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绍兴平湖调传承人:留住传承

绍兴平湖调传承人:留住传承

时间:2024-08-1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梅花香自苦寒来—— 绍兴平湖调代表性传承人郑关富马晓荣郑关富,浙江绍兴人,绍兴平湖调、莲花落演员,浙江省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绍兴平湖调代表性传承人。凭着对平湖调的兴趣,郑关富废寝忘食地练习,争取每步都做到最好。原来的曲艺班成员又重新调回去,重建新的曲艺团,但是原来平湖调的六个人只回去了郑关富和王玉英两个人。

绍兴平湖调传承人:留住传承

梅花香自苦寒来—— 绍兴平湖调代表性传承人郑关富

马晓荣

郑关富(1945— ),浙江绍兴人,绍兴平湖调、莲花演员,浙江省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绍兴平湖调代表性传承人。绍兴市文化馆退休工作者,现在绍兴电视台主持《师爷说新闻》节目。2007年11月,与王玉英等人参加第八届中国艺术节暨第十四届群星奖决赛,绍兴平湖调《白雪遗音》获群星奖大奖。2008年,由郑关富、马志友、倪齐全创作的绍兴莲花落《征母》获第五届中国曲艺牡丹奖文学奖。同年被评为浙江省绍兴莲花落协会荣誉会员。

一、 不幸的童年经历

郑关富1945年12月出生于绍兴市。母亲是一名越剧演员,父亲上海一家工厂的工人,家里还有一个妹妹。那时候家里虽不富裕,但也不缺吃少穿,一家人幸福地生活在一起,郑关富觉得其乐无穷。但好景不长,由于母亲常年在外演出,父亲工作的地方又离家远,父母各自忙于自己的事业,交流就越来越少,在郑关富上四年级的时候,父母离异了。这给年幼的郑关富留下了阴影。父母离异后,郑关富随父亲去了上海,到了上海就没上学,一直辍学在家。但那时候年龄也小,也就没出去工作,一直在家待着。每天在家买菜、生煤炉等,忙些生活上的小事。早上四五点就起床去排队买菜,夏天的时候还好,四五点钟凉风习习倒也享受,但冬天就难熬了,四五点钟天还很黑,严寒难耐。回到冰冷的家,又得马不停蹄地生煤炉做饭。生活上的痛苦还能忍受,最难受的是心灵上的伤害,父母离异,一下子没了安全感,没了温暖,而且跟着父亲来到上海这个人生地不熟的地方,说话听不懂,自然跟人交流也很少,正需要呵护的他,却受到了生活和心灵的双重打击。15岁的时候,郑关富回到了绍兴,那时的母亲也重组了家庭,他心里也很痛苦。但是苦难是一种财富,正是由于童年不幸的经历,使得他对生活有了深刻的感受和认识。

二、起起落落的平湖调之路

一起一落:1961年与平湖调结缘到在鞋厂当工人

郑关富的妈妈是一名越剧演员,所以郑关富天生就对艺术敏感,比较好动,对曲艺比较感兴趣,性格也比较诙谐。他从小就喜欢看大人们演戏,耳濡目染。而且外婆对他的启蒙也起了很大的作用,外婆经常跟他说:“关富啊,你应该学点能谋生的行当啦。”这句话对郑关富的影响很深,后来这句话也得到了证明。郑关富到了曲艺班后,老师也经常教育他们:“这个特长,用钱换不回来,你上了舞台,有花不完的钱。”这两句话郑关富很受用,从小时候到年轻时再到现在,郑关富越来越理解这两句话的含义。

