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陕西省行政院校新农村管理机制:创新的实践

陕西省行政院校新农村管理机制:创新的实践

时间:2024-07-1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各地也在调查基础上,纷纷出台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并采取相应措施,有力促进了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的建设。结果使得农村实用人才总量不足、整体素质不高、地区间分布不均衡、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仍然很突出,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

陕西省行政院校新农村管理机制:创新的实践

创新农村实用人才管理机制,推进陕西新农村建设

赵春娥

(陕西省行政学院

【摘 要】创新农村实用人才评价机制、培训机制、选拔激励机制、信息服务机制、经费投入机制,是建设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的当务之急。

关键词】农村实用人才 机制创新 陕西 新农村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从总体上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新阶段的实际,为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而做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贯彻落实中央决策,搞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于促进陕西省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缩小城乡差距,构建和谐社会,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陕西是中国农业主要产区之一,是中西部农业较为发达的省份,共有耕地336万公顷,草地353万公顷,是一个典型的农业省。全省农业人口众多,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75.5%,第一产业从业人员占社会从业人员的52.2%,农业产值占国民经济总产值的比重达13%左右。全省城镇化率还不到40%,农村小城镇的人口仅占到16.6%,农业在全省社会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具有重要作用。只有实现农业现代化,才能实现农民的小康,才有全省的小康。小康大业,人才为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是要有一批能代表农村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农村实用人才。

农村实用人才是指具有一定的知识或技能,能够起到示范带动作用,用创造性劳动为当地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做出积极贡献,并得到群众认可的农村劳动者。

农村实用人才具体范围和对象是:一是区、县(市)以下事业单位中具有中等及以上学历或初级以上职称的农业专业技术人员和经营管理人员;二是拥有农民技术员职称的农民专业技术骨干;三是农业龙头企业、农产品加工企业、农业园区(基地)中的专业技术人员,以及中、高级技工、技师;四是农村中的科技示范户、专业(技术)协会中的骨干、农产品的种植养殖、加工致富带头人;五是农业龙头企业、农产品加工企业中的营销骨干,为农村科技成果转让、农产品销售等牵线搭桥的农村经纪人、农村营销大户;六是具有一技之长并能带动农民致富的能工巧匠,重点是农村经营(营销)管理、农业技术推广、种养能手、能工巧匠4支队伍。

一、农村实用人才在建设新农村中的作用

1.农民共同致富的“领头雁”

在农村和农业生产的各个领域涌现出的一大批专业技能型、经营管理型、市场营销型和劳务输出型、能工巧匠型的农村实用人才,代表着农村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一批用科学文化知识武装起来的新型农民,是农村宝贵的人才资源,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致富带头人。选定一批农村实用人才,依据个人所长,因村制宜,因产业制宜,对群众在资金上支持,在技术上帮带,在市场上引路,必能在带领群众实现共同富裕中发挥一个领头雁的作用。

2.科技应用、创新的“接力棒”

广大农村实用人才有着自身的独特优势,是上连“技术专家”,下连“一线农民”的桥梁纽带。能结合生产实践对自身所学技术进行消化吸收,再手把手传授给农民,充分发挥科技应用的“接力棒”作用,使先进的农业科技走出“象牙塔”,走进千家万户,走进各行各业、走进生产生活。广大农村实用人才在科技应用的实践中,不仅是单纯被动吸收,还能总结完善,提高科技应用的针对性、实效性、可行性,简化其程序,降低其成本,不断改进和提高农业科技的应用成效,从而提高先进科技在农业增产、增收、增效中的贡献率。更为重要的是能在原有思路、程序、水准上进行突破,在遵循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抓住关键、切中要害,及时、适当地进行科技创新,实现质的飞跃。

3.农村经济发展的“助推器”

