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陕西省行政院校论文精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报告

陕西省行政院校论文精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报告

时间:2024-07-1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搞一刀切这样的教训我们过去是太多了,这次建设新农村不应该重演。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已经为我们描绘出了一幅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美好蓝图。

陕西省行政院校论文精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报告

建设新农村的几点辨证思考

刘耿胜

(西安市行政学院

【摘 要】建设新农村是新世纪我国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也是一项长期艰巨的系统工程。在实施中要注意用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处理好几个方面的关系:要因地制宜,不能搞一刀切;要把长远规划和近期目标相结合,不走形式;加大国家投入是必须的外部条件,提高农民素质是关键的内在要素。

【关键词】建设新农村 辨证思考 几方面关系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们党在新时期提出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对于实现我国的四个现代化,建设全面小康,构建和谐社会无疑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建设新农村又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既需要我们长期不懈的努力,也要注意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

一、注意特殊性,因地制宜,不能搞一刀切

所谓建设新农村,就是使我们的农村都能达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实际上就是实现农村的全面小康和构建和谐农村。我国农村幅员辽阔,东部和西部、南方和北方农村的自然条件差异很大,经济发展水平更是不平衡。就是在同一个地区,各个区、县之间,各个乡、镇、村之间都有一定的差距。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在建设新农村的时候,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突出地方特色,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绝不能用一种发展模式去套,不能搞一刀切。特别是不能发一个红头文件,要求各个乡村都要按照某个模式某个样板去做。现在有些地方已经有了这种苗头。少数领导干部,头脑一热,大搞长官意志,违背农民群众的意愿,搞瞎指挥,乱摊派,加重农民的负担。这些做法和我们党建设新农村的本意是背道而驰的,必须得到纠正。搞一刀切这样的教训我们过去是太多了,这次建设新农村不应该重演。

要真正做到因地制宜,首先就要进行认真的调查研究,从各个地区、各个乡镇和村组的实际出发,分析当地的优势和不利条件。从其地理位置、资源状况、产业方向和经济发展水平诸多方面考虑,找出其发展的优势和潜力,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各种资源和人才的作用,这样才能尽快脱贫致富和加快发展。其次,要采取具体措施,发挥本地优势,突出特色产业。如果此地适合种植业,就根据本地的土壤、水、阳光等条件发展粮食、蔬菜和水果的种植;如果此地适合发展养殖业,就大力发展各种养殖;如果此地适合发展工业和商业,就可以发展各类工商企业;如果此地适合发展旅游业,就可以搞农家乐之类;如果此地劳动力充足,就可以经过培训,进行劳务输出。我们只有经过认真调研,分类、具体指导,才能真正做到因地制宜,因村制宜,因人制宜,也才能充分发挥各地的优势,充分利用各地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把农村巨大的人口负担转变成宝贵的人才资源,让亿万农民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劳动致富,创造新的美好生活。

二、要把长远规划和近期目标相结合,全面推进,不走形式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宏伟的事业,也是一项长期的任务,需要数年的努力奋斗,绝不是短时期可以完成的。对此,我们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因此既要有长期的建设规划,又要有近期的工作任务。推进新农村建设,应把科学规划放在首位。制订规划应立足当前,把握长远,统筹安排,广泛听取基层和农民群众的意见与建议,尊重自然规律、科学规律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按照方便农民、提升农村、发展农村产业的要求,合理规划农民居住区、产业发展区以及发展农村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尤其要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民风民俗、文化历史、地理特点等,把土地、水系、清洁能源、集中居住区规划好,并搞好年度建设规划与中长期规划的衔接。规划制定以后,应分清轻重缓急,分步实施,扎实推进。

建设新农村就是要从根本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即“三农”问题,是要全面推进农村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绝不仅仅是修些道路,盖些新房就算完成了事。因此要特别注意不能搞突击运动形式主义,也不能搞强迫命令,而应该扎扎实实地为农民群众干实事。推进新农村建设,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提升农民的生活质量,是广大农民期盼已久的事情。同时农民也有三怕:一怕敛钱,二怕强迫,三怕折腾。农民之怕,根本的问题在于他们担心各地在新农村建设中,能不能尊重农民的意愿,能不能切实为他们的利益着想,能不能真正提供给农民想要的东西。

因此我们在新农村建设中必须要尊重农民意愿,加强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在规划和建设上,量力而行,不增加农民的负担,不期待一蹴而就。新农村是农民自己的家园,农民最期盼什么、最需要什么,农民最有发言权。所以,尊重农民意愿,发挥农民的自主性,是保障新农村建设成功推进的一个重要前提。如果忽视了这一点,就可能导致在新农村建设中投入了大量资金,付出巨大努力,却事倍功半,没有实现预期的目的,甚至引起农民的抵触。

推进新农村建设,要引导广大农民充分认识到新农村建设对农民自身、对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意义。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已经为我们描绘出了一幅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美好蓝图。要实现这一蓝图,需要多方面的努力,更需要农民的理解与支持。所以,我们一定要制订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循序渐进、踏踏实实地推进。

三、必要的外部条件:加强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www.daowen.com)

毫无疑问,亿万农民群众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力军。但是作为各级政府,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必要的外部条件也是必不可少的。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的农村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和城市相比,农村的各项基础设施还是相当滞后的。农村地域占我国国土的大部分。农村人口占我国人口的大部分。没有广大农村的现代化,就不可能实现整个国家的现代化。没有农村的小康,就不会有全国的全面小康。因此,必须要从国家发展的长远战略目标重新认识建设新农村的重大意义,国家必须肩负起建设新农村的历史重任,应该为农村建设提供大量的财力和物力。我国改革开放的成果应该也必须要惠及几亿农民群众。

