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微 博
微博,即微博客的简称,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用户可以通过WEB、WAP以及各种客户端组建个人社区,以140字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国际上最早、影响力最大的微博是美国的Twitter;国内微博市场份额最大的是新浪微博和腾讯微博。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3年1月15日发布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年底,中国的微博用户大幅增加,在2012年年底达到3.09亿,占总网民人数的54.7%。其中,手机微博用户2.02亿,约为总体微博用户的三分之二。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4年1月17日发布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18亿,全年共计新增网民5 358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45.8%,较2012年底提升3.7个百分点。但是,2013年,微博、社交网站及论坛等互联网应用使用率均下降,而类似即时通信等以社交元素为基础的平台应用发展稳定。从具体数字分析,2013年微博用户规模下降2 783万人,使用率降低9.2个百分点。而整体即时通信用户规模在移动端的推动下提升至5.32亿,较2012年底增长6 440万,使用率高达86.2%,继续保持第一的地位。微博受到了微信的巨大冲击。
一、微博的发展
(一)Twitter的发展
第一家提供移动社交网站和微博服务的公司是创建于2006年的美国公司Twitter。
Twitter(中文称为“推特”)是一个社交网络和一个微博客服务器,它可以让用户更新不超过140个字符的消息,这些消息也被称作“推文”(Tweet)。Twitter是互联网上访问量最大的10个网站之一。截至2012年3月,Twitter共有1.4亿活跃用户,这些用户每天会发表约3.4亿条推文。Twitter每天还会处理约16亿的网络搜索请求。
Twitter的创建理念源于从事播客服务的Odeo公司的一次头脑风暴会议,会上,杰克·多尔西(首任Twitter董事长)受短信群发服务“TXTMob”的启发,提出将短信群发服务引入到网络中的构想,增加传统博客的移动性,让人们可以在任何地点更新博客。
在英文字典中,Twitter的释义有二:一为“简短、细琐、突然迸发的信息”;二为“小鸟的啁啾”,从而形象地展现了Twitter的特性并同时赋予产品美好的视觉想象。Twitter的成功与其巧妙营销手段分不开。2007年的“西南偏南音乐节”(South by Southwest Festival,简称SXSW)是Twitter的成功触点。SXSW是在美国美国乡村音乐的中心——得克萨斯州州府奥斯汀每年春天举办的音乐节,这是美国最大的音乐节之一。在这一年的音乐节上,Twitter将两块60英寸的等离子显示屏放置在音乐大厅的走廊,上面展示的是Twitter的短信息。来参加音乐节的人们用Twitter记录彼此的联系方式,有些人还在博客上对其进行介绍和赞赏。在主题小组讨论会上,发言者们也提到这项新服务,认为这项服务“既像即时通信,又像博客,甚至还有点发送一连串电报的感觉”。在这次庆祝活动上人们对Twitter的反应大都叫好,仅节日期间,Twitter的日发帖量就从2万剧增至6万。
下图是Twitter的一个页面,可以看出人们在Twitter上交流的多为日常生活经历(见图6—1)。
图6—1 Twitter页面
微博从诞生之初起,就秉持了跨平台数据互动交流的理念。
Twitter的成功较大部分有赖于其开放API。网站提供开放平台的API后,可以吸引一些第三方的开发人员在该平台上开发商业应用,平台提供商可以获得更多的流量与市场份额,第三方开发者不需要庞大的硬件与技术投资就可以轻松快捷的创业,从而达到双赢的目的。第三方应用扩大Twitter原有的功能,让Twitter更好用,从而极大丰富了Twitter平台自身的功用和乐趣,现在,Twit-ter有超过一半的流量都是来自第三方API(见图6—2)。
图6—2 Twitter支持的输入、输出界面
随着Twitter的OpenAPI发布数量不断增加,运营过程中也开始暴露出一些问题。开放API的巨大的访问量引起了Twitter种种性能问题,使得Twitter的稳定性大为降低,为了支持大量的外部API,Twitter宕机频繁,是几乎所有Twitter用户都遇到过的现象。
