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留住传承人-舟山锣鼓代表高如丰

留住传承人-舟山锣鼓代表高如丰

时间:2024-08-1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学艺·创新·传承—— 舟山锣鼓代表性传承人高如丰许南翔高如丰,舟山定海白泉镇人,“高家班”舟山锣鼓谱系的第三代传人,系舟山83355部队军人服务社退休职工。他们进学校、下海岛,身教口传,培养了不计其数的舟山锣鼓演奏人员,特别是其兄高如兴辞世后,高如丰更是挑起了传承舟山锣鼓的重任,为舟山锣鼓的传承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留住传承人-舟山锣鼓代表高如丰

学艺·创新·传承—— 舟山锣鼓代表性传承人高如丰

许南翔

高如丰(1937— ),舟山定海白泉镇人,“高家班”舟山锣鼓谱系的第三代传人,系舟山83355部队军人服务社退休职工。出生锣鼓世家,自幼得父辈真传,擅长多种丝竹乐器和打击乐器,主敲武鼓(高音锣鼓),极具表现力。

在舟山定海白泉镇的一所民居内,一位满头银丝、笑容可掬,看上去有些文人气质的老人正在和街坊们聊着天。他就是高如丰,舟山锣鼓的传人。这位74岁的古稀老人已经经历了半个多世纪起起落落的锣鼓生涯。2008年,他获得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称号。

明清时期,舟山锣鼓就在定海广为流传。最早起源于航海,后来大户人家婚嫁喜庆、乔迁新居、开张营业,也少不了约请一班吹鼓手吹打一番。“舟山锣鼓”表演全长八分钟,分为“三番”。“番”是当地土语,可以理解为现代音乐的“乐章”。第一番是渔民出海,第二番是生产捕鱼,第三番是庆丰收。“第三番是高潮,是全曲最精华的部分。”高如丰老人说。第三番表演难度最大,而高如丰的绝技是在第三番中可用发音高昂的武锣恰到好处地把握节奏。他还创编了定桩跳击的新锣法,在整个表演进程中,别出心裁地切入10余次鼓点。老人说,这些切入鼓点在曲谱上是找不到的,只有靠长年累月的积累,用心体会,才能应用得恰到好处。

白泉镇可谓是舟山锣鼓的发源地。20世纪30年代,高如丰和父亲高生祥,兄长高如兴、高如明四人组建“高家小唱班”,因其吹打技艺出众而闻名于舟山。

早在新中国成立前,高如丰就跟随着父亲学习打击乐器了。他说:“那时并不叫作舟山锣鼓,而是叫作锣戏。我四五岁就跟着父亲和两个哥哥外出表演挣钱。到了10岁左右,才读了三年私塾,家里就不让我再念书了,从此就师从父亲正式学艺。从二胡、板胡、扬琴笛子到各种锣鼓,民间艺术的‘十八武艺’样样都得学。”他还说,那时学艺是安身立命之本,父亲管教非常严厉,一天学多少时间有严格规定,有时一个动作没学好,已钻进被窝了,还要被父亲拉起来再练。有时练得分心了,被父亲用棒槌打,头上肿起了包还不许哭。这样严格的训练,使高如丰受益匪浅,现在他闭着眼睛都能够把锣打得丝毫不差,落点中心不会超过半公分。

20世纪50年代初,民间艺术开始在市井走红。南京军区专业音乐工作者到白泉镇向“高家小唱班”学习,在原有的基础上创编了一部吹打乐,并正式命名为《舟山锣鼓》,推出了舟山民间吹打的特色品牌,1959年还在莫斯科第七届世界青年联欢节上获得了世界民间音乐比赛金质奖,并被多家国家级专业演出团体改编演奏,由此舟山锣鼓闻名于海内外。

从那时开始,高如丰就为地方戏的演出伴奏,像《八仙柱》《跳蚤舞》等,少年高如丰开始崭露头角。1953年,年仅16岁的他代表舟山地区参加浙江省民间艺术会演,其出色的表演赢得满堂喝彩,受到了省长的接见。接着,年轻的高如丰接到浙江省歌舞团特招的通知,但这件事遭到高如丰父亲的回绝,“因为家里要靠我挣钱,离不开。”高如丰遗憾地说。之后有一段时间,因为“左”的影响,民间艺术被视为“四旧”,高如丰无奈只好去学理发手艺,走街串巷当“剃头郎”谋生,但他心中仍放不下那自幼相伴的锣槌,依旧曲不离口,锣不离手。

