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经文
摘 要:笔者从中国民办博物馆的产生及发展现状、民办博物馆为文博事业的发展起到的作用两个方面分析中国民办博物馆所面临的困境,呼吁全社会都应该关注、重视、支持民办博物馆的生存与发展,并对民办博物馆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和希望。
人大抵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当兴趣爱好发展为偏爱直至成为终生的追求,并且全心全意地投入,兴趣爱好就可能变成一种事业,也就是民办博物馆的初级阶段。我认为收藏是兴趣的升华,它背后是浑厚的历史,历史陶冶出的是精华,精华散发出的是艺术,艺术的根基是文化,文化乃民族之符号,这就是收藏的作用,继而就产生了民办博物馆。
一、中国民办博物馆的现状
中国民办博物馆自20世纪90年代初悄然兴起,当时我们国家对民办博物馆的政策很不明朗,因为一谈起“博物馆”,就牵扯到“文物”。文物法规定:地下、地上文物为国家所有,所有在审批民办博物馆时,审批部门相当慎重。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许多客观的现实摆在我们面前(这里要讲一些事实),这个问题必须解决,所以在90年代中期才有了马未都先生创办的第一个民办博物馆“观复博物馆”。继而浙江孙海芳的“越国博物馆”,四川的“建川博物馆”,河南鹤壁市张秦森所建的“古典艺术博物馆”等等,所以,民办博物馆的建立是国家文物保护发展的必然。当一些民间收藏爱好者的藏品达到一定数量时,他必然会产生创建博物馆的思想。
中国民间收藏大概有三种人:
第一种,资金雄厚的古玩爱好者。经营其他产业获得了雄厚的资金,这些人为了包装自己及企业并有收藏的爱好或利益驱动,在很短的时间内收藏了大量的藏品。建立博物馆,是为了通过博物馆这一合法的平台去谋得更大的利益。这样的博物馆是一种“风派博物馆”。因为它没有经过孕育,没有经过长期文物知识的积累也没有相应的鉴赏能力,更没有也不可能认真研究藏品附着的历史和藏品的真正意义,在以后的经营过程中出现一些尴尬局面。最近我们接待了美国、德国、法国、加拿大、沙特等一些国家的参观者,他们中的一些人讲道:“这个博物馆了不起!能否让我们见见你们的馆长?”一个美国耶鲁大学校友代表团的朋友问道:“你们的牛藏品中有北魏时期的,有北齐时期的,北魏早还是北齐早?”这个问题很简单,但这个问题让我们一些藏家或者盲目建博物馆的同志未必能答出来。这就说明民办博物馆的藏家在建馆的同时必须懂得历史,研究历史。这样民办博物馆才能不断发展壮大。
第二种,以营利为目的的收藏者。这种人是收藏界的大多数,特别是近几年,我们的一些媒体,为了追求收视率,过多地强调藏品价值理念,诱导了相当一些爱好者盲目搞收藏,这样一来市场的需求量大了,继而赝品就大量流入市场。购买力越强,赝品就越多,逐渐形成恶性循环。当然也有一些通过大浪淘沙的藏者,淘到了一些珍宝,由于收藏量的原因,建立的博物馆规模小,品位低,因为他们的世界观是以盈利为目的的。
第三种,真正的收藏家。这些人倾毕生之精力、财力搞收藏,他们的初衷是兴趣、爱好,不是盈利,首先他的启蒙思想和收藏理念是健康的。我有几个学生问我:“什么是收藏?”我说:“收藏是兴趣和爱好的升华。”“那收藏能赚钱吗?”我回答:“如果为了赚钱你就不要搞收藏。”从收藏以至到建博物馆,对于一个真正将博物馆作为终生的追求,当做一个事业来做的人来讲,是很苦的,很累的,一生的路是很艰辛的,因为他终生基本上是处在“四面楚歌”、“无人理解”、“孤军作战”的环境里;而且要能吃苦,能受白眼,能经得起来自方方面面的热嘲冷讽,更重要的是要有一个平和、自如的“心态”,也就是心理承受能力(搞收藏的人“家人不理解,姊妹不理解,亲戚朋友不理解,自己的员工不理解”)。至于到要建博物馆时,遇到的困难就更大了,特别是资金,收购藏品已经是精疲力竭,建馆的资金就更困难了,谁也不愿意将钱借给你。因为大家深知博物馆不挣钱,银行更不愿将钱贷给你,因为银行也是企业,也要赚钱。咱们国家没有用藏品抵押贷款的政策。加之,迎头而来的是四面八方的冷嘲热讽……(别人不理解的事例:别的博物馆都免费了……)所有这些都是中国现阶段民办博物馆的现状:满腔热情、无人问津,条条关卡、步履维艰。据我了解,目前全国民办博物馆注册的300余家都是亏损的,还有300余家尚未注册。我预计,这种局面如果国家不采取措施,再三年左右80%的民办博物馆都要关门。
