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留住传承人-杭州小热昏代表周志华

留住传承人-杭州小热昏代表周志华

时间:2024-08-1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艺海无涯—— 杭州小热昏代表性传承人周志华邱瑜周志华,浙江杭州人,杭州滑稽艺术剧院国家一级演员,首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杭州小热昏传承人。周志华作为杭州小热昏表演艺术的第六代传承人,曾亲眼见证小热昏昔日的繁荣,也曾经历过小热昏衰落的无奈。周志华开设了免费的杭州小热昏培训班周志华是现今小热昏艺人中唯一有“撂地”经历的艺术家,特别是以小热昏中的说唱环节最为拿手。

留住传承人-杭州小热昏代表周志华

艺海无涯—— 杭州小热昏代表性传承人周志华

邱 瑜

周志华(1945— ),浙江杭州人,杭州滑稽艺术剧院国家一级演员,首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杭州小热昏传承人。他16岁时进入杭州曲艺团学习曲艺,特别擅长杭州、萧山上海宁波绍兴苏北等地方言,在说唱中颇有建树。他创作的滑稽戏《爆炸滑稽音乐会》曾在全国范围巡演3000多场,获中国人口文化奖、杭州市政府文艺奖;小热昏《婚礼变奏曲》获2000年浙江曲艺新作展演创作一等奖、表演一等奖;《毛病在哪里》获2001年浙江省曲艺新作比赛创作二等奖、表演一等奖;《没有拆迁的拆迁户》获浙江省曲艺新作展演创作一等奖、表演一等奖、杭州市政府文艺奖、全国第六届群星奖优秀奖、第四届中国曲艺牡丹奖表演奖。

自2006年国务院将杭州小热昏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项历经百年的草根艺术终于重新回归到杭州人的生活中,同时也被杭城之外的更多人所认知。周志华作为杭州小热昏表演艺术的第六代传承人,曾亲眼见证小热昏昔日的繁荣,也曾经历过小热昏衰落的无奈。在传统与现代化的冲突面前,周志华始终如一,执着地守护着他所热爱的小热昏,并竭尽全力复兴小热昏,将杭州小热昏带入了全新的时代。

一、初露锋芒

周志华自小就对传统曲艺拥有着浓厚的兴趣,一有空,他就收听电台中一些富有地方特色的曲艺节目。特别是上海滑稽界泰斗级人物姚慕双、周柏春兄弟的精彩演绎更是让他十分着迷,为他今后走上民间说唱艺术的道路打下了基础。

中学开始,周志华身上的曲艺天赋已经有所显现,当时他所表演的相声就已经有了南方曲艺的痕迹。但真正让他崭露头角并下定弃学从艺决心的,则是缘于初三毕业时的一次演出,这是周志华第一次在舞台上真正展露他滑稽戏表演的天赋。那场名为《雨后天晴》的大型滑稽戏由学生自行组织排演,周志华在其中饰演的是一位操着满口绍兴方言的糟老头子。他惟妙惟肖的模仿、滑稽幽默的语言使他所塑造的人物形象深入人心。一时间,周志华声名鹊起。此次表演所获得的成功使周志华感到莫大的鼓舞,令他对滑稽戏愈加痴迷。当时的杭州滑稽剧团、刚成立不久的杭州曲艺团以及桐庐滑稽剧团闻讯,纷纷邀请他加盟。不过周志华希望能够进入剧团发展的愿望遭到了老师和家人的坚决反对。因为一般人认为传统曲艺的学艺过程艰辛,未必能有出头之日,而且在60年代初周志华的初中文化程度已被很多人所称羡,更何况他本身有实力继续求学。但对曲艺的喜爱使得周志华毅然退学,走上了从艺的道路。

二、学艺之路

1961年,周志华进入杭州曲艺团的说唱队,跟随吴剑伟等老师学艺。1961年至1963年,他与杨其昌搭档,学习独角戏及说唱。也就是在这段时间,周志华正式接触了杭州小热昏。然而“三年自然灾害”的影响无可避免地波及了杭州曲艺团。1963年,剧团为了减少开支,做了一次人员精减,而周志华的名字便赫然在列。进团未满三年就被迫离团的周志华一时之间无所适从。恰在此时,有人向他推荐了著名的小热昏艺人陈锦林。一方面为了生计,另一方面也是为了继续学艺,周志华毅然拜陈锦林(艺名小红森)为师,取艺名为“笑乐惠”。自开山鼻祖杜宝林创立杭州小热昏以来,杭州小热昏分支出了很多传承派系,陈锦林先生所在的即为“杜宝林(小热昏)——丁友生(小如意)——俞笑飞(小如飞)——夏雨田(小天嘻)”这一支系,后由其传至周志华,已是第六代了。陈先生虽然台上诙谐风趣,但私下里却话不太多,讲究“话要少说,多带耳朵”的做事原则,尤其强调从艺者必须德艺兼备,并一再告诫他的学生做人要厚道。这样的处世态度也对周志华日后的为人之道产生了一定影响。在陈先生的悉心教导下,天资聪敏的周志华很快就学会了小卖口、锣先锋、卖口、说唱、长篇这一整套原生态小热昏的表演程式,掌握了说、学、做、唱的基本功,以及吊棚时“地”的选择和“撂”的位置。再加上之前他在杭州曲艺团的三年学艺中所打下的坚实基础,周志华不久就得到了师傅的认可,能够单独在街头巷尾表演小热昏。

