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07年12月31日,伯克希尔持有卡夫食品的股票已升至1.324亿股,总市值约39亿美元,一举成为该公司最大股东。而在2007年6月30日,伯克希尔公司持有卡夫食品的股份还只有6960万股,到9月30日则增加至1.072亿股。
再看卡夫食品,卡夫食品在2007年3月30日脱离菲利普莫里斯集团公司,该公司2007年宣布收购法国达能集团旗下饼干及谷物制品部门,交易金额达53亿欧元。2007年11月,欧盟委员会有条件批准了这一收购案。
2008年2月14日纽约盘后交易中,卡夫食品的股价上涨84美分,报30.15美元,涨幅达2.9%。该公司发言人表示,对巴菲特大量增持其股份感到“高兴”。
有着“股神”美誉的巴菲特一直是广大散户投资人追随的风向标。根据有关调查,如果按照巴菲特的选股思路,在过去31年间投资人获得的年回报率可达25%左右,是同期标普500指数回报率的两倍。
不过,对于一般投资人来说,并不是能够随时了解到巴菲特是何时增持或是减持某个股票的,因为伯克希尔公司有时会要求SEC特许其推迟发布相关信息,以避免所谓的“跟风投资”。
对于卷入次贷风暴中心的金融业,巴菲特也并未刻意躲避,不过他选择的大多不是“伤情”最重的金融企业。根据最新公告,巴菲特将在美国第二大房贷银行富国银行的持股提高了3.4%,至2.893亿股。事实上,早在2007年第三季度,伯克希尔就已成为富国银行的第一大股东。
巴菲特大量增持部分“质优”金融股的动向,在伯克希尔公司的一份季报中体现得更为明显。在2006年第三季度,巴菲特增持了2840.5万股合众银行的股票,持股数增至6549万股,为第一大股东。对富国银行的持股量则大增8%,至2.797亿股。此外,巴菲特还将在美国银行的持股数量从870万股增至910万股。
在次贷危机集中爆发前,巴菲特已开始加大投资金融股。截至2007年6月底,在伯克希尔持有最多的10只股票中,金融类股占了三家。当季巴菲特增持了美国银行的股票,而其持有美国合众银行的股份则猛增了59%。此外,巴菲特还将在富国银行的持股提高了11%。(www.daowen.com)
巴菲特之所以在金融危机时增持卡夫食品公司和富国银行的股票,这就说明他坚持了越跌可能越安全的信念。因此,他做到了“在别人恐惧时我贪婪,在别人贪婪时我恐惧”。拳击比赛中,两个对手大部分时间是在试探,是在躲闪,都在等待对方出现大的漏洞,然后一击制胜。巴菲特就像一只雄狮,远远看着野牛群,静静卧着,看看有没有一头野牛犯下愚蠢的重大错误,离开牛群。“股市在那儿,仅仅是作为观察是否有人出价去做某件蠢事的一个参考而已。”一旦发现市场出现错误,巴菲特就会像守候野牛多时的雄狮一样,一下子扑过去,捕获一个大猎物。
1972年,美国股市是一个大牛市,股价大幅上涨。50只著名成长股的平均市盈率上涨了80倍,简直就是天文数字。由于股价太高,巴菲特管理的伯克希尔公司无法买到股价合理的股票,他为此非常苦恼。“我觉得我就像一个过度好色、喜欢嫖妓的小伙子,来到了一个荒无一人的小岛上,我想买却什么也买不到。”1972年时,巴菲特的股票仓位不足16%,84%的资金都投资于债券。1973年,股市持续下跌。到了1974年10月初,道·琼斯指数从1000点狂跌到580点,下跌近一半,每个人都恐惧得不停抛出股票。在大牛市时,巴菲特的投资欲望近乎枯竭。但在熊市里,他的投资欲望却大大膨胀。在熊市的一片悲观氛围中,巴菲特高声欢呼:买股票的好时候到了”。巴菲特在1973—1974年美国股市大萧条时期疯狂地买入股票,活蹦乱跳得像一匹小马驹,等到后来股市大幅反弹时,大赚了一笔。
