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留住传承人:西安高腔代表性传承人汪家惠

留住传承人:西安高腔代表性传承人汪家惠

更新时间:2025-01-0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现供职于衢州市西安高腔传习所。他努力地搜集、整理有关西安高腔的文史资料,从而使西安高腔这一传统戏剧在2006年成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他本人也于2008年成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汪家惠认为,历史悠久、文化深厚的西安高腔作为衢州市的代表性传统艺术,是一种有价值的传统文化遗产,有必要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号召全社会进行保护。

结缘高腔—— 高腔(西安高腔)代表性传承人汪家惠

张舒雅

汪家惠(1955— ),浙江省衢州市人,祖籍安徽歙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高腔(西安高腔)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一级作曲家,浙江省戏曲音乐专业委员会委员,浙江省戏曲音乐学会会员,浙江省音乐家协会会员,浙江省戏剧家协会会员。现供职于衢州市西安高腔传习所。

汪家惠1955年3月16日出生于浙江省衢州市南街表背巷,1963年就读于衢州师范附小,他与音乐的结缘是在1966年参加衢县少教总司红代会文艺宣传队吹奏笛子,此后就一直对音乐充满热情,直到后来进入当时的“衢县文艺宣传队”(衢州市婺剧团前身,2012年8月更名为衢州市西安高腔传习所)担任竹笛、长笛演奏员。1978年为衢州市婺剧团创作婺剧《花田错》音乐,这也是汪家惠创作的第一部婺剧音乐。1980年创作婺剧剧目《龙虎斗》音乐(合作)。1983年7月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师从何占豪、连波等教授。后加入衢州市音乐舞蹈工作者协会;创作配器的历史剧《梨花狱》音乐,获浙江省第一届戏剧节伴奏一等奖,其中部分唱腔由浙江音像出版社发行、浙江电视台播出;1990年加入浙江省音乐家协会。

从上海音乐学院毕业到现在,汪家惠从多方面搜集、整理了西安高腔的剧目和曲牌等资料,至今已为100多个剧目创作了音乐,选取其中40首曲谱汇编成《汪家惠婺剧唱腔创作选》一书,整理、改编了西安高腔折子戏《推车接父》《槐荫分别》谱本等,现已收集50个西安高腔剧目及部分折子戏、曲牌音乐近百首,并发表《为西安高腔折子戏〈米糰(团)、敲窗〉剧目正名之解析》一文,为抢救、保护西安高腔做了大量工作。他努力地搜集、整理有关西安高腔的文史资料,从而使西安高腔这一传统戏剧在2006年成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他本人也于2008年成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2009年汪家惠与他人共同撰写出版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丛书——《衢州西安高腔》,对衢州西安高腔的历史渊源、艺术特征、目前发展状况以及现存的一些发展和传承问题进行了系统论述。

在采访过程中,汪家惠谈到,他从1970年开始参加工作做专职伴奏,闲暇时间翻看当时剧团图书室里存放的一些关于西安高腔的剧本时,感觉西安高腔很有意思,所以空闲时间就拿出来研究,有时也会尝试着将西安高腔与现代婺剧进行对比与梳理,希望能够找到一个切合点,将传统与现代进行融合。这样的尝试一直持续着,终于创作出了以西安高腔音乐为素材的现代婺剧《天鹅魂》的全剧音乐,获得成功。汪家惠在40多年的演奏、创作实践中,掌握婺剧多种声腔音乐,积累大量的婺剧音乐资料和知识,创作出众多优美的唱腔音乐,发展提高了婺剧音乐的唱腔方法和伴奏形式,形成了独特的婺剧音乐风格,对现代婺剧音乐艺术的发展起到了承前启后作用。

汪家惠认为,历史悠久、文化深厚的西安高腔作为衢州市的代表性传统艺术,是一种有价值的传统文化遗产,有必要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号召全社会进行保护。汪家惠一直在思考如何才能保住西安高腔这一传统艺术形式,直到2003年关于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政策出台后,他觉得作为一种濒危的、内涵深厚的传统艺术形式的西安高腔可以作为戏剧门类的一个代表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还可以使西安高腔这一艺术形式传承并发扬。所以他就积极地、正式地将梳理、研究西安高腔有关资料当作一项重要任务列入自己的工作范围,并撰写《衢州西安高腔的形成及状况(简介)》(非遗项目西安高腔最初申报材料)。

