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中美博弈:朝核问题与六方会谈

中美博弈:朝核问题与六方会谈

时间:2024-08-1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六方会谈”谈什么中国适时直接介入朝核危机,帮助了有关各方和整个世界。关于第三轮六方会谈,中国认为,在巩固以往成果基础上达成了新的共识,向着无核化目标迈出了新的步伐。这也是中国促成六方会谈的根本目的所在。在第二轮六方会谈的《主席声明》中,用“和平”的方式解决朝核问题还首次以书面形式予以了确认。

中美博弈:朝核问题与六方会谈

六方会谈”谈什么

中国适时直接介入朝核危机,帮助了有关各方和整个世界

关于第一轮六方会谈,中国方面表示:会谈有进展,也有分歧,但各方都认为会谈是有益的;尽管未来的和谈道路不会一帆风顺,但只要各方共同努力,我们就能够找到和平解决朝鲜半岛核问题的途径,进而开启半岛永久和平的大门;六方会谈是在当今国际形势下处理安全问题的新的探索,这一探索的一个重要启示就是,无论国家间的矛盾和争端多么尖锐和复杂,都需要而且可以通过沟通和对话找到彼此均能接受的解决办法,这是实现国家和地区安全的最佳途径。

关于第二轮六方会谈,中国方面以三个特点、五项进展概括了其重要成果和主要进展。三个特点是:启动了实质问题的讨论,标志着会谈进程在向前迈进;各方保持了冷静和建设性态度,标志着会谈正在走向成熟;会谈的方式更加公开和灵活,标志着各方对会谈的信心在增强。五项进展是:成功推进了实质问题的讨论;明确了采取协调一致步骤解决问题的方式;发表了启动和谈进程以来的首份文件;确定了第三轮会谈的地点和时间;同意建立工作组推进会谈机制化。

关于第三轮六方会谈,中国认为,在巩固以往成果基础上达成了新的共识,向着无核化目标迈出了新的步伐。一是各方都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案和设想。二是各方均认同实施核冻结并为此采取相应措施是弃核第一阶段,同意授权工作组尽快就核冻结的范围、期限、核查以及采取相应措施解决朝方关切等问题进行更具体的讨论。三是各方同意以循序渐进的方式,按照“口头对口头、行动对行动”的原则,寻求核问题的和平解决。四是各方审议通过了工作组概念文件,确定了工作组的职责和运作方式,有利于工作组更加有效、规范和务实地开展工作。五是各方发表了第二份《主席声明》。

客观地说,有关各方矛盾错综复杂,甚至处于严重对立和冲突之中,使他们谈起来、谈下去,这本身就是成功,就很难得。如果说第一次六方会谈确定了和平解决朝核危机、实现朝鲜半岛无核化的总体目标,那么此后的会谈则进行了实质性对话,为实现总体目标不断迈出了新的步伐。概括地说,若干涉及朝核危机的基本原则在会谈中得到了各方的确认并不断具体化,其要点为:

●“朝鲜不核”

从第一轮六方会谈起,各方就重申朝鲜半岛无核化符合各方利益,是大家的共同目标。“朝鲜不核”是美国的根本目标自不必言。更进一步说,“朝鲜半岛无核化”也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同样为朝鲜领导层所接受。在三轮六方会谈中,朝鲜半岛的无核化作为一个总目标被得以反复确认,这一目标的实现也被认为符合各国的利益,有利于东北亚地区的和平、稳定与繁荣。朝美双方争论不休的不外乎是朝鲜先放弃核计划,还是美国先改变对朝敌视政策的问题,而不是朝鲜半岛是不是应该拥有武器的问题。

其实,朝鲜政府早就认识到朝鲜半岛的无核化有助于维护朝鲜半岛的和平与安全,因而上世纪80年代中期起就提出创建朝鲜半岛无核和平地区的方案,并为其实现而竭尽全力。使朝鲜半岛成为没有核武器的地区,这是朝鲜一贯的立场。即使是在朝鲜政府退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声明中,朝鲜政府也宣称,“我们虽然退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但朝鲜无意制造核武器,现阶段我们的核活动只限于为了填补电力缺口的电力生产。如果美国停止对我国的敌对政策,解除对我国的核威胁,我们可以通过朝美之间的验证手段证明我国没有生产核武器”。