1960年,郑关富回到绍兴,当时绍兴的艺术子弟进曲艺协会后就有工资,怀着讨生活这样朴实的想法,郑关富进了曲艺协会,主要学习乐器。1961年,平湖调已经处于濒危状态,中央开始重视平湖调的抢救工作,绍兴市曲艺班开始招生。除平湖调外,还有其他绍兴曲艺,如莲花落、绍兴滩簧、鹦哥戏、绍兴说唱、评话等。老师们自然先去曲艺班挑选成员,在曲艺班学习乐器的郑关富引起了他们的注意。老师当时说:“郑关富的形象、气质、声腔,一看就是学平湖调的。”就这样,郑关富没有经过提心吊胆的考试就进入了培训班,师从钱大可、胡绍祖。培训班共招了26个学员,培训班最先挑选的就是平湖调的成员。刚开始,老师挑选了七个学生唱平湖调,后来有个学员叫王亚军,他喜欢动,而平湖调是一种坐唱艺术,他好动的性格受不了冷清的坐唱,就调到莺歌班去了,平湖调就剩王玉英、汪嘉宝、林映霞、沈麟、傅尧英和郑关富六个学员。平湖调成员挑选好后,钱大可、胡绍祖两位老师就开始教平湖调,从乐器的弹奏到唱腔,在两个老师的严格要求下,他们六个人背诵了大量的诗词。郑关富也说他文化程度真正的提高就是在平湖调的学习中。

平湖调演唱的基本组合是三人,分别任三弦二胡扬琴的演奏,称为“三品”;增加两个,分别任琵琶和双清,称为“五品”;再增加两个人,分别任洞箫和笙,称为“七品”;再加一把副琵琶和副二胡,称为“九品”;人数最多的可增加到十一人,添用阮和头管(或铃),称为“十一品”,但比较少见。从“三品”到“十一品”,不论参演人数多少,均由三弦者负责唱、白和表。郑关富主要负责三弦,也就要负责唱、白和表,所以除了对乐器熟练地弹奏外,唱腔等也要极好。凭着对平湖调的兴趣,郑关富废寝忘食地练习,争取每步都做到最好。

学习了六个月后就开始演出了,郑关富还记得第一次演出时的情景,现在回想起来还历历在目。第一次在宁波演出,平湖调六个成员都去参加了,那个时候叫曲艺会书,就是现在说的会演、比赛。六个人怀着既紧张又兴奋的心情来到宁波,困难时期还能吃到鲜美的海鲜,别提有多高兴了!享受完美味后,展示自己本领的时刻到了,怀着紧张的心情,平湖调六人组登台上场。凭着扎实的功底,他们开始了精彩的演出。郑关富相对来说就比较成熟些,平时对同学的照顾就很多,下乡演出时也很会照顾其他同学,同学们都很喜欢他。而且由于天生对艺术的敏感,再加上在曲艺班学过乐器,因此平时的乐器都由他负责管理,乐器难免会出现小问题,郑关富凭着他的聪明才智三下五除二就能修理好。之后他们就开始了演出,基本是下乡演出,不管乡下的条件多艰苦,路途多遥远,到了目的地后,他们总能不负众望,为大家献上一场精彩的演出,也成了绍兴一方的名人,走在路上大家都会笑着赞叹:“你就是唱平湖调的,唱得很好。”但是好景不长,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了,平湖调的学习演出也中止了。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整个曲艺培训班都解散了,很多人也都改行了。1970年郑关富被分到了柯桥塑料厂去做塑料拖鞋,成了一名工人。在当时人心浮躁、无心学习、无心干活,到处充斥着红卫兵抄家焚烧书本的声音的年代,郑关富在塑料厂当个工人,乐在其中。

二起二落:1973年恢复演出,1980年转唱莲花落

在塑料厂做了三年工人之后,1973年,国家又恢复曲艺。原来的曲艺班成员又重新调回去,重建新的曲艺团,但是原来平湖调的六个人只回去了郑关富和王玉英两个人。后来又招了个学员彭秋红,彭秋红是现在平湖调的最后一个学员。就这样两个人边教边演,这时候的演出大多以现代剧目为主,如《李双双》《追踪》等。这时候主要从事的是商业演出,如书展、店面开张等。但是,由于平湖调曲高和寡的艺术特征,再加上“文化大革命”后,欣赏平湖调的人越来越少。1980年,领导决定只留莲花落,其余曲种都不要了,因为莲花落起源于民间,演唱的也大多是民间的剧目,都是民众喜闻乐见的生活事儿,市场很广,赚钱也很容易。所以,鹦哥、平湖调等曲目都不要了,平湖调的演出又中止了。

