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泉宝剑之魂—— 龙泉宝剑锻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沈新培
韩小娟
沈新培(1948— ),浙江省龙泉市人,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家族百年老字号“沈广隆剑铺”第三代掌门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龙泉宝剑锻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提起龙泉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回荡在脑海的便是“宝剑之乡,青瓷之都”的美称。提起龙泉剑文化,数百家古色古香的剑铺不得不提,而提起老字号的龙泉剑铺,百年老字号的沈广隆剑铺又是首选。如今,要追寻身怀绝技的龙泉宝剑锻制技艺大师的足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老字号沈广隆剑铺第三代掌门人沈新培。
龙泉宝剑,作为我国传统工艺美术中的一朵奇葩,不仅是中华古兵器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文化与艺术的精粹。如今,龙泉宝剑除了当作人们武术健身的器械,也是居家装饰的吉祥物和鉴赏收藏的艺术品,驰名中外。龙泉宝剑以其独特的魅力——传统锻制技艺,于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从此,龙泉宝刀剑这项饱经2600年风雨岁月洗礼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工艺迎来了姹紫嫣红的春天。为了传承龙泉宝剑锻制技艺和弘扬龙泉宝剑文化,一批又一批的铸剑大师奉献了毕生的心血。作为当代杰出代表的沈新培大师的生平又是如何?我们共同见证其坎坷的铸剑之路。
一、子承父业,踏上铸剑之路
1948年12月9日,沈新培出生在浙江省龙泉市的铸剑世家。“沈广隆剑铺”第二代掌门人沈焕周——沈新培的父亲,于改革开放之后,将自家的剑铺重新开业,但是由于经济比较萧条,打造的产品仅是各类农具,苦心经营不久就关门停业了。为了响应“加速合作化”的号召,并振兴龙泉宝剑制作业,沈焕周带头成立了龙泉宝剑制作合作小组。在数名铸剑大师的相互切磋下,沈焕周的铸剑技艺不断进步,为传承祖业养精蓄锐。
在除旧更新的年代,沈新培出生了。父亲希望自己的三儿子有更大的成就,所以下定决心“从新培养”,故取名“新培”。在儿时的记忆中,父亲沈焕周每天从早到晚在火炉旁不停地忙碌。父亲挥舞铁锤的雄伟形象,早已深深地印在他的脑海之中。在不知不觉中,小新培开始迷恋上了锻铁炼剑。没上学之前,小新培就喜欢走到铁墩旁拿起小手锤,摇晃着帮父亲打铁。由于年龄小,提起最小的锤子也蹒跚摇晃,但是小小年纪就可以专心认真地去做,这让父亲非常感动。父亲也曾多次骄傲地向别人夸奖:“我这个老三啊,那么一股子专心的劲儿,是真正的炼剑好材料。”
父亲从小没有上过多少学,所以立志要让自己的孩子们一定要读书识字,做一个有文化的人。虽然也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继承家业,但是打铁实在是太苦太累了。在小新培该上学的时候,由大哥火森押送,母亲亲自监督,将其送进龙泉小学。但是从小就调皮捣蛋的小新培,在学业上一点都不上心,整日逃课。在小学毕业之后,经过父母商量决定,让小新培来继承父亲的手艺。虽然当时沈广隆剑铺已不存在了,但是父亲认为能将炼剑技艺传承下去,就已经满足了。11岁的小新培在鼓励小学毕业后直接参加工农劳动的号召下,走进了父亲所在的铁业社。从此,小新培踏上了铸剑之路。
