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帖霖
摘 要:文物是人类宝贵的历史遗产,是历史的见证,它不仅记载了一个国家的历史和文化,而且表明了一个民族的身份和个性,划定了它在人类文明中的地位,民办博物馆是展示这一历史发展的重要场所和阵地。目前民办博物馆正面临着生存和挑战,笔者结合实际提出一些民办博物馆可持续发展的方针、策略,希望能使民办博物馆健康快速地发展起来。
关键词:文物 民办博物馆 可持续发展
一、民间收藏对传承和保护文物的重要性
文物是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遗留下来的遗迹,各类文物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各个历史时期人类在社会活动、社会关系、意识形态以及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和当时生态环境的状况;文物是人类宝贵的历史遗产,是历史的见证,它不仅记载了一个国家的历史和文化,而且表明了一个民族的身份和个性,划定了它在人类文明中的地位,没有众多的文物史迹,文明古国也就名存实亡,失去了其传统的风采和文化内涵。
保护文物是“益社稷”、“利子孙”的大事,但仅靠政府的力量是有限的,它需要全社会的努力和关注。所以提高全民的保护意识也是非常重要不可缺少的一环。要使全社会充分认识到保护文物就是保护我们的民族文化,就是保护我们的民族尊严和民族财富。希望通过我们的呼吁和不断努力能推动民间社团、组织和个人积极参与到文物保护的行列中,为社会,为我们的子孙,为我们国家优秀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尽我们的一份力量。
随着民众生活的水平提高,个人收藏之风逐渐盛行,民间的收藏是保护散落在民间文物的最后一道防线(屏障),如果我们没有守护好这一道防线,相信可能有很大一部分文物因各种原因会被损坏和消失,所以,收藏爱好者在保护文物方面起到了一个举足轻重的作用。就收藏而言,自古存在着“搜宝纳库”、“藏宝于民”的两种方式,甚至有些收藏爱好者,倾其毕生之积蓄,投资到保护文化遗产这一事业中。但对收藏爱好者来说光买不研究属“采购员”,光藏不研究属“保管员”,那么收藏的最高境界是什么呢?如何对这些藏品不断地进行研究、探讨,让其发挥更大的作用,让更多的人从自己的藏品中去分享、了解其文化内涵和历史知识呢?这就给我们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如何科学地办好个人的专题专项博物馆。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要了解一个地方的历史和现在,最简单的途径就是参观博物馆。一座博物馆就是一部物化繁衍的发展史,穿越时空的阻隔,俯瞰历史的风风雨雨。博物馆不单纯是市民文化补习的场所,更主要的是通过“布展”、“陈列”、“宣传”、“服务”等手法达到历史与现代人对话,博物馆已成为城市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博物馆对人类文化遗存和自然遗存的管理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博物馆如同历史长河,源源不断地将人类的发展和历史知识输送给我们和子孙后代。
博物馆是社会教育的重要场所之一,是几百年,乃至上千万年前人类文明进程集中展示和宣传的场所,也是开展历史文化研究和探索的场所。它所代表的是这个国家和这个地区的文化形象和文化厚度。博物馆的数量从某种角度上讲也代表着一个国家或一个城市(地区)的文明程度,它是一个传承民族文化的载体。如何办好个人的专题、专项博物馆,如何使博物馆得以良好运营,这是每位投资博物馆的企业和个人需要深思的问题。
二、民办博物馆的历史发展和功能
民办博物馆,是指由包括企业、个人社会力量等筹资兴建和管理的博物馆,也称为私立博物馆,与各级政府拨款兴建和管理的公办博物馆相对。民办博物馆在隶属关系上,运营管理上,经费来源上,都与公办存在着一定差距,中国和西方各国,都既有民办博物馆又有公办博物馆。无论是民办博物馆,还是公办博物馆,其产生的教育意义和效果是一样的,都为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作出了极大的贡献。
中国文物收藏和保护的历史悠久,早在中国进入文明社会就已开始。这种收藏分为两个部分,一为王室收藏,二为官僚士大夫的私人收藏。收藏最初萌发于人们的占有欲后由量变到质变演化而成始初的收藏。然而近代意义上的博物馆概念只到19世纪才出现,而中国的博物馆事业就是从民办博物馆起步的。
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中国近代的民办博物馆开始在沿海地区、通商口岸和大城市兴起。此时期的博物馆,主要有两类,一类由外国人开办,如法国人和英国人在上海、天津、济南等地先后开办了一些博物馆,重要的有震旦博物院、华北博物院、济南广智院、北疆博物院等,它们起到了启蒙作用。另一类为中国人自己开办的博物馆。20世纪初,清朝政府推行“新政”,实行“废科举、兴学堂、派留学”等改良措施,为博物馆的建设提供了社会环境,当时不少开明人士倡议兴办博物馆。1905年,张謇以个人财力创建南通博物苑,藏品两万件,开风气之先,对博物馆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南通博物苑也成为中国人开办的第一个民办博物馆。