截至2012年7月1日,Twitter网站的注册用户已经达到5.17亿,而且70%以上的流量来自于美国以外的地区,在Alexa的全球站点排名中,Twitter也稳定在前十名的位置(2013年3月数据)。
(二)国内微博的发展
饭否网是我国第一个提供类Twitter微博服务的网站。该网站创建于2007年5月,到2009年上半年,饭否网的注册用户数从年初的30万左右激增到了百万级别,其中不乏陈丹青、梁文道等各界名流,这使得饭否网的影响力与日俱增。但遗憾的是,2009年下半年,饭否网由于内容监管的问题被有关部门关闭,如日中天的国内首个微博类站点戛然而止。尽管该网站在一年多之后又恢复服务,但彼时,新浪、腾讯等商业门户推出的微博服务已经抢占了大部分用户,饭否网的影响力难再重现。
目前,国内影响力较大的几家微博网站均由传统门户网站主导创建,被公认为影响力最大的是新浪微博(创建于2009年8月,用户数量超过4.24亿,日均活跃用户4 230万),而用户数量最大的是腾讯微博(创建于2010年4月,用户数量超过5.4亿,日均活跃用户数超1亿)。其他还有搜狐微博和网易微博以及各个专业化网站推出的专业化微博服务,如财经类网站和讯网的和讯微博。
之前饭否网被强制关闭的事实已经说明,微博的内容不同于以往互联网应用中的用户生成内容。一条微博的内容虽然不到140个字,但是上亿网友的“合声”却威力巨大,这些看似碎片化的声音,足以对现实舆论造成强大影响。
与Twitter网友大部分时间都在分享“生活新鲜事”不同,由于现实舆论环境的逼仄,微博在我国从诞生开始,就肩负着“网络公共空间”的重任,人们期待微博能够在介入公共事务这一点上较之以往的互联网应用更进一步。
事实上,在2009年之后,微博参与公共事务尤其是突发公共事件的作用有目共睹:“宜黄拆迁案”中,当事人钟如九通过微博一呼百应;舟曲泥石流灾害后,微博志愿者纷纷集结;“7·23动车追尾事件”中,微博上质疑声如潮;“郭美美事件”后,红十字会声誉在微博上首先坍塌……有调查显示,七成以上的微博用户将微博作为获取新闻的重要平台,而且超过六成用户明确表示微博上的新闻真实可信。
人们通过微博获取信息并随之爆发的舆论能量,足以直接改变公共事件的进度和方向。以在微博上发端的“郭美美事件”为例,自2011年6月21日“郭美美baby”的“炫富微博”受到关注开始,一周时间之内,新浪微博关于“郭美美”的微博数量即暴增至53万条,随后传统媒体跟进报道,事件在网络和现实生活中都引发轩然大波。虽然北京市公安局与中国红十字会纷纷出面辟谣,但仍然没能阻止该事件带来的现实影响:自“郭美美事件”后,社会捐款数以及慈善组织捐赠数额均出现锐减。全国当年7月份社会捐款数为5亿元,和6月份相比降幅超过50%,慈善组织6月到8月接收的捐赠数额降幅更是达到86.6%。而作为事件当事一方的中国红十字会,2011年接收社会捐赠约28.67亿元,占全国捐赠总量的3.4%,同比减少了59.39%。
除了颠覆人们的新闻获取方式,搭建人们响应突发公共事件的新阵地之外,微博还成为公民社会建设的新平台。民间自助精神在微博上得以发扬光大,而这正是公民社会的核心特质。在微博上,微博打拐活动发动所有人参与“随手拍”解救被拐儿童、“免费午餐”接受民间捐款让山区小学生受益、“老兵回家”、“大爱清尘”等众多公益项目都直接在微博上创建并发展。这些“微公益”项目不像突发公共事件那样,会引发轰轰烈烈的舆论风暴,但这也是社会舆论利用微博平台参与公共事务、推动社会变革的重要途径。
可以说,微博的出现已经取代了之前网络论坛的舆论主阵地作用,极大地影响了中国互联网舆论的深度和广度。
二、微博的优势
微博有不少优点,主要是以下几点。
(一)简单易用
微博的内容组成只是由简单的只言片语组成,对用户的技术要求门槛很低。用户可以通过手机、PC等方式来即时更新自己的个人信息。
(二)及时性强
微博网站即时通讯功能强,可以通过QQ和MSN直接书写,在没有电脑的地方,只要有手机也可以即时更新内容。一些大的突发事件或引起全球关注的大事,如果有微博客在场,就可以利用各种手段在微博上发表,其实时性、现场感及快捷性高。移动终端提供的便利性和多媒体化,使微博用户体验的黏性越来越强。
(三)主动性强
只要轻点“follow”,即表示用户愿意接受某位用户的即时更新信息;对于商业推广、明星效应的传播更有价值;维护人际关系。
(四)发布平台的开放性与多样性
用户可以通过手机、IM软件(gtalk、MSN、QQ、Skype)和外部API接口等途径向微博发布消息。
三、微博对新闻行业的影响
(一)微博成为重要的消息来源
因为微博支持多界面的信息输入和输出,尤其是它与手机的结合,使得微博成为一种重要的消息来源。
