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中国古典音乐:传统文化的明珠

中国古典音乐:传统文化的明珠

时间:2024-07-1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在中国古代,最先将“意境”一词引入文艺理论之中的是唐代著名诗人王昌龄。正因为如此,中国的文艺理论工作者常将艺术作品中有无“意境”'的创造作为评价作品质量的高低和作者成就大小的标准。

中国古典音乐:传统文化的明珠

一、中国古典音乐意境美的内涵

“意境”一词,是一个争议较多的概念。关于“意境”的文章和专著也非常多,可以说,对于“意境”的研究,是中国文艺理论研究的一个热点。在中国古代,最先将“意境”一词引入文艺理论之中的是唐代著名诗人王昌龄。他在《诗格》中说:“诗有三境,一曰物境,欲为山水诗则张泉石云峰之境极丽绝施秀者,神之于心,处身于境,视境于心,莹然掌中,然后用思了然境象,故得形似。二曰情境,娱乐愁怨皆张于意而处于身,然后驰思,深得其情。三曰意境,亦张之于意而思之于心,则得其真矣。”[1]王昌龄论述的这三种境界,一层高似一层,物境是纯客观的景物描写,未渗透作者的主观情意,犹如今天小孩对景物的随意拍照所留之影;情境则是抒发自己的情感,犹如今天之直抒胸臆式的抒情诗;唯有意境是最高层的审美范畴,是艺术作品中作者的主观之“意”与作品所描绘的客观之“境”的有机融合。只有这个境界,才能得到主观之“意”和客观之“境”的真谛,即王昌龄所谓的“则得其真矣”,可见,“意境”的追求,是中国古代文人对审美层次的最高追求,也可见“意境”在中国传统美学范畴中的地位之高。正因为如此,中国的文艺理论工作者常将艺术作品中有无“意境”'的创造作为评价作品质量的高低和作者成就大小的标准。如晚清著名学者、词评家王国维在他的《人间词话》中,就非常强调艺术作品中对“意境”的创造。他说:“古今词人格调之高,无如白石。惜不如意境上用力,故觉无言外之味,弦外之响,终不能与于第一流之作者也。”[2]王国维在评价南宋著名词人姜白石时,虽认为他的词作成就颇高,但由于其词作没有在创造“意境”上下功夫,故不能列于第一流作者的行列。由此可见,在艺术作品中是否创造了“意境”,对于一个艺术作品的成功具有何等重要的作用。那么,究竟什么是“意境”呢?《辞海》说“意境”是“文艺作品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和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3]这个概念的核心有四层意思:一是作品中要描写生活图景;二是作品要表现思想感情;三是生活图景和思想感情要水乳般地交融在一起;四是交融后要形成一种艺术境界。只有具备了上述四个因素,这个艺术作品才有“意境”,艺术作品只有具备了“意境”,才会形成意境美,也才会有较高的审美价值。(www.daowen.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