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留住传承人:乐清细纹刻纸代表性传承人林邦栋

留住传承人:乐清细纹刻纸代表性传承人林邦栋

时间:2024-08-1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细纹神刀—— 剪纸代表性传承人林邦栋吴向毅郭凤芝林邦栋,乐清细纹刻纸高手,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中国民间剪纸艺术“十大神剪”,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其细纹刻纸和各种灯彩远销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第四代是林邦栋及其大哥。第五代是林邦栋的次子林顺奎。在青年时已是远近闻名的纸扎和刻纸的优秀艺人。1955年,林邦栋到乐清市黄杨木雕厂从事细纹刻纸,曾任副厂长,兼细纹刻纸车间主任。

留住传承人:乐清细纹刻纸代表性传承人林邦栋

细纹神刀—— 剪纸(乐清细纹刻纸)代表性传承人林邦栋

吴向毅 郭凤芝

林邦栋(1926— ),乐清细纹刻纸高手,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中国民间剪纸艺术“十大神剪”,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其细纹刻纸和各种灯彩远销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代表作品《鱼跃龙门》《忠孝节义》《金鸡报晓》等造型优美,制作精致,人物动态逼真,令人叫绝。

林邦栋的北白象首饰龙作坊厅堂里四周挂满了非遗传承人介绍、细纹刻纸作品和照片,其中就有2007年林邦栋在北京世纪坛现场表演细纹刻纸时与温家宝、李长春和张万年交谈的照片,里屋桌子上摊着未完工的红黑相间的刻纸,还有刻刀和纸屑。院子里临时搭的棚下摆着三个龙船骨架,两三个学徒正在赶工。院子里突兀地立着一块破败的石门,上面写着“名山安枕”。

随后我们前往他不远的住处。电梯顶上贴着2004年中国剪纸艺术博览会金奖作品《万象更新》。家门上挂着林邦栋工艺美术研究所的证书,家里各房间四周墙壁、柜子、桌面都摆满了装裱好的细纹刻纸作品、照片和奖状,写字台上摆着一盏台灯、几个放满各种工具的罐子,还有胶带和颜料盒。

一、来自民间工艺世家

林邦栋1926年7月出生于浙江省乐清县北白象镇东巉头村的一个五代人以剪纸、纸扎、龙灯、油彩为生的民间工艺世家。曾祖父林金贤是清朝光绪前那段时间第一代制作龙船花的。祖父林嗣明是当地油漆画和制作龙船灯、纸扎、塑造佛像的高手。父亲林松亭继承了祖辈手艺,又在细纹刻纸方面有所发展。第四代是林邦栋及其大哥。第五代是林邦栋的次子林顺奎。

在家庭氛围的熏陶下,林邦栋自幼喜爱油漆画和剪纸,13岁承祖业随父学艺谋生,由于他具有很好的天赋,又勤奋好学,刻苦钻研,技艺日精,20岁时,已能独立设计制作细纹刻纸,还能在一方寸的纸面上刻出50条线条,仍游刃有余。在青年时已是远近闻名的纸扎和刻纸的优秀艺人。

二、技艺高超、不断创新

林邦栋的细纹刻纸作品精致,造型优美,人物动态逼真。用图案纹样来调整画面黑白关系,疏密有致,纤细娟秀,散发着江南特有的灵气,不仅构图生动活泼,细腻的线条更是丝丝相扣,令人叫绝。如今已85岁高龄的他得戴上500度的老花镜才能“下手”,但一提刀刻花,仍然是手不颤、气不乱,刀刀入微。

生活农村的林邦栋,很注重搜集民俗、民风和民间传说故事,善于采用民间日常生活的图案,并将它们巧妙结合运用到细纹刻纸中。他善于吸收传统,又敢于突破传统。他运用传统的手法来表现现代生活,不断创作出佳作。这门艺术经过几代人的努力之后,到了林邦栋这一代更趋成熟,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和风格,不仅使细纹刻纸的题材更为广泛并富有民间特色,而且使细纹刻纸的语言更加丰富灿烂。他创作的《万象更新》描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勾勒出一幅春意盎然的、万象更新的人间美景

《忠孝节义》(胡一兵 摄)

林邦栋不但在细纹刻纸领域中刻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他的纸扎被誉为“东方古国惊世之作”的首饰龙,巧妙地将中国传统的书画、剪纸、雕刻、刺绣、彩塑艺术和编织等的传统工艺结合在一起,成为温州民间喜庆活动传统灯彩的一绝,在浙江省工艺美术精品展上获得特别奖。他的作品曾上过中央电视台和法国巴黎中文电视台,世界上肤色各异的人们就是通过电视认识了他和他制作的首饰龙。

三、坚守一生的细纹刻纸

新中国成立前,林邦栋兄弟三人因为家庭贫苦,打工度日,曾被日本人抓去做担夫,历经千辛万苦。新中国成立后任东巉头村村委。

1955年,林邦栋到乐清市黄杨木雕厂从事细纹刻纸,曾任副厂长,兼细纹刻纸车间主任。次子林顺奎从小就跟着父亲到黄杨木雕厂,在父亲的熏陶下学习细纹刻纸。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木雕厂生产停顿,剪纸车间也转为生产植绒画。但是“文革”没有使林邦栋放弃,仍然抱着将细纹刻纸作为祖传手艺传承下去的强烈心愿。1976年,林顺奎不顾父亲的阻拦,去部队当兵。林氏夫妇以自己要退休为理由,要求连长让林顺奎回家继承祖业,坐在连长办公室直到连长同意。