当然,如果美国政府一意孤行,坚持对朝实行“孤立”、“打压”和“颠覆”的政策,“并用核大棒加以威胁”,也不排除朝鲜最终成为有核国家以“保卫真理和正义”的可能。这里存在一个释放善意的互动的问题。在第三轮六方会谈后的胶着时期,朝鲜一些十分激烈的言行就是对美国“敌视朝鲜”的政策的强烈反弹,同时不排除博弈策略运用的成分。

中国的政策是支持朝鲜半岛的无核化进程。中国认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是国际核不扩散体制的基石,在防止核武器扩散、促进核裁军进程方面发挥着积极和重要作用;面对新的形势,应进一步提高条约的权威性和普遍性。中国作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缔约国,一贯忠实履行条约规定的各项义务,努力推动实现条约的宗旨和目标;中国也将进一步支持加强国际原子能机构的保障监督功能,呼吁各国切实履行有关防扩散的国际义务。

●“美国不武”

朝鲜半岛能否保持稳定,首先关系到北南双方的切身利益,同时也直接影响到中国周边的和平环境,影响到东北亚乃至整个亚太地区的和平与安宁。因此,维护朝鲜半岛的和平与稳定始终是中国处理朝核问题的根本出发点。所以,中国反复强调以和平方式、通过对话解决朝核危机。中方不赞成制裁、施压,反对用武力相威胁,更反对战争。这也是中国促成六方会谈的根本目的所在。中国进而认为,任何防扩散措施都应建立在国际法基础之上,都应有助于以政治外交手段解决问题;应不断推进国际核裁军进程向前发展,就无核武器国家安全保证问题尽快达成国际法律文书,并确保无核国家和平利用核能的权利。

在六方会谈中,美国也进一步阐明了对朝政策,重申美国对朝鲜没有敌意,无意入侵朝鲜,无意改变朝鲜政权;在美国的关切解决后,最终愿与朝鲜实现关系正常化。其他有关各方均表示朝核问题应坚持通过外交手段和平解决,认为不管出现什么困难,会谈进程都要继续下去。在第二轮六方会谈的《主席声明》中,用“和平”的方式解决朝核问题还首次以书面形式予以了确认。特别是对于六方中的三方即朝鲜、韩国、美国来说,朝鲜停战已经50余年,但各方至今还未缔结和约,在法律上战争状态尚未结束。半个世纪以来,军事分界线两侧仍然部署着大量军队,各方相互对峙,违反停战协定的事件也不时发生。在这样的背景下,能够取得这样的成果,已经是难能可贵的了。

●认真对待各方关切

其中最主要的是要解决朝鲜提出的安全与补偿等合理关切,使朝鲜有一个正常的发展环境,并使东北亚实现持久稳定的和平与安全。中国政府一惯认为,朝鲜弃核与向朝鲜提供安全保证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缺一则不易互动;实现朝鲜半岛无核化与朝鲜在解决安全方面的关切要联系起来加以考虑,配套解决,对应行动。同时,朝鲜因放弃核计划而在经济方面遭受的损失也应得到合理的补偿。此外,其他一些有关国家的合理关切也应予以考虑。

总之,朝核危机解决的结果应该是多赢的格局,尽量做到兼顾各方。从目前情况看,这一原则得到了确认。各方同意通过“协调一致的步骤”解决朝鲜半岛的核问题,各方也同意以相互都能接受的书面方式解决安全保障问题。其他各方的关切也在历次六方会谈中得到了阐述的机会并得到了关注。

●过程论

朝核问题由来已久,历史的因素、冷战的背景、现实的利害交织在一起,错综复杂。主要当事方互不信任,缺乏沟通,而且牵涉国际格局和大国关系。从现已进行的六方会谈的情况来看,有关各方特别是朝美之间的分歧、甚至严重对立依然存在。这样的问题不可能几次会谈就得到解决,必然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困难甚至反复。第三轮六方会谈后有关各方的长时间胶着就是证明。因而,过程论是对朝核问题的最好认识方法。

中方的作用不可能是越俎代庖地消除各方的矛盾和冲突,而只能是一如既往地积极斡旋,促使各方采取灵活务实的态度,以持续推动这一“过程”。谁也无法预测关于朝核问题的博弈将会持续多久,在这一进程中会出现什么样的问题。我们只能不断强调:解决朝核问题将是一个复杂和困难的过程,既要有政治决心和外交智慧,也要有高度的理性和耐心。至于各方能否逐步解开这道难题,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最终实现朝鲜半岛无核化,那只能留待历史去回答。或者用一些媒体的评论来说,这将是对人类智慧的考验。

