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诗人的敏感心灵与平凡之死的真相

诗人的敏感心灵与平凡之死的真相

时间:2024-07-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诗人丰富而敏感的心灵使他们能在人们司空见惯的地方发现平凡之死的本色,在平平常常的死亡面前淋漓酣畅地剥现人的本色。托尔斯泰将平凡之死的本色豪无遮掩地揭示给了人们,近乎残酷中又带着一丝宗教说教的柔意。托尔斯泰让伊凡对死亡的体验,实际是他本人对死亡的体验,表现了他对生命的极度关怀,是对平凡之死的本色的逼近,他的死亡情结也得到了本真的凸现。

诗人的敏感心灵与平凡之死的真相

3.平凡之死的本色

莎士比亚的悲剧人物对待死亡的态度不无浪漫主义的色彩,况且不是平凡的人,他们的死也往往非同寻常,因而容易引起人们的关注。通常人们不喜欢议论普通人的死亡,因为人们崇尚的是壮丽的死,轰轰烈烈的死,贞节的死,苦难的死,而蔑视平平常常的死,其实我们绝大多数人恰恰进行的是平平常常的死。诗人丰富而敏感的心灵使他们能在人们司空见惯的地方发现平凡之死的本色,在平平常常的死亡面前淋漓酣畅地剥现人的本色。

托尔斯泰的《伊凡·伊里奇之死》便给我们出色地展示了一个平凡的成年人遭遇死亡时的窘境。小说主人公伊凡·伊里奇·戈洛文是高等法院法官,有一个还算不错的家庭,他除了忙公务外便是与同事们玩时髦的娱乐,没有什么不称心如意的,因为他的生活是令人羡慕的。可偏偏此时他却得了一种病,经过认真医治也没有好转,开始他只是想弄清楚他到底得了什么病,渐渐地,他明白了,不是病,而是死。尽管在他人眼里他只存在病或健康与否的问题,而不存在死的问题,在此之前死亡对他本人也不是个问题。可现在,死神就在眼前,牢牢地盯着他,使他不寒而栗。于是他竭力地驱除死亡的念头,把自己置身于繁忙的公文中和时髦的娱乐中,以便忘却死亡。可死亡太强大了,无论他怎么努力不去想“它”,“它”总是不可阻挡地出现,虎视眈眈地停留在他面前,使他吓坏了。他想在“它”面前竖起阻挡的屏障却无济与事,“它”似乎能穿透一切,任何力量也挡不住“它”。伊凡其实早就知道死亡是什么和人人终有一死,只是从没有考虑过死亡与自己的关系。在他的日常意识里,死亡总是别人的,与他无关,他永远是一个区别于他人的幸运者。这种幸运意识从根本说是一种虚幻的意识,因为伊凡有这样一个矛盾的似是而非的逻辑:人总是要死的,卡伊是人,所以卡伊也是要死的;人总是要死的,卡伊也是要死的,但我不是卡伊,所以,我不死。伊凡长期把自己处于这样一个虚拟的永恒中,他的生存呈现着病态的自欺性。作为“幸运者”,伊凡将死亡逐出了意识,以此回避不该回避的死亡,这只能是掩耳盗铃,他遭遇死亡时的地狱般的恐怖,付出的代价自然是惨痛的。其实人类先祖在构思地狱时,压根儿就不是指地层之下的空间所在,而是指人内心受役于死亡时的心理状态。伊凡以成年人所应有的理性、意志和力量,拒绝承担人人必有的命运,必然要遭受不堪忍受的痛苦和折磨。可怜的伊凡发现他已成了人们不需要、也无从获取快乐的负担,他整个地被逐出了人群,逐出了他赖以安身立命的所在。甚至“在他临死前,人们还在编造他的谎言,而且把他要死的这一极为严肃的问题,降低到同他们访客、窗帘、午饭吃的鲟鱼同一水平”。他在心底愤怒地呼喊:“可是他们也要死的。这群蠢货。不过我早一点,他们迟一些。他们反正也会如此,别看他们现在兴致勃勃。这群畜牲!” 伊凡在获得这一发现后也惊喜地发现了自己,他想起自己的少年时代,那种真挚的欢乐,纯洁的友谊,种种的希望,可是后来欢乐的时刻少了,美好的东西也越来越少,再往后更少了。“在我的想象中,我是不停地向上爬,其实我是一步步地走下坡路,这就是过去的生活。社会舆论认为我是步步高升,其实我每向上一升,生命就远离我一步。现在一切都完了,那就死吧。”正是在死神的烛照下,伊凡以往富有色彩的生活变得黯然失色,但最可怕的东西却促使他进入最深刻的思考,他在走向人生的尽头时终于回归于自己,并在弥留之际写下了自己一生中最美好的一页,他向人们说道,“他们可怜”,并努力地尽快死去,“使他们摆脱痛苦,也使自己摆脱痛苦”。虽然这一切都姗姗来迟,也微不足道,但却是伊凡向生命献出的最后一份祝福,正是这一份祝福使他突然感到,自己以往经常出现的对死亡的恐惧消失了,一直盯住他的死神也了无踪影,原来“死亡根本就不存在,代替死亡的是光明”。他兴奋地叫道:“原来这样,多么高兴啊!”这是伊凡生命中的最后一点诗意,也是最动人的诗意。托尔斯泰将平凡之死的本色豪无遮掩地揭示给了人们,近乎残酷中又带着一丝宗教说教的柔意。

