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青少年必知:倪焕之与叶圣陶的惊人力量

青少年必知:倪焕之与叶圣陶的惊人力量

时间:2024-07-2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18部倪焕之叶圣陶你要从他作品中寻找惊人的事,不一定有;然而即在初无惊人处,有他那种净化升华人的品性力量。在文学创作的生涯中,他以长篇小说《倪焕之》而不朽。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小说,《倪焕之》的问世堪称“五四”新文学最重要的收获之一,也是大革命失败后进步文艺界的星星之火。“五卅”和大革命高潮期间,倪焕之参加了重要的革命工作。

青少年必知:倪焕之与叶圣陶的惊人力量

第18部 倪焕之

叶圣陶(1894~1988)

你要从他作品中寻找惊人的事,不一定有;然而即在初无惊人处,有他那种净化升华人的品性力量。圣陶朴素谨严的作风及其敦厚诚挚的情感自有不可及处。《倪焕之》为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文坛的扛鼎之作。

——著名作家 茅 盾

★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之一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小说

★堪称“五四”新文学最重要的收获之一

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大师以及中国文坛最重要的代表人之一,叶圣陶被公认为“文如其人”。在数量浩如烟海的新文学作家中,叶公素来以德高望重、“一本真诚”著称,是一位至诚至善的现代儒士。同时,他也以教育大家、出版界元老、社会活动家等多重身份活跃在中国文化史上,既是中国知识分子的典范,又是风范永存的一代师表,素来享有“文坛伯乐”之美誉。他穷尽毕生,笔耕不辍,教书育人,不但在当时成绩巨大,其种种先进的教育、管理理念更是一直延续到了今天。

在新文学运动中,作为我国早期新诗人、新型童话的奠基者,叶圣陶更是确立了其不可动摇的重要地位。作为文坛上的一位多面手,叶圣陶不但是第一批创作话剧歌剧的剧作家,更是杰出的散文家与小说家。在文学创作的生涯中,他以长篇小说《倪焕之》而不朽。

《倪焕之》是叶圣陶最好的作品。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小说,《倪焕之》的问世堪称“五四”新文学最重要的收获之一,也是大革命失败后进步文艺界的星星之火。小说立足于大时代的社会动荡,聚焦于“五四”之后新青年的情感教育问题,成为“五四”时期包括教育状况在内的整个中国社会的一面镜子,也是一部经典的传世佳作,标志着叶圣陶现实主义创作的成熟,在“五四”运动以来的中国新文学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划时代意义。这部被称为叶圣陶创作高峰的小说,鉴照了人物心灵震动的波纹,融进了真实社会的肌理,当之无愧地成为中国现代最好的长篇小说之一。倪焕之的希望与失望、昂奋与幻灭,无不映射着“五四”之后新一代青年知识分子的共同遭遇。

旷世杰作

KUANGSHI JIEZUO

《倪焕之》是一部写人、写知识分子在困境中的人性挣扎的小说。在作品主人公——小学教员倪焕之身上,比较典型地显现出一部分知识分子从辛亥革命到1927年大革命失败这段时期的追求与幻灭,反映了中国要求革命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所走过的曲折艰难的道路。

倪焕之是一个热切追求新事物、向往革命的青年知识分子,他在辛亥革命时期就热情奋发,富有理想。同辛亥革命失败后的不少进步知识分子一样,他最初把救国的一切希望都寄托在教育事业上,真诚地期待着用自己的“理想教育”来洗涤尽社会的黑暗污浊,拯救民族。他还憧憬着一种建立在共同事业基础上的互助互爱的婚姻关系,爱慕并追求一个思想志趣和自己相似的女子金佩璋。然而,严酷的现实生活,破灭了倪焕之许多不切实际的空想,他的雄心只能以幻灭告终。不但在教育事业上多次碰壁,而且家庭生活也远违初衷。恋爱是幸福和美好的,但婚姻却令人不满。婚后的金佩璋,沉溺于琐细的家庭事务中,对于前途、理想、教育、书本都不再有兴趣,这使倪焕之深深感到“有了一个妻子,但失去了一个恋人、一个同志”的寂寞和痛苦。

华文精选

“啊!上海!上海光复了!好!哈罗!”一阵故作禁抑,其实并不轻微的欢呼声出自许多学生的嘴里。少数人便踅到焕之的座位旁边,抢着看他买来的报纸;其余的人都耸起身子,伸长脖子,向焕之那里望,仿佛看见了径尺的大字“上海光复”,同时仿佛看见了好些迸出火星来的炸弹

