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农业产业化发展促农民收入增长

农业产业化发展促农民收入增长

时间:2024-07-1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十六大”报告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深入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就要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和农业综合效益,以实现农民收入的增加。

农业产业化发展促农民收入增长

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促进农民收入增长

张荣荣

(平塞县行政学校

【摘 要】本文从实现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以及在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过程中的主要工作两方面分析了陕西省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对促进农民收入增长的意义和途径。

【关键词】农业 产业化发展 农民增收

农民收入问题是当前“三农”问题的核心,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出发点和归宿。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使广大农民由温饱全面进入小康,是我们面临的带有根本性、全局性、政治性的历史任务。“十六大”报告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深入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就要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和农业综合效益,以实现农民收入的增加。

一、农业产业化是实现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

农业产业化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和农村经济深化改革和进一步发展的必然选择。它综合地发挥了生产专业化、布局区域化、经营一体化、服务社会化、管理企业化等诸多优越性,对于促进农业和农民增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推进农业产业化,是提高陕西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的有效手段

近年来,陕西农业产业化有了较快发展,但总体来看,产业化水平不是很高,绝大多数地方还是以千家万户的分散经营为主,农业生产自求平衡,还脱不了“大而全”“小而全”的羁绊。这种超小规模经营容易造成农业吸纳新技术的成本高,使一般农户通过采用新技术发展高产优质农业以实现增加收益的动力不足;也难以推广使用农业机械和农业科学技术。而实行产业化有利于解决这种小规模经营与采用科学技术的矛盾,形成一种集信息、技术共享,生产、加工、销售等成龙配套服务的规模化生产的新型科技成果推广应用体系,必将对转变农业的增长方式,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的过渡产生积极的影响。

2.推进农业产业化,是引导农民走向市场的重要途径

推进农业产业化,能有效地克服农户小规模经营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农民在走向市场的过程中面临自然和市场的双重风险。农户小规模生产,主体分散,经济实力脆弱,难以抵御双重风险的压力。而采取农工商联合的形式,把分散的家庭经营同集中的市场需求有机联系起来,通过延长产业链条提高农产品的附加价值,通过各种中介组织为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这些中介组织和龙头企业,在农户与市场之间架起了桥梁,帮助农户屏蔽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提高农户经营的效益,促进农户走向专业化和商品化经营。

3.推进农业产业化,是有效转化农业劳动力的重要手段

我国人口众多,又是农业大国,劳动力就业压力大,农业产业化的不断发展,使农民的就业门路大大拓宽。而且随着一体化生产组织的日益完善,生产、加工、运输、仓储、销售等环节逐步配套,产业化所带来的生产能力的扩大和生产领域的不断扩展必将吸纳更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利于农村劳动力的分流和就地转化。

4.推进农业产业化,是提高农业比较效益的重大举措

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在相当程度上是社会效益高、经济效益低的弱质产业,在比较利益规律作用下,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必然向比较利益高的非农产业流动,使农业处于投入严重不足、发展后劲乏力的困境,这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发展的难点所在。农业产业化提高了农业专业水平和技术水平,并将一、二、三产业融为一体,通过规模经营和多层次加工使农产品实现重复增值。特别是通过“公司+农户”“专业协会+农户”“股份合作”等组织形式,使企业与农民之间形成了“利益共享、风险均担”的经济利益共同体,在一体化经营体系内部进行利益互补,农民除了可以获得种植业养殖业的收入外,还可以分享加工业和服务业的部分利润,从而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业的比较效益。

二、围绕农民增收,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www.daowen.com)

要确保农民收入的增长,最基本的要求是两个:一个是要在确保农产品总量的前提下提高农产品质量,使农民的产品卖得出去,卖得起价,实现农产品的商品价值;另一个就是要解决农产品长期卖原料和卖初级加工品的状况。而从近年来探索的实践来讲,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必由之路、战略之举。推进产业化经营要突出抓好五个方面的工作。

