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部 红楼梦
能解者,方有辛酸之泪,哭成此书。
★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
★中国古今第一奇书
清代文坛巨擘曹雪芹是举世公认的中国最伟大的文学家之一,其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与成就,比起莎士比亚、歌德、巴尔扎克、普希金、托尔斯泰等大文豪来都毫不逊色。曹雪芹的一生非同寻常,坎坷困顿而又光辉灿烂。他讨人喜欢,受人敬爱倾赏,也大遭世俗的误解诽谤、排挤不容。他有老、庄的哲思,有屈原的《骚》愤,有司马迁的史才,有顾恺之的画艺和“痴绝”,有李商隐、杜牧的风流才调,还有李龟年的音乐、剧曲的天才功力。他一身兼有贵贱、荣辱、兴衰、离合、悲欢的人生阅历,又具备满族与汉族、江南与江北各种文化特色的融会综合之奇辉异彩。这位以大仁大勇、大智大慧、大喜大悲,为天下儿女不幸命运而十年辛苦,血泪写书的真英雄,以惊人的毅力创造了中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一部最伟大的作品《红楼梦》。
现代国际上有两大显学,这就是众所周知的“莎学”和“红学”。与莎士比亚戏剧东西辉映、人称“中国第五大发明”的长篇古典小说《红楼梦》,是中国古今第一奇书,被誉为“中国古典小说的‘金字塔’”,其思想上取得的成就可谓空前绝后,迄今已有18种文字、60多种译本在世界各国发行,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被公认为世界文学中第一流的珍品,其高度的艺术性也被几百年来的众多读者所肯定。在历史的长河中,《红楼梦》俨然成为中国古典文学创作的巅峰之作以及全人类的文化瑰宝。这部堪称天才、痴情、血泪和人文主义思想之结晶的现实主义巨著,是一部经得起反复精读和解剖的奇书,也是中国人的精神家园,有如一面最忠实的明镜,映照出封建社会的世俗风情、人间冷暖。点点滴滴,耐人寻味,让人百读不厌。
旷世杰作
KUANGSHI JIEZUO
《红楼梦》原名《石头记》,共120回,由清代最杰出的文学家曹雪芹创作而成,后40回据传为高鹗续写。《红楼梦》一书,写的是封建贵族大家庭的青年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之间的恋爱和婚姻悲剧,并以此为中心,写出了当时最具代表性的金陵贾、王、史、薛四大家族兴衰荣败的全过程,其中又以贾府为重心,揭露了封建社会后期的种种黑暗和罪恶及其不可克服的内在矛盾,对腐朽的封建统治者和行将崩溃的封建制度作了有力的批判,使读者预感到它必然要走向覆灭的命运。同时小说还通过对贵族叛逆者的歌颂,表达了全新的、朦胧的理想。小说的男主人公贾宝玉就是其中进步力量的代表,也是这场婚姻悲剧的核心人物。
华文精选
只见一个媳妇端了一个盒子站在当地,一个丫鬟上来揭去盒盖,里面盛着两碗菜。李纨端了一碗放在贾母桌上。凤姐儿偏拣了一碗鸽子蛋放在刘姥姥桌上。
贾母这边说声“请”,刘姥姥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
自己却鼓着腮不语。众人先是发怔,后来一听,上上下下都哈哈的大笑起来。史湘云撑不住,一口饭都喷了出来;林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哎哟;宝玉早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的搂着宝玉叫“心肝”;王夫人笑的用手指着凤姐儿,只说不出话来;薛姨妈也撑不住,口里茶喷了探春一裙子;探春手里的饭碗都合在迎春身上;惜春离了坐位,拉着他奶母叫揉一揉肠子。