20世纪60年代,舟山锣鼓红极一时,许多专业文艺团体如中国艺术团、中央民族乐团等国家级院团纷纷到舟山向高家班来学习打“舟山锣鼓”,有些团体还把舟山锣鼓作为出国演出和平时演出的重点节目,如1976年中国艺术团赴美演出的“渔舟凯歌”等,深受国内外观众的欢迎。

文革”期间,舟山锣鼓的表演取消了,高如丰改为经常为唱样板戏的团体进行伴奏。1979年,文化部抢救民族民间音乐的文件下达后,高如丰和兄长高如兴、高如明一起,为抢救舟山锣鼓立下了汗马功劳。他们进学校、下海岛,身教口传,培养了不计其数的舟山锣鼓演奏人员,特别是其兄高如兴辞世后,高如丰更是挑起了传承舟山锣鼓的重任,为舟山锣鼓的传承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高如丰(中)在表演舟山锣鼓(www.daowen.com)

为了让古老的《三番锣鼓》重获新生,父子三人刻苦钻研、潜心研究,用11面大小锣鼓组成的竖式“排锣”替代了原先单调的演奏形式,他与专业音乐工作者一起努力,运用中国五声音阶的原理,用五只音高不同的堂鼓组成了“五音排鼓”,增用了高音锣鼓,并在切分节奏、拍弱填空等演奏特点的基础上,创造了定桩跳击、奔泻式滚击等排鼓演奏新技法,提高了整个打击乐器的演奏效果。组编了一套以反映渔民出海捕鱼,丰收回港,团聚欢乐为主题的大型吹打乐《海上锣鼓》。

如今,舟山锣鼓日渐兴旺,已有传承人17人,经常进行演奏活动的锣鼓团队也有20多个,其中七八支舟山锣鼓演奏队先后在省级及全国多次获金奖。如何把舟山锣鼓更好地传承下去,高如丰在接受采访时透露出些许担忧之情:“以前几个演员能演奏十几种乐器,每次演出都随机应变,能呼应现场的气氛。现在常常是几十人、上百人的大队伍,虽然整齐美观了,但内行人一听,表面的花里胡哨的东西太多。我大哥打鼓,我敲锣,我们兄弟俩可谓现在说的‘黄金搭档’。但大哥已于四年前离开人世,我也进入古稀之年。现在的舟山锣鼓,怎么说呢,这种传统的曲艺,年轻人喜欢的并不多,而且也比较难学,要有音乐细胞。我呢,现在尽可能地去宣传、去演出。年纪大了,毕竟精力是有限的。所以,需要更多的年轻人投身到这项工作中来。只要他们肯学,我肯定是愿意教的,我很想在有生之年多带一些徒弟,把舟山锣鼓一代一代传下去。”

正如高如丰所说的那样,目前舟山锣鼓面临着人员难招,没有经常性的教学、训练等困境。不过,高如丰所在的定海区白泉镇原生态舟山锣鼓队,从2007年组建到现在吸收了来自各个行业的人,有理发的、开小店的、修钟表的,还有农民,他们因为相同的目标走到了一起:传承原生态舟山锣鼓。

高如丰(左一)在白泉中心小学指导(图片来源:舟山网)

诚然,舟山锣鼓的传承不能只靠这么一两个人的努力。高家班的锣鼓如今在高如丰的大儿子高成文那里得到了较好的保留与传承。高成文现为定海市群艺馆书记,他经过专业的训练,不仅精通锣鼓的演奏,还擅长其他的民乐器,是文化馆的主力。高如丰不无自豪地说:“我有两个儿子,我的大儿子可以说是继承我的衣钵,现在他在群艺馆工作,也在教学生。和他一样大的,从前是我的徒弟的也有好几个,可他们多数都去干别的营生了,很少有人还在坚持做这行。我还有两个孙子,现在他们还小,似懂非懂的,也都在学习锣鼓……”

“高家班”舟山锣鼓传承谱系

第一代:高生祥的父亲

第二代:高生祥

第三代:高如兴、高如明、高如丰

第四代:程清福、高成文、何直升、陶根德、章承奎、曹卫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