西洋史教师心里也不能无动;但立刻省悟教师的尊严与功课的神圣,无论如何必须维持,便按一按心头,把声音提得更高,念了一句正文,连忙由“杠杆作用”拿起札记本来上下地嗅。

“五四”运动到来,大批倪焕之式的知识青年被卷入革命浪潮里。在革命者王乐山的影响下,倪焕之开始把视线从学校里解脱出来,放眼“看社会大众”,投身于社会改造活动。“五卅”和大革命高潮期间,倪焕之参加了重要的革命工作。然而在“四一二”反革命大屠杀后,倪焕之并没有像王乐山那样坚持英勇斗争,而是脆弱地感到“太变幻了”,竟至悲观失望,纵酒痛哭,最终怀着“什么时候会见到光明”的疑问和希望愁闷地死去。

倪焕之的身上含有作者叶圣陶的一些影子。作品是通过对倪焕之昔日所搞的“革新教育”破产的描写、对“教育至上”思想的批判,来同叶圣陶本人过去的某些改良主义认识做以彻底的否定、摒弃、清算。所以,这部小说是不同寻常的。《倪焕之》的意义是非同寻常的,它不但具有先锋性地提出了“教是为了达到不需教”的教育思想,而且真切地描绘了那些在现实的厚壁面前碰得头破血流、理想幻灭后不得已而走向彷徨末路的新一代知识分子,令人印象深刻、触动良多。

经典导读

JINGDIAN DAODU

《倪焕之》与“五四”青年的情感教育

叶圣陶在《倪焕之》中塑造了一批各具个性的人物,其中着墨最多的是贯穿全书始终的主要人物倪焕之。在充满各种社会矛盾和社会冲突的典型环境中,倪焕之的性格也时时充满着矛盾。随着时代潮流的不断激荡,他苦苦地探索着社会的真谛和人生的意义。

华文精选

学生们简直把西洋史教师忘了。他们你一句我一句,说上海已经光复,这里就快了;说料不定就在今天晚上;说明天市上要插满白旗了;说大家应该立刻把辫子剪掉,谁要留着这猪尾巴谁就是猪!

倪焕之出生在一个职员的小康家庭,生活“并不优裕”,但“也不至怎样竭蹶”。他读小学时接受的是旧式封建教育,“十岁开笔作文,常常得塾师的奖赞”。考上中学后受到了现代科学知识的熏陶,使他如同“进了另一个又新鲜又广阔的世界”。辛亥革命时他还是个在校学生,上海光复的消息曾使他激动不已,但随即出现的各种物象,又使他失望并陷入了痛苦和悲哀之中。倪焕之从事小学教育工作之初,事事不如意,后来受到一位值得感佩的同事的影响,得到热心教育事业的校长蒋冰如的支持,曾一度精神激昂,一步步进行着“理想学校”、“理想教育”的试验和追求,但历经几次挫折后,他又产生了“伤颓的心情”。“五四”运动中,“他的身躯虽然在南方,他的心灵却飞驰到北京”。听革命家王乐山讲“五四”灿烂的故事,他的心由温变热,完全接受了“要转移社会,要改造社会,非得有组织地干不可”的主张,并马上离开乡镇学校和小家庭,来到了东方大都市上海。“五卅”惨案后,他表现得异常积极,在暴风雨中发表演说,高呼口号,鼓舞民众,但在大革命到来以后,他又因革命队伍中一些“图谋钻营,纯为个己”的“很丑的现象”而感到幻灭。待到大革命失败,尤其是得知王乐山悲惨牺牲的消息后,他更是堕入了失望的深渊而不能自拔。“今后的希望到底在什么地方呢,他完全茫然。前途是一片浓重的云雾,谁知道往前走会碰到什么!”然而,作为一个不愿与黑暗势力妥协的正直的知识分子,他在弥留之际,又渴望着黑暗尽头会有光明降临,相信“将来自有与我们全然两样的人”能够获得成功。他终于在这种深刻的思想矛盾中结束了自己的人生探求。(www.daowen.com)

倪焕之从辛亥革命以来的四次历史风暴中,反复出现过希望与失望、昂奋与幻灭,他在矛盾中生活和探求,也在矛盾中痛苦与逝去。作为倪焕之的一生,这不能不说是一种缺憾和失落;但作为一个文学形象,却能时时催人深省,因为这绝不是倪焕之个人的不幸,而是旧中国当时整整一代知识分子的共同遭遇。他的多舛命运可以使人们联想到那个风雨飘摇年代中的许多知识青年,他们的探求、奋斗和幻灭,认识到中国反帝反封建斗争的艰巨性和复杂性,进而热爱当今的社会,更加勤奋地工作。所以,倪焕之这个人物形象具有很高的典型意义,这也是《倪焕之》这部现实主义作品经过70多年的历史风云,仍然深受广大读者喜爱的主要原因之一。

华文精选

这个方法向来就不大见效,这一天尤其无用。学生们依然嚷嚷,讨论革命党该从哪个门进来,他们的炸弹该投在谁身上等等问题。有几个学生看教师演独角戏似的那种傻样子,觉得可厌又可笑,甚而至于像嘲讽又像自语地说:“讲给谁听呢?大家要看革命军去了!只好讲给墙头听!”

