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菜豆蛋白质丰富
(一)中国栽培菜豆历史悠久
菜豆也叫芸豆、梅豆、肉豆、豆角、绵豆、荷包豆、龙芽豆、玉豆、油豆、颣豆。菜豆除春秋露地栽培外,冬季可在温室种植,一年四季都可生产,所以有些地区叫四季豆、二季豆。芸豆荚扁形,也叫扁豆、芸扁豆。架豆荚圆棍形,也叫棍豆,藤豆,上海称刀豆,蔓生的叫架豆或棚豆,矮生的称墩豆。菜豆古时叫白豆、饭豆。因由中国福建出生的隐元和尚将菜豆种子传入日本,所以在日本称它为隐元豆。
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全世界菜豆种植面积为2500万~2800万公顷,每年总产量保持在1500万~1700万吨,占食用豆类总产量的27.4%。主要分布在亚洲、拉丁美洲和非洲等地。主产国是印度、巴西、墨西哥、美国、罗马尼亚和中国。
菜豆的原产地是美洲的墨西哥及中南美洲,1960年考古学家在墨西哥发现了6000年前的菜豆种子。南美洲的阿根廷等地为次生起源中心。
菜豆16世纪传入我国,栽培历史悠久。明代李时珍著之《本草纲目》曰:“饭豆、小豆之白者也,亦有土黄色者。豆大如绿豆而长,四五月种之。苗叶似赤小豆而略大,可食,荚也似小豆。”
菜豆为豆科一年生蔬菜,性喜温暖。现分布于世界各地。我国多数地区都做春秋两季栽培。
菜豆有矮生和蔓生两种。矮生种,即有限生长型,主茎生长数节后,顶端形成花芽而开花,故植株矮小而直立。这种类型的品种为芸豆,生长期短,成熟早,产量较低。蔓生种,即无限生长型,有顶芽,主茎可以不断生长,茎蔓顺架攀绕,俗称架豆。这种类型的品种,生长期长,成熟较迟,产量高。菜豆有“豆见豆,六十六”之说,从播种到采收需60天左右。
菜豆的食用器官——豆荚,是由子房发育而来的。豆荚为细而长的圆筒形或扁圆形,呈直棒状或稍弯曲,表面平滑有短毛。以嫩荚供食的菜豆,主要的食用部分是内果皮,优良品种的内果皮很肥厚,荚的横断面呈椭圆形至圆形,鲜嫩幼荚的内果皮充满水,即使到了豆荚充分长大还能保持透明胶体,只是到了后期干枯收缩时,才成一层絮状物,附着于荚壳内壁。影响果实品质的另一因素是中果皮的性质,中果皮的细胞壁增厚硬化,使荚内形成一革质膜,优良的荚用种,无这一革质膜。荚的变硬,主要是构成中果皮的细胞壁的纤维增厚所致,硬化程度与品种及豆荚的成熟度有关。愈老愈硬,高温干燥及灌水不足时,易使豆荚硬化。
(二)菜豆营养丰富,可蔬可药
菜豆营养丰富,每100克鲜菜豆含蛋白质2.3克,脂肪0.2克,碳水化合物4.7克,热量27千卡,粗纤维1.2克,灰分0.6克,钙55毫克,磷45毫克,铁1.0毫克,钾220毫克,钠2毫克,胡萝卜素0.24毫克,硫胺素0.08毫克,核黄素0.12毫克,尼克酸0.6毫克,抗坏血酸9毫克,还有其他维生素及矿物质,除做鲜菜外,还可晒干菜、盐渍、做泡菜、速冻和制作罐头。老熟的种子,100克中含蛋白质15~31克,脂肪1.5克,这是一般的多汁蔬菜不能相比的,可以制作豆沙及各种糕点食品的馅。