二、学徒的艰辛之路
小新培与一群小伙伴走进了龙泉铁业社,父亲沈焕周成为自己的师傅。父亲对自己小儿子的到来虽然十分高兴,但是对其要求也比别人更加严厉。父亲第一天就对新来的小朋友实话实说:“打铁是个苦活,炼剑更是个要将全部心血融入其中的苦活。你们如果想入炼剑这个门,每个人都得下决心,要把全部劲儿、整颗心,以至魂灵,全部投入炼剑当中,这样才能真正出山。如果你们吃不了这个苦,我劝你们趁早别往这里试,以免浪费时间,至于我儿子新培,哪怕直接把他放到炼炉里去烧,他也别想离开半步。新培,听到了吗?”“听到了!”小新培斩钉截铁地回答。这是一个孩子立志传承父业的心声,也是他理想的化声。经过一段时间,其他的小朋友都承受不了炼剑之苦,逐个退出了。最后,只有小新培留在了铁业社。
小新培按照父亲的安排,先根据体力情况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辅助工作,学着装潢镶包剑把、剑鞘,学写篆字及往剑身上镌刻的工艺等。父亲经常教导小新培:炼剑需要把整颗心都放到剑里去。要以心去听、去看、去做,须知手脚、眼睛和耳朵比起心来永远是差一个层次、慢上半拍的。只有真正学会了用心去感悟,才能听出来每一锤打击得是否恰当、合适,看得出每一刻的炉中火候是否恰到好处……这个心的投入,正是炼剑者的灵魂投入,也只有到了这一步,才会有全身心的感悟。小新培虽然当时似懂非懂,但是“用灵魂铸剑”的精神却让他受用终身。
在全国三年自然灾害时期,为了能够解决家里的基本温饱问题,沈新培提前正式学锻打、抡大锤的时间,16岁可以干的活,在沈新培身上12岁就实现了。因为只有这样,他才能享受重工业工人每月43斤的口粮定量标准。虽然对于12岁的他来说这是一个苦难的开始,但是能解决温饱问题,或许对孩子更有利一些。一般规矩,在锻铁这一行业中,至少三年才能出师,但是沈新培不到一年时间就已经将铜镶嵌及磨剑等所有的工序都掌握到位,只剩锻铁这一工种还未能正式进入。在父亲的精心培养下,不到一年,小新培抡打的合格锤,已能把锻制件每次加够温度后的100多下,全数打足。学徒时期的辛酸,父亲看在眼里,疼在心里。1963年,在沈新培的人生中,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沈新培与父亲沈焕周为“神拳大龙”的蔡龙云武术教授精心打炼了“柳叶刀”,得到了其高度的赞扬,并称小新培父子为“当代欧冶”。小新培也因此得到“破格提升”,成为二级工,摘掉了“学徒工”的帽子。
三、苦心钻研之路
“文革”时期,虽然龙泉宝剑纳入了“四旧”的行列。但是沈新培和父亲并不这样认为。在空旷的车间里,父子俩经常探讨如何做人和更深层次的炼剑技术。1968年发明淬水刀夹具,使工作量减轻,功效提高5倍多。父亲反复说:“宝剑在人们眼里是卫正驱邪的象征,我们锻制宝剑的人,是在锻剑,锻魂,锻正气。”在这段时间里,沈新培整顿自己的心灵,时时刻刻琢磨着龙泉宝剑的事情。父子俩在锻制技艺上更是倾心交谈。在大哥和二哥的帮助下,小学文化程度的沈新培本着对炼剑的执着,读起大量的专业性极强、深奥的冶金类书籍,靠着字典的帮助苦心钻研。此时,沈新培才认识到这些书才是自己真正的追求,在这里他才能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难题。
1972年,在沈新培与父亲不问世事的时候,一项重担落到了沈新培父子的肩上——为即将来华访问的美国总统尼克松准备“礼品剑”。此时,沈新培和父亲欣喜若狂。炼剑的铲、锉、刻、淬、磨等27道工序,都是由沈新培亲自上手,父亲仅在一旁监督检查。经过半年多的日夜苦干,送给尼克松总统的礼品剑,终于送往北京。美国的贵宾给予龙泉宝剑高度赞赏,爱不释手。沈新培也因此声名大扬,而制剑也迎来了第二个春天,当年的宝剑产量一口气“超过历史上曾有过的最高的时期”。