一个最突出的例子是2009年伊朗“绿色革命”中,微博在信息传播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以至于人们也把这次运动称为“Twitter革命”。
2009年6月12日,竞选连任的总统马哈茂德·艾哈迈迪内贾德在总统竞选中获胜。根据选举委员会的数字,艾哈迈迪内贾德赢得了大约62%的选票,其主要竞选对手——反对派总统候选人、前总理米尔·侯赛因·穆萨维的得票率为近34%。
但是穆萨维认为选举存在严重舞弊,要求重新选举。从6月13日凌晨开始,大批民众走上街头抗议选举不公和艾哈迈迪内贾德政府。由于穆萨维用绿色作为竞选颜色,因而示威群众大多身穿绿衣或者佩戴绿色丝带、头巾等,并挥舞绿旗,因而被称为“绿色革命”。
“绿色革命”是自伊朗革命以来最严重的骚动,同时,这次运动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微博技术的广泛应用。由于伊朗政府进行信息管制,封锁和驱逐媒体,导致伊朗国内局势不能及时传递出去,但是伊朗民众顶风利用新兴的网络工具,如Twitter、Facebook、YouTube和代理服务器,将示威和政府镇压的实况报道出去。所以很多人也称这次运动为“Twitter革命”。
伊朗“绿色革命”是在重大政治事件中,正常采访途径受到阻碍的情况下,利用微博获取新闻信息的典型案例。
在一些特殊的环境中,由于客观技术条件等的限制,新闻记者有时候也不能及时获得消息,比如在太空探索中,记者要对宇航员进行采访要克服较多的条件制约,要经过的程序也很多。而利用微博来和宇航员进行沟通,就能获得更多的一手讯息。2009年5月,宇航员迈克·马斯米诺利用Twitter发送哈勃太空望远镜修护的过程,就是Twitter首次在太空中应用。
此外,越来越多的用户在Twitter上发布所亲历的突发事件。
2009年1月,美国航空公司的飞机与飞鸟相撞,被迫降在哈德逊河上。在媒体到达现场前,前往营救的船只中,一位乘客詹尼斯·克伦穆斯拍下了乘客疏散撤离的情景并发送到Twitter上。
2008年,《新科学》(New Scientist)曾经指出,在紧急情况下,Twitter在获取信息方面的优势要大于传统媒体和政府提供的紧急服务。比如,在2007年10月美国加利福尼亚大火中,一些Twitter的用户每隔数分钟就发布即时信息使亲朋好友得知自己的状况以及现场大火的情况。美国红十字机构也开始使用Twitter来发布当地险情和相关数据和方位。2009年4月,美国政府机构也用Twitter发布H1N1流感病例数据。
2008年4月,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新闻系研究生詹姆斯·巴克和他的翻译因为拍摄了埃及当地的反政府示威活动而被捕。在前往警察局的路上,巴克用他的手机发送了“Arrested”(被捕)一词到Twitter上。他的Twitter上的48位追随者立即得知情况,之后联系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以及美国驻开罗大使馆和多家媒体机构。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为他聘请了律师,第二天巴克获释。
以上的案例都说明,新媒体时代的记者,如果忽视微博,就等于丧失了一个重要的信息渠道,更等于在媒体融合时代的新闻行业中失去竞争力。
(二)微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重大新闻事件发展
在重大新闻事件中,微博也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新闻工作者对这股力量也不应忽视。
在2008年的美国总统选举中,诞生了美国历史上首位黑人总统——奥巴马。与此同时,他也被称为首位“互联网总统”。奥巴马十分重视互联网,他自己在大选中就是互联网和社会化媒体(如Twitter)的受益者。他的竞选团队创建了一个社交网络来增进奥巴马在网络的影响力,并充分利用Twitter、Facebook、YouTube等社会化新媒体,充分塑造了奥巴马Web 2.0一代的形象,为他拉得不少选票。善于学习的奥巴马则通过自己在网络上的营销鲜明地树立起清新、年轻、锐意进取的候选人形象,这拉近了他与选民的距离,使他更具亲和力和竞争力。
在竞选中,奥巴马非常重视微博的沟通交流功能。其实,奥巴马的竞争对手希拉里也在Twitter上建立了个人主页,但是,希拉里仅仅把Twitter当做单向信息发布平台,而不是交流工具。