1.要坚持择优发展战略,加速优势产业发展

加速优势产业的培育,就是要根据资源优势和国家产业政策,抓好区域布局,促进优势产品、优势产业向优势区域集中,形成各具特色的专业化、规模化生产。

永寿县1988年被命名为陕西省优质苹果生产基地县以来,延伸产业链条,建设服务体系,以销促产,坚持把苹果产业作为发展农村经济的“拳头”产业来抓,目前已组建了乡级果树服务站13个、乡村果农协会156个、1123个果品销售经纪人,将永寿“金玉寿”牌苹果销往全国20多个地区,并通过转口贸易销往越南、俄罗斯、马来西亚、中国香港等。全县建成3座库容3000吨的果品贮藏气调库和一条2000万只苹果套袋生产线,填补了永寿县果品储藏加工企业的空白。同时,引进了咸阳安德力3万吨果蔬汁生产线,半年加工果品10万吨,加工果汁1万多吨,实现产值5000万元。2005年苹果总产值1.99亿元,较2004年增加0.49亿元,农民人均苹果收入达到720元,较2005年增加92元。

2.要主攻薄弱环节,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

扶持产业化就是扶持农业,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因此,我们要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培育和发展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要鼓励企业之间的联合和兼并,要按照国家重点龙头企业政策要求,进一步加强和完善、落实扶持龙头企业的各项政策措施,尤其要注重技术改造和技术进步,积极引进、开发和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打造龙头企业的精品名牌,不断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

根据农业部产业化办公室统计,截至2002年底,全国共有各类农业产业化组织9万多个,比2000年增长41%,带动农户总数达7000万户,占到全国农户总数的30%。其中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有372家,平均每家的固定资产为2.5亿元,平均销售收入为7.1亿元,平均带动农户7.6万户。省级重点龙头企业达到1839家,其他龙头企业2万多家,形成了以国家级龙头企业为核心,省级重点龙头企业为骨干,数万个小型龙头企业为基础的农业产业化企业群。与此同时,2002年全国采取协议收购方式的农产品订单所覆盖种植业面积达到3.27亿亩,约占当年全国农业播种总面积的14%,其中近一半是由龙头企业下达的。

3.要完善利益分配机制,处理好龙头企业与农民的经济利益关系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利益分配机制是否健全、是否合理、是否落到实处。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有的地方搞的“订单农业”,订单兑现不了,这里除了法律意识淡薄、合同不尽规范等问题外,最严重的原因还是利益分配关系没有处理好,以致一些地方的产业化经营是松散的,甚至是流于形式的。所以在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要逐步建立和完善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利益机制,让企业与农户真正做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让农户与企业之间利益联结更加紧密,从而促进农业产业化的健康发展。陕北肉羊产业协会的成立,不仅标志着以中北实业集团为龙头的陕西肉羊产业链已经形成,还标志着陕西省肉羊产业的发展已走上了有组织、有规划、市场化、现代化的快速发展之路。对加快陕西省农业产业的结构调整,对贫困地区农民增收致富,对整合我省现有资源,推动肉羊产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都有积极的意义,同时也是我省为贯彻党中央的“支持三农,服务三农”政策,大力调整农业结构,切实提高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的重大举措之一。陕北肉羊产业协会将通过一批专业从事畜牧业的骨干和行业专业人士,实现我省畜牧肉羊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和产业化开发,调查研究国内外肉羊产业及相关行业的发展动态和趋势,为政府制定行业政策、法规、规划等提供咨询和建议,为肉羊产业的科研、生产、加工、销售及时提供市场信息,指导产业的相关工作。也为我省整合陕北的优势资源,以龙头企业组织带动陕北农民发展肉羊产业,把松散的农民组织起来,把分散的土地充分利用起来,把陕北原来无序的畜牧业变为有序的畜牧大产业,无疑又是一个创举。目前,该公司生产的“澳客鲜”羊肉系列产品已在西安上市,而且市场反映良好。