平湖调演出中止后,郑关富想调到跟平湖调有关的其他单位去,但领导不同意,领导说:“这个曲艺呀,你是第一代曲艺演员,要留下来。”郑关富留下来改唱莲花落。刚开始郑关富是不愿意唱莲花落的,因为平湖调一直被人们誉为阳春白雪,是一种高雅艺术,而莲花落是一种民间艺术,再加上1961年培训班招生的时候,首先挑的就是平湖调,接下来才分其他曲艺种类,从心理上郑关富感觉是高人一等的,现在让他去唱民间的莲花落,他就不愿意屈就。而且“隔行如隔山”,虽然艺术是相通的,但是曲艺还是各有各的特点,平湖调是一种坐唱艺术,而莲花落是要站着表演,对人物走路的姿势、面部表情的要求也是极高的。(www.daowen.com)

郑关富还记得第一次跟着莲花落下乡演出的情景,那一次胡兆海他们前面已经表演了两个小时了,胡兆海就对郑关富说:“哎呀,阿郑啊,群众都喜欢绍兴评话,绍兴评话来一段吧,还有半个小时。”郑关富义不容辞上台演出,意想不到的是,摆好书桌,他刚把惊醒木一敲,台下就叫开了:“回去!我们不要看!”没人听,人们叽叽喳喳地议论着,叫着回家:“那个阿三,凳子不要忘了拿,我们回去喽,不看喽。”那时他演唱平湖调也有了一定的名气,也算是个“名人”,走在路上也是得到人们赞赏的,结果第一次跟着莲花落演出就出现了这样的情景,对郑关富的打击很大。已经没有信心的郑关富当时就想“这下可怎么办,我接下来该怎么办,我要不要在这个曲艺班待下去,这个工资怎么拿?”郑关富满脑子就充斥着三个字“怎么办”。

聪明的胡兆海过去安慰他说:“阿郑啊,我跟你说,最好的说书还比不过最差的莲花落。”“一语惊醒梦中人”,经胡兆海这么一对比,再加上不服输的性格,倔强的郑关富决定学习莲花落。郑关富想:树发同源,艺术是相通的,他就差站起来这一点,只要站起来就好了。但是想归想,做起来就很难了,就是一点点不同的地方要突破也很难,于是郑关富就先坐着唱,慢慢再站起来,再走。经过磨炼,郑关富终于战胜了自己,在莲花落上崭露头角,到最后真正成功了。

郑关富在莲花落上的成就是很大的。获得了很多奖,重要的奖项有:1988年11月,郑关富在浙江省第二届曲艺会演中演出的绍兴莲花落《糊涂官审糊涂案》荣获表演三等奖;1990年,郑关富、阮余庆创作的绍兴莲花落《一只金戒指》在浙江省第三届曲艺会演中荣获创作二等奖;1991年,《糊涂官审糊涂案》获绍兴市第三届鲁迅文学艺术百花奖二等奖;1998年,在浙江省“国土之声”绍兴莲花落演唱中获金莲花奖;2008年,由郑关富、马志友、倪齐全创作的绍兴莲花落《征母》获第五届中国曲艺牡丹奖文学奖,等等。1998年被聘请为绍兴市中学生艺术团专业指导老师;2008年还被评为浙江省绍兴莲花落协会荣誉会员;1986年12月,郑关富调往绍兴县文化馆任曲艺辅导干部,继续演出莲花落,直到2005年退休。