奥巴马的Twitter有专人维护,并不会主动追随任何人,而一旦有人加为奥巴马的追随者,他就会把那位追随者加为好友。当这些好友发表一些关于奥巴马的言论时,奥巴马的Twitter会主动回复,这拉近了他与普通选民的距离。
不过,奥巴马本人并不使用Twitter。2009年11月,奥巴马在上海与中国青年的对话中,在回答一个关于在中国使用Twitter的问题时,奥巴马说:“我从来没有使用过Twitter,但我是新技术的倡导者。”
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2012年12月12日报道,在谷歌公布2012年度全球热门搜索关键字排行榜后,Twitter也公布了2012年关注热点的排行榜,奥巴马赢得总统大选胜利后,在Twitter上发布的“再干4年”言论被评为最热推文。
由此可见,微博使名人与普通人的零距离、感性接触成为现实。传统的网络传播方式,如电邮、博客等,虽然也提供了便捷的沟通方式,但是,电邮私人性较强,而且这种信息反馈方式往往严肃有余活泼不足。博客里,受众的反馈意见只能跟在博客写作者更新的内容之后,而且博客主人在自己的博客里享有控制权,比如,他可以决定保留或删除哪些回复、回答哪些回复,这种控制权导致博客主人与其回复者间存在着较大的地位落差。
作为一种社交网络,微博围绕着追随者的理念进化发展,某一用户选择了他所追随的微博作者,该作者的更新就会以逆时序出现在该用户的主页上。追随者追随一个人并不需要双方的相互确认,而且追随者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如手机等,即时获知被追随者的更新情况。从系统论的观点来看,一个追随者和被追随者之间可以看做一个系统。在这个系统里,信息得以从微博支持的各种沟通渠道传递。从信息数量看,微博使得从被追随者流向追随者的信息量增加;从信息内容看,微博上名人的信息更加日常化,更能满足追随者对名人全方位了解的欲望,甚至满足他们一定程度的“偷窥欲”;从信息流向看,微博里,信息的传递方式是互动的、双向性的。
(三)微博是媒介组织传播产品的新方式
短小精悍的特点使得微博也成为实时新闻的重要来源。新闻机构开始使用微博发送重大新闻的链接,发布头条,以及简短网址(URL)。
新闻媒介组织还可以利用微博发现潜在受众。在微博里,如果一组节点相互间的联系要比与节点外的联系明显密切得多,那么我们可以笼统地把它称作一个“群落”,这些群落常常是因共同的兴趣而形成。用户在某一群落的行为可能与其进入另一群落的行为很不相同。比如,在某一群落里,他可能是活跃的信息源,而在另一个群落里,他扮演的却是信息搜寻者的角色。
利用一定的技术手段,我们可以通过确定一些社群来实现新闻产品的定点传播。通过数据分析,可以发现某群人之间的交流频率非常高,他们交谈的关键词可能包括工作、Xbox、电子游戏等。他们探讨着共同的兴趣——电玩,同时也会在微博上分享个人感受和经历。那么新闻机构就可以将收集到的关于电玩的最新信息发送给他们。
2009年4月30日,Twitter对其界面进行改版,增加了搜索栏以及热门话题。热门话题是人们在帖子里讨论最多的短语,短语会进行实时更新。由此,微博将具备另外一个重要功能:除了让人们得到关于自己社交圈或者所关注的圈子的消息之外,还可以向人们展示整个网络最受人关注的焦点。网络和手机的无缝连接,使人们得以及时感知外部世界的整体状况。
(四)微博与媒介组织的网络口碑营销(www.daowen.com)
口碑是人们口口相传的、对某一事物的评价。目前学术界的“口碑”(word of mouth)一词源于传播学,由于被市场营销广泛的应用,所以就有了口碑营销。传统的口碑营销是指企业通过亲朋好友的相互交流将自己的产品信息或者品牌传播开来。不少企业家发现,产品拥有一个良好的口碑,会产生更大的利润价值。口碑传播的一个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可信度高,因为在一般情况下,口碑传播都发生在朋友、亲戚、同事、同学等关系较为密切的群体之间,在口碑传播过程之前,他们之间已经建立了一种长期稳定的关系。相对于纯粹的广告、促销、公关、商家推荐、家装公司推荐等而言,口碑传播的可信度要更高。在国内,晴点点公关认为,口碑营销是利用舆论的力量进行宣传的一种手段。口碑营销被业内人士称为“病毒式营销”,营销人士敖春华认为这是因为其传播的影响力大。越来越多的市场营销人员开始研究和使用基于社会化媒体,如微博、SNS等的口碑营销。
微博可被用来提供产品信息,或者把潜在顾客吸引到公司网站或者博客上。一些公司雇用商业情报机构监控微博上关于自己产品和竞争对手产品的信息。对于自己公司或者产品的追随者,可以实行精确营销。企业也可以通过微博的投票、调查工具等获得实时反馈。
利用微博监控工具,公司还可以跟踪对自己的产品或服务产生不良评价的用户,及时介入解决问题,化解尚处于酝酿期的企业危机。
