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陕西行政院校发表社会主义新农村论文

陕西行政院校发表社会主义新农村论文

时间:2024-07-1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张小萍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我国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获得了巨大发展,农民温饱问题基本解决。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与农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需求,与农村实现小康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任务极不适应。

陕西行政院校发表社会主义新农村论文

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

张小萍

(铜川市行政学院

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我国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获得了巨大发展,农民温饱问题基本解决。但农村文化建设却相对滞后,农村文化生活比较贫乏。这不仅制约着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也制约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立足新的发展实践,立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对农村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一、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从经济、政治、文化三个方面,提出了从现在起到2010年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奋斗目标,对我国农业和农村的跨世纪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而要实现这个目标,文化建设是一个重要方面。搞好农村文化建设,发展农村文化事业,对于丰富农民的文化生活,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对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具有重要的作用。

1.农村文化建设是农村发展的精神动力

农村文化建设的目标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社会主义新型农民,建设富庶、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是要培养和树立一种信念,有了信念也就有了创业的劲头。而经济落后地区的农民,缺乏的是自强自立,自主创业的精神,和不怕失败、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劲头。作为一个农民,如果不讲理想,就不可能自觉地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而奋斗。只有加大精神文明建设的力度,在农村形成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正确的人生导向,才能改变农村面貌,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好。

2.农村文化建设为农村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农业现代化,必须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发展农村经济,光靠苦干不行,要依靠科学技术苦干加巧干。现在农村还有相当数量的文盲和半文盲,这种状况不改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提不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成为一句空话。因此只有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发展农村的科、教、文、卫事业,不断开发农村智力资源,使农村多出人才,农村经济的发展才能从粗放经营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建设新农村才能成为现实。

3.农村文化建设为农村发展提供思想保证

农村文化建设,最基本的是要加强对农民的思想教育。要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党员、教育干部和农民。坚持从农村、农民的实际出发,着力解决广大农民群众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问题,把他们的积极性、创造性凝聚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事业上来。引导农民坚持共同富裕的发展方向,认清国家富裕、集体利益的自觉性。教育农民富了不忘国家、不忘社会,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利益关系。大力弘扬新时期创业精神,使农民真正认识到要改变落后的面貌,实现小康目标,关键是要有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

二、当前农村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胡锦涛同志在分析农村出现的新情况时就曾强调指出影响农民切身利益的三个问题:“一是农民负担过重;二是农村精神文化生活堪忧;三是农村社会治安形势严峻。”随着党的惠农政策的落实,农村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农民的物质生活有了明显的改善,农民负担过重的问题也已逐步得到解决,农村社会治安形势也有所好转。农民在衣食足之后,盼望着文化兴。但是,与农村经济建设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由于农村文化阵地萎缩、设施简陋、经费匮乏,农民群众文化活动贫乏,精神生活单调的问题还十分严重。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与农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需求,与农村实现小康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任务极不适应。我国农村文化建设近年来取得了一些进步,但从总体上看,发展速度仍然缓慢,尤其与城市文化的日新月异和农民对现代文化生活的渴望相比,与农村实现小康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任务极不适应,存在着较大的差距。笔者认为,当前我国农村文化建设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对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思想认识上的重视和提高,是加强我国农村文化建设的前提。但从调查中我们不难发现,目前一些基层领导干部对农村文化建设仍存在模糊的认识:有的认为经济工作是实,精神文明是虚,只要粮满仓、油满罐、腰包鼓,其他的事都可抓可不抓;还有一些干部对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认识不足,往往停留在文件和嘴上的多,那种“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仍然存在。他们没有认识到,我们党的“富民”政策,不仅是指物质、经济上的富裕,还包括精神、文化的富裕,更没有认识到文化对我国农村发展和稳定的重要作用。邓小平同志早就说过:“经济建设这一手我们搞得相当有成绩,形势喜人,这是我们国家的成功。但风气如果坏下去,经济搞成功又有什么意义?会在另一方面变质,反过来影响整个经济变质,发展下去会形成贪污、盗窃、贿赂横行的世界。”

2.农村公共消费落后

这主要表现在社会公共文化消费投资较少,各类文化设施普遍不能满足农民需要。1991年我国科研文教卫生和社会福利部门的投资金额为175.35亿元,仅占基建总投资的8.28%,投向农村文教部门的是少之又少。截止1992年底,我国还有24%的县没有普及小学教育。以图书馆事业为例,到2000年,全国共有公共图书馆2675个,人均拥有图书0.3册;有756个县级图书馆全年无一分钱购书费,占全国公共图书馆总数的28.3%。

3.反文化现象突出

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民逐步由温饱向小康迈进。随着物质生活的日益改善,文化生活的质量也就日益为人们所关注。一些农村的农民自发组成演出队从生活出发编演一些老少皆宜的小节目,深受欢迎;还有一些富裕的地方请来专业演员丰富自己的文化生活。这些都是值得提倡的,但是农村文化中存在的消极现象同样不容忽视。现在“麻风”“迷信风”席卷农村各个角落。有为数不少的村里最好的建筑当数寺庙。据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的调查,农村出现的“五多”现象值得忧虑。一是赌博的人增多;二是搞封建迷信的人增多;三是信仰宗教的增多;四是寻衅闹事、扰乱治安的人增多;五是中学生辍学的多。上述现象虽发生在个别村,但带有普遍性,如不采取相应对策加以制止、纠正和引导,必将对农村社会的稳定构成威胁,同时对农村社会发展、经济繁荣和精神文明建设也相当不利。

