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中国人的文化性格及南方季风风土类型

中国人的文化性格及南方季风风土类型

时间:2024-07-1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二)南方季风风土类型南方季风风土类型较之北方类型地方性更要强,地域特征更鲜明。根据地理单元和人文状况,南方季风风土类型大略可分为长江上游山地类型、长江中下游平原类型、南部低山丘陵类型。秦巴山地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长江上游山地因地形限制,云贵高原长期是少数民族所居住。汉中郡其分野与巴、蜀同占。巴“其民质直好义,土风敦厚”,“重迟鲁钝,俗素朴,无造次辨丽之气”。

中国人的文化性格及南方季风风土类型

(二)南方季风风土类型

南方季风风土类型较之北方类型地方性更要强,地域特征更鲜明。

根据地理单元和人文状况,南方季风风土类型大略可分为长江上游山地类型、长江中下游平原类型、南部低山丘陵类型。

1.长江上游山地类型

长江上游山地包括四川盆地、秦巴山地、川黔滇西南山地等。

秦巴山地主要指秦岭和大巴山,这是横亘我国中部,构成我国自然地理南北差异的重要界山。秦岭与大巴山之间为汉水谷地。

秦巴山地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龙门山、大巴山及鄂西北山地的生物气候条件接近四川盆地。谷地宜农,山地宜林牧。

▶秦巴山地风光

关中翻越秦岭、大巴山,你会感到秦巴山地别有春色;进入四川盆地,你会惊讶身处另一番境地。

四川盆地是一个典型的盆地,盆地内有三个地貌区:盆东平行岭谷,盆中方山丘陵,盆西平原。

四川盆地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主要特点是:冬暖春早夏热,无霜期长;湿度大,云雾多,日照少。四川盆地降雨的集中情况较缓和,而且秋冬多阴雨,冬干现象不明显。多雨区主要分布在盆西边缘山地,雨量1300—1900毫米,少雨区分布在盆地中部丘陵地区,约为800—1000毫米。

长江上游的川黔滇间深谷降水仅有数百毫米,而且降水季节分布不均,云南高原和川黔西南山地在3—4月多出现春旱。影响农作物的收成。

长江上游山地的植被区系和群落的组成十分复杂,植物资源丰富多彩。四川的被子植物、蕨类植物种类之多仅次于云南,而裸子植物则占全国第一。云南更是向有“植物王国”之称。这一地区的森林植被呈垂直分布,景观分明。经济林木药用植物果树品种亦很多。这一地区的资源动物亦极丰富,种类为全国资源动物种类总数的一半以上。

长江上游山地河流纵横,经流量很可观,四川盆地为这一地区地势最低处,盆形地貌迫使河流自四周汇入川江,再切过巫山进入江汉平原,河网结构为不对称的辐集型。

长江上游山地是农业生产较为理想的地区,从降水量土壤肥力光热条件、气温等要素来看,都适宜一年多熟的栽种方式,是一个完全能够提供解决生存条件的地区。

长江上游山地因地形限制,云贵高原长期是少数民族所居住。他们长期过着相对隔绝的生活。作为中华民族主体的汉族主要生活在秦巴山地和四川盆地。

中国史籍对秦巴山地、四川盆地的居民风俗习惯也有一些记载。兹略举如下:

梁州(今秦巴山地)虽篷室柴门,食必兼肉,好祀鬼神,多溺于逸乐。人多工巧绫锦雕镂之纱;少从宦人士,或至耆年白首,不离乡邑。崇重道教,犹有张鲁之风。颇慕文学,时有斐然。

汉中郡(今秦巴山地)其分野与巴、蜀同占。其地东接南郡,南接广汉,西接陇西、阴平,北接秦川。厥壤沃美,赋贡所出,略侔三蜀。土地险隘,其人半楚,风俗略为荆州沔中郡同。

广汉郡(今四川西部)土地肥美,有江水沃野,山林竹木,蔬食果实之饶。民食稻鱼,亡凶争忧,俗不愁苦,而轻易淫佚,柔弱褊厄。

蜀(今四川西部)星应舆鬼,故君子精敏,小人鬼黠;与秦同分,故多悍勇。

成都游赏之盛,甲于西蜀,盖地大物繁风俗好娱乐。

蜀风尚侈,好遨乐。俗尚巫鬼。

巴(今四川东北部与重庆)“其民质直好义,土风敦厚”,“重迟鲁钝,俗素朴,无造次辨丽之气”。

巴郡(川东重庆)山险水滩,人多戆勇,县邑阿党,斗讼必死。“虽精猛好杀,然开爽有计略,轻财敬士”,“风淳俗厚,世推名将,观其俗,足以知其敦壹矣”,“种党劲勇,俗好鬼巫”。