在汪家惠的印象中,衢州在1955年左右已经没有西安高腔演出了。直到2003年非遗政策颁布,终于将西安高腔的传承与保护搬上工作日程。在实施阶段,婺剧团陆续排练了一些西安高腔的剧目,并做了一些恢复性的保护工作。汪家惠谈到,1955年以前,西安高腔艺人江和义在衢州周春聚剧团,1955年浙江省实验婺剧团(浙江婺剧团的前身)成立时,江和义去了浙江省实验婺剧团,现存在浙江省婺剧团的二十七八个剧本都是当时记录下来的。2003年开始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项目时,衢州市婺剧团现有的西安高腔资料稀少,只找到了《槐荫记》里面的《槐荫分别》剧本,所以2004年又去了浙江婺剧团寻找,很幸运发现了江和义留下的二十七八个剧本,2005年参加衢州市文广新局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保护项目申报工作并且主要担任资料考证方面的工作,后又于2010年6月到兰溪市小樟坞村(现在的兰溪市樟坞村),搜集了西安高腔的大部分资料。

2005年衢州市委宣传部和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在四个西安高腔折子戏《米糷(làn)敲窗》《坐楼刺惜》《槐荫分别》《贵妃醉酒》演出后组织召开了浙江省西安高腔传承座谈会,并且邀请北京、杭州等有关专家数十人来衢共商西安高腔传承大计。根据整理的资料和个人心得,汪家惠于2008年撰写浙江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丛书之《衢州西安高腔》(与邵建伟、徐宏图合著),并撰写论文《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西安高腔〉源流考》。

此外,在文艺处领导陈家桢、黄韬,群艺馆干部陈利钧,婺剧团团长严洪福等的领导下,指导婺剧团专门排练有关剧目,并做成VCD光盘,连同西安高腔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文字材料一同送到了浙江省文化厅,终于使西安高腔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他本人也因从2003年非遗项目申报开始时就一直从事这项工作,于2007年被推荐申报为省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008年被文化部公布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西安高腔代表性传承人。

通过长时间的考察、调研及整理,汪家惠对西安高腔的历史沿革和内涵意义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和了解,他所搜集到的剧本和曲牌资料,为研究西安高腔提供了重要资料和经验,对西安高腔的传承与保护有着深远意义。

衢州市西安高腔传习所的表演厅内演员们在排练

汪家惠事迹系年

1978年为衢州市婺剧团创作婺剧剧目《花田错》全剧音乐,这也是汪家惠创作的第一部婺剧音乐。

1980年创作婺剧剧目《龙虎斗》音乐(合作)。

1983年7月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师从何占豪、连波、刘福安、胡登跳、甘碧华、滕永然、夏飞云等教授。

1983年加入衢州市音乐舞蹈工作者协会,创作配器的历史剧《梨花狱》音乐,获浙江省第一届戏剧节伴奏一等奖,其中部分唱腔由浙江音像出版社发行(磁带:L—78)、浙江电视台播出。婺剧《江姐》《双玉蝉》《汉文皇后》的部分唱腔经配器录音后,由浙江电台播出、浙江省音像公司录制发行(磁带:ZL—78、唱片号:DB—Z0021),同年收集整理《浦江乱弹打击乐》(锣鼓谱)。

1984年创作婺剧剧目《麒麟锁》《红狐传》全剧音乐。

1985年创作婺剧现代轻喜剧《钱!钱!钱!》全剧音乐,创作配器的婺剧《皇亲国戚》唱腔音乐,由宁波唱片厂发行(发行号:DB—Z0015)。

1986年创作婺剧电影《女皇错断梨花案》音乐及唱腔配器(合作),由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拍摄发行。

1987年创作电视专题片《周友根》、电视剧《寿礼》音乐;创作大型现代剧《天鹅魂》、小戏曲《惊梦录》、四本连台神话剧《陈十四娘娘》全剧音乐;创作歌曲《轻轻浆、悠悠船》。

1989年创作婺剧剧目《比目鱼》音乐、现代婺剧《雷锋啊雷锋》音乐,创作民族器乐曲《两把二胡扬琴三重奏》。

1990年创作剧目《天之娇女》《何仙姑外传》《薛刚反唐》音乐,加入浙江省音乐家协会。(www.daowen.com)

1991年创作婺剧剧目《龙盘山》、小戏曲《年关》《暴风雨之后》、新编历史剧《唐宫冤》、小戏《王小三过年》音乐,为婺剧剧目《巧凤》创作伴奏,为参赛节目折子戏《雪里梅》《悲蝉》创作伴奏,创作民族器乐曲《婺剧曲牌音乐联奏》、歌曲《大联唱》(纪念国家劳动保险条例颁布四十周年)、歌曲《乌引工程大联唱》音乐。

1992年组织、指挥排练民族器乐专场衢州《文昌之音》;为婺剧剧目《鸡毛换糖》音乐创作配器;创作新编历史剧《初露锋芒》音乐(合作);编配的剧目《李慧娘》《穆桂英》《盗草》部分片段与剧目《梨花狱》片段组成戏曲音乐荟萃,在衢州纪念“五·廿三”系列活动之一的“五月的风采”专场演出中获得好评。