新闻媒介也是整个社会系统的一部分,而且有其明确的企业目标:出卖新闻产品赢取利润。在激烈的同行竞争中,无论是想保持优势地位抑或维持生存,都必须靠有利的企业形象。微博作为网络口碑的重要传播方式,对于企业形象的树立和维护,都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五)微博在媒介组织机构内的应用
微博有望成为一种新的组织内沟通媒介。在过去几年里,随着远程办公的发展,组织内传播由传统的面对面传播,转向越来越依赖利用电子邮件、即时通信等的在线网络传播。随着企业扁平化管理、精简裁员等所带来的工作压力的增大,电子邮件、即时通信等虽然便利,却可能会对工作造成干扰,因此一些公司明令禁止在办公时间使用即时通信工具。
随着越来越多的用户在微博上发布近况,微博可能成为媒介组织内员工的非正式沟通渠道,以满足组织成员的信息需求以及社交、情感需求。在信息需求方面,媒介组织成员间可以分享有用的机会信息,交流职业心路历程,共建及维护共同的利益基础等;在情感需求方面,微博可以通过展示工作以外的多彩生活,共享生活体验,从而成为媒介组织内部公众的情感纽带。
四、微博与公共领域
自从互联网进入Web 2.0时代后,人们关于“互联网能否构建中国的公共领域”这一话题的讨论越发激烈,尤其在现实舆论空间受到制约时,人们普遍将构建公共领域的一线希望投向互联网。在微博作为网络舆论的新阵地出现之后,这类论断更是层出不穷,笔者通过百度搜索“微博公共领域”,出现的网页多达千万量级。在国内学术界,已经有研究人员将微博理所当然地视为公共领域的一种,如郑燕的《网民的自由与边界——关于微博公共领域中言论自由的反思》(3)、沈晓梅的《微博公共领域中的公众话语空间》(4)等。
“公共领域”最先由著名学者哈贝马斯提出,随后成为社会科学中的一个热词。所谓公共领域,哈贝马斯意指一种介于市民社会中日常生活的私人利益与国家权利领域之间的机构空间和时间,其中个体公民聚集在一起,共同讨论他们所关注的公共事务,形成某种接近于公众舆论的一致意见,并组织对抗武断的、压迫性的国家与公共权力形式,从而维护总体利益和公共福祉。
学者查德威克指出,公共领域的构建至少要满足六个条件:(1)摆脱国家和经济权力而自治;(2)推理而不是断言;(3)自反性;(4)理想的角色扮演;(5)真诚;(6)无层次的融入与平等。
按照查德威克给出的条件,我们以目前最具代表性的新浪微博为例,依次考察微博是否满足公共领域的构建条件。这不仅有助于我们看清微博与公共领域的关系,也可以窥见微博作为网络舆论载体的优势与弊端。
第一,新浪微博隶属于新浪网,新浪网虽然是独立的商业公司,但是在内容上,仍然受制于对口管理部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的管理。在经济权力方面,微博更是免不了受到海量商业信息的侵蚀,一方面来自试图以微博为平台第三方的商业营销机构,另一方面新浪自身也在寻求微博的盈利模式,这些商业因素的影响,都使得微博难以摆脱经济权力的影响。当然,与以往的互联网应用相比,微博在这一点上已经前进了很大一步,因为微博上的大部分内容都直接来自于用户,“把关人”效应被削弱,被国家权力和经济权力所过滤的内容较之前大大减少。
第二,公共领域推崇基于逻辑的推理辩论而不是单纯基于情感的断言,但在微博上,一部分是由于字数的限制使得逻辑推理很难展开,另一部分原因在于感性的断言更能赢得“粉丝”,因此,微博上多是没有逻辑支撑的只言片语、饱含情感诉求的义正词严。以著名的“方寒之争”为例,论战话题最初指向“韩寒的文学作品是否为代笔”这一具备公共性质的内容,随着事态的发展,两位当事人的拥趸逐渐开始攻击对方,最后,即使是两位当事人也开始对对方进行人身攻击,基于理性的严肃网络论战转而成为“方寒”二人的对错甚至是人品之争,最后无果而终。正是“单纯基于情感的断言”泛滥于微博,因而直接导致了后来方舟子在新浪微博的出走。与此相呼应的是,在新浪微博人气最高的10位微博主人中,无一例外全是娱乐圈明星,大量的内容是关于日常琐碎的生活状态和娱乐化信息,而这些内容对于公共领域的构建几无作用。
第三,所谓自反性,查德威克意指参与者必须批判地反思他们的文化价值、思想、利益和更广阔的社会背景,以及大的社会环境对他们已有观点的影响。因为这涉及参与者个人的公共意识,很难考察微博作为一个应用平台能为这种公共意识带来多大的改变。但是作为技术形态本身,微博与以往技术不同的是,它第一次使用了“关注”的功能,也就是说,只要参与者关注了一个人的微博,这个人的观点和信息就会主动推送到关注者的页面。而一般来讲,参与者更乐于关注与自身观点相同的观点,这是参与者寻求认同感的重要途径。这些大同小异的声音叠加起来,增加了自反性在微博平台形成的难度。另一方面,并不排除参与者会主动倾听来自异议者的声音,微博也为这一可能性提供了参与平台。