概略而言,秦巴山地和四川盆地的居民,具有如下一些相似的性格特征:

他们从事农业桑植和渔猎,生活追求享受(巴地稍为俭约一些),喜欢逸乐。

食物求精,嗜美味,嗜辣、麻,多复合味,精于烹饪,喜食刺激物,如酒、茶、烟之类。

为人开爽有计略,精敏鬼黠。重情谊,重义气,俗尚悍勇。

俗尚巫鬼,多祭仪和祈祷,有宗教情结。喜结会党,有朋比,乐于阿附。

认识事物深img31、富玄理,多异才,多怪诞。

审美富于情趣,追求精致、完美。艺术作品以构思奇特见长。

传统文化积淀较厚,但多非官方主流。“独善其身,兼济天下”者较多。而欲“经世致用”以求功名者较少。故受传统束缚并不太多。

秦巴山地与四川盆地居民又可分为三个地域类型,即秦巴山地、川西、川东类型。

秦巴山地与川东居民性格较为质朴、敦厚,为人率直。生活虽追求享乐,但程度不深。川西居民性格较诙谐幽默,追求快乐,在食、玩、用等方面最为讲究,头脑更为精明狡黠,但在尚武勇悍方面不及川东,故有俗谚云:“蜀出相,巴出将。”

行事果决,敢任大事,不重虚誉,看重实效,是长江上游山地居民的最显著性格特点,这一特点,尤以四川盆地居民为最。

2.长江中下游平原类型

长江中下游平原包括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苏皖平原和长江三角洲平原。这一地区地貌的最大特点是轮廓宽窄不一,很不整齐。

在长江中游,平原处于两大盆地之中,比较宽广,这就是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合称两湖平原)和鄱阳湖平原。自湖口以下直到南京、镇江,两边山丘夹峙,平原狭小而纵长,这就是苏皖平原。自镇江以下,依山连海,空旷辽阔,是长江三角洲平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在地貌上有共同特点,就是平原内部地势低平,河网稠密,湖泊众多,素称“水乡泽国”,平原外缘则是红土岗地相围。

长江中下游平原年平均气温在16℃—20℃之间,活动积温4500℃—6500℃之间,是全国热量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这里冬温夏热,四季分明。

长江中下游平原是降水比较丰沛的地区,年降雨量在1000—1200毫米。降水季节分配比较均匀。夏雨最多,春雨次之,秋雨更次,冬季的雨量亦可占全年降水总量的10%以上,是全国冬雨比率最高、春雨最为充沛的一个地区。

湿润的气候条件使长江中下游平原成为全国河网稠密、湖泊众多、水利资源极其丰富的地区。自枝江以下至河口,长江南北两侧连续不断地散布着许多湖泊。它们大多是在构造盆地或大陆沿岸浅海的基础上,由长江夹带的泥沙冲淤而成。所有湖泊都与长江相通,对调节长江水量起着重要的作用。这些湖泊可分为五个湖泊群,即两湖平原湖泊群、赣皖湖泊群、苏皖湖泊群、太湖湖泊群、江淮湖泊群。

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低平,大部分海拔均在50米以下,气温适宜,水网稠密,土壤肥沃,是全国水土资源条件最好,农业最为发达的“鱼米之乡”之一。

▶凤凰古城

山清水秀的湘西小城,其建筑、纯朴民风折射出当地居民的审美情趣。

长江中下游平原仍然要受制于季风气候。这一地区通常为一年两熟或三熟,水稻生产的水源有充足保证。但夏季风所带来的梅雨季节,有时会使这一地区处于洪涝之中。

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居民最集中、最典型地体现了中国人“季风性格”的长江类型,是中国南方人的典型性格。

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居民的风习与特性,中国史籍也有所记载,大略如下:

楚(今湖北湖南一带)有江汉川泽山林之饶。江南地广,或火耕水耨,民食鱼稻,以渔猎山伐为业。果蓏赢蛤食物常足,故啙窳媮生而亡积聚。饮食还给不忧冻饿,亦无千金之家。信巫鬼,重淫祀。