1973年,身为社里技师的沈新培,根据古书的记载,主持开发了“开锋硬剑”“腰带软剑”两个新品种,硬剑能一剑劈开七八枚重叠的铜板,软剑能作360度弯曲又迅捷弹直。这样的成就让父亲欣喜若狂,让其他的炼剑人更是又惊奇又佩服。1974年,沈新培根据《吴越春秋》中记载的“鱼肠剑”,开始研究炼制“新鱼肠剑”,最终获浙江省工艺美术创新设计奖。随后,1975年,沈新培再次革新刀剑制作工艺,使得产量成倍增长,成本降低三分之一。1977年8月,卧床一年的父亲离开了自己。这对于沈新培来说,是人生中的重要打击。母亲也相继离世,精心料理后事,沈新培将自己全身心地投入炼制新剑的工作中,以期减少亲人离去的痛苦。此时的他,知道自己的使命,就是担负起“当代欧冶”的沈家第三代掌门的重任。(www.daowen.com)
1978年,沈新培在龙泉宝剑厂任技术主任,从事生产研制工作。1979年参加全国工艺美术艺人创作、设计人员代表大会并受到邓小平等中央领导的接见并合影。1982年被评为技师,同年研制的云花剑获中国国际旅游奖。
四、辉煌的成就
沈新培在多年的不断学习中,于1983年挂牌恢复沈广隆剑铺,实现了家父的梦想。1988年沈广隆剑铺被列入中国百年老字号史册,沈新培任第三代掌门人。1991年荣获“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称号”;1992年被录入《中国人物年鉴》;1993年研铸的日月乾坤剑与乾坤刀、民间习武用剑在中国首届武术器材评审会上一举获三个金奖;同年,日月乾坤剑与乾坤刀二项获国家专利;1995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民间工艺美术家”称号。1996年起,日月乾坤剑与乾坤刀被国家武院、武术运动管理中心、中国武协定为国家武术锦标赛指定器械至今。2003年“乾坤剑”被浙江工艺美术精品馆收藏。2004年2月底,与其子沈州,取天外之材——陨铁,用古老的传统技艺炼就陨铁剑;10月,与金庸先生及国内文化界名人龙泉论剑,同年成功炼铸“玄纹剑”。2005年,“乾坤剑”“成功剑”“乾隆佩剑”获浙江省首届民族民间工艺美术博览会“天工”最高荣誉奖,“龟纹剑”获公众最喜爱的“老字号品牌奖”。2006年3月,由《浙江文化月刊》刊发论文《论花纹钢与冶铸》。2007年6月,他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龙泉宝剑锻制技艺传承人,同年获得政府颁发的“终身成就奖”。2008年2月赴阿曼苏丹国艺术交流。
从1972年至今,先后为国内外名人尼克松、习近平、乔石、楚图南,武林前辈蔡龙云、吴彬、温力,武星李连杰,书法家沙孟海、启功、刘小晴等铸剑。多年来已研制出20余个新品种:乾坤剑、乾坤刀、九鹰剑、棍子剑、子母剑、银河剑、孖龙剑、鱼肠剑、天罡剑、腰带剑、玄纹剑、鹰爪蛇信剑、盘龙棒、冷月剑、倚天剑、龙虎剑、曹操剑、妖娆剑、雌雄剑、六龙剑等。
五、与时俱进的沈新培
如今的沈新培已经后继有人,一双儿女沈芳和沈州都继承父业,加入龙泉宝剑锻制的大军当中。但是沈新培从来没有放慢自己学习和钻研铸剑的脚步,在日新月异的时代里,与时俱进。