第四,理想的角色扮演是指参与者必须试图从其他人的角度来理解争论。这就要求持有不同观点的对话者承诺恭敬地互相听取意见。与第三个条件相同的是,这同样涉及参与者个人的公共意识,作为平台的微博只能视参与者不同而加速或减缓这种公共意识的发育。
第五,每个参与者必须作出真诚的努力去使人们知道所有的信息,只是在微博的带动下,原本的不真诚者已经很难将关乎公共事务的信息隐匿,从这一点上来看,微博的信息搜索功能客观上推动了不真诚者的“真诚化”。
第六,是对参与层次的界定,公共领域要求的是“无层次的融入与平等”,在其中,每一个正在讨论议题的人,应尽可能地在参与协商中保持权利平等。微博让每一个普通网民都有了发声通道,理论上谁都可以拥有上千万关注者,这较以往的互联网应用前进了一大步,但还远远未能完成这一过程。事实上,传统的意见领袖在微博中依旧存在,江西抚州爆炸案中的钱明奇作案前就曾在微博上呼吁意见领袖们关注自己的悲惨遭遇,但应之者寥寥无几,微博求助失败的钱明奇最终采取了极端方式才赢得了关注。在一定程度上,现实中既有的“话语权差距”在微博上被放大,“看似高效率的公众意见决议,其本质是冒进的群体非理性因素在作祟——打着顺应公共舆论大旗的‘伪公共舆论’”。
此外,作为公共舆论载体的微博,由于基本没有限制性门槛,网民在微博平台的信息发布随意性极强。这也导致在微博平台上,谣言与流言滋生、暴力与色情等限制性内容广泛传播的现象存在。这不仅不利于微博舆论的合理合法,也容易产生诱导犯罪、毒害未成年人等社会问题。
综上所述,在已经出现的互联网应用当中,微博最靠近公共领域的定义。但我们依次考察后发现,微博还没有走完公共领域构建的全程,这一方面受制于国内整体的社会环境,另一方面也关乎微博作为公共舆论载体形态的未完成性。微博依旧只能算是一个“未完成的公共领域”,网络公共领域的完全构建,还有待于下一代互联网产品的出现。
五、微博与信息茧房
“信息茧房”是指人们在信息领域会习惯性地被自己的兴趣所引导,从而将自己的生活桎梏于像蚕茧一般的“茧房”中的现象。由于信息技术提供了更自我的思想空间和任何领域的海量知识,一些人还可能进一步逃避社会中的种种矛盾,成为与世隔绝的孤立者。在社群内的交流更加高效的同时,社群之间的沟通并不见得一定会比信息匮乏的时代来得顺畅和有效。
早在19世纪,法国思想家阿历克西·德·托克维尔就发现,民主社会天然地易于促成个人主义的形成,并将随着身份平等的扩大而扩散。托克维尔的主要代表作有《论美国的民主》、《旧制度与大革命》。《论美国的民主》使他享有世界声誉。其上卷的第一部分讲述美国的政治制度,第二部分对美国的民主进行社会学的分析。下卷分四个部分,以美国为背景发挥其政治哲学和政治社会学思想。
凯斯·R·桑斯坦在《网络共和国》开篇即生动地描述了“个人日报(daily me)”现象。(5)
在互联网时代,伴随网络技术的发达和网络信息的剧增,我们能够在海量的信息中随意选择我们关注的话题,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定制报纸和杂志,每个人都拥有为自己量身定制一份“个人日报”的可能。这种“个人日报”式的信息选择行为会导致信息茧房的形成。当个人长期禁锢在自己所建构的信息茧房中,久而久之,使个人生活呈现一种定式化、程序化。长期处于过度的自主选择中,沉浸在“个人日报”的满足中,失去了解不同事物的能力和接触机会,不知不觉间为自己制造了一个信息茧房。在桑斯坦看来,网络信息时代在带来更多资讯和选择、看似更加民主和自由的表象下其实也蕴藏着对民主的破坏。从信息茧房的个人表征方面观察,可以发现,信息茧房以“个人日报”的形式彰显。
微博过滤掉自己不感兴趣的信息和人,有可能会导致其使用者被分化为越来越小的、与社会其他部分没有什么共同点的兴趣群体。因此,有研究者认为微博加剧了“信息茧房”效应。但是也有人认为,通过微博中人们话题的实时更新,为使用微博的人打开了一扇关注外部社会的便捷窗口,将减缓“信息茧房”效应。
六、微博的冷思考
作为博客之后的一种新型媒介形态,微博的诞生也引发了学界、业界的广泛关注。针对目前的“微博热”现象,学界都是持正面的态度,甚至大唱赞歌。有人认为其带来了Web 3.0时代的春天,有人认为微博客的出现对于新媒体的发展是一次巨大的跃迁,在微博客上真正实现了Web 2.0时代都不曾有过的及时互动。
我们认为,微博的社会意义在于推动社会的民主化,促进企业营销,有助于公民社会的形成。但是,微博亦是一把双刃剑。我们检索了有关微博的学术论文,竟找不到一篇全面深入分析微博存在问题的文献。我们研究发现,微博已经度过了其发展高峰,以下不足正制约其发展。
(一)发布信息随意性强,真实性没有保障。