从20世纪初到新中国成立这段时间,由于战乱频仍,社会动荡不安,使得整个博物馆事业陷入低谷,民办博物馆也由于上述原因而发展缓慢。
新中国成立之后,国家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博物馆事业有了新的发展,各级政府相继建立了很多公办博物馆,国家级的、省级的、县级的博物馆纷纷建立,公办博物馆出现繁荣景象。但是由于此时期对民办经济的全面否定,民办博物馆的发展停滞。在整个80年代之前,只有一家民办博物馆——华侨博物院的建立,这家博物馆是1959年由陈嘉庚先生主持创办、爱国侨胞捐资兴建的。
中国政府实施改革开放以来,博物馆事业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同时随着民间收藏家和收藏机构的藏品增加,他们有了将自己的收藏和研究成果进行展示展览的需求,再加上政府对民办经济的支持,1997年《民办博物馆暂行条例》颁行,民办博物馆迅速兴起。在此之前,所有的收藏爱好者,都走着一条法与非法,罪与非罪之间的崎岖之路。据统计,至2007年底,民办博物馆已超400余座,占全国公办博物馆总数的六分之一,这个比例已经是很高了。而且随着这一轮收藏热潮的持续高涨,拟办民办博物馆的个人和机构越来越多。
我国民办博物馆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的成长发展历程,尽管近年我国的民办博物馆数量不断在呈上升趋势,但大多民办博物馆都源自于民间收藏爱好者,虽然国家鼓励提倡民间资本进入文化遗产保护的行列,但从目前环境和气氛来讲,民间资本投入在某些方面还未得到社会和政府的真正认可,民间资本投入文化遗产保护,在国外,已非常普遍,但在国内才刚刚起步。民办博物馆在社会文化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1.抢救和保存了很多珍贵文物,有利于社会流散文物的规范收藏和管理。
2.丰富了博物馆的收藏门类。
3.民办博物馆成为政府兴办公益文化教育事业的巨大助力。
4.民办博物馆对我国进一步的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有着很好的借鉴意义。
总之,民办博物馆是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的产物,也是社会进步的标志,它对我国的文化发展、文物保护以及文化体制改革都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
三、民办博物馆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www.daowen.com)
目前,我国民办博物馆事业正处于前所未有的发展高潮时期,民办博物馆的数量迅速增加,甚至民办博物馆已经成为新建馆主角,陕西为全国文化大省,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但在承办民办博物馆方面,与北京、上海、浙江等经济发达的城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兴建民办博物馆的热潮在各地兴起,然而由于内外因素的制约,民办博物馆还存在着种种问题和困难,这些问题和困难已经影响到了民办博物馆的可持续发展。各地民办博物馆因生存困难而关闭的情况不时见诸网络报端,如上海改革开放后最早成立的私人博物馆——上海尔冬强艺术博物馆于2004年夏天关闭,还有很多民办博物馆在勉强维持,如北京科举匾额博物馆、杭州南宋钱币博物馆等。就陕西而言,牛文化博物馆和关中民俗博物馆,都举步维艰,其投资人不但倾其毕生的积蓄且已负债累累。
民办博物馆在辉煌的外表下还存在诸多的问题,生存艰难,既有民办博物馆自身的原因,也有外部因素,总结起来有如下几个方面:
1.资金短缺导致民办博物馆发展后劲不足。民办博物馆都是由个人或企业出资开办,资金来源比较单一,资金短缺。很多民办博物馆由于资金短缺,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如藏品单一、数量少、精品少;设施简陋,无法保证文物的安全;馆址偏僻,甚至没有固定的馆址;没有资金进行必要的宣传等,有些民办博物馆甚至已经无钱维持博物馆的正常开馆了。
2.专业人才缺乏成为民办博物馆发展的瓶颈。民办博物馆由于资金、体制等方面的原因,很难吸引到优秀的专业技术人才;还有一些民办博物馆的开办者只是出于兴趣来展示自己的收藏,并不重视引进专业技术人员,这成了民办博物馆的发展瓶颈。
3.一些民办博物馆对于自身的定位、发展思路不够清晰。民办博物馆是一种社会文化行为,但更主要的是其投资主体的个人或企业行为。很多个人在投资博物馆时,大都是从自己兴趣出发或者个人的收藏出发,企业开办博物馆一般是为了宣传企业文化,宣传企业的产品。也就是说,民办博物馆的投资者大都是从自身出发,没有清晰的定位和发展思路。尤其表现在藏品的搜集上存在着片面追求珍品、孤品甚至是国宝级文物、艺术品的误区,而没有找到真正适合自身发展的生存空间。
4.民办博物馆虽然存在着种种问题和困难,但最主要的是缺乏政府的有力支持。近年来,虽然政府在各方面加强了对民办博物馆的扶持和引导,但是与公办博物馆相比,民办博物馆得到的扶助和支持力度相对较小。如一些民办博物馆在规划建设、土地征用方面难以得到基层政府的真正支持。尤其是2008年1月,中宣部、财政部、文化部和国家文物局联合下发《关于全国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的通知》,由于民办博物馆不属于文物部门对口管理单位,不在本次博物馆免费之列,无法按照公办博物馆的免费政策进行相关补偿。而民办博物馆大都实行“以票养馆”,在公办博物馆的免费竞争下,其生存的空间就更小,面临的挑战更加严峻。
