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陕西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培育承担任务的新农民

陕西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培育承担任务的新农民

时间:2024-07-1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要实现上述目标,首要培育出承当新农村建设任务的“新农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根本动力在于广大农民积极性的激发,要从群众最愿意、最迫切需要而又能做成的事情做起。农民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必须重新塑造自己,赋予新的科学内涵。

陕西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培育承担任务的新农民

农村建设呼唤新农民

李红旗

铜川市委党校)

【摘 要】新农村建设包括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要实现上述目标,首要培育出承当新农村建设任务的“新农民”。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 新型农民 现实思考

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新农村建设的四个方面: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所有这些,政府再怎么增加拨款,若离开农民主体的话,完全不可行。随着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阶段的到来,为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要求必需的公共和私人投资以前所未有的规模进行,但真正欠缺的是承当新农村建设任务的“新农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根本动力在于广大农民积极性的激发,要从群众最愿意、最迫切需要而又能做成的事情做起。如果农民的“话语权”不受尊重,其公共事务的参与意识淡薄,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没有一种主人翁意识和归属感,没有一个良性与稳定的心理预期,就不可能有农村真正的变革与发展。新农村建设呼唤新农民。

一、培育新型农民是落实“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必然体现

“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讲求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当前,党中央、国务院连续三年制定中央1号文件,采取一系列重大举措支持“三农”工作,制定了“三减免”“三补贴”、全面取消农业税等一系列更直接、更有力的支农惠农政策,我国农业农村正在发生重大而深刻的变化,孕育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性。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党中央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全局出发做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亿万农民是这项事业的主要参与者和直接受益者。必须把农民愿意不愿意、高兴不高兴、支持不支持作为衡量成效的重要标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重点在农民,为的是农民,靠的也是农民。农民的文化素质、技术能力和思想道德水平,直接决定新农村建设的兴衰,决定新农村建设的成败。农民的知识化、现代化是新农村建设的条件及前提。从目前农民的教育情况看,平均受教育年限不足7年,4.9亿农村劳动力中,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只占13%,而初中的仍占49%,小学及小学以下的还占38%,其中不识字或识字很少的还占7个百分点。农民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必须重新塑造自己,赋予新的科学内涵。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中,要发展农村生产力,又要调整完善农村生产关系;要加强农村物质文明建设,又要加强农村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要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又要促进农民自身发展。这项战略工程最根本的一条,就是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统筹协调,全面推进,真正提升农民的综合素质。因此培育新型农民理应成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应有之义和迫切的现实选择。

二、新农民的科学内涵

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伟目标能否实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民素质。新农村呼唤农民中涌现出一大批生产能手、能工巧匠、经营能人。让农民的思想、观念、语言和行动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能掌握科学知识,能抓住市场机遇,能追求先进文化。有了新农民,有了农民的主动性、创造力,就能把党的富民政策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构想变为现实,农村巨大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新农村建设何愁不能实现?因此新农民应该是为国家、民族、乡亲们谋利益,即有“为人民服务”的意愿和能力,并且实际改善了国家、民族、乡亲们的福利。也就是有文化、懂技术、懂法律、懂管理、会经营的新型劳动者。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1.有新观念

大寨陈永贵、“江南”吴仁宝是毛泽东时期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典型代表。他们将自身的收益寓于大众收益之中,信奉“锅里有碗里自然有”“大河有水小河流”。华西吴仁宝的“有福民享,有难官当”。他的“三不”规矩:不拿全村最高工资,不住全村最好房子,不拿全村最高奖金。80年代中期,当一半村民已经住进小楼,华西村班子却在一个大棚子内办公,吴仁宝坚持要最后一个搬进小楼。铜川市耀州区马咀村党支部书记李云南坚信“一人富了有啥意思,乡亲们都富了才是富”。1999年9月他放弃私企老板不当,返回贫穷的马咀村,投资356万元(李云南个人垫资200万元)进行移民搬迁,使76座小洋楼拔地而起。回村5年,全村GDP增长27倍,村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548元,实现了带领村民共同富裕的人生追求。他们的共同点就是,有强烈的进取精神和高度地责任感以及神圣的使命感。可以说没有吴仁宝,就没有华西村;没有李云南,就没有马咀村;没有新农民,就没有新农村。