微博上信息的传播,没有传播学中的所说的“把关人”,微博信息均未经核实,网民发布信息随意性强,真实性没有保障。近年发生的一系列“微博事件”,如“郭美美事件”等进一步凸显了微博信息可信度低的问题。
有人热烈地颂赞微博以140字的“微内容”带来了“微革命”,但是对于微博上个人发表的声音与意见,其真实性依然难以得到确认。在自我表达的同时,每一种言论仍然面临着失范的危险。微博进一步催生了大众的书写与表达的欲望,但是这种书写是零碎的与片段式的,内容呈现出多元化、琐碎性和无标题等特征,短短几十字一览无余。微博上的信息是用户自己发布的,具有私密性与公开性,这些没有经过认证筛选的信息甚至有可能引发社会恐慌,扰乱社会秩序。
微博用户发布信息时所处的环境往往充满着不确定性与随意性。这直接导致了微博用户在发布信息时往往处于一种蜻蜓点水般地一带而过,很少去深思熟虑。加上微博网站对用户的发布状态没有过多的限制与要求,因此用户表达会更加随意,这种状态往往导致用户的表达缺乏节制。
微博流言的盛行及广泛传播深深阻碍了它作为时代记录者的公正角色。这意味着在微博中找寻有价值的新闻点不仅如同大海捞针,而且即使在杂乱无章的各类庞杂信息中找到了有价值的新闻,也未必就能确定它的真实性。这就更进一步导致了原本内容碎片化的微博信息在形式上更加碎片化。
“僵尸粉”的大量存在,使网民对微博网站或频道、知名微博主产生了信任危机。据《北京日报》报道,有网民选取了新浪10位名人微博作为统计对象,发现他们的粉丝中“僵尸粉”约占17%,其中直指李开复的粉丝中有近百万为“僵尸粉”。(6)“僵尸粉”指极度不活跃的用户,多是被人注册来增加粉丝数或制造垃圾微博的账户。界定标准有三条:已注销的用户、粉丝数低于五个、微博数低于五条。只要满足其中任何一条,就可认定为“僵尸粉”。
2011年4月,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先后宣称其用户数量为1.4亿、1.6亿,然而,貌似巨大的用户数有多少是“僵尸粉”?不少微博网站、微博频道还自动生成的“僵尸粉”。目的在于增加自己的用户总量,依靠自动生成“僵尸粉”来获得更漂亮的数据。
(二)微博具有草根性,实质是娱乐化平台
由于每条微博限定在140个字以内,必然导致信息传播的碎片化。一方面,单条微博信息十分有限,但是微博信息总体上却又具有海量性,两者之间存在尖锐的矛盾。这一矛盾,造就微博的草根性和娱乐性。在微博上,140字的限制将平民和莎士比亚拉到了同一水平线上。
访问量最高的微博都是娱乐明星,微博实质是娱乐化平台。如姚晨的微博曾排名全球排名第三,中文排名第一。如果一些未经核实的事件被网民盲目转发,极容易误导社会造成微博用户对公共事件的集体娱乐。
微博甚至已经成为娱乐圈的“微观江湖”,不少微博过于关注甚至有意暴露个人隐私,尤其是艺人的隐私。作为一种公共传播的私人媒介,微小的个人事件特别是名人的个人生活、情感事件都可能会被微博用户加以曝光。
(三)微博已经成为商业炒作的工具
通过炒作提升人气,制造虚假商业新闻,已经是微博的常态。
作为一种网络沟通方式,微博有别于传统的网络售,它反映了公司与客户之间沟通方式的多元化,增加了公司与客户群体之间相互了解的可能。由于微博用户登录采取匿名制,微博信息又处在实时更新状态,再加上其真实性难以考证,微博网站也就最终成为虚假信息的制造工厂和传播源。而网络平台上以秒为单位不断刷新的海量信息中,难免存在一些别有动机的人在故意歪曲事实。
微博营销存在着很多缺憾。首先,需要有足够的粉丝量才能保证传播效果的达成,因为人气是微博营销的基石。其次,由于微博里新内容更新几乎是无时无刻,所以如果发布的信息没有及时的被粉丝关注,就很有可能被湮没在浩瀚的海量信息中。最后,一条微博信息往往只有几十个字,传播力非常有限。所以其信息仅限于在微博平台传播,很难像博客文章那样,被大量转载。因此微博营销走向了另外一条道路——炒作,只有通过商业化炒作,微博才能达到期营销的目的。
(四)容易导致社会不稳定
微博用户能够在第一时间获得信息并且更新博文。但是由于发布者的思想倾向和在获取信息时可能出现误差,微博这个舆论先锋极有可能在发布正确信息的同时,传播许多不精准的消息,甚至是虚假信息。一些微博用户为了赚取更大的利润还会借网民之名,打着正义的旗号,造谣生事,煽动网民,甚至不惜采用散布黄赌毒信息、制造虚假新闻、披露隐私、发布不良智力游戏等方式吸引网民的参与或者诱惑和拉拢未成年人以提升其微博的传播力。与此同时,微博谣言传播行为也无法得到及时准确的法律监管和社会监督。同时微博的匿名性和开放性使其比传统媒体更具严重信息不对称,隐蔽了微博的责任缺失。
基于微博自身的快捷分享、传播功能更是为信息的病毒式传播提供了便利条件。也正是这些特征使微博成为虚假信息的发源地与集散地。微博传播是一个交谈双方不断建构话语文本与解构话语文本的过程。传播过程中信源模糊,遇到敏感事件,网民往往又没有足够的批判力,很可能会导致谣言的传播。谣言的传播一旦失控,其引发的后果将难以预料。