陈(皖北一带)本太昊之墟,周武王封舜后妫满于陈,是为胡公,妻以元女大姬。妇人尊贵,好祭祀,用史巫,故其俗巫鬼。

吴越(今江苏浙江一带)其俗纤啬(长于计算),其人机变。吴越之君皆好勇,故其民至今好用剑,轻死易发。吴越与楚接,比数相并兼,故民俗略同。“文身断发避蛟龙之害。”自永嘉南迁,斯为乡人,性礼让谦谨,亦骄奢淫逸。

荆州(今湖北一带)人多偷惰。信巫鬼,重淫祀,尤好楚歌;五月五日竞渡戏船,楚风最尚。自晋氏南迁,四方凑会,盖多衣冠之绪,稍尚礼义经籍。

夷陵(今湖北宜昌)民俗俭陋,常自足,无所仰于四方。时节同荆楚。(www.daowen.com)

豫章(今江西一带)沃野垦辟,家给人足,蓄藏无缺。故穰岁(丰年)则供商旅之求,饥年不告藏弱之籴。人食鱼稻。多尚黄老佛清净之教,重于隐循。地方千里,水陆四通,风土爽垲,山川特秀。

寿州(今安徽寿县一滞)淮南之地,人多躁急,剽悍勇敢,轻进取,地气使之然也。

宣州(今安徽长江以南地区)川原沃衍,有水物之饶。其人巧而少信,多女少男。自鼎国并建,永嘉东迁,衣冠违难,多所萃止。

楚州(今江苏淮河以南地区)其俗轻扬淫佚,好学工文。

扬州(今江苏长江以北地区)其俗朴而不争,尚学好文。人性轻扬,尚鬼好祀。其人君子尚礼,庸庶敦img33,故风俗澄清,而道教隆治。与成都号为天下繁侈,故称扬益。

泰州(今江苏长江以北地区)永嘉之后,晋室东迁,衣冠违难,多所萃止,艺文儒术,斯之为盛;士好学而文,农民织纴稼穑。俗务儒雅,虽穷巷茅茨之下,往往弦诵声。

常州(今江苏长江以南地区)人性质直,黎庶淳让。

婺州(今浙江金华一带)东越之地,民俗轻躁,少信行,好淫祀。

根据上述史载,再结合其他的历史民俗资料和游记笔记,大致可以勾划出长江中下游平原居民的特性。兹列如下:

长江中下游平原居民以水稻农作为主,一年数熟。生产条件较优越,有沃野、水泽、山林之饶,生活相对安定,无饥馑之患。有较强的快乐倾向,追求逸乐。

食物追求精美,讲究原汤原汁,味嗜甜,以清淡为佳,喜食鱼、蟹等水产物。不太嗜刺激品。

行动轻捷、灵活。反应机敏,应变能力强。为人精敏,工于算计,富有经商天赋。

受宗教文化影响较深,盛行巫鬼,多不合礼仪的祭礼。迷信色彩浓厚。

风俗澄清,人性轻扬,偏于文弱,善于自律。也不乏任气使侠的壮士猛汉。

崇尚老庄清静无为之教,重隐逸,安于乡野,与自然有亲和倾向。

崇尚文学,热衷艺术。富于审美情趣。欣赏精巧细腻之美。对美的事物敏感,有较高鉴赏能力。手工技巧轻灵,善于手工制作,以缜密、精致、华美见长。

他们受传统文化影响较深,所受传统文化的束缚较大,是传统文化积淀较厚的族群。有较强烈的功名意识。追求“学而优则仕”,从科举中寻求自己安身立命之路。

他们的最大特性是重文轻武,以读书为乐事,注重性理文学。待人谦恭有礼。诗书礼仪是他们的理想的行为规范。

长江中下游平原居民特性因地区而有差异。一般而言,湘、赣、皖、鄂之人性较质朴,较刚勇,他们理想色彩较浓;民性较固执守旧。苏、浙之人较为温良恭俭让,他们更重功利,更为机敏,更具开拓精神;民性较为通达洒脱。

3.南部低山丘陵类型

长江中下游平原以南的广大地区,主要为海拔100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这一类型地貌带包括了通常所习称的江南丘陵、闽浙丘陵、桂东北丘陵和南岭山地等。

▶东南山地风光

这些地区,崇山峻岭,山清水秀,副业资源丰富。好风景的地方,有益于养育机敏和聪慧之人;但其土地稀少,农耕不易,又限制当地居民的发展。于是,拓展生存之路成为历史的必然。