菜豆嫩荚和豆粒味道都好,可炒、可焖,肉片炒扁豆是老北京的家常菜,煮熟切碎可做馅、做面食,成熟的种子可煮食,可做糕饼及豆沙馅。有一种很有名气的北京小吃芸豆卷,就是以这类豆为原料做成的。菜豆在烹调之前,必须进行初步的热处理:即将菜豆放在开水中泡十几分钟,或放入油锅炸一下。也可以采用“干炸法”,把其投入热锅中,不加任何配料,像炕饼子那样进行“杀青”处理。如果事先不作这样热处理,只是直接下锅烹调,既费火又费时间,做出来的菜颜色又不好看。更重要的是,菜豆中含有皂甙、亚硝酸盐、胰蛋白酶抑制物等毒性,如不加热去掉,在烹调中没熟透就起锅,食用易出现头痛、胸闷、呕吐、腹泻等胃肠道及神经系统中毒症状。
菜豆最常见烹调方法是“焖”。先将菜豆撕去两头和两边的老筋,摘成5厘米左右的小段,洗净经热处理去毒后,放在热油锅里煸炒数下,然后加入适量的水,大火烧开,小火焖烧,直至汤汁减少2/3,菜豆变色,接近酥软时,加些葱、蒜、酱油等佐料,再焖二三分钟,汤汁稠浓即可起锅装盘。如烧到半熟时加入豆瓣酱同焖,名为“酱焖菜豆”,在下锅之前加入肉片后同焖,名为“肉片焖菜豆”,喜吃辣的,还可做成“辣椒四季豆”、“麻辣四季豆”等。有人别出心裁,像做粉蒸肉一样,将菜豆用米粉、猪油、酱油、味精、八角等包裹起来上笼蒸熟食用,味道是很不错的。老熟后的菜豆种子,既可当粮食和做点心,也可做包子、馅料及做酱。(www.daowen.com)
菜豆还可入药治病。菜豆为肾之谷,治肾病。唐代大明著《日华子诸家本草》说:“白豆,暖肠胃,煮食,利五脏,下气。”唐代孙思邈的《千金方》说:白豆“杀鬼气,肾之谷,肾病宜食之。”种子性味甘平,有滋补、温中下气、益肾、解热、补元、利尿、消肿的作用,可治虚寒呃逆、呕吐、腹胀、肾虚腰痛、痰喘和脚气等;菜豆壳有通经活血,止泻功能,用于治疗腰痛、久痢、闭经等症;根有止痛功效,可用于治疗跌打损伤。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菜豆种子中所含的植物血细胞凝集素,有凝集人体红血素,刺激活淋巴细胞胚形转化,促进脱氧核糖核酸和核糖核酸合成等功用,可用于痨症的治疗与诊断。但菜豆含有血球凝聚素和溶血素,对人体有害,须煮熟后才能食用。
(三)美食推荐
1.炝豆角
将豆腐、嫩豆角、番茄、木耳切成丁。汤勺放旺火上,加适量清水,放入豆腐、豆角焯透,捞出、控净水,装盘备用。葱末、姜末、精盐、味精、番茄、香油、花椒油、木耳兑在一起,倒在焯好的豆腐、豆角盘内拌匀即成。
2.素炒豆角
豆角去尖和筋,洗净榨菜泥沙、切成丝。锅中放猪油烧热,先将干辣椒炸成黄色,再放入豆角,待豆角炒至六成熟时,投入榨菜丝和味精、盐、大葱、淀粉、调料,并适当加汤炒熟。
3.菜豆甘草蜜糖汁
将菜豆子30克,甘草2克用水煮后加冰糖15克、蜂蜜2克调匀,早晚各服1次,连服5天,可治疗小儿百日咳和年迈者咳嗽。
(四)温馨提示
菜豆中含有一种毒蛋白凝集素,有的豆荚(豆角外皮)还含有溶血素。这两种物质,经加热可破除掉,但加热不够时,则可使人发生消化道及神经系统症状。扁豆中毒的症状是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头痛头晕或四肢麻木、心慌、背痛等,一般预后良好。因此,吃菜豆一定要炒(煮)熟,直至绿色消失,无生硬感。
凡是豆类蔬菜都含有一定的毒素,所以吃豆类蔬菜一定要炒熟、煮熟,加热不能欠火候,更不能生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