作为一种极为特殊的自喻性长篇小说,《红楼梦》是通过书中所叙之事来比照作者自己的人生经历,寄托自己的情感怀抱;借“石头记”来演绎一段人间的离合悲欢、盛衰兴亡。当年女娲补天留于青梗峰无稽崖的一块巨石,在道人点拨下化作通灵美玉,贾宝玉正是含着这块玉降临人世的。他是封建贵族家庭的叛逆者,生长在珠围翠绕、锦衣玉食的环境中,一生下来,就被家庭安排了一条功名富贵、光宗耀祖的道路。但由于他特异的思想和多情的性格,最终背弃了这条路。他对贵族家庭内部钩心斗角和腐朽糜烂的现象感到厌恶,而对周围善良纯洁的女孩子们的悲惨命运却抱有同情,与多愁善感、家境贫寒的表妹林黛玉一见钟情。而相爱者却不能相守一生,黛玉与宝玉的爱情达到心灵默契以后,和封建旧势力的矛盾越来越大,黛玉的痛苦也越来越深。但她始终保持着不妥协的态度,即使宝玉已在家庭的安排下与薛宝钗成婚,依然对其至死不渝。最后她一面吐血,一面焚稿,以死向这个黑暗的社会表示抗争。而曾经风光无限的四大家族最终不可逆转历史前进的趋势,殊途同归,彻底地走向了没落,昔日的一段富贵往事烟消云散。
《红楼梦》展示了广阔的社会生活视野,包罗万象,囊括了多姿多彩的世俗人情。在我国文学史上,还没有一部作品能把爱情悲剧写得像《红楼梦》那样富有激动人心的力量,也没有一部作品能像它那样把爱情悲剧的社会根源揭示得如此全面、深刻。大师曹雪芹正是在一种十分艰苦的条件下,“批阅十载,增删五次”,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才让世人的灵魂受到了如此之深的震撼。“字字看来都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这部耗费了曹雪芹十年心血的作品中囊括着一个时代的历史容量,是封建末世一部声势浩大的百科全书,其成就之大,在我国古典小说之林中,绝无仅有。
经典导读
JINGDIAN DAODU
《红楼梦》并不是梦
我只读过《红楼梦》,而没作过《红楼梦》的研究工作。很自然地,在这里只能以一个小小的作家身份来谈谈这部伟大的古典著作。我写过一些小说。我的确知道一点,创造人物是多么困难的事。我也知道:不面对人生,无爱无憎,无是无非,是创造不出人物来的。在一部长篇小说里,我若是写出来一两个站得住的人物,我就喜欢得要跳起来。我知道创造人物的困难,所以每逢在给小说设计的时候总要警告自己:人物不要太多,以免贪多嚼不烂。
看看《红楼梦》吧!它有那么多的人物,而且是多么活灵活现、有血有肉的人物啊!它不能不是伟大的作品;它创造出的人物,那么多那么好的人物!它不仅是中国的,而且也是世界的,一部伟大的作品!在世界名著中,一部书里能有这么多有性格有形象的人物的实在不多见!对这么多的人物,作者的爱憎是分明的。他关切人生,认识人生,因而就不能无是无非。他给所爱的和所憎的男女老少都安排下适当的事情,使他们行动起来。借着他们的行动,反映出当时的社会现实。
《红楼梦》有着巨大的艺术魅力,它能害得一代又一代痴迷的读者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有的仅就为了钗、黛孰优孰劣而争执不下。《红楼梦》中众多的人物形象,无论我们什么时候想起,都会觉得他们是那么的鲜活、生动,呼之欲出。好像贾宝玉、林黛玉永远就是十三四岁、十四五岁的样子。所以,有关“红学”的话题,也正像《红楼梦》本身的艺术魅力一样,是永恒的,说不完的。“谁解其中味?”留给了我们永远的谜。
——当代学者 傅光明
这是一部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而绝对不是一场大梦!我们都应当为有这么一部杰作而骄傲!对于运用语言,特别是口语,我有一点心得。我知道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首先要知道:有生活才能有语言。文学作品中的语言必须是由生活里学习来的,提炼出来的。我的生活并不很丰富,所以我的语言也还不够丰富。其次,作品中的人物各有各的性格、思想和感情。因此,人物就不能都说同样的话。虽然在事实上,作者包写大家的语言,可是他必须一会儿是张三,一会儿又是李四。这就是说,他必须和他的人物共同啼笑,共同思索,共同呼吸。只有这样,他才能为每个人物写出应该那么说的话来。若是他平日不深入地了解人生,不同情谁,也不憎恶谁,不辨好坏是非,而光仗着自己的一套语言,他便写不出人物和人物的语言,不管他自己的语言有多么漂亮。
看看《红楼梦》吧!它有多么丰富、生动、出色的语言哪!专凭语言来说,它已是一部了不起的著作。它的人物各有各的语言。它不仅教我们听到一些话语,而且教我们听明白人物的心思、感情;听出每个人的声调、语气;看见人物说话的神情。书中的对话使人物从纸上走出来,立在咱们的面前。它能教咱们一念到对话,不必介绍,就知道那是谁说的,这不仅是天才的表现,也是作者经常关注一切接触到的人,有爱有憎的结果。这样,《红楼梦》就一定不是空中楼阁,一定不是什么游戏笔墨。(老 舍)
