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新媒体舆论成为社会舆论的主流
新媒体舆论,是指在互联网、手机媒体等新媒体上传播的公众对焦点问题所发表的有影响力的意见或言论,亦是现实民意借助于新媒体的表达。网络舆论,包括有线互联网和无线互联网上的舆论,是目前新媒体的主体。在严谨的理论研究中,网络舆论应该是新媒体舆论的子集;但是在实践中,网络舆论与新媒体舆论不容易严格区分,而且随着无线互联网逐渐成为主流,两者通常被当成近义词甚至是同义词。
近年来,我国相继发生的几件大事被新媒体聚焦并在“虚拟社会”上掀起了巨大波澜,引起现实社会的广泛关注,使人们开始关注新媒体舆论的影响力。新媒体已成为我国公众表达民意、讨论公共事务、参与经济社会及政治生活以及进行舆论监督的重要公共平台。当前,新媒体舆论已经成为我国社会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政府行为产生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
2013年7月,中国互联网中心发布的第3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称,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的网民规模达5.91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4.1%。我国的手机网民规模为4.64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用户占比提升至78.5%。69.5%的网民通过台式电脑上网,相比2012年年底下降了1.1个百分点。我国网民中农村人口占比为27.9%,规模达到1.65亿。
新媒体作为一种新兴的媒介形式,对社会发展、民众生活的影响力日益增强,逐渐渗透到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并开始在社会发展与大众生活中扮演日益重要的角色。新媒体成为社会公众新的话语平台,伴随而生的新媒体舆论作为一种新的舆论形式,成为社会总体舆论中日渐重要的组成部分。“孙志刚事件”、“宝马撞人案”、“周久耕事件”、“躲猫猫事件”、“70码事件”、“邓玉娇事件”、“石首事件”等,都说明,新媒体舆论已从影响甚微的边缘走到了主流的位置,成为各类社会事件发展进程的重要影响因素和主流舆论的组成部分。
正因为如此,新媒体舆论不仅是各级政府部门关注的焦点之一,也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之一。
新媒体舆论是一个崭新的、而且涉及面很广的研究领域。在国际上,与国内研究最相近的研究是网络危机传播。在国内,新媒体舆论的研究主要分为几个部分:(www.daowen.com)
(1)综合性研究:如北京大学谢新洲教授主持的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互联网等新媒体对社会舆论影响与利用研究”等。
(2)经验主义研究:主要是对网络舆论的量化研究、网络信息的内容分析;如中国人民大学喻国明教授所著的《中国社会舆情年度报告(2012)》,人民网舆情监测室、新华网舆情在线、中国传媒大学公关舆情研究所发布的研究报告等。
(3)案例研究:主要体现在各种案例库,专著方面有中国传媒大学丁俊杰、张树庭教授的《网络舆情及突发公共事件危机管理经典案例》(2010);华中科技大学余红教授的《网络时政论坛舆论领袖研究——以强国社区“中日论坛”为例》(2010)等。
(4)对策研究:此类论文数量最多,但是不少论文提出的所谓对策缺乏新意和可操作性。
不过,国内外关于新媒体舆论的理论研究,尤其是理论框架研究,却是一个薄弱点;而这正是本研究的重点。关于新媒体舆论的理论框架研究,国外多借鉴混沌理论模型,国内较早研究的论文有匡文波的《论新媒体传播中的“蝴蝶效应”及其对策》(2009),以及其博士生党生翠的博士毕业论文《网络舆论蝴蝶效应研究》(201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