2.有新技能

2006年6月4日,铜川新区陈坪村陕A、陕E牌照的车辆在樱桃园排成了长龙。樱桃每公斤都在26元以上,土地的效益翻了30倍。厚厚的钞票与朗朗的笑声后,也夹杂着惋惜的哀叹。同样的3亩地,别人卖5万多元,自己由于没有及时学技术、强管理,按时拉枝、施肥、浇灌,才卖了1.1万元。技术给农民上了一堂生动课。作为新型农民,应该是掌握新知识、新技术,掌握不断变化的科技与市场信息,了解国家政策和世界农业的发展趋势。无论学历高低、年龄高低,都要根据农业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和特点,通过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和综合素质。能分析和掌握现有的资源优势,能确定发展目标,有明确的经营和技术方案,能够自如驾驭人力、资金、资源、信息,有获取、吸收、交流各种知识和信息的能力。

3.有市场眼光

随着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广大消费者追求吃出营养、吃出健康,这些就孕育着新的商机。对于广大农民来说,一定要抢占市场先机,破除因循守旧、跟风随流地旧意识。有一个河北农民,原来做水果批发,后来发现有人卖“迷你南瓜”的种子,就改种小南瓜,把他的产品销到大酒店里。除了种小南瓜,他又开始种各种各样的特型南瓜、巨型南瓜、刺字南瓜、图案南瓜,还开发了能长出祝福语的礼品南瓜,从而做出了一番大事业。

4.有良好风尚

新农村建设要体现乡风文明、村容整洁,就要破除农村的陈规陋习。农村人畜混居、随地便溺、乱丢垃圾、随地吐痰、大操大办、封建迷信、摸牌赌博等不改观,新农村建设就等于纸上谈兵。作为新农民,应该是褒扬“八荣”,摒弃“八耻”的标兵,尤其在婚庆丧事上要倡行节俭,讲科学,反对封建迷信。另外,有较强的社会公德、能尊老爱幼、团结邻里、帮贫济困、助人为乐等也是新农民应该具备的。(www.daowen.com)

5.有较强的法律素养

在农村,坑农事件时有发生。“贫困户指标”要贫困户拿钱买,扶贫资金购买的牛比狗大不了多少(黑龙江省青冈县建设乡),2公里乡村公路就可以让染指工程的村支书盖起新楼房(河北内丘),巨额农网改造,国债资金换来的是质次价高的材料和巨贪窝案(陕西省电力系统),农产品生产受到补贴而农产品销售到处遭遇乱收费乱罚款,基层党组织软弱难以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农民已经在经济上掌握了自己的命运,理应有动力有能力组织起来建设自己的家园,争取更大的幸福。新农村建设中农民的权利要从法理层面落到现实层面,农民始终和到处受到不法侵害,大部分忍气吞声、畏缩不前。作为新农民,他们具备了一定的法律知识,能知法学法,出现问题时,知道通过正常的途径和程序进行反映,想尽一切办法使事态向良性发展。并且相信党的方针政策,积极学习宣讲党的方针、路线和政策,是文明守法的好公民。

三、塑造新型农民的现实思考

新农村建设任重道远,根本问题是塑造新农民。这个历史的、长远的战略任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破解思索。

1.加大教育工作力度

首先是要大力发展农村义务教育基础教育非常重要,综合文化素质要从小培养,使农民与城市里的居民一样,具备基本的文化素质。坚持不懈开展文化、卫生、科技三下乡,运用宣传橱窗、有线电视、广播、农民夜校等多种形式宣讲政策法规,使他们有能力掌握技术,能参与社会管理,能明辨是非。