●形成机制(www.daowen.com)

正因为朝核危机的解决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一个长时间的、艰苦的博弈过程,所以形成一个较为稳定的协商、谈判机制就十分重要。从目前情况看,尽管六方会谈遭遇到这样那样的反复,但这一机制作为近年来“和平解决朝核问题的新起点”,为朝核危机的解决确立了原则、预设了路径,其独特的作用是不可否认的。一位美国政府高级官员曾经表示:“我们已经建立起一种独特的安全对话模式,这种模式在东北亚从未出现过。”即使在有关方面胶着、对立时期的最极端的言行中,六方会谈也最终没有被明确地反对和抛弃。比如朝鲜在“无限期中止参加谈判”的同时表示“我们希望举行六方会谈”,只不过对其附加了美国撤回“专制国家”言论、表示道歉和放弃对朝敌视政策等条件。当然,随着形势的发展,朝核危机有关各方沟通和协调的机制也可以继续完善并出现新的特点。

在前述五项要点中,最核心的还是“朝鲜不核”和“美国不武”。这既是有关各方在六方会谈中达成的共识,也是维持朝鲜半岛稳定局面最重要的政治基础。

对于美国来说,朝鲜取得核能力,是这个地区目前最严重的问题;别说是朝鲜拥有核武器,就是一点核废料从朝鲜这样的地方流失出去,美国都会坐卧不安。朝鲜核问题上,切尼2004年4月访华时的讲话比较有代表性。他说:“东北亚地区很多国家具有发展核武的能力,一旦朝鲜可以借此要胁,其他国家也会随之发展,演变成一场核竞赛,这不符合任何国家利益。因此,解除朝鲜核能力非常紧迫。”美国认为,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就是建设一个无核的朝鲜半岛,这必须要求朝鲜“全面地、可查证地、不可逆转地拆除其所有核能力”。

关于朝鲜是否真有核能力和核武器的问题,国际间一直存在不同的说法。一些朝鲜问题专家则认为,目前的朝鲜核危机只是一种政治游戏和博弈策略,因为无法实证朝鲜确实已经拥有核武器。他们认为,朝鲜的目的在于经济援助和安全保障;美国则通过渲染朝鲜的核威胁,为以后压朝鲜就范,甚至像对付伊拉克那样,通过军事手段实现朝鲜的政权更替制造借口。另一些专家则发表了不同的看法。例如,2003年英国著名核问题专家约翰·拉奇提出,朝鲜重新启动核反应堆后,只要用30天就可制造出核武器。这一观点引起了国际舆论的关注和震动。

针对国际间关于朝鲜是否真正拥有核武器的猜测,朝鲜则干脆展示了其“核遏制力”。2004年1月6日至10日,美国非官方代表团一行5人对朝鲜进行了访问,代表团成员包括外交官、学者、核专家等。美国代表团此行被破例允许参观了宁边核设施。朝方发言人强调,这不是“核查”,而是“参观”,其原因是“目前有关核活动的臆测性报道和模糊性阻碍核问题的解决”,因而需要“为今后和平解决朝美之间核问题”提供“实际基础”。事后,美国代表团在给美国总统布什的报告中说,布什政府阻止朝鲜停止发展核武器的计划失败了;华盛顿应接受这个事实,即朝鲜已是一个未经公开宣布的核国家。

到2005年2月10日,朝鲜更明确地宣布已经拥有核武器;3月2日,再次表示“朝鲜出于正当防卫的目的而制造核武器,继续其进程是理所当然的”。

其实,朝鲜是否真的已经在事实上拥有“核武器”并不是问题的关键,因为朝鲜拥有“核能力”早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事实上朝鲜也早就通过各种方式承认过“已拥有核武器”。所以,不管朝鲜核进程的实际进展如何,六方会谈的各方以及整个国际社会都会继续清楚地表达希望朝鲜半岛无核化的立场。迄今为止,朝鲜半岛无核化已经成为朝鲜半岛实现和平与稳定的关键,国际社会对此也基本达成了共识。在北京六方会谈上,有关各国拥有共同的立场——希望朝鲜半岛无核化,其根本原因就在这里。

