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最后的神话:诗人自杀之谜-徐迟的坠落和猜想

最后的神话:诗人自杀之谜-徐迟的坠落和猜想

时间:2024-07-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这个坠落的“猜想”让人们苦索猜度,也牵拽着我的神经和魂魄。但愿我的猜想,不是那么离谱。然而这些打击对徐迟来说,都不足以让他主动结束自己的生命。

最后的神话:诗人自杀之谜-徐迟的坠落和猜想

2.坠落的“猜想”

当我看到年轻无名的诗人方向远行时留给我们一句的遗愿是“想写一首诗”时,我的内心深深感到一种无以言表的酸楚,但这种酸楚不久便被文坛寿高德劭名若皓月的诗人徐迟不同凡响的死产生的震撼所代替。一位八十二岁的老人选择了一个惊世骇俗的死法——坠楼身亡。这个天才的《哥德巴赫猜想》的作者,这个曾经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产生过巨大影响的诗人,是什么力量使他以用如此激烈决绝的举动结束自己的生命?这个坠落的“猜想”让人们苦索猜度,也牵拽着我的神经和魂魄。但愿我的猜想,不是那么离谱。

徐迟天生就是诗人,晚年以散文名重于世,但他实际仍然是一个纯粹的诗人,从“二十岁人”到“八十岁人”,他一直保存着诗意盎然的青春的激情,他敏感纤细的心灵,仿佛只书写对生活最初的感应,他的诗心总是能让读者亲近大地的美和人性的光辉。

徐迟19岁开始发表诗歌,1935年他充满豪情地在他的一首诗《二十岁人》中向世界表白:“我来了,二十岁人,青年,年轻、明亮又健康”。20年以后,1956年诗人在他的一本诗集《美丽、神奇、丰富》中又写道:“我的抱负就是如此,插上翅膀飞腾,飞过原野,飞过湖泊,飞过高山,飞上彩云,飞去一些美丽的地方,会见一些美丽的心灵,为了唱一些美丽的歌,带回来一些美丽的见闻”。可以说诗人穷毕生之精力,唱着美丽的歌,用敏锐的眼光和炽烈的情感发现、寻找和描绘世间的美丽。20世纪60年代三年自然灾害时期《祁连山下》、《牡丹》《火中的凤凰》,带着诗人灼烫的感情问世;血与火交织荒谬的10年刚刚过去,已60多岁的诗人一部接一部的作品像雨后的彩虹横空出世,《哥德巴赫猜想》、《地质之光》、《生命之树长绿》、《在湍流的涡漩中》等都引起强烈的反响,《哥德巴赫猜想》在全国引起的轰动以及对整整一代人的呼唤和感染,更是让无数人羡慕,而这也可以让诗人享用一辈子了。但诗人并不满足,为了创作更多更好的作品,已75岁的诗人学会了电脑,成为全国第一个使用电脑写作的作家,而且诗人由此开始写作长篇小说江南小镇》,这需要怀着怎样一种激情啊!更令人吃惊的是诗人去世前写下了连高能物理学家都感到惊讶的《谈夸克》那样的可以与《哥德巴赫猜想》媲美的科学文艺作品,让高能物理学家都感到吃惊的是:对粒子物理这门高度专业化和高度数学化的前沿学科,要想撇开冷僻的专业术语和抽象的数学语言来做通俗的介绍,即使对粒子物理学家来讲也是难题,而叫人拍案叫绝的是年届耄耋的徐迟居然以“神来之笔,用精美的文学语言描绘了夸克世界的奇幻背景,用诗一样简练的词章概括了粒子物理40年的发展过程,用轻快豪放的音律讴歌了科学事业和科学精神。”[5]他们十分钦佩地称赞诗人做了连美国物理学家奥本海默都很难想象的事,因为奥本海默认为对原子物理的理解,很难想象能为任何诗人或任何历史学家所知晓。然而又有谁知道诗人从1979年就下定决心“非钻进去不可”呢!十几年中诗人一直是这样读《夸克》的:“每天晚上,在我居家之时,子夜过后,我必然醒来,并睡不着了,我就读这本书。”诗人买了两本《夸克》的书,以至读破了一本。这需要多么巨大的毅力和炽热的情感啊,连他的儿子也感到困惑:“他的精神内容、精神境界太与众不同了,高得完全不能理喻,他完全是一个谜。”而诗人说:“你只有上了一个峰,才看得另一个山峰耸立在前,每一个山峰都把更高的山峰隐藏了起来。”[6]显然诗人总想发现那些被隐藏起来的山峰,奋不顾身地不停地攀登着。但这种攀登对诗人来说他也许太苦太累了,虽然他总是跳动着一颗年轻的心,燃烧着火一样的激情。1995年4月19日诗人为《国际华文诗人百家手稿集》写了一份300字的《徐迟简传》,仍然激情满怀地说:“到八十岁还是妙龄,被计算机和高科技迷住了,热恋着三峡的温暖的秋波,信息高速公路的软语,以及高能粒子的倩影,天体物理学的怀抱……”对于高科技世界他热烈地称颂它是“人类思维的花朵”,是“空谷幽兰、高寒杜鹃、冰山上的雪莲、绝顶上的灵芝抽象思维的牡丹”,他就是要以诗人的心灵去采摘这些奇花。“终身被诗爱着也爱着诗”的诗人开始撰写对新诗带有总结性的《诗学》大著,诗人想学《文心雕龙》的写法,写五十篇章,可惜只写到第五章;他的长篇自传体小说《江南小镇》第二部也已经开篇;一万六千行的《伊利亚特》翻译了四分之一。他给友人的信中非常自信地写道,“至于诗,当然是人间最有生命力的。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我说:‘我在故有诗。’”[7]