在农村实用人才中,有的是市场信息捕获的能手、有的是产品流通销售的高手、有的是农业科技推广的强手,占据着农村农业经济发展必备的信息、市场、技术等要素。且富有吃苦耐劳、奋力拼搏、勇于探索的精神,必定比一般农民提早发现商机、提前抢占先机、提速跨入市场,从而成为农村农业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如在农产品流通销售领域,就活跃着一支极具能量和智慧的农村实用人才即农村经纪人队伍,他们长期活跃于市场,能及时准确把握市场供求信息,预测市场产品需求,摸清市场经济动向,能使农产品走出乡村,推向县城,迈向省城,输向全国,甚至走向全世界。

近年来,尤其是全国人才会议召开以来,从中央到地方都非常重视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的建设。2003年初农业部就启动了全国农村实用人才资源统计调查试点工作,首次在全国范围内将农村实用人才作为我国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行调查统计,以摸清实用人才队伍情况。这说明中央已充分重视了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各地也在调查基础上,纷纷出台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并采取相应措施,有力促进了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的建设。但在人才队伍建设中,问题和矛盾仍比较突出。如:农村实用人才工作缺乏统一的领导、规划和管理;经费投入尚不适应现阶段农民教育培训的需要;农民培训任务繁重,但专业师资、教材相对不足;缺乏对农村实用人才职称评定、认可的相应机制,难以调动广大农民提高自身素质的积极性等。结果使得农村实用人才总量不足、整体素质不高、地区间分布不均衡、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仍然很突出,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因此,建设一支留得住、用得上、素质高、技能强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就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当务之急。

正因如此,“十五”期间,尤其是近两年来,陕西省委、省政府非常重视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至今已有50万农村实用人才。2006年4月陕西省出台了由省人事厅牵头制定的《陕西省“十一五”期间农村基层人才队伍振兴计划》,振兴计划包括七大工程: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工程;乡镇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工程;乡镇、街道办事处和基层法检队伍建设工程;乡镇农技队伍建设工程;支农、支教、支医工程;学历教育工程;农村实用人才建设工程。农村实用人才建设工程计划每年培养、选拔农村实用人才10万人。到2010年,全省农村实用人才由现在的50万达到100万人。(www.daowen.com)

二、创新农村实用人才机制

1.创新农村实用人才培训机制

在整合农村实用人才培训资源的基础上,创新农村实用人才的培训机制。实用人才培养要立足于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人才支撑,为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业增长方式转变提供智力保证,紧紧围绕促进农村生产力发展这一中心任务进行。要从农村的实际出发,着眼市场需要,贴近农民的需要,在实用上做文章,在培训上下工夫。在内容上,要大力实施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加强农民转移就业引导性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和其他各类实用致富技能培训。在形式上,各农业教育培训机构要积极研究农村实用人才成长的特点,深入了解农民的培训需求,探索符合农村实用人才学习特点的教学模式,增强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力戒深奥抽象、空洞呆板、机械照搬的说教,要采取生动、直观、形象的形式提高培训质量,大力提倡田头示范、现场答疑、巡视辅导、电视讲座、网络教学、专题授课、结对帮扶、聘请顾问等形式对农村实用人才进行培训,切实增强培训形式的灵活性。要重点依托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系统和农业职业院校,充分发挥现代远程教育网络体系低成本、广覆盖的优势,通过广播、电视、互联网卫星网等手段组织教学。在专业设置上要重点围绕陕西“稳农、优果、兴牧”的发展思路,以粮食、果业、畜牧三大产业为主,开设农作物和畜禽良种繁育、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加工、旱作农业、节约资源和防治污染等专业,力争实现粮食生产稳定,果业生产能力和质量提高,畜牧业强势发展,生态建设成效显著,农民人均纯收入较快增长。要以农村劳动力中具有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服务以及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等领域的农民为对象。积极鼓励和支持学有所长的优秀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优先吸纳他们参加技能培训,引导他们成长为带动一片、富裕一方的农村致富带头人、农村营销大户、农民企业家和农村经纪人。要在高级人才库中建立农业专家库,组织举办高级进修班,选派农业经营管理人才和技术骨干到国内外培训,加强农村实用人才的国际交流。