4.农村文化消费结构比较单一

不同年龄段、不同文化程度的农民对文化的需求是不同的,但由于文化供给比较单一,农民的需求很难得到满足。目前,看电视已经成为广大农民的唯一消遣,而电视节目的针对性又差,难以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今后应提倡城市一些专业演出队编演些反映农民生活的节目下乡服务,组织一些电影放映队为农民提供更多的既有教育意义又有观赏性的好片子。另一方面也提倡农民自编自演,丰富自己的业余文化生活。(www.daowen.com)

5.农村女性劳动力文化素质偏低

农村固定观察点调查资料显示,1995年劳动力中文盲半文盲比率仍居高不下,为14.7%。其原因主要是一些农民追求短期的经济利益,迫其子女及早辍学做小买卖。另一方面农民负担过重也是主要原因。推行九年义务教育十几年来,仍有14.7%的农民目不识丁。农村文化素质不高在女性人口中表现尤为突出,农村女性文盲率高达28.09%,较市镇女性文盲率高1倍。农村第一、二、三产业在业人口所占比重分别为91.79%、3.93%、4.28%,其二、三产业所占比重极小。要发展二、三产业,急需大量的劳动力;而第一产业中,虽然有较多的剩余劳动力,但因其文化素质差,适应不了二、三产业发展的需求,难以向二、三产业转移。

6.村、社区没有充分履行文化供给功能

改革开放之后,农村的社会活动中心向家庭转移,部分地区村级组织形同虚设,无法真正履行文化供给的职能。这表现在文化基础设施落后,许多原有设施挪作他用。据调查十几年间农村阅报栏数量、运动场数没有显著增加,而文化活动室却有所减少。对文化事业投入少的问题在农村更为突出,基层文化场所较少,一些地方特别是贫困地区文化设施仍非常简陋,截止2000年,全国仍有144个县无图书馆,57个县无文化馆,5000多个镇无文化站。不少地方农民的文化生活还相当贫乏,封建迷信、赌博等社会丑恶现象沉渣泛起,严重影响农村的社会稳定和精神文明建设。

三、构建农村和谐社会要加强农村文化建设

农村和谐文化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的有效途径。当前,我们的农村思想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不小的成就,呈现出积极、健康、向上的发展趋势,但也存在着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农村文化建设成败事关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因此要构建农村和谐社会,必须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全面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

1.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关键要加强农村文化的基础建设

增加农村文化建设的投入,建设一批让农民乐意进去、进去后能够学到东西、能够有利于致富、能够转变观念的文化设施。加大对农村文化建设的投入,必须像重视农村经济工作那样重视农村文化工作,形成政府投入为主,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加大对农村文化建设的投入,逐步建立国家、集体、个人、社会相结合的多渠道投入体系,确保农村文化工作真正开展起来。

2.加强农村文化建设,要把农民进行文化建设的热情激发出来

在农民当中,有文化内涵,有文娱天赋,有组织才能的农民并不少,特别是进城务过工的农民,他们已经具备了组织城市文化活动的条件,只要把他们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让他们唱主角,农村的文化活动是能够活跃起来的。

3.培养农村文化人才

积极扶植农村专业和业余文化队伍,努力提高农村文化工作者素质,将文化建设与农民经济增收联系在一起,这不仅仅是劳动力产业,还要加入更多的科技文化含量。

4.加强农村文化市场管理

积极培育和完善农村文化市场,大力扶持健康有益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引导农民群众的文化消费,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更好地活跃和丰富农村文化生活。建立健全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文化市场行为,对文化市场进行有效管理。坚持“扫黄打非”,把重点整治与日常整治相结合。根据农村市场的季节性、喜庆性、地域性、流动性的特点,加强对重点问题、重点时间和重点地区的管理。搞好村容村貌治理,切实改变一些地方环境脏乱差的状况,提高农村社会的文明程度。

5.加强农村文化建设,重在教育

加强农民教育,营造文明乡风,是历史发展进程的客观要求。一方面,农民渴望接受教育;另一方面,农民需要不断的教育。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化,农民的思想观念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他们在求富、求知、求美、求乐的同时,一些群众中出现了信仰危机、公德缺失、价值观念差异、是非观念模糊等不容忽视的问题,如不及时加以解决,农村的一些优良传统会逐渐弱化,这不但影响到乡风民俗,而且会影响到农村发展稳定的大局。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坚持不懈地抓好农民教育。一要尽快实行农村义务教育完全免费制度;二要建立农村教育财政保障机制和农村教育管理体制;三要开展农民技能培训,使农民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守法讲道德的新型农民。

6.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坚持文化下乡

由于农村文化工作基础薄弱,要改变农村文化工作的被动局面,“送文化”仍然是现阶段活跃农村文化生活,满足农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应切实加强和改进“送文化”的工作,使之步入规范化、制度化、经常化的轨道。要建立良好的机制,丰富“送”的内容,活跃“送”的形式,选择“送”的时机。

7.加强农村文化建设,保护民族民间文化

中华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基本上在农村,文化的多样性也在农村,它是民族最重要的精神文化财富之一,是民族历史文化和精神情感之根。民间文化的本质是和谐,它的终极目的从来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因此它是我们建设和谐农村和先进文化的得天独厚的根基。由于各民族各地域的文化都是那一方水土独特的精神创造和审美创造,它又是人们乡土情感、亲和力和自豪感的凭借,以及永不过时的文化资源和文化资本。在新农村建设起步之时,应以全面的科学的协调的发展观,两个文明一起抓,将文化遗产的保护,率先列入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之中。所以说,保护民间习俗对民间文化价值的建构具有重要作用。

总之,新农村建设任重而道远。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追求的长期奋斗目标。新农村建设要紧紧围绕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改善农民生活质量这个中心任务展开。为了这一目标和任务,要坚持不懈地开展农村文化建设,培养和造就新农村的新型农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