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留住传承人:绍兴平湖调代表性传承人王玉英

留住传承人:绍兴平湖调代表性传承人王玉英

时间:2024-08-1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阳春白雪艺术路—— 绍兴平湖调代表性传承人王玉英马晓荣王玉英,浙江绍兴人,绍兴平湖调演员,学习半年后开始演出平湖调。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绍兴平湖调代表性传承人。2007年参加第八届中国艺术节暨全国第十四届“群星奖”决赛,与郑关富等人演出的绍兴平湖调《白雪遗音》获得全国第十四届“群星奖”大奖和“群星奖”创作奖。老师先把平湖调的六个人挑选出来,其中包括王玉英。平湖调的表演也暂时中止。

留住传承人:绍兴平湖调代表性传承人王玉英

阳春白雪艺术路—— 绍兴平湖调代表性传承人王玉英

马晓荣

王玉英(1945— ),浙江绍兴人,绍兴平湖调演员,学习半年后开始演出平湖调。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绍兴平湖调代表性传承人。2007年参加第八届中国艺术节暨全国第十四届“群星奖”决赛,与郑关富等人演出的绍兴平湖调《白雪遗音》获得全国第十四届“群星奖”大奖和“群星奖”创作奖。同年,被评为绍兴市首批民间艺术家。现在从事平湖调的传承及教学工作,担任成人培训班和少儿培训班主教老师,也在塔山小学、车恂如小学等小学担任平湖调老师。

一、与平湖调结缘

王玉英从小就对艺术感兴趣,喜欢唱喜欢跳,看到电视上唱黄梅戏评剧等戏的演员长得漂亮,唱得又好听,甚是羡慕,也幻想有一天像他们一样在舞台上展示才艺。爱唱爱跳的个性使她成为学校文艺骨干,文艺活动总少不了她,有时候甚至还自己排练节目,有她参演的节目总能受到老师们的好评。

1961年,中央委派的绍兴市曲艺班开始招生,这个培训班是第一批抢救绍兴曲艺的培训班。那个年代是保守的年代,不怎么开放,所以当时17岁的王玉英还不知道曲艺到底是怎么回事,懵懂的她还以为曲艺是做戏。但是怀揣着幼时的梦想,凭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王玉英毅然去报考了。考试要考好三轮,但她只经过了两轮考试,唱了别人刚教的四句越剧就顺利通过了考试。

经过严格筛选,曲艺班招收了26个学员。绍兴的曲目很多,有绍兴平湖调、莲花落、绍兴滩簧、鹦哥戏、绍兴说唱、评话等。老师先把平湖调的六个人挑选出来,其中包括王玉英。那时候王玉英还有点不高兴,为什么把她分去学习平湖调,17岁正是活泼好动的年龄,再加上她喜欢跳喜欢唱,而平湖调是一种坐唱艺术,她觉得坐着不容易,安静地坐着对她来说是一个挑战。还有冬天的绍兴屋里没有暖气,老师又把他们关在屋里练习,不让他们出去晒太阳,一晒太阳老师就不让学了,他们只能乖乖待在屋里不敢出去,尽管两脚冻得冰冷冰冷的。

但其实老师已经看中她了,就是有唱平湖调的天赋,王玉英只能乖乖地跟着老师学。刚开始父母挺反对的,那时候的王玉英初中还没毕业,但父母不忍心剥夺孩子的爱好,而且当时学习平湖调不用交学费,一个月还有16.5元的补助,吃饭问题解决了。“1961年的2000元可不得了啊,有次见到刘兰芳老师,刘兰芳老师就对我们说可不要小看这2000元,她一个月的工资也就30多块钱,而且让中央拨款是很不容易的。”王玉英如是说。所以在父母的妥协下,在当时相对优越的招生条件下,王玉英开始了平湖调这条艺术道路。

