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艺术作品崇高美的内涵
“崇高美”是一个外来的美学范畴。最早提出“崇高”概念的是古罗马的哲学家朗吉弩斯。他曾写过一本著名的《论崇高》的著作。其后的著名哲学家柏克、康德、黑格尔等都对“崇高”这一概念进行过不同的阐述。虽然他们论述的角度不同,但观点大致相差不太远。综合这些人的观点,我们可以得知西方美学范畴中的“崇高”是一个与“秀美”相对的美学范畴。它是指自然界和艺术作品中给人以惊心动魄的审美感受中的一种美的形态。从艺术作品的角度来说,是人们对一种艺术作品进行审美时所产生的一种崇高感受。这种崇高感受首先来源于艺术作品的崇高,即艺术作品本身具有庄严伟大的思想,具有无比强大的力量,具有雄伟高大的视觉形象,具有动人心魄的魅力。人们在面对这种艺术作品时,会产生一种心灵上的强烈震撼,并由此而产生一种激越的情感。这种情感可能是恐惧感,也可能是敬畏感,也可能是钦佩感。但无论何种情感,最终会升华为一种肃穆、纯净、伟大、庄严的情感。这种情感将超越审美者自身的精神境界而达到一种博大、深邃的精神境界,使审美者有一种脱胎换骨、凤凰涅槃的感觉。正因为如此,崇高美是人类伟大心灵的回声,是艺术价值的最高所在。凡是具有崇高美的艺术作品,就能够达到感染人们的情感,净化人们的心灵,提升人们的精神境界的重要作用。
中国古典美学范畴中没有“崇高”的概念。中国古代哲人心目中的“崇高”,更多的是从道德层面上来阐述的,如《现代汉语词典》中认为“崇高”是“最高尚的”[2]。而“高尚”则是指“道德水平高”[3]。虽然中国古典美学中没有明确的崇高美的概念,但有过类似的描述。如孔夫子在《论语·泰伯》中描述伟大君主的道德品质的完美时说:“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4]孔夫子在赞美古代伟大的君主尧时,就用了泰山这个巍峨壮观的形象和宇宙无边无际的形象来赞美他。而泰山的形象给人的感觉就是崇高伟大,巍峨壮观。天的形象则是高大深远,无边无际。这与西方美学中“崇高”具有的雄伟高大的视觉形象是一致的。此外,庄子在《庄子·知北游》中用“天地有大美而不言”来描写宇宙统摄万物的气度时,也带有“崇高”的意义。可以说,中国古典美学中虽然没有明确的崇高美的概念,但在与其相类似的描述中,却有崇高美的实际内涵。因此,在中国美学范畴内与“崇高”相近的美学范畴是司空图《二十四诗品》中的“雄浑”、“豪放”和“劲健”。(www.daowen.com)
综上所述,艺术作品的崇高美,是指艺术作品本身蕴含着庄严伟大的思想、强烈激动的情感、雄奇远大的意象、激越高昂的格调、慷慨激昂的旋律、跳跃夸张的结构、恢宏阔大的场面,饱满奔放的语言……这种艺术作品具有排山倒海的气势,刚劲雄健的情感,给人惊心动魄的感受,振聋发聩的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