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世笑谈—— 杭州小热昏代表性传承人安忠文
邱 瑜
安忠文(1924—2009),浙江杭州人,艺名筱翔飞,著名的小热昏表演艺术家。10岁时拜梁卓洲为师,学习杭曲,17岁时成为小热昏艺人俞笑飞(艺名小如飞)的得意门生,是杭州小热昏第四代传人。安忠文擅长南腔北调,是一位能编善唱、坚持创新的爱国艺人。他创作并演唱的《曹老五养猪》《孙才尧》《斩缆记》《便宜货》《来阿来》《连环洞》《纠察队员张老头》以及改编的《比媳妇》《菜场新貌》《水果招亲》等久演不衰,并多次得奖。2006年被评为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2008年被文化部认定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曲艺类项目杭州小热昏代表性传承人。
说起安忠文的名字,70岁以上的老杭州人无一例外都对其饱含着深厚的情感。这位20世纪杭州城内最走红的民间艺人所演唱的小热昏,承载着他们太多的时代记忆。在四五十年代,安忠文表演的小热昏曾是很多民众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他因此也被称为老百姓的“欢乐神”。
一、拜师学艺
安忠文自幼对曲艺有着极大的兴趣,10岁时就曾专门学习过一段时间的杭曲,这为他之后的小热昏表演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他与小热昏的结缘,则和生活的压力有关。因家境贫苦,安忠文曾做过剃头匠,卖过炒年糕,摆过测字摊,13岁时还当过学徒。当时的杭州流行着一句俗语:“大生意开当,小生意卖糖。”为了能更好地养活自己,安忠文转而学唱以糖代票的民间曲艺小热昏,从此真正开始了他长达一辈子的小热昏演唱生涯。
1942年,17岁的安忠文向小热昏艺人俞笑飞拜师学艺。其实,在此之前,安忠文已经唱了一段时间的小热昏,但行规有言“不可师出无名”,因此他拜俞笑飞为师,用行话说就是“挂刀”。俞笑飞的师傅是小热昏鼻祖杜宝林的嫡传弟子丁友生(艺名小如意)。作为小热昏的第三代传人,俞笑飞最擅长的是唱滑稽京戏。他与妻子赵美英二人组成双档,演唱了《宁波空城计》《绍兴朱买臣》等作品。他将京戏的元素融入唱段中,同时又杂以方言为噱头,通过夸张的模仿,达到娱乐大众的效果。从俞笑飞那里,安忠文学到了九腔十八调的技艺,这让他之后的小热昏表演受益匪浅。
小热昏作为一门民间说唱艺术,虽有较为固定的表演程式,但在表演过程中,说唱形式却可不必拘泥于一定的演出套路。对于艺人来说,小热昏不但是一种艺术,更是谋生的手段,他们在说唱的过程中会插入一些段子,俗称“包口”,来推销具有止咳、化痰等药用功效的梨膏糖,由此来获得一定的收入。因此,观众的认可是评判小热昏演唱成功与否的最高标准。观众的需求赋予了小热昏极强的生命力,也使得艺人的表演拥有了最大的发挥空间。不管是戏剧、曲艺的演唱,只要为艺人所擅长,就可各施其能,将才艺以滑稽的方式杂糅到小热昏的说唱中,甚至还可辅以乐器的弹奏来达到最佳效果。可以说,传统小热昏的说唱表演就是曲艺杂烩,这也正是小热昏的魅力之所在。安忠文在继承了俞笑飞传统表演的同时,还根据自身特点进行了表演风格的再创造。
二、侠肝义胆
