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魂归:黄嘉忆邓心洋,中共左江地委副书记

魂归:黄嘉忆邓心洋,中共左江地委副书记

时间:2024-07-3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魂兮归来邓心洋广西各族人民的优秀儿子、解放战争时期的中共左江地委副书记邓心洋同志,离开我们已经半个世纪了。邓心洋和一批同志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关押在博白县城的宾氏宗祠内。邓心洋最先转移到云南省富宁县的七村九 ,这是与广西镇边县毗连的地方。邓心洋的生活,全靠农会送粮送菜维持。邓心洋同志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积劳成疾。

魂归:黄嘉忆邓心洋,中共左江地委副书记

魂兮归来邓心洋

(1999年3月28日)

广西各族人民的优秀儿子、解放战争时期的中共左江地委副书记邓心洋同志,离开我们已经半个世纪了。

全国解放之初,左江地委撤销,新的中共龙州地委成立。我们从龙州派了两个同志,牵一匹马,去镇边县(今那坡)的平孟,准备接邓心洋同志到龙州来,出席中共龙州地委第一次会议,并且商量送他去南宁治病的问题。谁知派去的人去了不久,又牵着马空手回来,这才知道,久患重病一直在战争中坚持繁重工作的邓心洋同志,已经于1949年12月31日在平孟不幸去世了。度过漫漫长夜的苦斗,这位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竟在黎明即将到来的时刻与世长辞,这是令人非常痛惜的。

我认识邓心洋同志,始于抗日战争中的1941年。当时我在桂东南负责党的工作,他在博白县做党的公开工作。解放战争时期,战火硝烟弥漫,我们相聚在英雄的左江大地上,同生死,共患难,并肩战斗多年,结下了深厚的革命情谊。作为革命斗争的幸存者,50年来,每当想起在战争中没有让邓心洋同志得到适当休息,同时未能设法把他的重病及时治好,以致他英年早逝,无缘参加伟大的新中国建设事业。对这件事情,我一直抱憾不已,疚愧良深。

邓心洋,原名林宗峦,广西博白人。他做过党的公开工作,坚持过长期埋伏的地下斗争。他经历过被反动派逮捕的狱中考验,也接受过革命战争的血与火洗礼。邓心洋同志对革命事业无限忠诚,十分坚定,无愧于共产党员的光荣称号,无愧于我们亲爱的母亲——伟大的人民!

邓心洋在抗战初期,根据党的需要,当过国民党博白县政府合作事业指导室主任。在当年的国民党统治区域,这是个令人瞩目的官儿,但邓心洋不以做“官”为荣,同流而不合污,不留恋诱人的“官”位,而是听从党的命令,随时准备走人。他利用这个上层合法地位,掩护我们党积极开展党的秘密工作。他,做到了“富贵不能淫”。

1943年1月,桂东南发生反共事变。邓心洋和一批同志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关押在博白县城的宾氏宗祠内。面对生死关头,他既不慌乱,又不悲观,更不卑躬屈节,而是努力履行狱中党支部书记的职责,领导被关押的同志,坚持革命气节,坚定而又巧妙地开展越狱斗争。终于,在上级党组织的关怀和营救下,他们的越狱斗争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他大义凛然,表现出了共产党人“威武不能屈”的铮铮铁骨。

邓心洋还做到了“贫贱不能移”。他从国民党监狱脱险出来以后,中共广西省工委把他从桂东南撤退出来,转移到桂西南的边关农村。这一带是老、少、边、山、穷地区。邓心洋最先转移到云南省富宁县的七村九 ,这是与广西镇边县毗连的地方。他扎根在贫苦农民之中,与群众同生活同劳动,一起喝玉米粥,吃无油无盐的青菜。后来他转到镇边县的平孟。秘密农会为了确保他的安全,在依屯岩排岭的原始森林中,为他搭了一个茅棚,让他藏身。这里群山连绵,古木参天,空气潮湿,蚊子很多,猴子成群,毒蛇时有出现,有时还听到老虎叫。邓心洋的生活,全靠农会送粮送菜维持。有时缺粮断炊,邓心洋就在山上挖山芋、剥竹笋、摘野菜,煮熟来充饥。冬天山风呼啸,寒气刺骨,邓心洋就用干草做席子,当被盖,烧柴烤火,熬夜过冬。生活尽管如此困苦,邓心洋却丝毫没有动摇扎根边关干革命的决心。他义无反顾,一直坚持在农民当中进行培养教育工作。

邓心洋还有非常可贵的一条,就是不怕“苦其心志”,能够耐得寂寞。他长年居住的地方,抬头是大山,低头也是大山,人烟稀少,人迹罕至,交通闭塞,文化设施全无,处于一种与世隔绝、近乎苍凉无情的状态。他不为外面花花绿绿的世界所动心,不为反动派鼓噪的浮名实利所诱惑。他从贫苦农民的真诚支援中,感受到了欣慰与温暖。他心中亮着一盏明灯,在孤寂中看到了革命的前途和胜利的希望。他在致战友的一首诗中,就曾经这样动情地写道:

“可爱的明天啊,(www.daowen.com)

相信你,

不会被黑暗淹没,

一定能和预想的一样,

幸福、快乐、光明、灿烂;

为了你,

我愿尽自己最后一份力量。”

靖镇区是解放战争时期我左江游击区三大块根据地之一。1947年春,广西武装起义前夕,靖镇区已经发展秘密农会会员1万多人,共产党员10多人,组建和训练了30多人枪的武装基干队一支,为举行武装起义做了比较充分的准备。他们这个来之不易的成绩,受到了当年中共广西省工委书记钱兴同志的重视和高度评价。但作为这个地区主要领导人的邓心洋同志,他不贪天功为己功,不突出个人,不宣扬自己,从来不说自己搞的是左江第一个农会、第一个党支部或者第一支武装基干队等等。他常说,靖镇区的工作首先是老红军滕静夫、谭统南、岑日新他们的功劳,是红军时期劳农会播下的种子和打下的基础,是中共桂越边境临时工委集体领导和共同奋斗的结果。邓心洋不仅羞于贪功,而且还乐于让贤。1949年3月,中共靖(西)、镇(边)区工委改建为中共右江上游地区工委,书记一职,众望所归,本来应当仍然由邓心洋继续担任,只是考虑到他的健康状况,组织上决定他改为担任副书记。邓心洋认为这有利于革命工作,也符合他入党宣誓时的初衷,因而欣然同意,并且立即尽心尽力,在后方做巩固革命老区和支援开辟新区的工作,卓有成效地完成了各项任务。邓心洋同志这种博大胸怀和高尚情操,当时就深深感动了我,令我肃然起敬,久久难以忘怀。

邓心洋同志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积劳成疾。由于环境艰险,缺医少药,营养不足,又得不到适当的休息,以致他的肺病越来越严重,咯血不断,高烧不止。但他具有坚强的党性和高远的人生追求,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无私奉献,直到人生的最后一刻。他始终忘我地工作,超负荷地进行战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在32岁时便走完了自己短暂而光辉的一生。可钦可敬的烈士啊,人民眷念着您,光荣永远属于您。

邓心洋同志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