恢复,宪法得到重新修订,政府机关和公、检、法系统得以重建,人民的生存权、发展权又重新受到法律的保护。中共十三大前后,邓小平等领导人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背景环境下又提出了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一系列设想,包括党政分开、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政府工作机制改革、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等内容,其目标是建立高度民主、法制完备、富有效率、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政治体制,实现宪政治国,促进政治权力和政治结构的法制化。因此,邓小平同志将人民当家做主提升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及核心的高度,是深刻总结长期以来权力集中、“人治”现象严重带来的教训的结果,这不仅符合当代政治发展的基本规律,而且符合马克思关于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要求。

第三,以江泽民为代表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为进一步保障人民当家做主的地位,在继续改革和建设的过程中紧随国际、国内和党内的新变化,以确立“依法治国”的方略和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为主题,推动了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全面发展。民主国家与专制国家一个很大的区别就在于是“法治”还是“人治”,依据法律治理国家是现代政治文明的一大特征,“而法治政府的最终目的就是实现人的自由、尊严和权利”。江泽民等领导人依循第二代领导集体“依法治国”的战略构想,在1997年的中共十五大上深刻地阐述了依法治国的含义,把依法治国确定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这一方略的确定使得人民的民主权利和公民的基本权利得到保障,国家管理和人民生活变得井然有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稳步进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事业有了强有力的支撑。从民主建设来看,社会主义基本民主制度日趋完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成果显著。实行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中央和地方的地位日渐增强,人民参政议政、人民当家做主的主要途径得到巩固;进一步巩固了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主党派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作用得到真正的发挥;通过开展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的活动进行政党建设,使中国共产党始终成为人民的代表,为民谋利。江泽民等党的第三代领导人与时俱进地发展了社会主义的法制和民主,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不仅促进了中国政治现代化的进一步发展,而且使人民的主体地位达到了新的高度。

第四,以胡锦涛总书记的党中央为进一步扩大人民民主,在继承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过程中立足我国国情,借鉴优秀的人类文化成果,深化了政治体制改革,促进了中国政治制度的完善,推动了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局面的形成。中共十六大以来,党在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加强民主监督、扩大民主参与方面做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得到进一步保障,人民当家做主的政治地位更加凸显。在法制建设方面,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了落实依法治国方略的主张,强调“要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尊严、权威”。十七大报告还首次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基本范畴,将其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性工作。在政治体制改革方面,党着重从行政体制改革入手,为适应现代化和市场化需要努力推动服务型政府的建设,促进了政府职能的转化和政府机构的精简,政府职能更加明确,管理更加规范,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更加科学、民主、合法。这种通过完善民主法制和行政机制进而扩大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的做法不仅是当代中国政治体系民主化和现代化的重要标志,而且也处处体现了“以人为本”宗旨。“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条件下,广大人民群众在政治生活中确立与保障的主体地位不仅得到巩固,而且随着政治建设的不断推进,人民群众的政治主体性必然会得到空前的张扬”。

二、对人本价值的追求是中国政治现代化的不竭动力

以人为本,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从党领导人民的奋斗史中我们能体会到党不断探索着民主政治的前途,而在实践其政治主张的过程中始终贯穿着“以群众为本”、“以民为本”、“以人为本”的精神。这种对“人本价值”的追求不仅是中国实现政治现代化的结果,也是其深层次的原因。

首先,对人本价值的倡导和追求必然促进人的精神境界和思想觉悟的提高,在此基础上,人们会产生对“实现自我价值”的要求,从而促进他们致力于改变周围的政治环境和自身的政治地位,进而推动整个民族的政治民主化、现代化进程。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长期坚持普选的人民代表会议制度,鼓励人民参与政治活动,提升人民的政治主体地位,并通过“宪法”保护人民的基本政治权利。这些措施无疑是对人性的解放和个人价值的肯定,也是对民众政治觉悟和追求民主思想的唤醒。长期以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都坚持贯彻人本理念,强调对人的关怀和对人的价值的尊重,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

其次,对人本价值的追求首先要满足人的物质需求,“物质文化条件越充分,就能帮助人实现个体价值,最终达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而这一切的前提就是经济社会的发展,经济基础的变化必然推动上层建筑的变革,现代经济的发展就应该有配套的现代化政治。邓小平在对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的国民经济的调整中发现,人民的物质需要与落后的生产之间矛盾特别突出,而造成这种矛盾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党在一段时间里忽视了人民的物质需要,不重视民主政治的建设。为了发展生产力就必须解放生产力,为了推动经济改革就必须首先进行政治改革。邓小平及其继承者重建了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做出依法治国的战略抉择,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客观需要,使中国的政治发展能够紧随时代的步伐。(www.daowen.com)

再次,对人本价值的追求是对执政党的鞭策,人民群众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社会基础,中国共产党只有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重视并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才能永葆党的生机和活力,始终保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地位。毛泽东将群众路线看做是党一切工作的基本方针和路线,中国共产党正是依靠广泛发动群众才能最终战胜中国人民的敌人;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和“三个有利于”的标准体现了党对人民物质需要的关注,也只有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才会成功;江泽民继承了党的“人本”理念,强调要将党建设成为能“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政党;在新世纪新阶段,“从胡锦涛同志提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到制定“十一五规划,这里边自始至终都贯穿着一根红线即以人为本的思想”。最近,温家宝总理在一个月内三次提到“要让人民生活的更加幸福、更有尊严”,从中我们能深刻地体会到党在不断推动社会公平正义,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方面的决心和意志。只有更加重视人的发展,不断增加人文的关怀,我国政治发展的道路才能得到延续,社会才能更加文明和谐。

综上所述,中国的政治现代化是党在不同时期不断追求人民当家做主的地位,深入挖掘人的价值意义,推动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过程中才得以实现的。也只有继续坚持对人本价值的追求,中国的政治现代化才能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

参考文献

1.孙中山全集(第九卷).中华书局.1986

2.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

3.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人民出版社.2007年

4.杜万阳.我国政治现代化的保障机制.载于甘肃理论学刊.2004年第5期

5.申来津、叶敏.法治政府的人本理念与路径选择.载于学术论坛.2007年第6期

6.何艳、宁乐锋.以人为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根本价值取向.载于理论界.2008年第7期

7.李姝姝.“以人为本”是关注人的个体价值的现代际遇.载于传承.2008年第9期

8.杨永照.论我国中央三代领导人的人本思想.载于湖北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

(作者单位:南昌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