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中国古典音乐:悲剧美的功用

中国古典音乐:悲剧美的功用

时间:2024-07-1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正因为悲剧美具有上述各种特殊的功用,所以,在中国古代艺术作品审美实践中,常常把悲剧美看成是一种非常时尚的审美范畴。正因为“悲”音的作用巨大,所以,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存在着一种“以悲为美”的特殊现象。

中国古典音乐:悲剧美的功用

二、中国古典音乐悲剧美的功用

悲剧美是一种客观的存在,因为人生的命运并不是每个人自己完全可以控制的,在现实生活中,各种意想不到的事情随时都可能发生。其中悲剧性的意外会使人们感到悲痛和伤心,面对那些并非人们本身所造成的悲剧性意外,人们在悲痛之余,往往会变得更加坚强,更加勇敢,并在这种悲剧性意外中感受到生活的本真,体味了人生的严峻。在这种悲痛和恐惧之中,人们通过不断地思考,逐渐变得越来越成熟,人性也变得更加完美和更加深刻。完全可以说,这种正视人生的苦难和社会负面,认识人生的命运与社会的严峻,并勇敢地接受人生命运的挑战,正是具有悲剧美作品的最积极的审美效果。因此,只要人们还不能完全地掌握自己的命运,把握社会发展的规律和历史前进的方向,也就是说,人类社会还没有由必然王国过渡到自由王国,悲剧就有可能存在,悲剧美就还是审美范畴中一种必然存在的重要形式。

正因为悲剧是一种客观存在,而且常常是“人生不如意常十之八九”,所以在现实生活中,人们面对自身的悲剧性意外,常常会感到悲伤和痛苦;而人们对于别人的不幸遭遇常常会表示怜悯和同情。但是,当人们在欣赏具有悲剧美的艺术作品时,不但有怜悯和同情,常常还有恐惧、惊赞和奋起,既为悲剧主人公的命运而痛苦,痛其所痛,又对造成这种悲剧的社会和人物感到愤怒;既有对与悲剧命运抗争的悲剧主人公的精神而惊叹和赞美,又会产生推翻或打倒这种导致悲剧命运的不合理的一切的奋起斗争的想法。正因为如此,作为审美范畴的悲剧,不但可以使人们产生深沉而巨大的同情感和心灵震撼力,而且它将以特殊的艺术感召力,给人以激励和启示,并由此引发出人们的美感,提升人们的精神境界,产生一种特殊的审美愉悦。如我们在欣赏管子独奏曲《江河水》时,会情不自禁地生出一种悲愤之情。因为悲剧通过对美好事物的摧残和毁灭,引起人们的悲悯,并从更为积极的方面来净化人们的心灵,由此产生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保卫,并产生一种愿意为之献身的崇高情感。悲剧美通过对悲剧性的艺术表现对美的肯定,它可以使人产生深远而巨大的同情和心灵震撼,并以其特殊的感召力,给人以激励和启示,并引发人们的美感。所以说,在审美特征的各种形态中,悲剧美最接近道德的判断和实践的意志,更能显示出认识与情感相统一的理性力量,在审美体验的过程中,可以使欣赏者达到情感与认识相统一的理性升华,触动灵魂深处,提高精神境界,达到审美的愉悦,使欣赏者在欣赏过程中留下深深的心理印迹。(www.daowen.com)

正因为悲剧美具有上述各种特殊的功用,所以,在中国古代艺术作品审美实践中,常常把悲剧美看成是一种非常时尚的审美范畴。《礼记·乐记》在论及音乐感动人心的顺序时,便以“哀、乐、喜、怒、敬、爱”为序。并把“其哀心感者,其声噍以杀”[6]的悲剧感置于六者之首。孔夫子在编删《诗经》时,曾提出了“诗可以怨”[7]的近似于悲剧美范畴的审美意识特征,并充分肯定了“怨”的社会意义和积极价值,揭示了审美主体的内心痛苦和悲剧魅力形成的动力因素。唐代诗人杜甫也在自己的著名诗篇《丽人行》中说:“箫鼓哀吟感鬼神。”[8]《韩非子·十过》曾记载过一个“悲”声感天动地的故事,“晋平公觞之于施夷之台,酒酣,灵公起,曰:‘有新声,愿请以示。’平公曰‘善。’乃召师涓,令坐师旷之旁,援琴鼓之。……师旷曰:‘此所谓清商也。’公曰:‘清商固最悲乎?’师旷曰:‘不如清徵’。……师旷不得已,援琴而鼓。一奏之,有玄鹤二八,道南方来,集于郎门之垝。再奏之而列。三奏之,延颈而鸣。舒翼而舞。……平公提觞而起为师旷寿,反坐而问曰:‘音莫悲于清徵乎?’师旷曰:‘不如清角。’……师旷不得已而鼓之。一奏之,有玄云从西北方起,再奏之,大风至,大雨随之,裂帷幕,破俎豆,隳廊瓦,坐者散走,平公恐惧,伏于廊屋之间。晋国大旱,赤地三年。”[9]

由此可见“悲”音的巨大功用。正因为“悲”音的作用巨大,所以,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存在着一种“以悲为美”的特殊现象。《后汉书》曾记载朝廷权贵梁商有一次大宴宾客,在酒酣兴高之际,梁商尽命人奏安慰死者的丧歌《薤露歌》,以致座中闻者皆为掩涕。《世说新语·任诞》篇更记载了一个表现当时“以悲为美”时尚的故事。《世说新语·任诞》:“张湛好于斋前种松柏。时袁山松出游,每好令左右作挽歌。时人谓张屋下陈尸,袁道上行殡。”刘孝标注引《续晋阳秋》曰:“袁山松善音乐。北人旧歌有《行路难曲》,辞颇疏质。山松好之,乃为文其章句,婉其节制。每因酒酣,从而歌之,听者莫不流涕。初,羊昙善唱乐,桓尹能挽歌,及山松以《行路难》继之,时人谓之三绝。”[10]由此可见,魏晋时期人们对悲剧美艺术作品的喜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