人生感悟与小说学的极限(www.daowen.com)
最能说明《红楼梦》作者自我评价的莫过第一回中的“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我就这几句非文非诗谈一点个人看法:满纸荒唐言,曹雪芹所说是人生的荒唐,不是人生观,而是对人生的感慨到了极致。
小说的荒唐从开始到结束如影随形,这说明曹雪芹的人生有不少难言之隐。最大的荒唐是人生的荒唐,人们在世间面对离合悲欢、世态炎凉、生老病死常常感到无常和无奈。《红楼梦》的第一回中跛道人的《好了歌》就表达了这种意思。“可知世上万般,好便是了,了便是好。”中国人最欣赏四世同堂、五世其昌的大家庭,人丁兴旺、和睦团结。曹雪芹笔下的贾家充满着虚伪和欺诈,甚至罪恶。家道的衰落,人生的扭曲,一桩桩一件件的荒唐事在大家庭中上演,人生竟有这么多的荒唐。贾宝玉整天想这、想那,想到死亡,他也无奈。
人生的荒唐,导致人生的辛酸泪。《红楼梦》表面是贾家从兴盛到败落,实际是人生价值的失落。人生都是有所追求的,自古至今就有哲人讲人生荒唐的一面。对人生的不同看法,归结为一种人生价值观。我国的儒家、佛家、道家对人生有不同的说法。从汉代以来儒家作为一种正统思想在我国有相当一段历史,它所提倡的仁孝忠信、礼义廉耻,在大观园中有几个人做到了。赵姨娘为什么得到贾政的宠爱,贾政听到宝玉的“荒唐”在众人面前如此责打,直到贾母制止才罢手。特别是第十八回元妃省亲,贾政那段表演,对自己的女儿行君臣之礼,诉君臣之言,“今贵人上赐天恩,下昭祖德”,“垂古今未有之旷恩”,“贵妃切勿以政夫妇残年为念,懑愤金怀,更祈自家珍爱”。本来省亲是看父母、叙天伦、尽孝道,但由于元春是皇妃,身为祖母、父母的贾母、王夫人、贾政全都跪止不迭,行“国礼”,称臣道名,卑躬屈膝。我读到此处都要流泪。在封建时代皇权是最高的,在它面前人伦、人情、人的价值都是卑贱的、苍白无力。从这一点说人生也是一把辛酸泪。
《红楼梦》中有不少处是写爱情的。西方人说“爱情”就是人的一种精神病相,如醉如痴的追求,如胶似漆的抚爱,那么疯狂和偏执。曹雪芹也洞悉了爱情的荒唐性,而辛酸泪也包含着真实可信的东西。
曹雪芹写道:何处有相求。也就是何处有干净的理想地方。提出理想社会,走自由人生的道路。人们平等友爱,尊重妇女,这是未来世界才能实现的。他是超前的思想家,把希望寄予未来社会,把批判给了当时的社会。《红楼梦》里处处都有这种思想的反映,内涵很深刻。
——当代著名学者 冯其镛
曹雪芹敏锐地感到时代风雨的来临,在自己丰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创作了这部不朽的巨著——《红楼梦》,全面而深刻地反映了这个时代的特征。
——《中国文学史》
《红楼梦》在中国古典文学里面是最富有典范意义的作品,不理解《红楼梦》就不容易理解中国古典文学。
——当代学者 刘梦溪
说到《红楼梦》的价值,可是在中国小说中实在是不可多得的。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
——鲁 迅
作者的痴是痴迷、痴狂,他甚至往往陷入自相矛盾的境地。曹雪芹说,我这本书是供饭后消遣的,生活都是过眼烟云。但到了具体人和事,他又写得那么真切,不时得意地炫耀这个曾辉煌过的大家庭,因为他有实际的感受,不能淹没这种感受。说美人都是骷髅,但写到美人之美又是那么如花似玉、婀娜多姿,甚至连一丝细节也不放过。艺术永远是痴人的选择,格林在写一个画家时说:人迷上女子、金钱、官场都好办,但迷上艺术他就完了。迷上艺术、痴情艺术,那就意味着献身。
“谁解其中味?”《红楼梦》是一部雅俗共赏的小说,每个人有每个人的“解味”,但那是不是曹雪芹的“味”就很难说了。自小说问世以来,包括许多名家学者在内的文人都试图解开红楼之谜:有的说小说表达了曹雪芹的绝望;有的说是为反清复明而写,袭人就是崇祯皇帝;有的说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有的说《红楼梦》是一部宇宙史。哪种说法更符合曹雪芹的本意呢?难说。《红楼梦》的语言文字里面隐藏着许多不能直接明了的东西,必须对此进行“密电码”式的处理。我觉得有两部书得进行这种处理:一部是《圣经》,一部就是《红楼梦》。但我也不能完全肯定自己的说法。人们的种种解释和猜测在曹雪芹的艺术灵魂面前都是苍白的。谁解其中味呢?有多少谜没有解,还有多少谜有若干解,正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红楼梦》是永远的谜学。(王 蒙)