四、民办博物馆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近几年来,国家和各级政府大力倡导社会力量参与文化事业的投资建设,民办博物馆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国家文物局颁发的《文物事业“十五”发展规划和201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明确指出:大力发展博物馆文化。提倡博物馆特色化、多样化,进一步完善以国有博物馆为主体、民办博物馆为补充,各地、各行业和各所有制博物馆协调发展的博物馆体系。尤其是2006年我国首部博物馆专项规章《博物馆管理办法》正式实施,对于民办博物馆的申报程序、材料以及条件给予了详细的解答,为民办博物馆的建立提供了政策法规依据。
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民办博物馆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但是由于内外因素的制约,民办博物馆遇到了发展瓶颈,一些民办博物馆甚至面临着闭馆的困局。因此,必须解放思想,坚持科学发展观,采取得力措施解决民办博物馆面临的危机和挑战,保证民办博物馆的可持续发展。
首先,解放思想就要有创新,创新是解放思想的重要内容。民办博物馆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关键要创新,以实践科学发展观,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民办博物馆要开拓新筹资渠道
我国的民办博物馆办馆和维持馆日常运转的资金都是由办馆的个人或企业出,资金来源单一。而在西方一些国家,民办博物馆的筹资渠道更多,除了投资者出资外,还有社会、个人、企业、基金会等各方的投资和捐献,资金充裕,保证了博物馆的良性发展。因此,民办博物馆应该开拓新筹资渠道,向社会各界筹集资金。
(二)民办博物馆要改变“以票养馆”的模式,创造新的博物馆经营模式
实践证明,单凭“以票养馆”很难维持博物馆的运营,尤其是在当前公办博物馆免费形势下,民办博物馆仅靠“以票养馆”只能是一条死胡同,如“以商养馆”则能给民办博物馆良好运营注入一定的活力。
(三)民办博物馆要在题材和展览形式上创新
首先,民办博物馆资金有限,规模较小,与公办博物馆无法相比。所以民办博物馆不应求大求全,而要确定自己的特色题材,与当地的民风民俗、文化传统紧密结合;必须在展品种类、陈列模式上创新,增强互动性和趣味性。
其次,进一步解放思想,坚持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因此,民办博物馆要发展,必须以人为本,既要以馆内专业技术人员为本,又要以参观者为本。
专业技术人员是博物馆的生命力,民办博物馆必须积极引进专业技术人员,同时还要为专业技术人员创造良好的环境来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做到会招人还要会用人。政府部门要进一步健全人才自由流动的机制,引导专业技术人员流进民办博物馆。在专业技术评聘上,要适当采取灵活的、实事求是的办法,鼓励民办博物馆的专业人员参加专业技术职称的评审。
现代博物馆不是以物为中心,而是以人为中心,以参观者为中心,这样才能保证博物馆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民办博物馆要分析自己的目标群体,了解他们有什么样的文化需求,从参观环境、展览内容、陈列方式等各个方面下工夫,为参观者提供最好的服务。
最后,希望政府部门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大力支持民办博物馆的发展。比如对民办博物馆(纪念馆)在规划建设、土地征用、规费减免等方面与公办博物馆一视同仁;建立民办博物馆的专项扶持资金,根据民办博物馆的特点,可采取灵活多样的资金补助渠道,如,一是民办博物馆可以向政府申请免息或低息的贷款;二是政府直接对民办博物馆在建馆、安全、文物保护和修复等方面进行资金上的援助;三是对民办博物馆一视同仁,逐步实行免费开放;四是拨付一定的专项资金,鼓励建立统一的民办博物馆行业协会,指导民办博物馆的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在党和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随着民办博物馆的扶持政策进一步完善,民办博物馆发展的机遇将越来越好。我国的民间收藏十分丰富,从各种票证、徽章,到历代的文物珍品,总数甚至已超公办博物馆的藏品。我相信,在这样的形势下,只要民办博物馆的投资人进一步解放思想,努力创新,把握机遇;各级文博事业的行政管理部门进一步改善服务态度,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民办博物馆一定能够取得健康持续的发展。不久的将来,民办博物馆将会看到未来美好的曙光以及阳光灿烂的季节。
(李帖霖:陕西咸阳秦都区古陶博物馆馆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