2.创新农村实用人才评价机制

建立以生产实绩、农业生产技术推广及带领群众脱贫致富为重点,由品德、知识、能力等要素构成的人才评价指标体系。按照“个人申报、社会评审、业内认可”的方法,在农村实用人才界定范围内,实行村推荐,乡镇(街道)评审,区、县(市)认定的办法,两年选拔一次。农村实用人才的确认分为:涉农企事业单位中取得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国家执业资格证书和中高级技工证书及农民技术员证书的人员,通过相关部门确认可直接列入农村实用人才;未持有证书,但有一技之长且是带动当地农民致富的能人,根据条件由区、县(市)农口部门会同有关部门评审确认。对确认的农村实用人才,按照分层管理的原则,由区、县(市)统一填写《陕西省农村实用人才登记表》,建立个人档案和信息库。

3.加强农村实用人才信息库建设,建立健全农村实用人才信息服务网络

以省为单位,建立中级以上职称的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档案。完善农村实用人才信息发布制度,建立农村实用人才供求预测预报制度。在陕西农村经济信息网上,建立农村实用人才信息专栏,构建人才资源共享信息平台。

4.加大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在农业领域的推行和农民专业技术职称评审力度

积极推行农业行业部分职业就业准入制度,强化农业职业技能培训的基础作用。加强农业行业职业技能鉴定队伍建设,扩大农业职业资格证书覆盖面,提升农业职业资格证书的社会认可程度,促进农业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与职业培训制度、就业制度和劳动管理制度的衔接。积极做好农民专业技术职称评审工作,制定激励措施,鼓励农民申报技术职称。引导用人单位建立培训、鉴定、考核与使用、待遇相结合的激励机制,充分发挥农业职业资格证书在用人、任职、待遇中的激励作用。

5.完善选拔激励机制,加大对优秀农村人才的评选表彰力度

要鼓励农村实用人才开展科技开发、科技承包和提供有偿的技术服务,对取得重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要给予重奖;设立“农业技术能手”“农业实用技术拔尖人才”“优秀农村实用人才”等荣誉称号,表彰那些热爱农业、献身农业,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作出突出贡献的农村优秀实用人才。把农村实用人才选拔制度、职称评审制度、使用制度与激励制度结合起来,对那些能力较强、水平较高、贡献较大的农村实用人才,优先教育培养、优先提拔使用、优先晋级升职、优先充实到基层领导班子中。农村实用人才干事创业时,要在政策、资金、技术、信息、税收、产品等方面“优先、优待、优惠”。要立足于农民技术职称评定与晋升,加大实施“绿色证书工程”力度;对作出突出贡献和获得人事、农业部门颁发的中级以上农民技术员职称证书的农村实用人才,要力争建立政府津贴制度;开展好拔尖农村实用人才的评选表彰活动,在各级劳动模范以及优秀专业技术人员、优秀企业家等先进单位、先进个人评选时,应将农村实用人才纳入评选范围,凡符合条件的都应推荐、评选,做到与国有单位同类人员一视同仁。

扩大宣传,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营造良好氛围。通过各种渠道,抓住各种时机,大力宣传农村人才资源开发的方针、政策,坚持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相结合,定期表彰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农村实用人才、农村实用人才工作先进单位、先进个人,大力宣传农村实用人才开发取得的经验成效以及优秀农村实用人才的典型事迹,引起全社会关注,争取各方支持,努力在全社会营造尊重、爱护、激励农村实用人才的良好氛围,为农村实用人才的成长和充分发挥作用创造宽松的社会环境。

6.创新经费投入机制,加大经费投入

安排适当经费用于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开发、奖励工作。各级财政部门要在年度预算中安排专门经费,在项目和配套资金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拓宽融资渠道,建立健全政府、社会、用人单位和个人多元资金投入机制,以满足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陶明友.建设新农村与实用人才[N].组织人事报,第1429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