我们再来看一下大量购买下跌后的股票,会有什么样的收益。2001年6月,上证指数涨到2200多点时,几乎所有股票的股价都过高,但几乎所有人都在疯狂买入股票,却没想到后来的5年上证指数持续下跌,跌幅超过一半。当时,如果在别人贪婪时恐惧,就会避免巨大的亏损。2005年6月,上证指数跌破1000点时,当时便宜的股票遍地都是,却几乎没有人愿意买股票。如果当时在别人恐惧时贪婪,到2007年10月上证指数已经超过6000多点,短短两年半就能赚到6倍以上的惊人回报。
春秋末期的著名大商人陶朱公的老师计然说:“贵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反贵。贵出如粪土,贱取如珠玉。”对此,有人这样分析:当人人争抢股票,导致股票价格上涨到贵得离谱时,股价往往被过于高估,反而必将下跌,转贵为贱。此时,我们应该把尽管价格很贵但被过于高估的股票看得像粪土一样,毫不留情地卖出。当人人争抛股票,导致股票价格下跌到贱得离谱时,往往股价被过于低估,反而必将上涨,转贱为贵。此时,我们应该把尽管价格很低但被过于低估的股票看得像珠宝一样,毫不犹豫地买入。
“旱则资舟,水则资车。越旱越要买船,大旱后必有大水;越涝越要买车,大水之后必有大旱。大涨如大水,大跌如大旱。大涨大卖,大跌大买。越是大涨越要抛,因为大涨之后必有大跌;越是大跌越要买,因为大跌之后必有大涨。”
美国运通是全球历史最悠久、实力最强大的银行之一。1891年它第一个推出了旅行支票,使人们不带一分钱现金就可以周游全世界。1958年它又第一个推出了信用卡,引导了一场信用卡取代现金的革命。到了1963年,美国运通卡已经发行1000多万张,运通的旅行支票也在全世界流通,就像货币一样通行无阻。当时这家银行在美国的地位有些像现在中国工商银行在中国的地位。但是美国运通后来遇到了大麻烦。一家规模很大的企业叫联合公司,用一批据称是色拉油的货物仓库存单作为抵押,从美国运通贷款。后来联合公司宣布破产,清算时债权人想从美国运通收回这笔抵押的货物资产。1963年11月,美国运通调查发现,这批油罐中只有少部分装的是色拉油,大部分是海水。美国运通遭受了重大诈骗,损失估计达1.5亿美元。如果债权人索赔的话,可能会导致美国运通资不抵债。这个消息吓得华尔街一窝蜂地疯狂抛售美国运通的股票。1964年年初,短短一个多月,美国运通的股票股价就从60美元大跌到35美元,跌幅高达40%。巴菲特专门走访了他的家乡奥马哈的餐馆、银行、旅行社、超级市场和药店,发现人们仍旧用美国运通的旅行支票和信用卡来结账。他根据调查得出的结论与当时华尔街的普遍观点大相径庭:这场丑闻并没有打垮美国运通,美国运通的旅行支票和信用卡仍然通行全世界。在全国范围内,它拥有旅行支票市场80%的份额,还在付费信用卡上占据主导性的市场份额。巴菲特认为,它这次遭遇巨额诈骗,只是一次暂时性损失而已,长期而言,没有任何因素能够动摇美国运通的市场优势地位。于是,巴菲特决定大笔买入。1964年他将自己管理的40%的资金用来买入美国运通公司的股票。后来诈骗犯被抓住并被起诉,美国运通也与联合公司债权人达成和解,继续正常经营。在接下来的两年时间里美国运通的股价上涨了3倍,在5年的时间内股价上涨了5倍。
因此,我们就要明白“阳光总在风雨后”的道理:凡事有个度,物极必反,股票下跌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无知,一种不知道股票下跌后会反弹的无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