二、 艰难跋涉的艺术之路

被老师选中后,王玉英开始了平湖调的学习。师从钱大可、胡绍祖,一块儿学习平湖调的还有郑关富、汪嘉宝、林映霞、沈麟、傅尧英。刚开始,王玉英对平湖调并没有多大的兴趣,老师就让他们边学习边观摩。第一次去杭州观摩苏州评弹,苏州评弹跟绍兴平湖调是姐妹情。因为听不懂苏州话,这些学生竟然瞌睡了,尽管有望而生畏的老师在,心里知道不能打瞌睡,但是真的听不懂演员在唱什么,控制不住地打瞌睡。后来慢慢听多了也就懂了,觉得他们抱着琵琶的样子很好看。看见他们眼睛就一亮:哟!这个人这么漂亮啊!爱漂亮的王玉英不禁被他们吸引,也就开始有点喜欢平湖调了,到后来就越学越喜欢,一发不可收拾。

学习平湖调是艰苦的。绍兴平湖调是古代文人自娱自乐、陶冶情操的活动,文辞高雅,曲调优美,旋律丰富,风格独特。“平湖调之能唱者,必国文通顺,能诗词歌赋,则上口有致,即听者亦然。腹中未亨者,不足与谈平湖调也。”因此它对国文的要求很高,他们就得啃那些酸涩难懂的古文诗词,不但要读懂还得背熟。但是凭着对平湖调的兴趣,他们还是读懂背熟了古文诗词。还有乐器的稀缺,也给她们的学习带来了很多困难。当时条件有限,三个女孩子只有一把琵琶。怎么办呢?只能谁起得早就归谁练,为了抢到乐器,女孩子开始了比赛早起,今天你起得早,明天我要比你更早。“从来没有人比我更早。”王玉英自豪地说。而且严厉的老师还要求他们成为全能型人才,所以除了重要的唱功外,所有的乐器都得学会、精通,除了二胡。老师觉得女生拉二胡的样子很难看,不让她们学习。扬琴要会打,琵琶要会弹,箫也要能和上。平湖调分为三品、五品、九品、十一品,原来只有一个人主场,弹三弦的人负责唱,但老师要求他们都会唱、会弹,把他们放在哪个位置他们都可以熟练地演奏乐器。

学习平湖调也有很多快乐的事发生。学习的时候,六个孩子吵吵闹闹的也很有趣,但是出去演出就表现出了深厚情谊。他们学习了半年后就开始演出了,这时候演出的是传统剧目如《曾记梨花细雨天》《白蛇传》等。那时候下乡演出条件很艰苦,要睡地铺,还要挑琵琶、铺盖。他们挑一支扁担,前面是脸盆、琵琶,后面是铺盖。那时候大家在一起也不觉得苦,说说笑笑就到了,白天大家相互照顾相互配合,晚上大家就在一个房间睡,也不吵架,也不避讳,好像就是兄弟姐妹一样。

能让他们开心的还有群众的肯定。那时候不提倡“三名三高”,所以最能评价他们的就是群众。他们演唱的时候,群众都为他们叫好,这时候的他们心里美滋滋的,觉得学习平湖调真不错!而且演唱完,群众还会兴致勃勃地围着他们问这问那,别提有多高兴了。群众经常会惊奇地说:“女孩子也会乐器啊,真了不起!”因为那时候女孩子会乐器的很少,王玉英觉得自己的辛苦真的没有白费。就这么一场一场的演出下来,群众都熟识他们了,他们成了远近闻名的“小名人”了。

还有更开心的就是受到业内人士的肯定。“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群众只是觉得好听,但同行的认可更能肯定他们的价值。学习了半年之后,中央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等很多有名的学院都来观看他们的演出。当时这些孩子也不懂得音乐学院是什么,只知道他们是北京来的,是上海来的,都是很有名的人。音乐学院的人听了之后都说好听,说平湖调不愧是阳春白雪,的确很高雅。他们也觉得很自豪,尽管他们觉得自己唱得并不好听。

