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文物遗址保护与陕西新农村建设:协调发展实践

文物遗址保护与陕西新农村建设:协调发展实践

时间:2024-07-1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也就是说,实施大遗址文物保护工程,一定要把大遗址保护与当地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把保护与展示利用结合起来,使大遗址保护成为当地经济社会全面进步、和谐发展的组成部分。

文物遗址保护与陕西新农村建设:协调发展实践

文物遗址保护与陕西新农村建设的协调发展

李红艳

(陕西省行政学院

【摘 要】只有将文物保护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当中,才能兼顾当地农村经济发展与文物保护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大遗址 规划与展示 新农村建设 协调发展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十一五”规划中最引人注目的亮点之一。“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我们描绘出了一幅新农村的美好蓝图。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建设,加快推进农村道路、饮水、电网、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而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则是提高农村整体文化素质与加快精神文明进步的基础。陕西省“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了迅速提高农民收入,明显改善农民生活水平的新农村建设目标;省委农村工作会议也提出了“规划先行、分类指导、试点示范、基础突破”的工作思路。

本文通过陕西韩城梁带村、周原和雍城等大遗址保护规划的调研,分析大遗址规划和展示活动与陕西新农村建设相互促进的关系,表明只有结合当地特有的资源优势,才能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探索出有效途径。

一、陕西大遗址资源保护状况与经济环境

我国文化遗产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和想象力,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是各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全人类文明的瑰宝。

1.全省大遗址分布与保护状况

陕西是文物大省,文物遗存十分丰富。我国古代文化发展鼎盛时期的周、秦、汉、唐的都城遗址都分布在陕西,均是当时中华文明辉煌成就的典型代表,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陕西大遗址具有分布广、数量多、面积大和等级高等特点,遗址数量在陕西文物资源中占有非常大的比重,仅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就有30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有186处,关中地区尤为密集,特别是关中西部的周原、秦雍城和秦阿房宫,以及关中东部的梁带村遗址等9大遗址的面积都在十几平方公里至七八十平方公里。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我省乃至全国文化生态正在发生巨大变化:遗址所在地大型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的过度开发、当地群众生产生活的不合理利用,以及自然风化和自然灾害导致文物遗址整体风貌遭到破坏或消亡;盗掘走私文物猖獗致使珍贵文物流失境外;文物保护投入与相应经济能力之间的巨大差距等等,都使得文化遗产及其生存环境受到严重威胁。因此,当前急需加大文化遗产保护力度,构建科学有效的文化遗产保护体系,提高全社会文化遗产保护意识,这也是提高当地群众文明水平和经济生活水平的一个绝佳机遇。

2.大遗址保护与我省农村经济协调发展

陕西是文物大省,又是经济欠发达的省份,全省文物抢救性保护任务繁重,每年资金缺口达3个亿,已严重制约和影响了保护的顺利实施。加之大遗址大部分分布于较为贫穷的广大农村地区。严峻的现实迫使我们,只有将文物保护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保护与经济发展问题。也就是说,实施大遗址文物保护工程,一定要把大遗址保护与当地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把保护与展示利用结合起来,使大遗址保护成为当地经济社会全面进步、和谐发展的组成部分。把大遗址保护与当地农村环境保护结合起来、与当地村镇建设和当地民众文明水平的提高结合起来。(www.daowen.com)

二、大遗址的保护与展示价值为陕西新农村建设开辟新途径

陕西关中地区大遗址的长远保护、规划与展示活动不但给陕西新农村建设带来难得的机遇,同时也可以成为关中地区新农村建设理想的示范基地。

1.梁带村遗址保护对韩城地区新农村建设产生积极影响

(1)梁带村遗址的规划与展示给当地经济注入新的增长点。2004年10月,在陕西韩城黄河西岸梁带村发现大规模的两周时期贵族居址和墓地遗址,并取得阶段性重大成果。在《关于推荐梁带村遗址及墓地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专家评估意见》中:该墓地规模大、布局完整、排列有序、内涵丰富,是迄今发现的关中东部规模最大、可能是中国北方保存最好的两周贵族墓地。该墓地对于研究西周封国以及两周政治、经济和手工业发展状况,具有重要的价值。陕西各级人民政府对此给予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明确提出要就地建博物馆,这将给当地新农村建设提供强大支持和契机。博物馆的建设过程,需要大量的民工参与,更为重要的是,今后博物馆及周围相关配套服务设施的长期运营,需要提供大量的服务内容,这必然会牵动大量村民的积极投入,当地农村经济生活将因此得到明显改善的机会。