可以说,20世纪初叶中国社会的镜子,众多充满探求和矛盾的人生,匠心独运的艺术表现手法,使《倪焕之》成为一部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为“五四”时期的青年一代的情感教育留下了一份精神备忘录式的现实主义力作。(徐龙年)

一种挣扎:《倪焕之》

小说《倪焕之》不仅描写了倪焕之在实践中的种种不能幸免的挫折和失败,也反映出他在革命的暴风雨中怎样经过长期的痛苦的思索和斗争,逐渐批判了改良主义的教育救国论。在五卅运动的影响下,他从乡镇走向城市,参加了工人斗争的行列,终于走上革命的道路。但明确了自己应当走的道路,并不就能成为一个坚强的革命者,特别对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来说,还要经过一个长期而艰苦的思想改造的过程。作者对倪焕之这一点的处理是比较真实的。作品通过革命者王乐山对倪焕之的帮助和教育,勾勒出一个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革命遇到失败或革命处于困难时期的思想面貌和心理状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思想改造的长期性和艰苦性。大革命失败后,倪焕之感到极度的悲观痛苦,后来虽在弥留之时,有了某些醒悟,批判了自己错误的思想认识,认为革命必须有与他“全然两样”的人来担当。这自然是正确的,因为中国革命的主力必然是党所领导的工农群众。但是由于倪焕之的悲观情绪,使他对小资产阶级愿意革命、而且可能在革命的熔炉里锻炼成坚强的战士这一点却还估计不足;也由于倪焕之的悲观情绪,他把希望寄托于工人阶级,但在幻觉中出现的工人却是被“压在乱石底下,像一堆烧残的枯炭”。对于倪焕之这种悲观情绪,作者是用批判的笔墨来写的,并且通过这种批判,满腔热情地肯定了革命的未来,因而具有较大的战斗和鼓舞作用。

本书为典型的人生派作家叶圣陶的长篇小说代表作。因作品较为完整地写下了近代中国追求进步的知识分子的心灵变迁史和人物形象刻画的丰满,被茅盾称为“扛鼎之作”。

——《中国文库》

他从事小说创作很早,他的唯一长篇小说《倪焕之》为其代表作。我在风雪的大别山麓一座图书馆,读了半月才读完,它对我的世界观有一定的影响。后来,我曾沿着倪焕之的故乡,踏遍青草地,搭乘木壳船,尝过蟹壳黄烧饼,喝过馄饨面,最后搭火车去了上海……叶绍钧这部自传的小说,描写小学教师倪焕之和蒋冰如校长,在风光秀丽的长江南岸乡村试验新的教育。写出自“五四”以来知识分子生活的新面貌,歌颂了前进的力量。总的来说,《倪焕之》是“五四”时期的里程碑作品。

——著名学者 张 放

曾经是倪焕之志同道合的恋人——金佩璋,是小说中另一重要人物。金佩璋是这样一种类型的中国妇女:她们在“五四”新思潮的影响下,一度冲破了家庭的束缚,走进了学校,开始接触社会,产生了独立自存的愿望,但由于阶级出身的局限,新思想的幼芽经不起传统的封建势力和封建思想的摧残,便迅速地枯萎了,终于又回到封建束缚的樊笼,成为封建社会贤妻良母式的妇女。作者通过金佩璋思想变化的过程,不仅表现了倪焕之的“理想”在家庭问题上的彻底幻灭,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接触到妇女解放这样一个重大问题,启发人们寻求妇女解放的真正道路。作者对蒋老虎父子的刻画也比较成功,特别是对蒋老虎由一个乡村恶霸摇身一变而成为党棍的描绘相当真实,对揭露国民党的反动本质,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小说《倪焕之》汇集了作者丰富的生活经验。作者把多年来从事教育工作的深切感受和对知识分子的认识集中地表现在这部作品里。可是,小说也反映出作者思想上的局限,由于缺乏实际革命斗争的经验,直接影响到作品后半部的艺术描写,无论是对倪焕之参加革命,或对革命者王乐山的活动,都刻画得比较模糊。特别是让金佩璋这样一个受着传统的封建思想束缚的女性,在倪焕之去世后立即转变,不免有些突然,但当革命处于低潮,作者肯定了革命的未来,这种精神还是可贵的。茅盾指出:“把一篇小说的时代安放在近10年的历史过程中的,不能不说这是第一部;而有意地要表示一个人——一个富有革命性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怎样地受10年来时代的壮潮所激荡,怎样地从乡村到城市,从埋头教育到群众运动,从自由主义到集团主义,《倪焕之》也不能不说是第一部。在这两点上,《倪焕之》是值得赞美的。”(《中国现代文学史》)

