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足底反射区的按压方法及位置

足底反射区的按压方法及位置

时间:2024-08-1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1支称为眼神经,第2支称上颌神经,第3支称下颌神经,管理头面部感觉。③双指钳法,一手握脚,另一手食指、中指弯曲呈钳状夹住被施术的拇趾,以食指第二节骨内侧按压反射区,以拇指加压至有酸胀感为止,定点按压5次。反射区位置:双足底第一跖骨1/2的跖骨头处至第一、二跖骨间,再向趾端成弯带状。

足底反射区的按压方法及位置

1.额窦( 趾额窦)

1)生理位置:两眉间的空腔。

2)功能:参与发音。

3)反射区位置:双脚五趾尖端,右侧额窦反射区在左脚上,左侧在右脚上。

4)操作手法:单食指扣拳法,一手固定脚拇趾,另一手用食指关节自内向外压刮按摩,做36次。其余四趾用单食指扣拳法自上向下按刮。力度要均匀、稍慢、不要滑脱。

5)适应症:脑中风、脑振荡、鼻窦炎、头疼、头晕、失眠、发烧及眼、耳、鼻、口腔疾患。

2.三叉神经

1)生理位置:头颅前两侧,包括视神经、上颌神经、下颌神经,分布于眶腔、鼻腔、口腔等处。

2)功能:三叉神经为混合性神经,是最粗大的脑神经,含有躯体感觉纤维和躯体运动纤维。躯体感觉纤维三叉神经节位于颅中窝颞骨岩部尖端,内含假单极神经元,其中枢突进入脑桥止于三叉神经脑桥核和三叉神经脊束核,周围突出三叉神经节组成3支。第1支称为眼神经,第2支称上颌神经,第3支称下颌神经,管理头面部感觉。

3)反射区位置:双脚拇趾末节外侧上中段,在小脑反射区上前方,右侧三叉神经的反射区在左脚上,左侧的反射区在右脚上。

4)手法:扣指法,一手握脚,另一手拇指端施力,先向趾腹方向挤压,然后稍放松回到原位,再向足跟方向压推。

5)适应症:颜面神经麻痹及三叉神经痛、偏头痛、失眠、泪腺炎、牙痛、头、面、眼、耳、鼻部不适。

3.小脑及脑干

1)生理位置:小脑位于脑桥后的后颅腔内,大脑半球枕叶的下方。脑干由中脑、桥脑及延脑组成,脑干位于小脑前方,大脑半球和延髓之间。

2)功能:小脑主要参与躯体运动功能的调节,维持躯体平衡。小脑后叶有增强肌紧张的功能,前叶有抑制肌紧张功能。脑干中有许多重要的生命活动中枢,如呼吸、血管运动、心脏活动调节中枢以及吞咽、呕吐和消化腺等反射中枢。

3)反射区位置:双脚拇指根部内侧第二趾骨头处,左半部分小脑的反射区在右脚上,右半部分的反射区在左脚上。

4)操作手法:扣指法或单食指扣拳法,直接在反射区由上而下按压5次。

5)适应症:脑震荡、脑肿瘤、高血压、失眠、中风、半身不遂、肌肉紧张、肌腱关节疾患病。

4.颈项

1)生理位置:头与胸廓之间,前面称颈部,后面称项部。

2)功能:颈项的中枢是颈椎,有支撑和运动功能,颈项软组织内有重要的血管、神经、食道及气管通过。

3)反射区位置:双脚拇趾根部横纹处,敏感点在趾面内侧,左侧颈项反射区在右脚上,右侧反射区在左脚上。

4)操作手法:扣指法沿着拇趾根部(第一、二趾间)先压住痛点,再向内侧推压,反复三次。

5)适应症:颈部酸痛、颈部僵硬、颈部软组织损伤、高血压、落枕等。

5.