显然,纯粹诗人之于徐迟名副其实,而他给人的印象又是那样的乐观和旷达,“俯仰天地间,不乐复何如?未能欢聚,梦中相会;可以笔谈,且垂辉千年。”[8]诗人出人意料地在“八二妙龄”登顶人生又一高峰时却突然跨鹤仙去,消失在人们面前,自然也是因为纯粹诗人的缘故。既然徐迟说“我在故有诗”,这就是说我就是诗,诗就是我,而一旦诗人在,却没有了诗,诗人的生命也就结束了。徐迟在一篇文章中讲过一句话,“虽人生无常而文学千秋”,这或许是诗人最终奋勇从高空跃向大地的内在动力。

不可否认,徐迟晚年遭受过一系列的精神打击:爱妻陈松的去世;第二次婚姻的破裂;疾病的折磨;孤独的煎熬。然而这些打击对徐迟来说,都不足以让他主动结束自己的生命。其实他心中最为凄苦和悲哀的是他越到晚年越为活跃的诗心与日渐衰竭身体的冲突,诗人追求完美的浪漫主义气质使他的精神境界是那样的高远,而他想完成的创作又是那样的艰巨和繁多,那是令许多作家望而却步的一个个高峰,诗人明显地感到自己的身体适应不了他颗敏锐如初、激情如初的内心情感,不要说已不可能像当年那样冲冠一怒,拍而起案,让杰作横空出世,就是勉强写作小文也非常困难了。这对一个以诗为生命,总以为有着写不完的诗人是怎样的一种残酷的折磨?徐迟从1989年开始使用电脑写作,创作的速度空前提高,使他欣喜万分。他在电脑上拼命创作了九年之久,终于积劳成疾,得了电脑病,只好停止使用,这其实等于宣布了他创作的终止。这是怎样的一种悲哀?“打不动字了,而文思还在活跃,蹦蹦跳跳”[9]。“我也走不动路了,所以那里也不想去……我的时间不多了,还能写多少字呢?……三条腿走路的时候终于到来了。”[10]如果仅仅是身体衰竭,这恐怕还不能击垮徐迟,因为诗人用手还能写作,或者由他口授,让助手记下来,但徐迟却觉得不好意思让人代劳。他并不甘心他的身体日渐一日的衰竭下去,他要进行顽强的抵抗,哪怕是微弱的甚至是毫无希望的抵抗。他练起了智能气功,并相信人寿必有不死之日。这自然是徒劳的。他终于感觉到死神正在向他召唤,一天天的逼近他。他给友人的一封信中说:“却因用了(电脑)九年之久,已积劳成疾,暂时停止使用,正在静养。恐难恢复,一朝化去,永诀人间,年已八三,也够本了。……我已作好精神准备,万一不治,也就算了,认了命了。”[11]他还说:“那么多的岁月过去了,还活着生活、得很滑稽,很可笑,很糟糕,不怎么样。玩电脑,人们惊奇,其实笨拙非凡。也会有一天‘过去了’,不知在哪一天,是很快,还是很迟呢?谁也不知道,自己也不知道,没有人能知道。一切都是偶然的。”[12]病中他在医院的病床上写下的一页随感,可以看作是他留下的遗书,他说:“将军死于战场,书生死于书斋,他不知回到书斋的路,误入医院,恐怕就出不去了”。然后又说:(www.daowen.com)