三、“撂地”生涯

周志华肩背装满梨膏糖的“卖包”,一手拎着用来支撑、摆放道具的架子,一手提着汽油灯,来到艮山门流水桥一带,开始了他的“撂地”生活。对于这段终生难忘的经历,周志华曾在《“撂地”忆旧》一文中写道:“虽然后来我仍然在唱小热昏,一直唱到今天,不过大多是在舞台上表演,与当年‘撂地’大不一样。我觉得,小热昏这种草根艺术,就是在‘撂地’这样的生存环境里磨炼出来的。所以我对于这一段经历十分珍惜,有着非比寻常的深厚感情。”(www.daowen.com)

周志华开设了免费的杭州小热昏培训班

周志华是现今小热昏艺人中唯一有“撂地”经历的艺术家,特别是以小热昏中的说唱环节最为拿手。说唱是一段可以让艺人们各展其能的完整段子,表演形式多样,滑稽越剧、快板、地方小曲等不一而足。周志华善用各地方言塑造人物,尤其擅长杭州、萧山、上海、宁波、绍兴、苏北等地方言。他在说唱时口齿清楚、吐字有力、抑扬顿挫、声情并茂,表演通俗易懂,以“噱”见长,古往今来,即时新闻,即景表演,信手拈来。他演唱的段子滑稽而不低俗,追求冷峻幽默诙谐的风格。在之后的几年内,周志华不但在杭州说唱小热昏,甚至还将其带到了福建、江西等周边省份进行表演。这样的生活虽然艰苦,但他也乐得自在。现在的周志华已经是杭州城内有名的民间曲艺表演家,供其出场表演的舞台大多都经过精心装扮,华丽而宽阔,但每当回忆起当年那段站在长凳上表演的“撂地”岁月,他依然心存感激。这段“撂地”的经历,使周志华不仅摆脱了生活难以为继的窘境,而且极大地提高了自身的表演水平。因为他每天所面对的是流动的观众群体,一旦他说唱的段子没有足够的吸引力,就无法使往来的行人驻足,即使已停留的听众同样会随时离开。所以这是对表演者说唱内容和表演技艺的严峻考验,逼迫着他严格审视自己的段子,使演技在长期磨炼中迅速走向纯熟。这样的历练还让他提高了适应演出环境的能力,使他在后来的表演生涯中,无论是面对一位还是数以千计的观众,无论是在豪华的杭州大剧院还是在简陋的露天广场,都能独当一面。

四、柳暗花明

1978年,周志华又拜杭州评话名家陈俊芳先生为师,从事杭州评话表演。评话演员不但要拥有良好的表演素养来表现故事背景和烘托人物性格,而且还要具备较高的知识涵养,才能游刃有余地对人物的行为、思想加以点评。这段学习经历无论是对周志华小热昏表演技能的提高还是文化修为的深化,都极有帮助。他演唱的书目《岳飞传》很快受到观众的喜爱,一时间竟无人能敌。1979年,“文革”期间被迫停演的杭州曲艺团得到恢复,使周志华重新回到曲艺团参加演出。此时的他不再满足于单纯的艺术表演,还开始了独立创作。1986年,他创作表演的《便宜货》获得了浙江省曲艺比赛创作表演一等奖、杭州文艺奖。1989年,周志华杂糅民间曲艺形式创作并演出的关于计划生育题材的《爆炸滑稽音乐会》,不但创造了在全国巡演3000多场的佳绩,挽救了再次陷入困境的曲艺团,还将杭州曲艺带进中南海大礼堂进行表演,得到了首长们的高度评价,也使他荣获了杭州市政府文艺奖、中国人口文化奖。这是周志华曲艺表演生涯的一个高峰,但他并未止步于此。几十年里,他还创作和表演了为数众多的小热昏、滑稽戏、单口独角戏、莲花落等民间曲艺类型的作品。

面对接踵而至的荣誉,周志华更多地表现出对名利的淡泊之心。时至今日,他已经从艺50余年,其中演唱小热昏已经成为他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更成为生活的一种习惯。从曲艺团退休后的他反而比先前更加忙碌了,他开始整理小热昏传统长篇《黄狗告状》《家庭悲惨》以及传统小热昏的“卖口”段子,同时还创建了周志华工作室,开设了免费的小热昏培训班,不设门槛地为小热昏爱好者提供学习和交流的机会。每周六周志华都会按时给学员教授小热昏的表演,对学员的演唱当场加以点评,并将自己创作的脚本无偿地提供给学员去演唱。更难能可贵的是,周志华还在培训班中开设了儒释道的学习课程。他不仅希望学员们能将小热昏传承下去,还希望他们能修身养性,拥有良好的品行。

当现代化的浪潮袭来时,很多传统的曲艺表演家开始对传承的前景担忧,面对传统表演模式与现代传播手段的冲突,周志华在一次省曲艺茶话会上发表了如下看法:“现在曲艺的舞台很大,而且这个平台对谁都是公平的,就看你有没有能力站上去。我以为正是有了现代传媒这种手段,曲艺的春天来到了。”他走进了西湖明珠电视台,开始借助另一种身份来传播民间曲艺,尤其是他主持的方言类节目《阿六头说新闻》和《开心茶馆》都蕴含了小热昏的元素,他创作并演唱的小热昏《阿六头》作为片尾曲更是随着节目的开播迅速红遍杭州城。同时,周志华还独辟蹊径地突破了小锣书演唱逸闻趣事的题材限制,创造性地将长达90年的党史编写成段子进行说唱。这不仅更符合社会的需求,而且还开拓了作品的创作思路,为曲种的传承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艺无止境,作为第一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周志华一直乐而不倦地为小热昏艺术的延续在默默努力。周志华与小热昏的因缘际会是平淡的,但平淡之处却流露出一种深情,相伴着周志华的演艺生涯愈行愈远。

相关知识

“撂地”:杭州小热昏艺人的行话,是对艺人在街头巷尾的空地面对围观观众进行卖艺说唱的习惯性说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