安忠文在创作小热昏的过程中,常把平日对民风民俗的细致观察融入段子。这使段子充满了生活情趣,更为形象生动,他常常随便调侃几句就能赢来观众的满堂喝彩,再加上表演中,快板、锣先锋、长篇、中篇、短篇说唱俱佳,并且能在滑稽说唱中使“唱”“说”“做”共同呈现出强烈的艺术效果,因此作品很受劳动人民的喜爱。与此同时,他进一步提出“台上千般艺,尽在情理中”的看法,通过表演流露出一股参透事理的幽默和机智,让观众捧腹大笑之后又能回味无穷。此外,安忠文还紧随社会风尚。当杭州刚刚兴起越剧的潮流之时,他就创作了滑稽越剧《泪洒相思地》《电话梁山伯》等经典剧目,把越剧的各种流派模仿得惟妙惟肖,极大地拓宽了小热昏的演唱思路。
除了在说唱技艺方面不断追求进步,安忠文还注重艺德上的修为。当时,一些小热昏艺人在表演时会随身带一副小小的棺材,若遇光想讨个乐子不愿意掏钱买糖就离开者,他们便敲敲棺材,开口讥讽,甚至破口咒骂。虽然生活困苦,但安忠文从未用该手段谋生,非但如此,那时有很多学生都对他演唱的小锣书十分着迷,一有时间就过来,但他们没有钱买糖,只敢站在围观人群之外远远欣赏,安忠文经常请他们近前聆听,还送给他们每人一块梨膏糖。安忠文高尚的人品获得民众的认可,很快他就拥有了固定的观众群。
到了20世纪40年代,杭州成为日本人的沦陷区。尽管环境恶劣,安忠文仍然坚持说唱小热昏,同时他还将对日本人的愤怒情感巧妙地融入唱段中,借助一些隐喻的手法,对其行为加以讽刺,这样的做法得到了当地人民的拥护。
三、“文革”岁月
新中国成立以后,安忠文加入了社会主义宣传队。之后的一年多,他跟随着宣传队到各个地方演出。1958年,杭州曲艺团成立,由小热昏第三代传承人著名艺人俞笑飞担任团长。同年,安忠文加入了该团,成为杭州小热昏的主要演员。1958年是安忠文收获颇丰的一年,他参加了杭州市第一届曲艺会演,获得创作奖和演出奖,之后参加浙江省曲艺会演,又斩获创作和优秀演员两项
著名戏剧理论家沈祖安在谈论好友安忠文(www.daowen.com)
大奖。这一年,安忠文还参加了全国曲艺会演,他的节目《比媳妇》被选赴怀仁堂为中央领导人汇报演出,获得第二名。据安忠文的好友著名曲艺作家、戏剧理论家沈祖安回忆,这篇被广为传诵的小锣书《比媳妇》其实并不是如后来所流传的为顾锡东所编写,而是安忠文自己创作的,不过由于当时出来的《比媳妇》似通非通,所以请顾锡东为他重新做了整理。此后,《比媳妇》这个名段子就署上了顾锡东的名字,此事虽小,但足以看出安忠文做人的品格。
“文革”期间,安忠文遭到了“造反派”的迫害,但他依旧保持着乐观的心态,成为一个不惧权威,敢于说真话、说实话的硬骨头。对于他看不惯的人,即使是领导,他也不会稍加客气,但是对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他总是毫不犹豫地仗义相助。他这样的个性很得大家的喜欢。之后安忠文被下放到农村,他的工作是每天骑着小三轮车买菜、做饭。有一回,“造反派”的领导内部不和,造成生活无法正常开支,其中一派就以赎罪之名让安忠文等人到农家桥(音译)菜场去赊账把菜买回来,明天再给钱。此事相当棘手,一旦处理不好会激起民愤,若空手归来更是会遭到“造反派”的折磨。因此,同行的七八个人都心存畏惧,不敢出头。安忠文为了保护他们就义不容辞地把事情全担在了自己的身上。刚到街上,老百姓还以为他来唱小热昏了,都兴高采烈地跑出来迎接。安忠文对他们说:“大家不要慌,我是牛鬼蛇神,也是管事,现在在劳动改造思想,我们革命小将没有饭吃,他们让我们赊账回去,要是拿不到东西回去我们就要被打死,你们借给我们,我们明天来还。”结果,很多人二话不说就把各种菜往他的三轮车上搬,还有个卖河蟹的人更是直接就给了安忠文几十只大螃蟹。最后,这拉回去的满车鱼肉当下震住了整个农家桥的“造反派”,从此再也不敢故意为难这些被批斗的人了。可见民间艺人安忠文凭借着他精湛的技艺和高尚的艺德在民众心中的崇高地位。