二、民办博物馆为文博事业的发展起到了锦上添花的作用
民办博物馆是国有博物馆的补充,在某种程度上是国有博物馆的延伸。我曾在全国民办博物馆高层论坛会的发言中提出:民办博物馆是国家文物保护的最后一道防线。事实就是这样,近几十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建设突飞猛进,农村建设速度加快。民间出土了大量文物,且都散落于民间,由于文物保护意识欠缺和受到经济利益的驱动不愿捐给国家,国家文物部门(包括我们的各大拍卖公司)没有一个专门的鉴定机构,没有一套完整的鉴定程序和鉴定标准,完全是“人治”的鉴定理念。加之博物馆自身的种种原因(征集经费、文物传统的鉴定标准等等),致使散落民间相当一批文物长期得不到保护。民间收藏者以灵活的征集办法,用自己的劳动所得,凭借自己长期积累的鉴定经验,为这些散落在民间的国家文物找到了归宿,客观上为国家保护了一大批散落在民间的文物。我们国家的建设应该大踏步向前,国民生活亟待提高,一个灿烂的民族历史以及它翔实的历史资料也同样重要,要加以保护,因为文物是不可再生的。
民办博物馆既然为国家保护了文物,他们用自己的劳动所得为社会做了一件大好的公益事业,为一个城市品位的提升锦上添花,那么国家就理所当然地应该支持民办博物馆。我们国家财政每年以20%多的速度在增长,一个省一个市拿出少量的资金来扶持民办博物馆,保护灿烂的民族文化,呵护民族遗产有何不可?民办博物馆的发展与建设,应该得到每一个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实质性的支持!
我们如何思考人类的生存,如何使人类在整个生存空间中找对位置,如何为民众创造一些降低物质追求而趋于精神享受的环境,这是每个人应该认真思索的问题。民办博物馆的建立就是为民众提供了精神享受的场所,就是一种新的“发展模式”,是一件大好的公益事业,也是一个人劳动剩余价值的二次分配。
三、全社会应该支持民办博物馆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注册的民办博物馆有300余家,正在酝酿准备或正在筹备的有1000多家,这些民办博物馆建成后加上现有的国有博物馆的数量与西方发达国家人均博物馆的占有量相比远远不够(在发达的西方国家平均每三至五万人有一个博物馆)。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人们的生活水平已接近小康,企业的结构层次不尽一样(国有企业的想法,合资企业的意图,民办企业的状况等)。大家对博物馆在一个地区人民群众文化生活中所起的作用,还没有达到一个深层次的认识,要完全依靠民间或个人承担博物馆的长期运营是相当困难的。由于运营的难度大,困难多,这些都制约着民办博物馆的发展壮大。加之国民刚从温饱线中脱出,东方民族的消费观念等等,更是民办博物馆发展滞后的因素。我们国家近几年来虽已重视了民办博物馆的建设,由于各个地区领导认识不够统一,使全国民办博物馆的发展状况不尽相同,造成民办博物馆成为一个缺奶的孩子!这就需要全社会来关注和扶持民办博物馆事业。因为它是一种公益事业,是一个民族灿烂文化、遗产的保护事业,是一个为子孙后代提供翔实民族文化史料的事业,也是一个个人大公无私积极奉献的产物,全社会都有义务去保护它、扶持它,使这一件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精神食粮、保护民族遗产的新生事物茁壮成长。(www.daowen.com)
首先政府要积极引导。新闻媒体是党和人民的喉舌,担当着党的方针政策,弘扬进步事业,传播民族文化及社会其他事业的信息的重任。而媒体对博物馆的宣传不认为是公益事业,与商业广告混为一体,这样一来就加大了博物馆的运营成本。民办博物馆在一个地区人们不知道,不了解,甚至找不到地方,这就需要媒体的宣传,让广大老百姓知道,让社会群体了解。但民办博物馆没有资金去做广告,做宣传。政府能否用行政干预的办法促使媒体在不影响党的政策宣传、人民群众的娱乐、各项信息传递的同时,为民办博物馆网开一面,免费介绍民办博物馆,宣传民办博物馆,使民众更多地了解民办博物馆,这样会使民办博物馆节约费用,降低运营成本,增加经济收入,为民办博物馆的发展解除宣传上的后顾之忧。