三起:2004年重唱平湖调,申遗工作尽心尽力

2004年,绍兴市为了抢救平湖调这个高雅的曲种,开展了多方面的工作。得知政府的重视,郑关富心里非常高兴,当初半途而废的艺术终于可以重见光明了。“人志在,家族兴;有志在,报国恩”,作为一个儿子,他有振兴家族的义务,作为国家的儿子,国家需要就要挺身而出。怀着这样一个朴实的想法,郑关富全力以赴地参与到平湖调的抢救工作中。在抢救过程中,郑关富做了大量的工作,从收集资料到现场演出,再到制作唱片,每个程序都尽心尽力地参与。政府号召培养平湖调传承人,郑关富也义不容辞地参与其中,参加了“平湖调进校园”活动,开展了郑师爷专题讲座等活动。从抢救工作开始,并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到申请成功,每个环节都少不了郑关富的身影。辛勤的耕耘,总会有收获,2006年,绍兴平湖调被列入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07年6月,郑关富被绍兴市文化局评为绍兴平湖调代表性传承人;2008年2月,被文化部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绍兴平湖调代表性传承人。

三、 继续培养传承人

申遗工作尽心尽力,比赛也是全力以赴。2007年,全国“群星奖”选拔赛开始,先在省里选拔,为了参加比赛,郑关富、王玉英、彭秋红等五个人辛苦排练《白雪遗音》,反复演唱、配合,终于在省里选拔赛中脱颖而出,获得浙江省第三届曲艺新作大赛暨全国“群星赛”演出一等奖。选拔出来后,平湖调等五个曲目又代表省里去参加全国的选拔,先去广东的佛山参加比赛,那时候他们的压力很大,政府寄予了很大希望,派他们参加比赛,肯定要获奖回去。他们都很害怕辜负政府的期望,“无颜面对江东父老”,好在有惊无险,他们在佛山的演出获得了专家们的一致好评,顺利进入了最后一轮决赛。最后的决赛在湖北的荆门进行,凭着过硬的基本功,他们终于不负众望,在第八届中国艺术节全国第十四届“群星奖”曲艺决赛中,他们获得了“群星奖”大奖和“群星奖创作奖”。决赛后,心里的石头终于落地了,怀着轻松的心情,在三峡旅游了一圈后,他们捧着大奖自豪地踏上了回家的车。

在抢救平湖调的活动中,虽然他们也开展了一系列的平湖调进校园活动,但是并没有培养出真正的平湖调传承人。好在2011年政府决定培养20名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目前正在选拔阶段,预计9月份开学,主要招生对象是初中毕业生。这20个人既要学鹦哥戏,又要会唱平湖调,还得学会弹奏乐器,要跟当年的他们一样“一专多能”。这20个人学出来以后就是真正的非遗传承人,而且他们出来以后,会组成新的曲艺团,不能分散。对于学员以后的出路,郑关富并不担心,他说现在是多元化的社会,需要多元化的人才。凭着国家的重视,只要这些学员多加练习,相信他

郑关富在接受采访

们会把我们灿烂宝贵的遗产继续传承下去。

平湖调进校园——郑关富、王玉英老师在车恂如小学授课

2005年,郑关富退休后,被电视台聘请做《师爷说新闻》栏目的主持人,凭着平湖调的功底,凭着对生活酸甜苦辣的感受,郑关富用绍兴方言把新闻说得有声有色,也帮助了许多困难的家庭,《师爷说新闻》年年稳坐收视冠军。凭着自己的知名度,郑关富做代言也是风生水起,一揽正大、古越龙山酒、电瓶车等的代言。此外,工作之余,还当起了婚礼司仪,生活可谓丰富多彩。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正是不幸的童年经历让郑关富多了生活的感受,也正是坎坷的艺术道路磨炼了他的意志,让他知道了坚持的力量,最终获得了艺术上的成功。艺术上的成就也丰富了他的生活,当主持,做代言,做司仪,他做得不亦乐乎。相信他会在平坦道路上轻松前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