中国一贯坚持维护朝鲜半岛和本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从这一原则立场出发,中国一贯支持朝鲜半岛无核化。中国支持朝鲜维护国家主权与安全的努力,但是这与中国支持朝鲜半岛无核化的立场并不矛盾。这既顺应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要求,也符合中国国家安全的要求——一个无核化的朝鲜半岛,进一步说,一个无核化的东北亚地区更加符合中国的国家利益;一个周边国家竞相发展“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态势将给中国增加无法想象的安全难题和不确定因素。朝鲜拥有核武器之后,已有足够技术条件的日本、韩国,现在更会有足够的理由发展核武,这将导致整个东北亚地区军备竞赛的升级。

其中最值得关注的还是日本。据外电报道,当全世界的焦点都放在其他国家的核武器扩散的时候,日本却一直在秘密开发其研制核武器的能力,储备相关核材料;如有必要,在几个月的时间里,日本就可以进入核大国的行列。与此同时,日本还加紧开发战略防御武器,为最后公开制造和拥有核武器准备条件。日本之所以抓住朝核问题大做文章,制造“朝鲜威胁论”,实际上是在为自己突破核限制做舆论准备。自2003年以来,多位日本高官也放出了要放弃“无核三原则”的风声。相应地,日本外交政策也可能出现重大变化。比如,日本完全可能以遏制朝鲜核武器为理由,在近年来不断突破和平宪法的基础上,最终从立法上和事实上彻底完成军事化国家的建设,实现自第二次世界大战战败后梦寐以求的国家“正常化”目标。这样,东北亚安全环境的不稳定因素就会急剧增加。如果日本不能继续秉持理性的外交路线,东北亚有关国家甚至存在面临被日本核讹诈的可能。

其实,在当今国际政治的现实条件下,“朝鲜不核”也是朝鲜自身根本安全利益所在。谋求核武器带给朝鲜的不会是安全,相反只会给朝鲜半岛带来动荡甚至冲突和战争。而冲突和战争所造成的破坏和遗恨将加剧半岛的裂痕,从根本上摧毁朝鲜半岛持久和平和统一事业的根基。朝鲜自身的繁荣、稳定、开放和进步,以及国际社会特别是在朝鲜半岛有着重大利害关系的主要大国的相互谅解和合作,才是朝鲜半岛和平与安全的根本保证。利比亚于2003年12月19日宣布放弃谋求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最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卡扎菲对国际时局和自身的安全形势做出了新的判断。他在2004年3月初利比亚议会发表的长篇演讲认为,冷战结束后,包括核武器在内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对利比亚这样的中小国家来说是个包袱;利比亚不应该通过寻求核武器,而是要通过与国际社会的合作来保障它的安全。

在“美国不武”的问题上,有关各方同样有着重大的共同利益。中朝之间的战略合作关系既是历史的、也是现实的。无论从地缘战略的角度还是道义和感情的角度,中国都不可能放弃对朝鲜以及整个朝鲜半岛的关切。古往今来,多少国际间矛盾总要激化到诉诸武力。但在朝鲜半岛核问题上,有关各方终于打定主意,通过谈判和平解决此事,这无疑是明智的选择。因为无论是从地缘政治、大国关系还是盘根错节的地区利益关系来看,朝核问题都不能用伊拉克模式来解决。

朝核问题应该也只能通过和平的方式解决。对中国来说,在朝核问题上最值得关心的是“和平解决”以及持续推进“和平解决”的进程,至于“和平解决”的结果则完全可以是开放性的,这取决于不同形势下博弈各方特别是朝美双方的对策选项。与此相联系,中国坚决反对大国干涉别国内政,以武力或非武力方式在别国“变更政权”,甚至形成某种倒向某一大国(比如美国)、对中国形成战略牵制的格局。这一对策既可占据外交主动,同时也可以让其他有关各方避免出现误解并作出可能危及“和平解决”进程的极端举动。

同样,用和平的方式解决朝核危机也是美国的根本国家利益所在。美国应当看到,朝鲜与伊拉克不一样。伊拉克被联合国制裁了10多年,经济濒于崩溃,军事自海湾战争后一蹶不振。尽管美国声称伊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其实舆论普遍认为,美国不是因为确信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而开战,而是因为确信伊拉克没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才敢于开战。美伊之间进行的完全是一场不对称的战争。但朝鲜的情况有很大的不同。国际舆论普遍认为朝鲜不仅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而且拥有长中短程导弹,其导弹装备和技术还能向一些国家出口。