死亡是一种幸福、解脱,未来如日之升。[13]在他的日记本上人们还发现了这样一首小诗

我的丝已经吐完,可以悄悄地走了。[14]

徐迟太累了,他要休息了,他要落下自己人生的帷幕,因为他不仅要跟自己衰老的身体搏斗,更主要更致命的是他要跟自己一直追随的信念搏斗,这是更为残酷和惨烈的,他毫不留情地否定了自己,否定了他生活的世界,他敏锐而清醒的思想,无不显示着一种过来人将一切看破的苍凉,那就是他最终的人生结论。他曾对一位青年作家说:“我回头看我自己写过的东西,哪一些是可以留传下来的真正的文学呢?”[15]徐迟70多岁才开始写作长篇小说,他是想写他心中真正想写的东西,他要把他的生命留存在他所钟爱一生的文学中。60万字的《江南小镇》终于问世,可是诗人并不感到多么高兴,因为这部书的印数只有2000本,这对曾经被全国所有报纸转载过作品的徐迟来讲,精神上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几乎瓦解了他的诗心。而最致命的是这本书只写到1950年,以后的内容怎么写和写什么呢?诗人不无痛楚地说:“以后的事,我没办法写的,我没办法写下去。简直没办法写的呀。就算我写出来了,我也没办法拿出去发表的。”[16]对徐迟而言,还有什么比这更让他感到悲哀和绝望的呢?一个视文学如生命、一个从18岁一直写到82岁,整整写了64年的诗人,怎能不感到他的尊严受到了毁灭性的打击呢?怎能不对他毕生的追求产生动摇呢?痛定思痛,他说:“人要尊严地活,如果不能这样,就不如死。”[17]在说此话时,他还用手在自己的脖子上抹了一下。他回顾自己一生走过的路,总结出三个错误的选择,其中之一是:不该选择文学。这是怎样深切的哀痛!既然人生的帷幕迟早总要落下,既然自己的身体已支撑不住文学的大厦,既然这大厦原先也是不必去支撑的,那就让它倒塌吧。其实诗人并非在感到彻底绝望时才意识到,早在1990他在为自己的一本书作的序中就已经预感到,他不无悲哀地说:“我有我的幻想,也有我的幻灭,以及我的再幻想,以及我的再幻灭。”[18]

把一切归于幻灭的诗人终于在那样一个暗夜仿佛是为了去看一次壮丽的日出一样于冥冥之中选择了遨游天国,与太阳为邻。人间少了一位纯粹的诗人,坠落了一个永恒的猜想,而这猜想其实不必苦思揣度,西塞罗早就说过:“爱知者的整个生是准备死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