这一地区地形地貌较复杂,浅山丘陵,峡谷盆地,交通相对不如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方便。

这一地区也是全国降水比较丰沛的地区。降水分布由东南沿海向西北递减。闽浙沿海年降水量1600毫米以上,南岭山地和江南丘陵1500毫米左右。春季降水多,雨期长,一般约占年降水量的40%。伏旱与秋旱常相连。

这一地区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在18℃—20℃之间,无霜期230—300天,活动积温5000℃—7000℃。夏长而炎热,冬短而温暖,热量资源比较丰富。不过,因为地形向北面敞开,冬季常受寒潮侵袭,降温显著。

▶南方丘陵

从空中鸟瞰南方丘陵,你会为人类改造自然的“杰作”而赞叹。赞叹之余,你是否会由此而领悟到南部丘陵民众的生存压力?

这一地区土壤以红壤为主,也有黄壤、紫壤,水稻土分布相当广泛。适宜于稻作农业。

这一地区生物资源丰富多样,有大面积的天然植被,原始森林,还有种类繁多的动植物。还有溪流江河纵横的水网,光热条件好,是自然资源富集的地区之一。

这一区域内的居民住地分散,族群众多,环境相对封闭,他们的性格特征较复杂。为了对该类型居民特性与风习有较全面的了解,从中国史籍和方志中梳理出有关记载仍然是必要的。

根据史载和方志,兹略列有关记载如下:

岭南(今广东广西一带)人杂夷僚(南方少数民族),不知教义。大抵南方遐阻,人强吏懦,豪富兼并,役属贪弱,作掠不意,古今是同。性异轻悍,易兴逆节。

厦门一带田少海多,民以海为田。自从允许通洋、松弛海禁之后,中外高船鳞次栉比,犹如云屯雾集,以贩鱼盐蜃甲之利。

闽(今福建一带)海乃闽人之田,海滨民众,生理无路,加上荒年歉收,饥馁遍地,穷民则往往被迫入海为盗,啸聚亡命。海禁一严,无以得食,则转而劫掠海滨。

泉州(今福建泉州一带)地少而人稠。人节俭,勤于耕织。家家弦乐响,户户诵读声,人们喜读诗书而不重商贾。州属安平镇人则独重买卖,往往荒废诗书,积聚资财。家内一切事物,由妇女掌之。

江西山区地产窄而生齿繁,人无积聚,质俭勤苦而多贫,多设智巧挟技艺,经营四方,至老死不归。

衢州(今浙江衢州一带)地狭民稠,习尚勤俭。或耕作乡里,或商贾趋利,或从医谋生。士则辑学辍文取仕进,儒风盛行。

徽州(今安徽徽州一带)成、弘以前,民间稚朴少文,甘恬退,重土著,敦愿让,崇节俭,成、弘年间,乡人贾者什九。

虽然南部低山丘陵类型地跨诸省区,性格特征难以确述,但大略勾勒该类型居民的特性仍然是可以的。

南部低山丘陵类型居民以农业经济为主,辅以商贾、渔业等经济形式。

农业以稻作农业为主,旱地农业辅之。由于可耕地狭少,人多地少的矛盾突出,生活资料来源不太稳定。

这一类型的居民流动性大,趋利行为明显。他们不固守一域,也不固守一业,凡有利益所在,会毫不犹豫地去做。

他们食性较杂,食品较奇特,多生猛海鲜。食物讲究原汁原味,以清淡见长。

他们勤劳节俭,吃苦耐劳。善于积聚资本,经商获利,或劫掠获利。

民性通达刚强,甚至悍勇。注重乡邻关系,睦邻睦村。对外则团结一致,多以帮派宗族面貌出现。

▶天涯海角

在此流连忘返的绝不是当地居民,对他们来说,食物的获得比美景更重要。

他们性直率,无矫情。有时会率性而为。

他们比较迷信,崇尚民间诸神,多有民间信仰的祭仪祭礼。

他们受传统文化的相当影响,以读书仕宦为最佳出路,但并不太热衷。传统文化对他们的束缚不大,他们更注重眼前利益。

总之,南方低山丘陵类型居民处事果断,应变能力强,可塑性强。具有勤俭质朴和好勇斗狠的双重性格。传统文化中的下层文化色彩浓厚,尤以宗族关系和民间信仰表现最为明显。

这一类型居民是中国人中最富冒险精神的族群,他们极富开拓和开创精神,敢于迎接各种生存挑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