托尔斯泰让伊凡对死亡的体验,实际是他本人对死亡的体验,表现了他对生命的极度关怀,是对平凡之死的本色的逼近,他的死亡情结也得到了本真的凸现。这一点在我国新时期被称为大器晚成的女作家毕淑敏的作品里似乎对人们的心灵更有一种震撼感,那种对生命灵魂的关注和拷问,那种对生命个体生存环境的观照和体验,那种对生命的终极关注和思索,无不体现在她用激情灌注的一个个平凡的主人公遭遇死亡的故事里。

做过多年儿科、妇产科医生的毕淑敏,深深感受到人们在生死抉择之际死亡意识的显现,医生的职业使她看惯了生命的更迭,在心灵一次次被触动的过程中,她一次次思考着生命的价值,思考着死亡的本色,特别把目光投向遭遇死亡的普通人,在他们身上寄寓自己对人类生命的深度关怀。她直言不讳地宣称:“我决定探索普通人的死。”于是她所写的都是小人物的死,那种看似平常、没有任何之处值得讴歌的死,但正是这种平凡之死,甚至是委琐之死,升华出大写的“人”,升华出永远飘扬的“人”的旗帜。

《女人之约》中的郁容秋是某国营大厂的一名普通女工,在工厂由于三角债陷入即将停产的境地,女厂长不得不张榜召贤索讨三角债时,她挺身而出揭了榜,她动情地说,“我是个普通人家的女儿,偏巧又生得心比天高,我想做个出类拔萃的女人,可我没有机会。”现在机会终于来了,她千方百计(包括美人计)讨回了债务,可自身却因劳累而死亡。郁容秋死于肝病,她的肝纯粹是让酒给腌坏的。郁容秋生前曾与厂长有约,她如果完成任务,厂长必须当着众人之面向她“鞠一个躬”。然而,事成之后厂长却不肯向这个病入膏肓、被人鄙为“大蓬车”而似乎谁都可以乘坐的、为工厂立下汗马功劳的“破鞋” 鞠一个躬,因为“厂长向这样一个卑贱的女人屈膝,会成为厂里经久不息的新闻。”濒死的郁容秋只得“对着空洞的天花板:说:‘我等着您……’”这是何等让人揪心的话语!又是怎样的一种辛酸的情结!郁容秋这个小人物失去的是生命的肉体,赢得的却是生命的尊严!

阿里》中的漂亮女兵游星也是为尊严而殇,作为军分区司令员的女儿,带给她的不是荣誉而是被妒忌;作为一个女人,她不能享受常人的爱情欢乐;作为一个军人,她无权参加即将举行的一次军事行动。面对情人的背叛和战友的密告,面对可能带给父亲的耻辱,面对管理员的不信任,面对党籍被开除,她只有选择死亡来洗刷自己,显示自身的清白。漂亮女兵采用了一种传统的赴死方式——投井,她“很仔细地洗脸洗手,然后换上了一套新军装,飒爽英姿,很是精神”,最终“在一团明亮的光明之中,走向那片幽静的水域”。因为“那里面有星星,有月亮,有云彩,有雪花,有世界上最高的峰峦和一股股奔涌而出自地心的泉……水是热的”。漂亮女兵伤感而优雅的死甚至感动了作者,作者情不自禁地感叹道:那株由游星亲手所栽、世界上最高、经受风雪最大最多的向日葵,在为游星所下的漫天的飞雪中“叮当作响”,“剑一样指向苍穹”,像在向无边的天穹书写着人的尊严!