大师传奇
DA SHI CHUAN QI
清代文坛正是因为曹雪芹的存在而熠熠生辉,光华耀目。在清代的启蒙思想家中,他是“卓立在最前列的特别伟大的一位”。曹雪芹名,字梦阮,号雪芹、芹圃、芹溪,是汉军正白旗人,大约公元1715年出生于南京。曹家的先辈本是汉人,但在很久以前就加入满洲旗籍,成了爱新觉罗氏的皇家“包衣”(奴隶)。他的曾祖曹玺、祖父曹寅和父亲曹兆页三代人均做过江宁织造官,共历时60年,深受康熙皇帝的信任。曹家的先祖与清王朝的政治经济都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而且在文学方面又具备深厚的家学渊源,这些都给曹雪芹以深刻的影响和熏陶,为他创作《红楼梦》提供了条件。
知其人,可以更好地识其书;而识其书,又可更知其人。曹雪芹之所以能够小凳小案写大书,为常人难为之事,全在于他能用心把自己所经历的世事沧桑及其生命体验创造性地升华为艺术。他早年在南京(金陵)经历了一段封建大官僚地主家庭的繁华生活,幼年无忧无虑。而当曹家的家产被抄,曹雪芹便随家人迁居北京,由富贵坠入贫困,贵公子生活被天灾人祸彻底终结之后,往日繁华的生活,便恍如“一番梦幻”,只能停留在他的忆想之中。由于往事成了梦境,他便有了冷静的回味与反思,对人生、社会、历史、文化有了很多的领悟,对世人的真面目也看得比较清楚了。就在曹雪芹被抛进贫苦困顿生活的同时,他也被推向了社会广阔的天地,结识了亲人、文人以外的三教九流,比如小说中冷子兴那样的商人,刘姥姥、狗儿那种“以务农为业”的平民,倪二那种市井泼皮,柳湘莲那种世家子弟,王一贴那种卖狗皮膏药的道士以及隐于佛门的高人……曹雪芹就是这样获得了广泛接触社会、深入认识社会人生的机会。而穷困潦倒的老年境遇,更使他痛感世事炎凉,最终只能借满腔悲情愤而著书。长篇章回体小说《红楼梦》便因此而诞生,并很快地成为中国古典文学的顶峰之作。
曹雪芹(约1715~1764)
然而天妒英才,这样一位本应体验人生辉煌的著名作家,晚年时期却一身落寞地在北京西郊香山的荒村隐居,度过了十载寒暑,最后因为爱子夭折而悲伤过度,一病不起,在家中“泪尽而死”,终年还不到50岁,身后留下新婚不久的妻子和几束残稿,连埋葬的费用都是几个好友资助的。这样一个富有才华的生命,却因为过早地被贫苦夺走了生命而没能完成其呕心沥血的杰作《红楼梦》,为文学史留下了千古遗憾。
此外,曹雪芹还著有《废艺斋集稿》等8种。他在落魄的生活中,一直坚持写作,给后世留下了一块人格和艺术的美玉。200多年过去了,依然无人能超越曹雪芹作为古典小说大师的成就。
延伸阅读
YANSHEN YUEDU
《镜花缘》是清代文人李汝珍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全书分为两部分,前54回写主人公唐敖科举落第,心存失落,跟随妻弟林之洋出游海外,在船工多九公的导游之下,遍观海外40多个国家的奇人异事,后来进入小蓬莱求仙而不返。百花仙子下凡托生为唐敖之女唐小山。小山思父心切,出海寻找,在小蓬莱意外得到“天书”一卷。后54回写武则天首次开设女子科考,被贬谪的百花之神中第后又在人间重聚,唐小山重进仙山。全书采用浪漫主义的手法,描写了在虚幻的海外世界发生的种种离奇神异的故事,以此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
※ ※ ※ ※
《杨家将演义》是一部优秀的通俗家族小说,编纂者是明代文人熊大木。这本书并没有描写儿女情长,而是讲述了北宋大将杨继业一家世代尽忠、抗辽保国的故事。书中的杨业、杨延昭、杨文广等人的原型,在《宋史》里都有记载。杨家将捍卫边疆,抗击入侵者的英雄业绩千古流传。小说更是大胆而饱含激情地塑造了一大批巾帼不让须眉的杨门女将形象,她们武艺超群,性格豪放,聪慧灵秀,叱咤疆场,完全摆脱了封建礼教那一套妇德女训、尊卑等级的枷锁,为平民百姓家喻户晓,津津乐道。在民间甚至有了“杨家府里女胜男”的说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