1)生理位置:面部中央近似上窄下宽的三棱锥体形。

2)功能:呼吸、嗅觉和参与发音。

3)反射区位置:双脚拇趾第二节趾骨内侧。右鼻反射区在左脚,左鼻反射区在右脚上。

4)操作手法:保健手法,用扣指法或拇指推掌法,压住痛点由足跟向足趾方向施力,压推5次;通气法,单食指扣拳法直接压三次或多次。

5)适应症:鼻炎、鼻出血鼻塞、鼻窦炎等鼻部及上呼吸道疾患等。

6.大脑

1)生理位置: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位于颅腔之中,主要由两侧大脑半球组成。

2)功能:大脑皮质中枢神经系统的最高部位,是高级神经活动的物质基础,是机体全部功能活动的最高调节器官。

3)反射区位置:双脚拇趾末节掌面的全部。右侧大脑的反射区在左脚上,左侧大脑的反射区在右脚上。

4)操作手法:单食指扣拳法,由拇指趾端向足跟端压刮3次。

5)适应症:高血压、脑中风、脑振荡、头痛、头晕、头重、失眠、脑血栓和视觉受损等。

7.垂体

1)生理位置:颅底蝶鞍区的垂体窝内,呈椭圆形。

2)功能:至少能分泌七种激素,对人类的繁殖、生长、发育起重要作用。

3)反射区位置:双脚拇趾趾腹正中央,在大脑反射区深部。

4)操作手法:以食指关节按住反射区,另一手拇指压住食指中部,然后手腕轻轻抬起,使该区有胀痛感为止,反复5次。

5)适应症:内分泌、副甲状腺肾上腺、生殖腺、胰等功能失调、小儿发育不良、遗尿、减肥、性功能障碍,更年期综合症等。

8.甲状旁腺

1)生理位置:呈扁卵圆形,棕黄色,如绿豆大的小腺体。一般为上、下两对,均贴附于甲状腺左、右的后缘或埋藏于甲状腺组织中。

2)功能:调节人体的钙磷代谢、维持血中钙和无机磷浓度的相对稳定。

3)反射区位置:双脚脚掌第一跖趾关节凹陷处。

4)操作手法:

①单食指扣拳法,食指弯曲处尽量找到并平行卡入第一跖趾关节,向前顶入关节缝内按压,感到酸胀为好,反复5次。

②扣指法,一手拇指指端扣入关节缝内按压,感到酸胀为止,反复5次。

③双指钳法,一手握脚,另一手食指、中指弯曲呈钳状夹住被施术的拇趾,以食指第二节骨内侧按压反射区,以拇指加压至有酸胀感为止,定点按压5次。

5)适应症:甲状腺功能低下引起的缺钙症状,如筋骨酸痛、抽筋、手足麻痹或痉挛、指甲脆弱、白内障、并可用于癫痫发作时的急救等。

9.甲状腺

1)生理位置:位于颈前部,其峡部多位于第24气管软骨环前面,左右叶贴于喉下部和气管上部两侧。临床急救进行气管切开术时,应尽量避开甲状腺峡。甲状腺前面有舌骨下肌等遮盖,后方有颈总动脉、迷走神经和颈内静脉等。

2)功能:体内1/5的碘贮藏于甲状腺内,它有促进新陈代谢、维持生长发育等作用。

3)反射区位置:双足底第一跖骨1/2的跖骨头处至第一、二跖骨间,再向趾端成弯带状。

4)操作手法:

①单食指扣拳法,由跖跟向趾端刮,反复3次。

②拇指桡侧由跖跟向趾端压推,拐弯处为敏感点,再向上靠内侧面直推。

5)适应症:甲状腺分泌不足、心悸、失眠、情绪不稳、甲状腺肿大、减肥。

10.

1)生理位置:眼眶内,是视物中枢的前哨。

2)功能:视物。

3)反射区位置:双脚第二趾与第三趾根部,包括脚底和脚背两个位置,右眼反射区在左脚上,左眼反射区在右脚上。

4)操作手法:

①单食指扣拳法,每点5次。

②捏指法,每点5次。

③在二、三趾两侧及趾面各由远至近垂直按推5次。

5)适应症:结膜炎、角膜炎、近花眼、远视、青光眼、白内障等眼疾出血等。

11.

