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陕西省行政院校建设新农村论文精选

陕西省行政院校建设新农村论文精选

时间:2024-07-1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张继锋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做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决策,为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指明了方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涉及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各个方面,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发展为基,规则先行,以人为本,坚持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快农民增收致富步伐,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

陕西省行政院校建设新农村论文精选

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力推进新农村建设

张继锋

旬邑县行政学校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做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决策,为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指明了方向。贯彻落实这一重大决策,必将促进科学发展观的全面落实,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引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步入新境界,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和社会和谐进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涉及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各个方面,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发展为基,规则先行,以人为本,坚持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坚持发展为基,加快富民步伐

发展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关键。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快农民增收致富步伐,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

1.深化农业结构调整,发展主导产业,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农业产业化

增加农民收入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前提和基础。要在强化农业基础地位的同时,作为渭北旱塬旬邑县来讲,以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为突破口,在确保粮食生产的基础上,突破果、畜、草、药、烟五大产业,大力发展精品农业、生态农业、品牌农业和创汇农业,全力实施区域特色明显,比较优势突出,市场竞争力强的特色高效农产品产业优势,千方百计增加农民的收入。

(1)要做大做强苹果产业。按照扩大规模、提升品质、培育名牌、壮大龙头的思路,以绿色有机基地建设为主抓起,坚持不懈地做大做强苹果产业,争中国第一,创世界名牌,出一流效益,建成苹果专业强县。力争到2010年,全县苹果总面积由现在的30万亩达到40万亩,总产达到40万吨以上,优果率达到80%以上,实现产值8亿元,农民人均苹果收入1500元,占全县GDP的56%,真正使旬邑苹果成为全县农民增收致富的第一支柱产业。

(2)要稳步推进畜草业。依托我县天然草场和人工草场资源优势,大力实施科技兴牧战略,不断优化畜禽结构,健全强化疫病防治和社会服务体系,以奶羊养殖为突破口,积极兴办养殖小区,加快发展肉牛肉羊养殖,稳定提高猪禽存栏率。到“十一五”末全县建成7个畜牧养殖大乡,100个养殖小区,70个养殖大村,300个养殖大户,全县畜禽存栏达到60万个羊单位,肉类总产1.9万吨,禽蛋总产9000吨,优质牧草保留面积15万亩,畜牧生产总值达到1.5亿元。同时,要大力推广“果—畜—沼—草”等生态农业模式,发展绿色食品生产,提高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3)要积极发展中药材。抓住国际“中药热”和全省主攻中药材产业的历史机遇,以中药材GAP基地建设为目标,坚持规范化种植和野生药材开发相结合,发展壮大我县中药材产业。到2010年,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达5万亩。

(4)要扩大烤烟生产规模。以中上部塬区等乡镇为重点,扩大规模,增加面积,引进新品种,推广新技术,完善生产经营模式,提高烟农作务水平,确保全县烤烟生产大县地位。“十一五”期间,全县烤烟种植面积稳定在2万亩以上,建成万亩烤烟大镇1个,年收购烟叶5万担以上。

2.努力发展二、三产业,加大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力度,推进城镇化

按照“注重特色,注重规模,注重区域,注重产业实力”的要求,推动城乡区域调整,集中发展规模较大,辐射能力较强的小城镇,提高小城镇对农民的吸纳能力,鼓励农民向小城镇转移,不断扩大农民就业渠道,发展二、三产业。尤其是像旬邑这样文化底蕴深的大县,要在进一步开发旅游资源,在第三产业上实现新跨越。精心策划旅游宣传,扩大旬邑人文旅游知名度。精心设计开发自然风光、历史文化、文物古迹、民俗风情旅游产品,加快石门山省级森林公园建设和革命圣地马栏旧址修复,完成县城文庙修缮和唐家民俗馆残损院落改造修复,打造旬邑旅游新亮点。同时,依托旬邑优质绿色苹果,积极发展果品采摘、农业观光、农家乐等农业旅游项目,吸引城里人到旬邑休闲度假,享受田园风光,以提升旅游层次和水平,增加旅游综合收入。(www.daowen.com)