要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加大各级政府对农业和农村增加投入的力度,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强化政府对农村的公共服务,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国家应加大对农村公路、电力、通信、广播电视、供水等基础设施的投入,应该将其纳入国家的规划和财政投资范围。只有提供了这些基本的生活和生产条件,才能更有利于广大的农民群众奔小康,也能从根本上缩小城乡差别,减轻农民负担。

公平正义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也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应进一步采取措施,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结构,如把教育资源和医疗资源更多地投向农村,实行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制度,建立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等。

农村的教育、医疗问题始终是广大农民群众最切身、最关心的问题,也是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的最大的差别之一。农村的九年制义务教育关系到提高广大农村人口素质乃至全民族素质的大事。中央、国务院已经做出了减免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的决定,各地应该认真落到实处,使得义务教育普及率达标。

目前,农民看病贵、看病难已经成为一个社会热点问题。建立农村医疗保险制度也是刻不容缓的了。国家应该加大农村医疗建设的力度,重点建设好县级医院、乡镇医院和村医疗所。国家要加大财政投入,加强农村医生队伍建设,使农民群众真正做到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县,享受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农村养老保险问题也是一个农民群众很关心而又长期未解决的重要问题。国家应该在试点的基础上,逐步探索适合中国特色的农村养老模式。这对于农村的计划生育,控制农村人口增长快有重要意义。

四、关键的内在要素:提高广大农民的自身素质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最根本的任务是要提高亿万农民的自身素质。这里所说的素质,不是单指农民的某种素质,而是指其综合素质,其中包括思想、道德、文化、科技、身体等各方面的素质。发展农业生产农民是主体。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生产发展的关键。只有加快培养出新型农民,才能改变农民素质低下,技术落后,致富无门的现状,也才能使新农村建设有人才资源基础。提高农民素质首先要提高农民的民主法律素质。我国农村实现村民自治,这是一种全新的基层民主管理模式,要使其充分发挥作用,就要求建立健全乡村治理新机制。应努力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村民自治组织要决策实现科学化、民主化、程序化、制度化。要尊重农民意愿,扩大农村基层民主,健全村务公开制度,完善民主议事制度,确保农民群众依法行使当家做主的权利。还要大力增强农民群众的法制观念,要养成讲法用法的好风气,特别要加强对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法制教育。一方面,到那儿务工,都应遵纪守法;另一方面,要学会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其次要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要从根本上转变农民传统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交往方式和价值观念,就要不断引导农民通过投身建设新农村的实践,切实转变观念,提高文化水平,陶冶情操,在走向富裕、迈向文明和建设新农村过程中使自己真正成为这个伟大事业的价值主体和创造主体。在推进精神文明建设中,要大力发展农村文化事业,开展群众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文体活动,保护和发展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优秀传统文化。要加强乡风文明建设,要经常给农民群众进行社会主义道德观的教育,进行“八荣八耻”的教育,积极倡导健康文明新风尚。要加大社会治安管理力度,加大科学普及力度,促使广大农民形成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再次要提高农民的文化科技素质。文化素质是农民综合素质的基础,要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必须先抓文化教育。要着力普及和巩固农村九年制义务教育,狠抓文化教育。“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必须从“娃娃”抓起。要注重改善农村办学条件,加强师资力量,使适龄儿童全部入学,接受九年义务教育。要千方百计杜绝辍学现象,确保农村不出新文盲。与此同时,要抓好成人教育,特别是要开展扫盲,通过若干年努力,将农村文盲扫除干净。

要重视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工作,加快建立政府扶助、面向市场、多元办学的培训机制,提高农民的技能。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其在农村中广泛应用,现代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对农业劳动者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农民必须具有较高的科技文化素质,才能适应新科技、新文化、新观念及农村经济发展的要求,所以对农民实施终身教育已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要以农技校为阵地,开辟农民的第二课堂,利用多种形式对农民实施科技教育,举办蔬菜、林果、畜牧、水产等各类培训,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

四是要提高农民的经营素质。实际上,这也就是提高农民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在我国现在的农村经济体制下,一家一户的农民,实际上都是市场经济的参加者。这样,农民的经营能力如何,就是至关重要的了。因此要把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各地要根据实际,全面开展“一户一技能”的培训活动,大力培养各种各样的农村生产示范户、有一技之长户、市场经营户等。同时,各级政府也要为广大农民走向市场经济创造各方面有利的条件,提供各种各样必要的服务,出台些优惠的政策,搭建些发展的平台。这既是我们各级政府的责任,也是当前迫切应做的工作。

五是要提高农民的身体素质。国家要加大投入力度,切实改善农村医疗保健服务设施,提高农民的身体素质。要优化人口结构,我们不仅要做好量的控制,更应做好质的提高,其中,提高农民的身体素质是关键的一环。我国农村的医疗保健服务设施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现在应努力改变这种状况。我们应该通过国家划拨和民间赞助等多种方式积累一定的资金支援农村的医疗保健建设,改善其医疗卫生设施,提高其医护人员的专业技能,为农民身体素质的提高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目前建立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已经是一项紧迫的任务,各地在试点的基础上,应加快建设步伐,真正从根本上解决农民看不起病的问题。同时要宣传和普及卫生科学知识与方法,增强农民自我保健能力。

我们的各级党委和政府都要把培养“新型农民”作为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来抓。要千方百计筹措资金,把钱用在刀刃上,用在提高农民文化、技术素质上,用在农民培训上。要制订规划,制定措施,循序渐进,稳步推进,要扎扎实实地搞好农民培训。不能急于求成,更不能听之任之,放任自流。可以说,造就“新型农民”的快慢,决定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快慢。建设新农村,培养“新型农民”不仅是关键,更是根本。只有抓住根本,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才能全面推进,加快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