1)生理位置:位于头部两侧,包括平衡器官,分为内耳、中耳、外耳三部分。

2)功能:听声音。

3)反射区位置:双脚第四、五趾双侧、趾面及根部。右耳反射区在左脚上,左耳反射区在右脚上。

4)操作手法:

①�单食指扣拳法,每点5次。

②�捏指法,每点5次。

5)适应症:各种耳病(耳炎、耳鸣、重听)、鼻咽癌等。

12.斜方肌

1)生理位置:位于项部和背部左右两侧,呈扁平阔肌。

2)功能:参与颈部、两肩及上背部活动。

3)反射区位置:双足部,在眼、耳反射区下方,呈一条横带状,斜方肌反射区在同侧脚上。

4)操作手法:单食指扣拳法,由外向内压刮5次。

5)适应症:颈背酸痛,手无力,手酸,落枕等。

13.心

1)生理位置:心居于横膈(横膈包括胸部以上的心、肺两脏和头、面部)之上,称之为“君主之官”。

2)功能:心血管系统中最主要的脏器,是推动血液循环的动力站。

3)反射区位置:左脚掌第四、五跖骨之间,肺反射区下方,部分被肺反射区遮盖。

4)操作手法:通过检查心脏反射区的三种手法,通常在按摩过程中根据被按摩对象的承受力度,一般以中手法最为常见。

5)适应症:心脏疾患,如心绞痛、心肌梗塞、心力衰竭的恢复期,心率不齐、心功能不全及循环系统的疾病等。

14.肺及支气管

1)生理位置:肺居胸腔,左右各一,上接气管、喉咙,与鼻相通;气管往下分支就是支气管,因为形状像树干的分支,故名为支气管。

2)功能:呼吸功能,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清洁血液。

3)反射区位置:双脚斜方肌反射区下方,自甲状腺反射区向外成扇形至肩反射区处。肺反射区在同侧脚上。(www.daowen.com)

4)操作手法:肺反射区的操作主要使用单食指压刮法,由足第五趾向第二趾方向压刮,对整个脚掌的区域进行大面积压刮;支气管反射区用双手拇指压推的方法进行按摩,注意要沿着足第三趾推出,保证支气管的反射区能够按摩全面。

5)适应症:肺部及支气管疾患,如肺炎支气管炎哮喘肺气肿、胸闷。

15.

1)生理位置:位于中焦(中焦指膈以下,脐以上的上腹部),膈之下。

2)功能:造血、调节血细胞数量、贮血及免疫功能。

3)反射区位置:左脚脚掌第四、五跖骨间基底部,心脏反射区下方约二横指处。

4)操作手法:单食指扣拳法,在反射区位置直接按压35次。

5)适应症:贫血、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发烧、炎症、皮肤病、增强免疫力和抗癌能力、配合放射治疗。

16.

1)生理位置:胃大部分位于左季肋部,小部分位于上腹部,胃的位置常因体型、体位、胃内容物的多少及呼吸而改变,有时胃大弯可达脐下甚至盆腔。

2)功能:分泌酸性胃液消化分解食物,还可杀死胃内的一些病菌。

3)反射区位置:双脚掌第一跖趾关节之后,即第一跖骨体中前段。

4)操作手法:单食指扣拳法,在反射区位置自足趾向足跟方向压刮35次。

5)适应症:胃部疾患,如恶心、呕吐、胃痛、胃胀、胃酸过多、消化不良、急慢性胃炎、胃下垂

17.