民办博物馆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当一个地区民办博物馆初具规模后,政府就应该支持,因为民办博物馆的建设者用自己的资金,为这一地区打造了一个政府应办而未办、政府想办而暂时没有条件办的公益事业(因为博物馆是一个特殊的公益事业),为活跃这一地区的民众生活起到积极作用。政府的职能部门要在土地使用、城市配套、税收政策、水电费用等方面给予支持。所以政府的实质性支持,是民办博物馆发展的最关键的因素。
(一)文物部门要正确引导、指导民办博物馆建设
民办博物馆的专业管理人员比较欠缺,管理水平滞后,设施配套不全,缺乏办馆经验,仓储式的展示手段简陋,这些都是民办博物馆亟待解决和不断完善的方面,文物管理部门需要加大控管力度,并有义务有责任从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给予实质性的支持,协调财政部门予以拨付相关经费,尽快过渡到与国有博物馆享有同等待遇。因为民办博物馆经文物管理部门批准建成后,这些馆藏文物就已经是社会的了,民办博物馆实质上起着一个为社会为国家保管文物、为广大民众参观提供优质服务的功能。因之支持民办博物馆的建设运营也是在保护国家文物,也是在为广大民众参观改善环境。
(二)文化部门要站在发展群众文化的角度给予民办博物馆大力支持
民办博物馆是一个地区内民众文化生活的组成部分,它活跃了这一地区民众的文化生活,是广大民众休闲的场所,是老百姓了解民族历史的平台,所以文化部门应从政策、资金、协调相关部门等几个方面给予支持,使民办博物馆更进一步发挥作用。
(三)相关职能部门要依据相关政策给予有力支持
博物馆本身就是一项公益性的文化事业,它不以盈利为目的,它也不可能盈利,所以地方财政就应该“注水养鱼”,将民办博物馆纳入地方财政预算。使博物馆在自我发展的过程中逐步壮大。这样民办博物馆才有可能更好地征集、保护散落民间的珍贵文物。
(四)民办博物馆自身的发展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民办博物馆掌门人在文物征集、场馆建设、设施配套、人员组织确实够得上“含辛茹苦”、“精疲力竭”、“抱着金娃娃讨饭吃”,但还要一如既往的发扬牛的精神,“坚韧不拔”。这里我主要谈一下自己闭门造车微不足道的意见:我们牛文化博物馆开馆一个半月左右,在经营上确实困难很大,但我想这只是暂时的,许多问题的解决还需要一个过程,如:有人不知道,有的人不认识,还有的人找不到馆址。我在1985年讲过一句话:“只要精神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我想只要我们想办法,争取在三年内有所起色。下面我想谈一下民办博物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一些想法:
第一,民办博物馆在建馆时,要根据自己的兴趣与博物馆建成后的社会效果来综合考虑自身的生命力。换句话说就是我们的藏品有没有生命力,建成后有没有自己的特色。如果有特色,有个性,才能不与国有或其他一些博物馆“争饭吃”,所以民办博物馆在选题上很重要,以专题、独特性为主进行选题建馆。
第二,藏品要精,要丰富,要有特色。民办博物馆的一切条件不能与“吃大锅饭的国有博物馆相比”,民办博物馆人的因素是很重要的,他们的方式是游击战,他们能巧妙地利用有限的资金,很低的征集费用,征得散落在民间的文物。这就需要征集藏品时要在最基层征集真正散落在民间的文物,尽可能不要在文物贩子、古玩商手里征集,这样做一是可以降低征集成本;二是避免赝品。
第三,加大旅游纪念品开发。旅游纪念品的开发、文物复制是民办博物馆发展的方向。这些纪念品的开发,不但丰富了民众的需求,也加大了博物馆的收入。一些国外博物馆旅游纪念品的销售是门票收入的好几倍。因而民办博物馆一定要做好旅游纪念品的开发和高档文物的复制工作,也就是说要多种经营,只有这样民办博物馆才能逐步走上良性循环。
总之,民办博物馆事业是一个新课题。大家都在摸索,都在探讨,大家都在为民办博物馆出谋划策。我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民办博物馆在社会各界的关注下,一定会越办越好,我相信民办博物馆这一新生事物定能得到全社会的重视。民众会热爱它,政府会支持它。因为它是一个有益社会、有益民族、有益子孙后代的公益事业!
(任经文:西安经文牛文化陶瓷博物馆馆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