(2)汉(司马)文化优势为韩城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供独特素材。韩城素有“文史之乡”,并享有“关中文物最韩城”之美誉。“韩城十一五规划纲要”指出:以司马迁祠墓、明清古城、民居瑰宝党家村和古龙门4大景区为依托,弘扬司马文化,树立城市品牌,创建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将韩城建成全国的旅游名市。这是韩城发展文化产业的“人和”因素,也是韩城新农村建设中“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等文明成果的最好教材。梁带村遗址公园项目已列入该《规划纲要》,当地政府和有关机构正抓住机遇,大力开展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加大广大农民受教育面,提高农民文化素质和改变其生活态度。这不仅能从长远改变韩城整体形象,还是改善农村整体经济面貌的根本举措。

2.关中西部大遗址规划为当地新农村建设提供物质保证

(1)关中西部大遗址分布于广大农村地区。周原、雍城和汉五陵塬等多项遗址分布于我省关中西部咸阳和宝鸡的广大农村地区。周原遗址是我国文明起源史上极为重要的历史区域,遗址分布密集,是我国文明探源工程的重点地段,是研究周代历史,认识从新石器时代至周时代社会、文化演变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重要物证,其文化价值十分重要。雍城遗址是秦国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一座都城,曾经孕育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帝国——秦王朝,秦在雍城建都290余年间,一直是秦国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中心,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与科学价值。

(2)大遗址的展示价值,为当地农村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按照陕西省1998年旅游产业调查得出的有关数据,文物或景点产生的外部经济效益是其直接门票收益的6~8倍。宝鸡地区作为炎帝故里、周秦王朝发祥地和青铜器之乡,历史文化底蕴极具吸引力,其中周原遗址与国内其他地区及国外同类景点存在着极大的景观差异:周原文化旅游园区是陕西省确定的“周、秦、汉、唐”四大历史文化区“周”文化的开发重点,有很深的文化底蕴和高品位的旅游资源,也是西安旅游的延伸之一。该项目已列入宝鸡市“十一五”期间重点项目,总投资16500万元人民币,规划分三期完成,总体目标是在做好遗址保护的前提下,加大开发力度,使其成为与法门寺并驾齐驱的陕西西线重要旅游景区。

雍城遗址紧邻全国文化名城凤翔县城,交通便利,西宝北线公路自南向北贯穿遗址,凤翔县博物馆也是宝鸡市示范县级博物馆,各种旅游服务设施齐全,境内有东湖公园、灵山佛教圣地等知名旅游景点。随着关中旅游环线的开通,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雍城遗址公园,一定会受到越来越多的游客青睐。雍城遗址的保护和宣传,可以借势提高凤翔县知名度,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人文环境,由此形成当地文化品牌和相关事业发展的依托。该遗址保护已列入宝鸡市“十一五”期间重点项目,规划总投资10000万元人民币。

进一步把汉阳陵、乾陵、法门寺、周原遗址和周公庙等旅游景点向西延伸,积极动员沿途农村参与做好相关配套措施,使关中西部的文化旅游线路更具内涵和独特吸引力,为当地新农村建设提供经济舞台。

(3)大遗址展示的配套服务将改善当地农村生活水平。周原遗址地跨歧山、扶风两县4个乡镇,23个行政村,总人口5万多人;雍城遗址涉及宝鸡凤翔县区域内有22个村庄,9万多村民。长期以来,出于对遗址保护的考虑,对该区域经济发展有诸多限制,已严重影响了当地经济发展,农民的生活状况处于较低水平。结合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只有将大遗址保护纳入到当地农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大局,在大遗址保护、规划和展示过程中,当地政府与相关部门应主动协调,积极支持农民参与当地大遗址工程的基本建设和展示配套服务,指导农民围绕遗址保护与展示,开展相关的经营创收活动,如参与外围安全保卫、清洁环境、交通运输、旅店餐饮和农家生活游及遗址纪念品开发与销售等等。

农民围绕遗址保护与展示,开展相关的经营创收活动,除观念更新、政策引导外,更重要的是资金支持,因此,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以及政策性银行等金融机构应针对这些地区,开展相应的信贷支持业务。积极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为农民能够进行餐饮、旅游服务知识的学习以及农户添置配套设施等提供资金支持。同时还应完善农民贷款的保证体系,如担保抵押的审定、贷款风险的转移等,以及其他的金融服务,切实发挥金融支持经济的功能,帮助农民使自己村庄文明而美丽,为吸引更多的国内外游客打下基础。通过大遗址的保护、规划与展示过程,坚持重点示范引路、政府支持、农民建设的原则,因地制宜寻求各种农民创业增收的途径,开创农民生活水平改善、精神文明提高的新局面,以此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