1)生理位置:人体第二大消化腺,位于胃的后方,在第12腰椎的高处横贴于腹后壁,位置较深。

2)功能:分泌胰液经胰管注入十二指肠,具有最强的消化能力,能消化蛋白质、糖和脂肪。

3)反射区位置:双脚掌第一跖骨体中下段,在胃和十二指肠反射区之间。

4)操作手法:胃反射区的操作主要使用单食指压刮法,由足第五趾向第二趾方向压刮,对整个脚掌的区域进行大面积刮压;支气管反射区用双手拇指压推的方法进行按摩,注意要沿着足第三趾推出,保证支气管的反射区能够按摩全面。

5)适应症:消化系统及胰脏本身疾病、糖尿病胰腺炎等。

18.十二指肠

1)生理位置:小肠的起始段,全长约2530厘米,相当于十二个横指并列的距离,上端起于幽门,下端至十二指肠空肠曲与空肠连续。十二指肠呈“C”字形包绕胰头,分为上部、降部、水平部和升部。

2)功能:接收从胃输入的食糜,进行进一步消化吸收。

3)反射区位置:在胰反射区下方,即双脚掌第一跖骨基底段。

4)操作手法:十二指肠反射区的操作主要使用单食指压刮法,由足第五趾向第二趾方向压刮,对整个脚掌的区域进行大面积刮压;支气管反射区用双手拇指压推的方法进行按摩,注意要沿着足第三趾推出,保证支气管的反射区能够按摩全面。

5)适应症:胃及十二指肠疾患、如腹胀、消化不良、十二指肠溃疡、食欲不振、食物中毒

19.

1)生理位置:位于腹部,横隔之下,右胁之内。

2)功能:人体最大的消化腺和解毒器官,能将代谢物、废物、有毒物质排出体外,还能合成蛋白质,将非糖物质转变为糖,分泌胆汁促进脂肪的消化吸收。

3)反射区位置:右脚掌第三、四、五跖骨上半部,前端少部分与肺反射区重叠。

4)操作手法:单食指扣拳法,自足跟向足趾外端施力,压刮5次。

5)适应症:肝脏疾患,如肝炎、肝硬化、肝肿大、肝功能失调等。

20.

1)生理位置:六腑之首,又隶属于奇恒之腑。胆与肝相连,附于肝之短叶间;肝和胆又有经脉相互络属而为表里。

2)功能:容纳存留浓缩胆汁,进食时排入十二指肠帮助消化食物。

3)反射区位置:右脚掌第三、四跖骨上部,位于肝脏反射区之内。

4)操作手法:单食指扣拳法,以食指关节顶点施力,定点向下压刮5次。

5)适应症:胆囊疾患,如胆结石、黄疸病、胆囊炎及其它胆疾患。

21.小肠

1)生理位置:一个相当长的管道器管,位于腹中,其上口在幽门处与胃之下口相接,其下口在阑门处与大肠之上口相连。

2)功能:消化吸收功能。参与小肠内消化的碱性消化液有胰液、胆汁和小肠液。小肠通过蠕动和分节运动,使食糜与消化液均匀混合,同时推动食糜到大肠。

3)反射区位置:双脚掌楔骨部位至跟骨间凹陷区域,被大肠反射区所包围。

4)操作手法:双指握拳,四指弯曲,在反射区位置自足趾端向足跟端压刮34次,压刮反射区位置可以适当加大,以覆盖整个小肠反射区为宜。

总之胃、胰、十二指肠的保健法与小肠保健法类似,均可由胃向十二指肠反射区方向,由足趾端向足跟端统一压刮约34次。

22.结肠

1)生理位置:长约50厘米,起自结肠右曲,向左横行至脾处再向下弯成结肠左曲,移行于降结肠。横结肠全部被腹膜包被,并借横结肠系膜连于腹后壁,其中部下垂,活动性较大。

2)功能:盲肠、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和直肠同为大肠,其功能是将小肠消化吸收后剩余的食物残渣,按顺序向前移动。大肠内含有多种酶,能分解食物残渣和植物纤维。大肠不断吸收水分,最后使食物残渣形成粪便。回盲瓣与小肠衔接处的瓣膜,只向盲肠开放,使粪便不能回流入小肠。