4.因地制宜,采取适宜的产业化经营模式

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水平是和生产力发展水平密切相关的。中国农业的生产力水平还不高,农业产业化经营还处在一个不断发展的初级阶段。从中国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现状来看,最为有效和有发展潜力的是两种组织形式:一是建立在股份合作制基础上的农工商联合企业。这种经营组织形式从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把产、加、销(农、工、商)技术,生产资料等服务用共同的利益连接起来,形成利益共同体。在加入WTO后,一家一户是无法面对大市场的,应以土地入股,由公司(农、工、商联合企业等)进行统一规划和策划,使广大的农村变成一个个大型的规模化、集约化企业,由企业面对市场;农民则成为企业的员工,通过土地入股分红和领取工资两种获利方式,和企业的发展紧紧连接在一起。二是“公司+中介组织+农户”的组织模式。“公司+农户”或“企业+农户”是农业产业化发展中较有优势和潜力的经营组织形式,对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但是公司(企业)和农户是两个完全独立的利益单元,尽管通过合同关系可以把两者衔接起来,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如文化技术素质、生产资料(化肥农药、农膜等)供应和质量等问题,经常会出现有意或无意的违约、毁约现象。由于大多数公司(包括农产品加工企业和营销企业)无力监管农户的生产过程,企业和农户之间只是一种松散的衔接,有些完全是一种产品买断的关系,其结果是对企业和农户的经营产生了不良影响。而“公司+中介组织+农户”这种经营组织形式,则可以通过中介组织来落实公司与农户之间合同或订单中的责权利。中介组织对农户和企业生产经营进行监管,同时完成中间的各种服务。这是市场经济和法制社会的一种有效模式。在这种产业化经营组织形式下,各地可以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采用合同制、合作制、股份制会员制等利益联结形式,逐步使公司、农户和中介组织之间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济共同体。同时,各地要根据入世的要求和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要求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不断予以探索、创新和完善。

前些年,广大农村在发展“一村一品,一县一业”,推进农村产业化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很大成效。目前,有些地方把建设新农村理解为给农民修路、架桥、盖新房,改变村容村貌,但这绝不是新农村建设的全部内容。应当明确的是,基础设施建设的目的也是为了发展产业,提供发展和致富条件,没有好的产业农民还是富不了。陕西省旬邑县经过十多年的摸索,找到了适合当地发展的苹果产业。目前,全县苹果种植面积已达32万亩,总产25.5万吨,农民仅苹果一项人均可增收1380元。而与之相邻的有些县,自然条件与旬邑相当,甚至比旬邑还好,由于没有发展起能够带动农民致富的主导产业,多数农民与旬邑相比仍然贫困。安塞、延长的农民则因发展大棚蔬菜而致富,安塞大棚蔬菜已发展到22600棚,许多农民靠种植大棚蔬菜脱贫。延长县黑家堡镇发展大棚蔬菜4042棚,每棚占地0.8亩,投入0.8万元,年收益1.2~2.0万元,一年可收回成本并有盈利。该镇杨家湾村2005年大棚蔬菜收入高达100多万元。

5.坚持富民为先,组织扶持富民产业是政府的中心工作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新农村建设,必须把富民放在第一位,持续稳定地增加农民收入,这就需要壮大产业富民。围绕促进农民增收推进产业化,拉长农业生产链条,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

扶持农民产业发展有多种途径:一是把政府对农业的转移支付直接投入到农业生产上,像安塞、延长那样,政府出资补贴农民建蔬菜大棚;也可以对化肥、农药、薄膜等农业生产资料进行补贴。二是投入到农业示范园、示范村、示范户的建设上。三是投入到农业生产的配套设施建设上。旬邑县依靠政府以工代赈资金投资132万元,建设了新丰抽水站,使赤道、张洪两个乡的2737亩苹果园得到了灌溉,苹果年均增收88.9万元。四是投入到与扶持富民产业发展的相关服务上,如农业科技推广、农民培训、地方特色产业宣传、农产品市场开发、扶持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等。

组织引导要从当地的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发展各具特色的产业,逐步走上产业化经营的道路。可以“一村一品”或者“一村多品”,也可以“多村一品”,一切以客观实际来决定。政府要高度重视典型示范的作用。旬邑的苹果之所以能成气候,典型村和典型户的示范起到了很大作用。安塞县投资800万元建了占地290亩的100个蔬菜大棚,对全县发展大棚蔬菜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致富产业找到了,政府就应当把工作重点转移到为农民服务上,下大力气培训农民,组织科技下乡等活动,帮助农民建立和发展各类协会等合作经济组织,把致富产业做强做大。近年来,旬邑、安塞、延长等县在发展产业方面进行了大量投资,包括由政府出资建设示范园、对农民无偿进行技术培训、为农户聘请技术人员、开拓市场等收到了显著效果,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农民收入增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