理查德·N.哈斯认为,“即使对北朝鲜的核设施进行有限打击,也会在朝鲜半岛触发更大的冲突,北朝鲜可能会使用在预防性打击中未被摧毁的非常规武器能力”。[4]作为合理的推断,对于受到“先发制人”打击,甚至可能是战术核武器打击的朝鲜来说,全面战争无疑就此开始了,它别无选择,只有拼死一搏。于是,朝鲜半岛这个火药桶终于点燃。更极端的假想是,如果美国并未能确保摧毁朝鲜的核反击能力的话,其结果更将是灾难性的。

早在2003年11月6日,朝鲜驻英国大使李永昊就曾经在伦敦说,朝鲜已准备好使用其核威慑力,这种威慑力强大到足以阻止美国对朝鲜发动任何攻击。他说,朝鲜只会将核威慑能力用于自卫。但当被问及朝鲜是否拥有核弹时,他强调说:“我们所说的是核威慑能力。”李永昊说,这种威慑力由钚制成,大部分钚是最近才重新加工取得的,但它们在1994年与华盛顿签署《框架协议》前就提炼出来了。

此外,朝鲜半岛的动荡、冲突,更不用说全面战争,将对美国在东北亚的盟友造成灾难性的后果,亚太地区乃至世界和平与稳定将遭受重大破坏,美国的全球战略部署将受到根本性的冲击。局势的发展可能完全失去控制并超出想象和预料。

从经济的角度看,朝鲜半岛的冲突更是灾难性的。沈骥如曾经撰文指出,经济上的利害关系也是遏制朝美对抗、改善朝美关系的有利因素。包括东北亚地区在内的东亚地区乃至整个西太平洋地区,是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朝鲜半岛能否和平地实现无核化,关系到这一地区和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朝美对抗将使美国在东亚市场的利益受到打击。同时,由于韩国、日本、美国、东盟与中国已经形成了一个相互依赖、错综复杂的国际分工网络体系,朝美对抗将使这一国际分工体系陷于瘫痪。他说,朝美关系如果失控,韩国将首当其冲,几十年的经济建设成果将受到打击。日本经济高度依赖海外原料和海外市场。韩国、中国、东盟、澳大利亚与日本的国际分工网络如果因为朝美对峙受到严重冲击,日本经济将不可避免地陷入衰退。俄罗斯的经济还没有恢复到苏联解体前的水平,朝美对峙将危及俄罗斯太平洋滨海地区的经济、社会稳定,损害俄罗斯与中国、韩国、日本的经贸关系,俄罗斯经济是经不起这种打击的。[5]

总之,“几十年来,这一地区一直非常稳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一旦出现动荡,那么与该地区利益攸关的四个大国——中国、日本、俄罗斯和美国,就会发现各自的利益处于剧烈的动荡之中,这种状况反过来必将对世界经济以及更广泛的国际关系产生巨大影响”。[6]结论是,向朝鲜发动军事袭击与在朝鲜半岛谋求核武器一样,均不是明智的选择。在经历了一场“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卷入国家最多、投入兵力最大,也是除越南战争外持续时间最长的一场国际性战争,甚至可以说是一场‘局部化的世界大战’”[7]即朝鲜战争后,这样的结论应该成为朝核危机有关各方以及整个国际社会的共识。

两种极端的选择不仅不可能解决问题,反而只能使问题更加复杂化。惟一可行的是通过耐心的谈判,以务实的态度和必要的妥协,从长远利益出发,以逐步实现朝鲜核危机的根本解决。而这正是北京会谈各方所共同致力的目标。“朝鲜不核、美国不武”不仅是中美、中朝之间的共同利益所在,同样也是有关各国的共同利益所在。相应地,“朝鲜不核、美国不武”也成为六方会谈得以举行的最基本的政治基础。

中国之所以能够促成北京六方会谈,固然在于其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自改革开放以来不断提高,也在于中国政府高超的外交艺术;但更重要和带有根本性的在于,朝美双方,其次是中朝美三方,再次是有关六方以及其他有关各方,具有一个上述以国家利益为考量的谈判基础。中国外交的高明之处在于,中国敏锐地看到了这样一个同时也符合我国国家利益的基础,并充分运用自己独特的优势和资源,将这样一个利益基础变成了六方会谈的现实,同时将这样一个利益基础变成了六方会谈的基本取向和原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