假如《女人之约》、《阿里》只是作者对普通人死的尊严的赞美和肯定,表现的是人与社会,人与政治伦理道德的冲突,那在《生生不已》、《预约死亡》中,则是作者对普通人超越自身死亡的歌颂和凸现,展示的是人自身的搏杀。《生生不已》的故事极其简单:普通女工乔先竹在女儿小甜突然得了不治之症而终于死亡这一重大灾厄降临时,迸发出巨大的力量,她取环,光腚追着丈夫想怀孕,终于再次怀孕,最后在新生儿问世时死在如水的血中。乔先竹这个苦命的女人在和自己的搏杀中虽然死了,却生下了“在辉煌的血光中”的那个“强健的男孩”,完成了自己的使命。作者极其耐人寻味地强调新生儿的“目光太熟悉了!这就是血铺上的那个女人刚刚合上的眼睛里的光辉”!这种令人刻骨铭心的自觉体验,揭示的是人类的生命现象,人类正是在生与死、死与生、生——死——生的交替嬗变中得以延续进化,乔先竹就是火中的凤凰,在浴血中用自身的消失迎来了新生,这不就是人类生命得以存在、得以永恒的奥秘所在吗?《预约死亡》可以说是一本研究人类平平常常死亡异常深刻的一部小说,作者在谈生论死、出生入死、生生死死的指证中,让人们感受到了生命的真谛和人之为人的意义。当作者用极富张力而又细腻的笔触为我们展现“临终翔”医院的真实图景时,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一幅幅濒临死亡的画面,而是死亡现象的背后所蕴含的人道精神和人性之美。,作者以一个医生严谨客观的态度为读者描述了真实的死亡过程,更以一个女作家的身份,为我们塑造了充满爱心、为维护人的尊严而尽心竭力的人物形象,富有事业心的院长,后悔选错职业却又尽心尽责的齐大夫,在肮脏与死亡的映衬下越发现出生命的美丽与优雅的护理员小白……正是他们精心护卫着垂死者,把博爱的精神铺到个体生命的临终舞台。小说一开篇就用一张病危通知单预演着死亡,传达那份对死亡的积极体验。“你可以拒绝一切,但不可以拒绝死亡。拒绝可以把世俗的一切圈在外面,好像一座荒凉的古堡。但死亡会大踏步地越过藩篱,镇定地挡住你的去路。” 作者如是说。最后,作者真的像临终病人一样躺在了医院的病床上,亲身感受着生命的律动,生命的消失与挣扎,以及对人生的最深刻的顿悟。小说的结尾作者与同室病友盲人老婆婆关于死亡的对话将作者对平凡之死本色的揭示推到了一个极至。

她说:“我在想,下一辈子我变个什么好呢?过几天我就会被抬去烧灰,在晴朗的日子里,如果有风,我会被吹得很远。我可不愿意在天上飘得太久,我打算很快就落到地上来。最多就是明年这个时候吧,我就变回来了。我已经想好我要变的东西,如果不随我的心,我就想想办法抗过去。比如赶上我要变成一颗树,我就不吸水,早点枯死。有些树无缘无故地枯死,就是这个故事,它们不乐意变树。要是让我变成一个碗,我就跳到地上打碎,锔也不锔不起来。你碰到碗自个儿打碎的事吗?”

我已经习惯了惊世骇俗的语言,连说是。(www.daowen.com)

“这样我就能变成我想变的那个玩艺了。”她满意地结束了自己的话。

面对着老妇人运筹帷幄的缜密地思维,我叹服之余小心地问:“那您究竟想早日变成什么呢?”

“眼睛。一个胖小小子的眼睛,要睫毛长长的那种。”老婆婆斩钉截铁地说, “实在变不成一双,变一只也成。”她下了很大的宽容心,“那一只就让别人变吧。”

我探身,注视着她瘪如空巢的眼窝,才知道她是一位盲人。

我想未来一定有个男孩的眼睛像鹰隼般锐亮。

“你呢?你下辈子打算变个啥?”她像老树精似的问我。

“我……”我张口结舌,发现自己关于死亡的所有知识都浅尝辄止。我们以为运行到死,生命就完结。其实真正将死的人,忙碌地考虑着后面的事情。

是的。我们会化成烟。烟会在天上飞。它终究会落地。构成我们生命最基本的那些小粒子,携带着我们的信息,在宇宙中穿行。那是一把打乱了的牌,只有极少数的时候,才会再化成人形。我们会变成自然中的任何一种物质,显形或是隐形地俯视着世界,在无垠中沿着永恒的轨道盘旋。

这是一个关于死亡的童话,一个让所有的人都心动的童话,我们在被感动和震撼之余,难道不也会对自己的灵魂要进行一番拷问吗?平凡的人,平凡的生,平凡的死,平平常常才是真,伟大和永恒蕴含在平凡之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