尽管面对种种磨难,安忠文却始终能保持幽默之心,如他演唱的小热昏一般,举重若轻地化解了一道道生活难题。
四、发挥余热
直到1979年,安忠文才真正得到平反,重新回到了杭州曲艺团。这一年,他重返舞台,在首届“西湖之春”艺术节中演唱了小锣书《菜场新貌》。当消失了10多年的清脆锣声在群众耳畔悠然响起,现场观众顿时一片沸腾,人们如饥似渴地倾听着久违的小热昏。原本只能在马路上演出的小热昏从此也被搬上了舞台。此时的安忠文已近六旬,但他对小热昏的热情依旧不减当年,他创作和演出了大量小锣书作品。其中,1974年创作的小锣书《菜场新貌》获浙江省文学艺术奖,1986年创作的小锣书《便宜货》获杭州文艺奖,1990年创作的小锣书《水果招亲》获杭州文艺奖,后来还参加了全国会演,获得演出三等奖、创作三等奖。他演唱的《比媳妇》和《多余姑娘》还在20世纪80年代初被中国唱片社录制成唱片。
安忠文
安忠文自编自演了许多至今广为传唱的经典段子,后来被曲艺界称为“半根笔杆子”,但他仅仅在儿时上过一年私塾,所识的字都是从街上的招牌和产品包装纸上的说明学来的。20世纪80年代,安忠文在杭州剧院贵宾室举行了专场小热昏演出,有些领导对小热昏不甚了解,认为他文化程度不高,唱的是不登大雅之堂的民间曲艺,颇有几分不以为然,直到观看了安忠文的精彩表演,他们这才被深深折服。
安忠文之子徐筱安
民间艺术如此让人着迷,它产生于民间,也常因缺少及时的记录,随着说唱艺人的离世而失落在民间。安忠文深知民间曲艺保护的重要性,因此他将自己和儿子徐筱安创作的一系列小热昏作品重新整理,在出版社因其不符合市场需求而不愿出版的情况下,由家人筹资,由浙江省曲艺家协会、杭州市曲艺家协会编印了600册《安忠文徐筱安父子曲艺作品选》,为小热昏艺术的传承和研究留下了一笔宝贵财富。
1986年,安忠文从杭州曲艺团退休之后,依然在为小热昏的传承做努力。他的几个儿女都会唱小热昏,特别是小儿子徐筱安更是在耳濡目染之下继承了父亲的衣钵。他还时常邀请其他小热昏同行来到家中,与他们相互切磋小热昏的说唱技艺,探讨小热昏的未来发展。即使是不同派系的后辈前来求教,他也会悉心指教。为了小热昏能够后继有人,安忠文在杭州市文化宫举办的几期培训班以及浙江省全省曲艺培训班中担任老师,教授小热昏的演唱技艺。现在很多小热昏业余爱好者都曾是他的学生。此外,安忠文还创造性地将小热昏的四个部分简化为小锣书的一个部分,保证了小热昏在现代背景下的良好传承。
安忠文以70余载的从艺生涯证明了他对杭州小热昏这份无可复制的热爱,而他对小热昏所做出的贡献也必将使他在民间曲艺发展史中留下美名。
相关知识
小热昏:小热昏是一种流行于杭州、上海等地的民间曲艺,是一种马路说唱艺术,源于清末杭州街头的“说朝报”,始于清光绪年间,盛行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它包括小卖口、卖口、锣先锋、长篇几个部分。创始人杜宝林(1890—1930),年轻时曾到苏州拜卖梨膏糖的陈长生为师,学唱小曲卖梨膏糖。宣统三年(1911)前后,杜宝林回到杭州,把杭州朝报上的新闻编成通俗易懂的唱词,并吸收陈长生唱小曲的形式,连说带唱表演,以吸引更多的听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