“文革”结束后,1978年,厂领导派林邦栋赴北京国际书店修改《水浒一百零八将》。《水浒一百零八将》人物有些缺各种道具、布景、山水、花鸟、动物家禽、走兽等,各类图案设计,任务较重。林邦栋修改三个月,送样到办公室,质量过关,和甲方经办签订1979年《水浒一百零八将》经销、一年包销的合同,后接连10年经销。

退休后,林邦栋仍然坚持创作。1989年,林邦栋的《松鹤延年》《祥龙戏瑞》入选全国首届民间工艺品佳作展。同年加入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中国剪纸学会。之后他所刻的《鱼跃龙门》《松鹤延年》等作品多次在全国性的比赛中获得一等奖,获奖的奖状就有上百个,其中刻纸《鱼跃龙门》已出展18个国家。(www.daowen.com)

《千目千手观音》(胡一兵 摄)

四、艺术造就的真挚性格

一丝不苟的刻纸艺术造就了林邦栋的认真、严谨、真诚待人的性格。

1996年秋天,中央电视台新闻评论部编导周兵在拍摄专题时,一见林邦栋的《鱼跃龙门》,马上被其吸引,愿出高价收藏。这张创作于20世纪60年代、多次在国内外展出并获奖的作品,也是“文革”期间林邦栋冒着随时被批斗的危险珍藏起来的幸存作品,林邦栋说什么也不肯出售,便许诺重新刻一张给周兵。

不巧在1997年的正月初六,林邦栋到茶山体验灯会生活,归途中出车祸,乘永嘉客车,过楠溪江大桥头翻车江边,林的右肾被人踩破,躺在病床上已有三个月不能吃饭,林邦栋却念念不忘自己对周兵的许诺。他以为自己再不能拿刻刀了,便毅然吩咐儿子将珍藏的《鱼跃龙门》寄给周兵。后来在医生的精心治疗下,大小手术做了五次,他用坚强意志击退了死神的光临,五个月后,伤势稍稍痊愈,他又情不自禁地拿起刻刀继续创作。1998年,林邦栋被录入《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授予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光荣称号。

五、细纹刻纸相伴的一身荣耀

1999年,在云南省昆明世博会上,林邦栋制作的首饰龙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国内外报纸刊登,电视台播放,并特发参展荣誉证书。云南省省长李嘉廷还特别在首饰龙前和他合影。几位来自日本、意大利、德国等国家的客人出1万多美金要求收购这只首饰龙,但林邦栋没有答应。同年迎澳门回归的2000米长龙在温州马鞍池公园点睛,轰动全场,报刊、电视争相报道,并上报世界吉尼斯纪录。1999年林邦栋被载入世界名人录中国卷。

2001年4月到5月,林邦栋作为浙江省唯一一名民间艺术家到德国考布伦茨州的博物馆参加中国民间剪纸艺术展览,现场进行细纹刻纸表演并办班进行技术指导,站在德国的讲台上,向德国人讲解中国的刻纸艺术,让参加的外宾体验了中国这门古老且独特的民间艺术的伟大魅力。结束了欧洲之行回国的林邦栋,荣誉接踵而至,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荐为中国民间剪纸艺术大师。

林邦栋并没有沉浸在已有的成绩之中而懈怠,近80高龄仍心系细纹刻纸事业,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细纹刻纸的创作中。2004年凭借《忠孝节义》获中国民间艺术金奖和“十大神剪”称号;2005年《金鸡报晓》荣获天工最高荣誉奖,被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授予“中国工艺美术终身成就奖”;2007年《鱼乐图》被国家博物馆收藏,《西部开发新路》获中国剪纸精品博览会金奖;2007年6月9日在北京世纪坛非遗专题展上现场表演细纹刻纸,并受到温家宝总理的亲切接见。

林邦栋从业60多年来,创作的作品有300余幅,在国内外大型展览、比赛中得金奖30余次,报纸、杂志发表有关他的作品评论文章20余篇,他的作品还被中国美术馆、中国民俗馆、中国美术学院展览馆收藏。

六、技艺传承的不懈努力

自欧洲回国后,2002年1月30日成立了林邦栋工艺美术研究所。2006年4月,林邦栋受中国美术学院陈列馆邀请办个人展览,并将125件作品捐赠给中国美术学院,使文化遗产走进校园;12月,林邦栋被授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荣誉称号。

2007年,林邦栋被授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浙江乐清细纹刻纸的代表性传承人。之后,以此为契机,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做好工艺流程的记录、拍摄等工作。认真总结归纳乐清细纹刻纸的技艺特征,并整理成册,深入挖掘乐清细纹刻纸的历史资料和文化价值,在乐清细纹刻纸的传承和发展方面积极为政府出谋划策。他积极带徒,与教学基地结对,亲自授课,手把手教学生刻纸,还把技艺整理成小册子编成小口诀进行教授。传承人中以林顺奎为主,在他的积极探索下精品迭出,以传统题材创作的《水浒一百零八将》被业内视为精品,而新近创作的《五十六民族》则打破细纹刻纸的传统历史,对乐清细纹刻纸的技艺进行了创新。现在林邦栋工艺美术研究所,以林邦栋为首、林顺奎为主,以点带面,使乐清细纹刻纸这门古老的民间奇葩发扬光大。

2007年,林邦栋在北京世纪坛现场表演刻纸,温家宝和他亲切交谈

林邦栋教学生细纹刻纸现场

如今,荣誉与光环齐集一身的林邦栋仍坚守在细纹刻纸的艺术园地上耕耘,他不愧为乐清艺术界的一位重量级人物,细纹刻纸界的领头雁。而他今天取得的成就,是时代的机遇,也是家庭熏陶和个人努力的结果。

采访小组与林邦栋合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