其次加大转移就业的职业培训,为城镇输送一批技能熟练的产业工人队伍,创建一批农民转移就业培训基地,通过政府以及社会中介组织及时了解劳动力供需情况,转变培训方向,加大阳光工程培训规模,使农民一看就懂,一学就会,学了能用,用能致富,各具所能,各怀特长,为劳务输出打下基础。如陕西西府的“冷娃”品牌农民工,陕北的“绥德汉”“米脂婆姨”农民工在北京、上海以及东南沿海一带很受青睐就是明证。同时完善培训的长效机制,使人才能一批批、一茬茬地涌现。

最后,培养农民也要注重农民的素质教育。以推广清洁能源沼气的使用,开展和谐家庭、文明农户、十星级文明农户评比活动等形式引导农民改变生活习惯、生活方式。设立农村卫生服务站,开展现代健康教育,改变不文明的生活习惯,增强保健意识。另外,还要教育农民树立自立自强的人生信念和勇于奋斗的精神,破除安于现状、等、靠、要的消极倾向以及新农村建设与自己无关的错误认识。

2.大力发展城镇化建设

农村经济的大发展,最根本的出路是减少农民,让农民变居民。随着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快以及户籍制度的改革,为农民拓展了更宽广的致富门路和空间。农业活动逐步向非农业领域转化和产业结构升级过程中,也是城镇文化、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向农村扩散的过程。随着各类经济延伸到城市郊区和农村城镇,加强了城乡联系,在广大范围内实现土地、劳动力、资金等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有利于有序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实现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最终达到共同繁荣。良好的城市环境陶冶人的情操,转变人的观念,给人以一种积极向上的动力,激发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热情,能够有力地促进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从而达到提升劳动者的素质,使更多的新农民涌现。

3.加大政府政策扶持力度

党中央制定了“三减免、三补贴”、全面取消农业税等一系列更直接、更有力的支农惠农政策,让农民享受到改革的成果。但是,在更多的方面,例如医疗、教育、其他社会公共产品上,农民是很难享受国民平等待遇的。卫生部副部长朱庆生曾说过,西部60%-70%的人病死在床,10多元的医疗费对于有些人可以说是天文数字,而另外一些人却小病养,无病疗,享受着公费医疗的好处。养老保险在农村发展更是滞后。教育使一部分家庭因教返贫,“考上大学现在贫困,考不上大学一辈子贫困”。因此,政府必须进行相关配套改革,让社会的弱势阶层能够真正成为改革的受益者。

第一,加大医疗改革力度,让8亿农民都能覆盖在社会医疗保险范围下,农村合作医疗组织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加大医务工作者的培训力度,出台必要的津贴和补助制度,鼓励医务工作者奉献一线。

第二,农村养老保险工作加快发展。传统的养儿防老观念在变更,要打消人们的顾虑,就必须制定符合国情的老百姓能接受和感受得到的政策出台。

第三,加大农村其他公共产品的供给。农村的水、电、路、气、通讯设施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农村公路晴天“扬灰路”,雨天“水泥路”,盼修路、盼致富成为人民群众最迫切的愿望。特别是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必须与扶贫工作结合起来,针对自身特点,着力改善农村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切实改变农村经济、社会‘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现象,拓宽农民增收门路,提高农民素质,努力减少贫困人口。要发展远程教育广播电视村村通”。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加快乡村道路建设,发展农村通信,继续完善农村电网,逐步解决农村饮水的困难和安全问题。大力普及农村沼气,积极发展适合农村特点的清洁能源,真正实现农村面貌的大改观,带动农民精神的大焕发,从而适应新农村的发展,重塑新时代的新农民!

第四,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农村村委会是村民参政议政、表达政治诉求和经济利益的主要渠道。但是在村委会选举中,存在着不少问题。民政部也不得不承认,由于家族、派性、个人恩怨等造成个别地方有贿选现象,这表明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力度表现不充分、不坚强、不得力。通过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使农民的政治权利能够得到维护,法律意识得到强化,提升自己法律素养,从而更加全面的发展。

总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国泰民富,只有更多的新农民的涌现,才能谱写新农村更加灿烂辉煌的新画卷!新农村建设呼唤新农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