就这样边学边演,一直到1966年“文化大革命”,平湖调学员解散了,有几个人都改行了。平湖调的表演也暂时中止。直到1973年,县曲艺团重组平湖调演出队,但是,回来的只有王玉英和郑关富两个人,其他人早已改行。虽然演出队只有两个人,但群众的反应依然很好。那时候他们也进行商业演出,书场、店面开张等,只要有活动,他们就去演,当时为了适应社会的变化、市场的反应,王玉英他们改唱现代剧目,王玉英是开创平湖调现代剧目的第一人,演出多以现代剧为主,如《李双双》《渔家乐》《积娘》《礼拜天》《送肥记》《追踪》《不平静产院》等,就这样四处奔波,但时隔多年还能受到群众的欢迎,他们依然乐此不疲。在演出之余,他们还培养了至今最后一个平湖调传承人彭秋红。但好景不长,加上社会转型,人们内心开始浮躁,无心听高雅的平湖调了,平湖调的市场也渐渐没落,最后再次解散。王玉英也改行调到了文化馆。王玉英还以为就这样与她喜爱的平湖调告别了,但是到了新世纪,国家有关部门意识到平湖调这种高雅艺术已濒临灭绝,于是,平湖调重新得到了重视,有关它的抢救、挖掘和保护工作积极地开展了起来。王玉英他们理所当然又受到了社会的关注。王玉英激动万分,更加尽心尽力地参与平湖调的抢救工作。甚至担负起了传承平湖调、培养平湖调传承人的艰巨任务,直到现在,67岁的她依然奋战在一线。(www.daowen.com)

从17岁与平湖调结缘到现在,王玉英的平湖调艺术之路走得艰难而又坎坷,受到很多肯定和赞赏,也两度无奈中止她热爱的艺术。如今,经过风风雨雨,三起三落的她还能继续她的事业,她感到无比幸运。2007年,王玉英被评为绍兴市首批民间艺术家。2009年,他们表演的《曾记梨花细雨天》在浙江曲艺传承保护学术观摩展演中获得优秀展演奖。

三、 申遗工作尽心尽力

为抢救绍兴平湖调,王玉英义无反顾地担任起了培训基地的辅导老师,不遗余力地为平湖调的传承奉献力量。王玉英积极主动地参与平湖调的挖掘和保护工作,倾心倾力。只要平湖调需要她,她总是及时出现。从录像、拍摄甚至平湖调演出策划,都能看到她熟悉的身影。群艺馆要录制培训班的上课情景,她就安排录制人员进教室;群艺馆要拍摄平湖调专场,她就开始策划。什么曲目,怎么演出等都是她精心设计出来的。这样的专场演出很多,王玉英每次都能精心设计出精彩的演出。还有数不清的个人演唱录制,每次王玉英都认真对待,一丝不苟。尤其是比赛,王玉英更是认真排练,生怕出错。2007年,全国“群星奖”选拔赛开始,先在省里选拔,为了参加比赛,王玉英、郑关富、彭秋红等五个人辛苦排练《白雪遗音》,反复演唱、配合,终于在省里选拔赛中脱颖而出,获得浙江省第三届曲艺新作大赛暨全国“群星赛”演出一等奖。选拔出来后,平湖调等五个曲目又代表省里去参加全国的选拔,先去广东的佛山参加比赛,他们的演出依然获得了专家们的一致好评,顺利进入了最后一轮决赛。最后的决赛在湖北的荆门进行,凭着过硬的基本功,他们终于不负众望,在第八届中国艺术节全国第十四届“群星奖”曲艺决赛中,他们获得了“群星奖”大奖和“群星奖创作奖”。

