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音乐起于曹丕簒汉建魏的220年,止于隋建国的581年,前后约360年。
(一)魏晋南北朝声乐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间歌曲,以产生于东晋刘宋时期的南方乐府民歌最有特色。南方乐府民歌主要保存在清商曲辞中,少部分在杂曲歌辞中。南方乐府民歌主要分为《吴声歌曲》和《西曲歌》两大类。《吴声歌曲》大多产生于江苏南部、浙江北部一带,以南朝京城建康为中心;《西曲歌》产生于长江中游和汉水流域,以荆州为中心。《吴声歌曲》和《西曲歌》中的一部分原是民歌,被采入乐府,并被谱上乐曲。这些民歌以描写男女爱情为主,其中有的表现了劳动人民对爱情生活的热烈追求和对束缚人性的封建礼教的大胆抗争。但也有一部分是商人与歌女之间的唱和之作。这些歌曲表现热情大胆,语言天真活泼,风格婉转缠绵,多以女性口吻歌唱,充分表现出南方少女特有的婉媚柔情。比较著名的歌曲有《白石郎曲》《青凌小姑曲》《子夜歌》《子夜四时歌》《大子夜歌》《桃叶歌》《懊侬歌》《碧玉歌》《读曲歌》《欢闻变歌》《莫愁乐》《华山畿》《三洲歌》《作蚕丝》《东飞伯劳歌》《团扇歌》《长干行》《苏小小歌》和《宛转歌》等。其中最著名的是无名氏的《西洲曲》,称为南朝乐府民歌的绝唱。这首歌曲从头至尾都是写一个痴情女子的自述。这位女子巧妙地将自己的服饰、举止、神情、心理与西洲的四时景物配合起来,相互映衬,表达了自己对情郎的一片爱慕之情,唱出了一曲色彩鲜明、感情细腻、真挚动人的西洲情歌。歌中所唱的爱情,如冰雪般的晶莹,如白玉般的高洁,如秋水般的澄澈,其中所蕴含的锲而不舍的坚贞与执著,显示了中国传统式爱情的真谛。
与之相媲美的北朝民歌,大多保存在《乐府诗集》中的《梁鼓角横吹曲》中,少数几篇见于《杂曲歌辞》和《杂歌谣辞》中,共约70余首,大致产生于十六国与北魏时代,后来其曲调传入南方,因其刚健雄浑,被梁朝采作军乐。虽然北朝乐府民歌数量上不及南朝乐府民歌,但反映的内容却比南朝乐府民歌要广阔得多。这些民歌有的描写了紧张的征战;有的抒写了征人行役的痛苦;有的描述了下层人民的生活艰难;有的表现了北方人民豪迈爽朗的性格和尚武的粗犷精神;有的则刻画了奇异的北地风光;也有的抒写了爱情与婚姻生活。这些北方民歌流露出直率粗犷的气息,不似南方民歌的婉转缠绵,语言坦率自然,风格质朴刚劲。我们只要看同为描写爱情生活的歌曲,就可以知道北方民歌和南方民歌的截然不同的风格。如北朝乐府民歌《捉搦歌》:“谁家女子能行步,反著裌禅后裙露。天生男女共一处,愿得两人成翁妪,”情真语直,对爱情的追求大胆、直露、显得十分感人。又如南朝乐府民歌的《子夜四时歌·夏歌》:“朝登凉台上,夕宿兰地里。乘月采芙蓉,夜夜得莲子。”歌曲非常朦胧,既像描写劳动场景,又像隐喻爱情,“莲子”隐谐“怜子”,对爱情的表达婉转缠绵,仿佛是美人团扇遮脸,难见真容,由此可知两者的区别。
北方乐府民歌最著名的当属《木兰诗》了。这首民歌被称为北朝乐府民歌的绝唱。全曲歌唱的是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传奇故事。歌中通过木兰应征入伍奔赴战场,立功拒赏,辞官回乡等一系列感人情节,首次塑造了一位替父从军的女英雄形象。这位女英雄对父母对祖国的无限爱心和献身精神,善良勇敢,沉着机智,坚忍不拔的性格,感动着千千万万的听众,以至于人们将这首歌曲演绎为著名的戏剧作品《花木兰从军》。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声乐作品中,还有不少文人模仿民歌而创作的作品。如曹丕的《燕歌行》、傅玄的《吴楚歌》、刘琨的《大风歌》、王献之的《桃叶歌》、刘铄的《秋歌》、萧衍的《子夜歌》和《子夜四时歌》、汤惠休的《白纻歌》,沈约的《夜夜曲》、江洪的《胡笳曲》、王金珠的《子夜四时歌》、江总的《宛转歌》以及王通的《东征歌》等等。这些歌曲模仿痕迹过重,大都缺乏真挚情感,不像乐府民歌那样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认识价值和艺术价值。(www.daowen.com)