沈新培认为,由于自己的文化程度不高,导致自己对铸剑的理解程度不够,所以要成为铸剑大师,必须有知识,肚子里有足够的货,眼界必须宽广,否则,就永远认识不透剑的真谛,顶多只能算个剑匠。每天读书,增强自己的文化修养,提升自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从而让自己所铸之剑更有文化内涵。这也是他经常教育自己子女的肺腑之言。功夫不负有心人,如今50多岁的沈新培在剑集锻造、精加工、特种热处理、冷冲压、艺术木工、金属雕刻、书法、绘画设计上样样精通。他铸的宝剑,既有古剑风,又有新创意,每一把宝剑都有其深厚的文化底蕴。沈新培研究起篆体字帖,把龙飞凤舞的意蕴融入剑饰雕刻;研究了《芥子园》等画谱,把古画的风骨结合进铸剑;还研究起《周易》、八卦图腾,以阴阳五行相生相克之道铸剑,使宝剑天生有了刚柔相济、并吞六合的气势。买剑者感觉并不仅仅在买宝剑,更多的是在买文化。沈新培常常拿自己的经验告诫儿辈们:“只有注重自身的文化涵养,才能让宝剑也沾染上文化气息。就如造剑的必备工序——淬火,必须经历水火交融,接受各种人文环境的熏陶,才能真正成为大师级的人物。”
沈新培介绍自己的作品“军魂剑”
沈新培在传承龙泉宝剑的传统锻制技艺时,重道重技。他深信:“技的顶端是道,真正的道也必须在技之中。”“铸剑是一门工艺,作为工匠首先是心地要正直,一个心术不正的人能铸好剑吗?当然,祖辈三代的手艺传到我手里,绝不能失传。我要让儿子继承下祖宗的这个招牌,传承好祖宗留下的铸剑技艺。”这是这位老艺人的心声。
相关知识
龙泉宝剑:龙泉宝剑是中华古兵器的代表,也是我国著名的传统工艺品,迄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因产于浙江龙泉而得名。龙泉生产的剑“精美绝伦,斩铜如泥”,称为龙泉宝剑。龙泉宝剑又称七星剑,按其不同性能分为三种基本类型:硬剑(以刚利著称)、软剑(以柔韧著称)和传统武术剑。此外,还有云花剑、手杖剑、鱼肠剑、鸳鸯剑等29个品种,近百种款式。
龙泉宝剑锻制技艺:龙泉一地蕴藏有矿石“铁英”,磨剑的“亮石”和做剑鞘的花榈木,秦溪山泉可以淬剑,茂密的森林能够提供充足的木炭燃料。龙泉宝剑的制作要经过炼、锻、铲、锉、刻花、嵌铜、冷锻、淬火、磨光等28道工序。在长期的发展中,经过历代铸匠精益求精的钻研,龙泉宝剑在产品的质量上形成了坚韧锋利、刚柔相济、寒光逼人、纹饰巧致四大传统特色。
第一,坚韧锋利,削铜如泥。1978年,在我国工艺美术界两次全国性集会上,龙泉宝剑的制作艺人曾当众表演。他用一把龙泉宝剑,不费力地将叠在一起的六个铜板劈成两片,而剑刃不卷。
第二,刚柔相济。古代的龙泉宝剑用生铁铸造,现在则用中碳钢铸造,加之淬火工艺恰到好处,使中碳钢具备了弹簧钢的特性。如将一把薄型宝剑卷成一个圆圈,束在腰中,像系裙的腰带。解开后,宝剑挺直如故。
第三,寒光逼人。龙泉境内有一种名叫“亮石”的磨石。在这种石头上磨制出来的宝剑,寒光闪闪。龙泉宝剑全靠手工磨光,从粗磨、细磨到精磨,往往要花数日甚至数月之久,一旦磨出,青光耀眼。
第四,纹饰巧致。剑身上刻有七星标志和飞龙图案。在剑身上刻花,也是龙泉剑的一项绝技。剑工们一不用彩笔,二不照图样,只用一把钢凿在宽不盈寸的剑身上刻凿,刻好后浇上铜水,经铲平加磨,飞龙图案,生动自然,永不消失。龙泉宝剑以这四大特色而著称,其选材考究,有“三斤毛铁半斤钢”之说,锻打火候掌握得当,成分均匀,花纹清新;淬火方式也很独特,研磨十分讲究。龙泉宝剑的锻打技艺中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在中国兵器史、冶金史和艺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龙泉宝剑不仅是健身武术器械和影视舞台道具,还是赠送外宾的国礼,为海内外民众和剑术爱好者所珍视。龙泉宝剑在古代大都无鞘。现在,用当地特产的花梨木制作剑鞘及剑柄。这种花梨木,质地坚韧,纹理秀美,古色古香。再饰以银、铜,更使龙泉宝剑锦上添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