在2009伊朗骚乱、2011年的“茉莉花革命”中,Twitter就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
发生“茉莉花革命”的原因固然很多,政府腐化和经济危机是主因。但是,“茉莉花革命”的重要特点就在于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技术的进步往往在政治事件中扮演催化作用,当网络成为这场革命的主角,人们很容易会想起早期伊斯兰革命中的录音磁带,以及伊朗大选骚乱中的Twit-ter和手机媒体。
许多人将发生在突尼斯、埃及等国的“茉莉花革命”归功于互联网,尤其是Facebook和Twitter等新媒体和公民媒体。新媒体在埃及革命中成为汇聚抗议力量的重要工具。它有效地放大了反对派的力量与声音,促使骚乱横扫全国。尽管,穆巴拉克随后采取了极端手段,立即屏蔽了这两个网站,切断全国的互联网及移动通信;但是,与突尼斯发生的情况一样,一切都已经太晚。
(五)缺乏有效的盈利模式
目前全世界所有的微博网站,独立核算都是亏损的。Twitter用户的增长速度虽然令人吃惊,但是Twitter在2010年的收入只有4 500万美元,仍然处于亏损状态。其收入主要来源是即时信息开放以供谷歌、微软必应等搜索引擎做即时消息搜索。
国内微博目前盈利方式主要有:“免费+广告营销”,即免费供网民使用,向企业收营销费用。此外,一些微博网站通过加粉丝、转发博文、评论和炒作话题等方式获取一定的收益。认证是提升微博关注度的方法,不少微博网站的认证渠道不够透明。这时候就有很多人提供付费认证服务,他们通常是通过“内部”关系来完成认证,价格从几十到几百不等。但是,中国的微博网站或微博频道,独立核算都是亏损的。
没有明确的盈利模式是当下中国微博发展的一个瓶颈。微博也缺乏一个作为营销平台的入口。虽然当下关于草根微博赚钱的金点子层出不穷,但是在当下的所有微博网站中,还没有一个是盈利的,大多数微博网站仍然停留在跑马圈地的时代。一方面,微博比较零散,微博客界面较混乱,其信息的碎片化程度较高,对于营销传播的技巧要求也相对更高;另一方面,微博信息的可信性较弱,这些都决定了在微博上投放广告,可能难以获得持久性的关注,或者靠提供信息获得资费非常困难。因为客户群体从微博上难以获得具有较大吸引力的服务体验。
(六)管理的困境
由于微博用户和信息的海量性、无国界性,要对微博进行有效管理十分困难。面对微博带来的风险环境,我国的微博网站在疏导风险层面目前可以把重点放在加快塑造微博用户道德上,以便有效地应对全球性风险和制度转轨风险。具体来说,首先要增强微博用户的媒介素养教育。在转轨过程中,如果微博用户的甄别能力过弱,必然造成信息传播的失实、夸大甚至整个社会转轨的失序,成为所爆发社会风险的导火索。增强微博的治理能力不仅要改革微博的治理结构,提升国家、公民社会对微博的监管水平,更要调整国家与微博、公民社会的关系,使它们形成合作互补、良性互动的关系。
在微博“打拐事件”中,面对网民通过细微之力集成的浩荡声势,对拐卖儿童现象进行声讨,有人开始质疑是否侵犯未成年任的隐私权和肖像权,有人则担心伤害乞讨者的尊严。更有甚者指出,此举恐将迫使不法分子对乞讨儿童实施二次伤害以避人耳目。在一个成熟的法治社会,网民应该是理智清醒的监督者,他们不该也无法成为冲锋在前的侦案警察。此次风波的最大作用其实只是发出预警,除了寄希望于职能部门引起足够重视之外,更是希望能在微博上引起对渐趋沉沦的社会道德伦理的反思。
技术上的监管也是遏制微博色情、诈骗信息的重要手段。不过,目前我国关于微博的法律法规尚未出台,这使政府或相关执法部门在面对具体的微博问题时,往往无法可循。然而,是否需要单独给微博立法,或立法监管微博是否有效,在理论和实践层面都存在巨大的争议。
毕竟,微博的用户、粉丝数、微博信息量都可谓是海量,实名制在微博管理中事实上难以推行。加上互联网没有国界,对微博的监管,是各国政府面临的棘手问题。
中国“微博实名制”新规于2011年12月16日由北京市率先推行。
微博实名制的优点在于:提供了更好的说话环境,让网民发言更负责任;能够限制网站或商业公司设立虚假微博户头,通过制造“僵尸粉”来冲人气,骗取广告转发费。
但是,有人认为:这将影响微博的舆论监督功能,而且,“微博实名制”是否具有可操作性也不强。
总之,微博已经度过了其发展高峰。根据美国新墨西哥大学埃弗雷特·罗杰斯教授的创新扩散S-曲线理论,微博已经走过了知晓、劝服、决定、确定四个阶段,正步入下降阶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