大师传奇

DASHI CHUANQI

叶圣陶原名叶绍钧,字圣陶,主要笔名有叶陶、圣陶、桂山、柳山、郢、郢山、华秉亟等,1894年出生于江苏苏州。青少年时期,叶圣陶就酷爱文艺,曾成为诗社“放社”的盟主,17岁时,带着满腔激情开始发表诗歌以及文言小说。1919年“五四”新文化运动开始后,在时代热潮的激荡下,他的创作更是一发不可收。1921年初,他和茅盾、郑振铎等人发起组织了文学研究会,提出“艺术为人生”的主张,并严肃认真地进行实践,其作品数量之多、体裁之广、对知识分子的形象刻画之真切,为新文坛所瞩目。

叶圣陶(1894~1988)

作为现代著名的文学家和教育家以及当代的“语言大师”之一,叶圣陶在我国儿童文学发展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是我国现代童话创作的重要奠基人和拓荒者。1923年,他出版了华夏五千年历史上第一部童话集《稻草人》。时至今日,不提童话则已,一旦提起,便非得从叶圣陶说起。

抛开童话大师的光环,叶圣陶又是一位德高望重的教育家,对于下一代发自肺腑的关怀使他一生顶风而上,不惮前行。他曾担任过小学、中学、大学教师,功勋卓著,桃李遍及天下。在语文教育领域——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上,叶圣陶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的教育思想可以用“博大精深,纵贯古今,横通中外,中国特色”来概括,著名诗人汪静之、冯雪峰、潘漠华等都是他的学生。戴望舒的《雨巷》一诗最初也是在他的审阅和赏识下才得以发表的,著名文学家巴金、丁玲等人都得到过他的亲力指导。

在现代小说的第一个10年里,叶圣陶是“人生派”中从一般问题小说发展到现实主义小说的带头人和代表者,成就仅次于鲁迅。与同时期的一些问题小说作家相比,叶圣陶总是更冷静地谛视真相,更客观如实地描写灰色的卑琐人生。代表作有短篇小说集《火灾》、《多收了三五斗》、《隔膜》、《线下》、《城中》、《未厌集》、《抗争》;长篇小说《倪焕之》;诗集《雪朝》(与周作人、朱自清等人合著)、《箧存集》;童话集《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散文集《未厌居习作》、《剑鞘》;文艺论集《作文论》、《文章讲话》、《阅读与写作》、《精读指导举隅》、《国文教学》、《文心》;散文、小说、杂文、童话集《脚步集》、《四三集》、《西川集》;儿童歌剧《风浪》等等,十分丰硕,均从不同侧面表现出了他的人生价值和创作才华。

延伸阅读

YANSHEN YUEDU

童话集《稻草人》是叶圣陶最负有盛名的代表作之一,显示了中国童话独有的味道,展现了劳动人民的苦难,气氛略显低沉悲哀。叶圣陶的童话,跟他的小说、散文一样,是主张“为人生”而创作的。《稻草人》中的童话构思新颖独特,描写细腻逼真,文字优美清新,想象丰富、诗意盎然,寓善恶、美丑的评判于浅易的故事之中,艺术魅力经久不衰,能教人如何认识人生以及怎样看待周围的人和事。这部作品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童话集,意义非凡,鲁迅在1935年称它为“给中国的童话开了一条自己创作的路”。

※ ※ ※ ※

《叶圣陶散文》是叶圣陶的一部散文精选集,包括《藕与莼菜》、《卖白果》、《说书》、《昆曲》、《三种船》、《过节》等佳篇。这些散文感情朴实、意趣隽永、语言洁净,不论是抒情写景、状物记人,还是议事说理,都有着较为厚实的社会人生内容和脚踏实地的精神,艺术上也显示出清淡隽永的情趣和平朴纯净的语言风格。这部散文小品的水平,绝不在叶圣陶的小说、童话之下。阿英称赞其中的“每一篇小品,真不啻是一首非常成功的、优美的人生之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