3)反射区位置:位于双脚掌中间,横越脚掌呈一条带状区。

4)操作手法:单食指扣拳法,按带状走向压刮以食指压刮各5次。

5)适应症:消化系统疾患、如腹泻、腹痛、肠炎便秘以及肺部疾病等。

23.降结肠

1)生理位置:长约20厘米,从结肠左曲开始,沿腹后壁的左侧下降,至左髂嵴处移行于乙状结肠,降结肠后面结缔组织附贴于腹后壁,所以活动性也小。

2)功能:同横结肠。

3)反射区位置:在左脚掌中部,前接横结肠反射区外侧端,沿脚外侧平行向下呈带状区域。

4)操作手法:单食指扣拳法,由脚趾向脚跟方向压刮34次。

5)适应症:便秘、腹泻、腹痛、肠炎以及肺部疾患等。

24.乙状结肠和直肠

1)生理位置:乙状结肠长约4045厘米,平左髂嵴处接续降结肠,呈乙字形弯曲,至第3骶椎前面移行于直肠。直肠为大肠的末段,长约1516厘米,位于小骨盆内。

2)功能:粪便进入直肠时就有便意,通过直肠和腹部肌肉收缩,增加腹压,将粪便通过肛门排出体外。

3)反射区位置:左脚掌跟骨前缘,呈一横带状。

4)操作手法:单食指扣拳法,从反射区外侧向内侧压刮5次。

5)适应症:乙状结肠和直肠疾患,如炎症、息肉、便秘、痔疮以及肺部疾病等。

25.肛门

1)生理位置:位于盆腔内,直肠的终端。

2)功能:控制排便,排气。

3)反射区位置:左脚掌跟骨前缘,乙状结肠和直肠反射区的末端,与膀胱区相邻。

4)操作手法:单食指扣拳法,以食指关节顶点在肛门反射区垂直定点按压5次。

5)适应症:便秘、痔疾、瘘管等。

26.升结肠

1)生理位置:长约15厘米,是盲肠向上延续部分,自右髂窝沿腹后壁的右侧上升至肝下方向左弯成结肠右曲,移行于横结肠。升结肠后面借结缔组织附贴于腹后壁,故活动性较小。

2)反射区位置:右脚掌小肠反射区外侧与脚外侧缘平行的带状区域,从足跟前缘外侧上行至第五跖骨底部。

4)操作手法:单食指扣拳法,以食指关节顶点施力,由脚跟向脚趾方向压刮5次。

5)适应症:消化系统的疾患,如腹泻、腹痛肠炎、便秘以及肺部疾病。

27.盲肠和阑尾

1)生理位置:盲肠为大肠起始的膨大盲端,长约68厘米,位于右髂窝内,向上通升结肠,向左回肠。回、盲肠的连通口称为回盲口,口处的粘膜折成上、下两个半月形的皱襞,称为回盲瓣,此瓣具有括约肌的作用,可防止大肠内容物逆流入小肠。阑尾形如蚯蚓,又称蚓突。上端连通盲肠的后内壁,下端游离,一般长约79厘米。阑尾全长都附有阑尾系膜,其活动性较大。

2)反射区位置:右脚掌跟骨前缘,靠近外侧,与小肠和升结肠的反射区连接。

4)操作手法:单食指扣拳法,定点按压5次。

5)适应症:腹胀、阑尾炎。

28.回盲瓣

1)生理位置:回盲肠的连接口称回盲口,口处的两个唇状粘膜皱襞称回盲瓣。

2)功能:具有括约肌的功能。

3)反射区位置:右脚掌跟骨前端,靠近外侧,位于盲肠反射区上方。

4)操作手法:单食指扣拳法,以食指指关节施力,定点按压5次。

5)适应症:消化系统吸收障碍性疾病及其他回盲部疾病等,增强回盲瓣的功能。

29.生殖腺

1)生理位置:睾丸位于阴囊内,左、右各一;卵巢位于盆腔内为成对的实质性器官,呈扁卵圆形。

2)功能:睾丸有生精功能,分泌雄性激素,也分泌少量的雌激素。卵巢有产生卵子的功能,分泌雌激素,也分泌孕激素和少量的雄激素。

3)反射区位置:双足跟正中。

4)操作手法:单食指扣拳法,定点按压5次。

5)适应症:性功能低下、不孕症、月经不调、通经、更年期综合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