(二)魏晋南北朝器乐
前面说过,在汉代的相和歌中,逐渐发展出相和大曲,相和大曲中的脱离歌舞的纯器乐演奏,被称为“但曲”。到了这个阶段,艺术家们在用乐器为声乐进行伴奏的时候,当这个伴奏的曲调脱离歌词后仍能准确地反映歌词所表达的意境和内容时,常常选用这些曲调进行器乐加工,把它作为独立的器乐进行演奏,如魏嵇康的《琴赋》中,就有不少琴曲是脱离歌词后进行加工而产生的纯粹的器乐作品。还是由于前面所叙的原因,器乐一旦脱离歌词,就难以像声乐那样容易保存,因为音乐毕竟是时间的艺术。这个时候比较著名的器乐作品,主要有阮籍所作的古琴曲《酒狂》和南朝梁代琴家丘明所作的古琴曲《幽兰》。《酒狂》为四段体曲式,全部曲调由三字句组成,即三个音一句。第一乐段通过乐句的鲜明的强弱对比,非常生动地描绘了一个醉酒之人步履蹒跚、欲行又止的神态,表现出了一个清醒的醉酒者想摆脱尘世重压而又无法摆脱的苦闷之情。第二乐段基本是第一乐段的重复,只是在细节上作了一些轻微的变化,使旋律上更为平滑流畅,表达了想清醒而仍然只能沉醉的悲凉心境,使纵酒而醉的主题得到了深化。第三乐段为过渡,描绘了醉酒者的醉狂之态,加重了醉酒者的悲愤之深。第四乐段是全曲的高潮,表现了醉酒者醉后的狂乱情绪,一连串的同音反复,模拟汩汩的吐酒声,仿佛一江东流水,倾泻出满腔愤怒不平之气,倾诉了作者怀才不遇,空有报国之志的痛苦和悲伤。作者阮籍生活在司马氏统治的极端黑暗恐怖的政治环境中,当时的许多士族文人消极遁世,借酒佯狂,以表达对黑暗统治的不满。阮籍就是以这种貌似的荒诞之举,来表达自己对司马氏政权的批判精神和不合作的态度。《幽兰》原谱现珍藏于日本京都西贺茂神光院,系唐人手抄的卷子本,用文字谱形式记写,是现存最早的一首古琴曲谱。全曲内容描写孔子周游列国,其政治主张不被采纳,在自卫返鲁的途中,见深深幽谷中幽兰独秀,不与众草为伍,于是发出“自伤不逢时”的感慨,后人以此段情事创作《猗兰操》,南朝梁代琴家丘明根据所传《猗兰操》,重新创作了《幽兰》一曲,以抒发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感慨。
(三)魏晋南北朝综合音乐作品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大动荡的时期。在这一时期,由于政权的更迭频繁,版图的扩缩无定,造成了北方与南方少数民族与汉族的相互融合。在音乐文化上则形成相互吸收的局面,从而促进了中国音乐文化的大发展。特别是印度传来的佛教,在这一时期也得到了飞速发展,所谓“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就描写了当时的佛教传播的盛况,从而也促进了佛教音乐的快速发展。如梁朝开国皇帝梁武帝萧衍,曾亲手制作《善哉》《大乐》《大观》《天道》《仙道》《神王》《龙王》《灭过恶》《除爱水》《断苦轮》等十篇佛教音乐,是中国佛教音乐史上的第一位杰出的中国佛曲作家。
这一时期是各民族及中外歌舞、音乐文化相互融汇交流的最盛时期。南北朝时期,北魏大将吕光伐西域,得到了受异国音乐长期影响的龟兹音乐,后来吕光统治凉州地区,这种音乐与传入凉州地区的汉族音乐相融合,形成了《秦汉乐》,传入北魏后,北魏太武帝又改编成为《西凉乐》。此外,这一时期比较著名的歌舞大曲还有《清商乐》和《鼙舞》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