自豪地捧着非遗传承证书的王玉英

从申请非遗开始,不管是搜集资料还是录制,不管是展演还是比赛,每个环节王玉英都是身体力行,认真对待,争取做到更好。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平湖调申遗成功了!平湖调申遗成功时,王玉英还在培训班上课,得知这个消息后,她特别激动,特别兴奋,比第一次领奖时还激动、兴奋。反复确认之后,怀着激动的心情,王玉英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所有能告诉的人,让大家共同分享她的快乐。2008年1月,王玉英被浙江省文化厅评为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绍兴平湖调”代表性传承人;2008年2月,王玉英被文化部认定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绍兴平湖调代表性传承人。

得到这个称号之后,王玉英既自豪又紧张。自豪的是自己可以更加名正言顺地为平湖调的传承贡献自己的力量;紧张的是国家给了自己这么高的荣誉,寄予了这么多的希望,她能不能顺利地把平湖调传承下去,让平湖调永不失传;能不能像当初自己想象的那样:有一天下一代平湖调演员在上面演出她在下面满足地听。为了不辜负国家寄予的期望,为了自己小小的梦想,王玉英更加尽心尽力地教学生表演平湖调。

四、 尽心尽力传承平湖调

2004年,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绍兴市群艺馆和绍兴部分小学先后举办了绍兴平湖调传承保护培训,开设平湖调成人培训班和少儿培训班,邀请王玉英担任辅导老师。

教平湖调是辛苦的。尤其是教小孩子更是难上加难。绍兴平湖调是用绍兴方言唱的,而现在的小学生都讲普通话,对绍兴话一无所知,听都听不懂,更别说说绍兴话了。王玉英只得先教他们说绍兴话,教会以后再唱。一遍又一遍地教,唱了又唱,就这样不停地教、不停地唱。而且小孩都很活跃,正是好动的年纪,而平湖调是种坐唱艺术,这对小孩的要求就很高,教起来也很困难。王玉英反复思考之后,终于想出了个好办法。王玉英根据小孩的特点,改编了《昭君出塞》和《春光好》。小孩从小看电视,对《昭君出塞》比较熟悉,也就容易懂。而且小朋友人多,又唱又跳,效果很

王玉英尽心尽力传授平湖调(王玉英提供)

好。2006年,《昭君出塞》参加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展演获得好评,2007年6月,《昭君出塞》参加国家第二个“文化遗产日”平湖调专场演唱会,也获得了专家和领导的一致赞赏。《春光好》写的是绍兴的水乡,在绍兴平湖排练。那时候正值冬天,天气很冷,排练也非常辛苦。功夫不负有心人,表演效果非常好,跟其他的项目相比,特别有新鲜感,特别有风格。先后参与了国家级非遗、绍兴市非遗的传承表演,反响都很好,她觉得很欣慰,自己的苦心总算没有白费。

排练也是很辛苦的,有一次,王玉英在塔山小学教小朋友的时候,紧张忙碌的排练耽误了感冒的治疗,感冒又引起了肺炎,王玉英抽空去拍了片子之后又继续排练节目,有个学生的家长帮她拿的片子,医生当时对孩子家长说:“你是她什么人?她怎么不早点来查啊,已经很严重了,得住院了。”但是这时候有个节目要表演,王玉英如果自己不去排练,那这个节目刚刚上来就要倒下了。王玉英想到这里没去医院,忍着病痛继续排练节目。她说:“自己喜欢平湖调,喜欢教小朋友唱平湖调。”

比起少儿培训班,成人班的教学工作相对来说轻松些。但平湖调对嗓子的要求高,对国文的理解程度要求高,成人班的学习有时候也步履维艰。王玉英不畏困难,也教出了几个好学生,比如张可平、赵刚、唐国英等。而且平湖调成人班的表演也获得了领导和群众的一致好评。绍兴县政府要开办国遗传承班,专门培训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目前正在招生阶段,主要面对的是初中生或者初中毕业生。国遗班的学员语文数学等科目都要学习,教育部都有计划的,类似于中专。国遗班9月份就正式开始上课了,王玉英自豪地说:“到时候培养出来的就是专业的平湖调传承人了。”

王玉英在接收采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