3.用抓工业的思路抓农业,延长农业产业链,推进农村工业化

积极扶持和发展市场竞争力强、科技含量高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完成通达果汁厂、乐仙果蔬气调库、旬宝果业包装公司二期扩建工程建设任务,力争在农产品深加工、商品化处理以及包装、储藏、运输、营销等农业企业发展上实现新突破,增强龙头企业对农民的辐射带动力,构建特色农产品加工产业群,发挥工业对农业的带动作用。

坚持规划先行,促进协调发展

规划是龙头,规划的水平决定新农村建设的水平。新农村建设规划应注重系统性、前瞻性和可行性的统一,既要严格标准,又要符合实际。在建设规模上,力求自然和谐,形式多样;在建设方法上,超前规划,分步实施,先易后难,逐步推进。一要全面规划。对全县村庄进行一次普查,坚持超前、科学、特色、文明的原则,统筹兼顾,有重点的集中规划一批布局合理、设施配套、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的新农村。既抓新村规划,又抓旧村改造;既抓水、电、路、校舍等基础设施规划,又抓绿化、美化规划。尤其是结合村庄的地形、地貌,设计“田园风光式”“农民别墅式”等,做到一村一景,切忌“一刀切”,防止简单的整齐划一,盲目追求一个模式。二要功能齐全。一方面加强水、电、路、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新村建设最低柏油化,有条件的村可修水泥路;另一方面建立和完善服务体系,调整教育、商业网点,完善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电视电信以及绿化、美化、亮化、净化等配套设施。三要强化管理。改变过去随地吐痰、乱倒垃圾等不讲卫生、不讲文明的陋习,改变“脏、乱、差”面貌,自觉遵守村规民约,文明守法,尊老爱幼,爱护公共设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树立文明乡风,积极开展文化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满足群众精神需要。

系统性。依据统筹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制定新农村建设规划,正确把握四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使规划成为有机统一的整体。

前瞻性。新农村建设是一个动态过程,制订规划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把标准定得高一些,超前一些,为未来发展预留空间。

可行性。立足各地农村实际,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做到高标准建设与农民的承受能力相统一,防止搞不切实际的大拆大建,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同时也要防止违背群众意愿随意撤村并村。制订规划应详细周密,既有总体安排,又有阶段目标;既有任务要求,又有落实措施。

坚持以人为本,体现群众意愿

农民群众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推进新农村建设,必须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尊重群众,依靠群众,服务群众,造福群众,使新农村建设成为惠及广大农民群众的民心工程

树立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要多听取群众意见,不搞盲目攀比,不搞强迫命令,不搞一手包办。把新农村建设与农民求实、求安、求乐、求美、求和谐的要求结合起来,激发新农村建设的原动力。尤其是要充分尊重农民群众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权利,凡涉及资金筹集使用,项目招标以及工程质量等重要事项,都须经村民大会通过,“大主意”必须由农民自己拿。

突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大力发展农村“路、水、电、医、学”等公共事业,规划和完善农村低保和特困户救济制度,把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结合起来;把村庄整治与新村建设结合起来,完善基础设施,治脏、治乱、治差,改水、改路、改厕、改厨、改圈,实施“净化、绿化、美化”工程,营造良好的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环境

着眼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要着力完善农村文化教育设施,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以先进文化占领农村文化阵地;广泛开展公民道德教育,提高农民思想道德素质;加大普及文明生活、科学婚育、卫生保健等知识的力度,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加强民主法制教育,普及法律常识,提高农民守法的自觉性;加强知识技能培训,提高农民自主创业和转移就业的能力。总之,通过积极引导扶持,把良好的愿望化作群众的自觉行动,真正把新农村建设办成“民心工程”和“满意工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