1993年创作婺剧剧目 《芙蓉山传奇》、大型历史传记剧《徐徽言》、历史剧《赵王与蕪容》全剧音乐,创作歌曲《围棋颂》音乐。

1995年创作神话剧《观音前传》、婺剧传统戏剧《玉麒麟》《忠壮公徐徽言》全剧音乐。创作庆祝衢州建市十周年文艺晚会节目 《梨园春色》《婺剧表演唱》音乐。

1996年发表论文《继承与发展——关于婺剧音乐创作的几点探索》,创作现代戏《爱的呼唤》、折子戏《周瑜归天》《杨七郎探山》音乐,创作大型古装剧钱江东去》音乐(合作)。

1997年合作创作音乐的婺剧剧目《钱江东去》获浙江省委宣传部“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奖,取得二级作曲(艺术二级)任职资格,创作婺剧剧目《狄杨合兵》《慈母心》、小戏曲《桃园三结义》音乐,制作现代戏《爱的呼唤》全剧音乐。

1998年创作、制作婺剧歌曲《梧桐树》音乐、戏曲《陶行知在育才》全剧音乐。

1999年创作、制作婺剧《孙悟空大战红孩儿》音乐,创作舞蹈《母与子》音乐,改编创作剧目《梨花狱》音乐,于1999年12月至2000年1月赴新加坡参加世纪庆典展演。

2000年创作、制作戏曲剧目《家教多重奏》,创作《薛仁贵出山》全部音乐。

2001年创作现代戏剧《血债》音乐,创作、制作戏曲表演唱《衢州赞》《唱唱衢州农技110》音乐。

2002年创作婺剧剧目《红烛志》伴奏音乐,创作通俗歌曲《我等待你的爱》,创作婺剧剧目《五女拜寿》、剧目《岳家军》全剧音乐。创作音乐的婺剧剧目《麒麟锁》《叶香盗印》《梨花狱》《唐宫冤》,由浙江省文艺音像出版社发行(戏曲VCD)。

2003年创作传统剧目《两狼山》、折子戏《龙宫借宝》《悟空借扇》音乐,撰写《衢州西安高腔的形成及状况(简介)》(非遗项目西安高腔最初申报材料),创作、制作婺剧传统折子戏《哑背疯》音乐。

2004年应浙江文艺音像出版社要求,为36首婺剧唱腔创作配器,9月完成《婺剧名家名段(1—4)》专辑的出版发行,创作剧目《少年英杰》《新龙凤锁》全剧音乐。

2005年创作小戏曲《此情深深》音乐,整理改编西安高腔折子戏《槐荫分别》谱本,创作、制作小话剧《下岗女工》全部音乐。参加衢州市文广新局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项目申报工作(主要担任资料考证方面工作)。

2006年发表论文《为西安高腔〈米糰(团)、敲窗〉剧目正名之解析》,移植创作京剧传统戏《萧何月下追韩信》音乐,进行西安高腔另一国家级传承人严帮镇的资料采集事宜,创作、制作话剧《陶行知与难童们》全剧音乐,创作儿童剧《华夏赤字》全部音乐,为浙江文艺音像出版社制作两张光盘的婺剧唱段伴奏。

2007年创作新编历史故事剧《程婴救孤》全剧音乐,编配制作《山盟海誓涌心田》《难折断我渴求眷恋的艺术之神》《只落得孤雁飘零无处飞》《漫步江头》等婺剧唱段,被推荐申报省级、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整理改编完成衢州西安高腔折子戏《推车接父》谱本。

2008年加入衢州市婺剧促进会,被文化部公布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004年创作配器并监制录音的《婺剧名家名段1—4》获第六届中国金唱片奖戏曲类专辑奖,创作新编历史剧《新王昭君》全剧音乐。撰写浙江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丛书《西安高腔》(与邵建伟、徐宏图合著),论文《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西安高腔〉源流考》,取得一级作曲(艺术一级)任职资格。

2009年撰写《西安高腔情况介绍》一文,创作、制作昆曲传统折子戏《劈山救母》全部音乐,在衢州学院举办《弘扬本地民间文化——婺剧简单介绍与精品唱段欣赏》专题讲座,制作、录制《程婴救孤》剧目选曲《我不敢哭出声》音乐。

2010年策划出版《西安高腔资料汇编》,参加第五届非遗节节目展演(剧目《红梅阁——放裴》),创作新编历史剧《东南阙里》音乐的配器。

2011年参加浙江省音乐家协会戏曲音乐专业委员会、戏剧家协会戏曲音乐学会、戏曲音乐演奏家学会成立大会,由中国国际文化出版社出版《汪家惠婺剧唱腔创作选》,创作婺剧滩簧唱腔《想当年清明节西湖游春》的配器、轻音乐——《婺剧曲牌音乐联奏》。

2013年汪家惠向西安高腔传习所办公室移交了历年来收集的所有西安高腔资料。

汪家惠的工作单位衢州市西安高腔传习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