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东吴智库:解决高校智库建设现实问题的策略

东吴智库:解决高校智库建设现实问题的策略

时间:2024-07-0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高校智库建设要充分发扬改革创新精神。尊重中国国情,一切从中国实际出发,是大学智库建设的先决条件。推进中国高校智库建设无疑需要学习和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大学智库建设的先进理念和成功经验,但绝对不能脱离中国现行政治体制这一基本现实,全盘照搬西方所谓的“民主”观念,或脱离现实地无限放大大学“学术独立”、“学术自由”之特征,否则,智库建设尤其是高校智库建设必然会陷入教条主义之泥潭。

东吴智库:解决高校智库建设现实问题的策略

新型智库建设已经作为中华民族图强复兴之国策应运而生。智库是一座“没有学生的大学”,而大学则是一个“有学生的智库”,新型智库建设与高校发展关系密切。在新型智库建设浪潮中,无论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之客观需要,还是大学自身生存、发展之主观诉求,大学应该有所作为,也能够大有作为。

高校拥有建设新型智库的独特优势。一是高校作为新知识和新观念的发源地,其创造性思想不仅对人类社会发展具有深远意义,对促进政府科学决策、谋划社会和谐发展也具有现实价值。二是高校与政府之间存在着天然的联系。一方面,政府是绝大多数高校的投资主体,高校必须紧密围绕国家发展需求,确定自身的发展重点和方向;另一方面,与官方智库相比,高校智库建设具有较强的独立意识和宽松的学术氛围,有利于党委政府形成更加科学的决策。三是高校拥有全国近80%的社会科学力量、60%的“国家千人计划”人选者、50%的两院院士,以及规模庞大的研究生队伍,能提供充足的人才保障,创造出既有战略性、前瞻性,又有操作性、针对性的研究成果。

高校建设新型智库面临着不少的现实问题。一是定位模糊。在现行教育体制下,作为高校智库主体的大学,与政府关系尚未完全理顺。二是重视不够。长期以来,在大学科研管理中普遍存在着的重理论研究轻应用研究、“重纵向、轻横向”倾向。三是不接地气。一些大学教师习惯于理论研究或纸上谈兵,研究的成果与政府的实际需要有较大的差距。四是协同不够。大学所“固有”的学科学术壁垒和院系行政壁垒严重制约了学科交叉与资源整合,难以形成高校智库特有的品牌影响力。五是缺乏前瞻。大学智库的现实研究成果,多为经验总结或者是政策解读和评估,而缺乏前瞻性的预判性研究。六是开放不够。政府部门对大学智库的认可度都有待提高,高校智库本身还未形成行之有效的开放研究机制,专业化、市场化和国际化程度不高。

高校智库建设要充分发扬改革创新精神。一是尊重中国国情,坚持党管智库原则。尊重中国国情,一切从中国实际出发,是大学智库建设的先决条件。推进中国高校智库建设无疑需要学习和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大学智库建设的先进理念和成功经验,但绝对不能脱离中国现行政治体制这一基本现实,全盘照搬西方所谓的“民主”观念,或脱离现实地无限放大大学“学术独立”、“学术自由”之特征,否则,智库建设尤其是高校智库建设必然会陷入教条主义之泥潭。二是改革管理体制,促进智力服务能力整体提升。促进高校智库发展,必须强化为党委政府决策服务的意识,改革高校的人才配置形式、经费管理方式、成果评价模式,引导优秀人才和各类资源向智库建设集中。要按照党委政府强化宏观指导责任的要求,赋予高校更多的自主权,鼓励高校社科研究类机构、研究基地向新型智库转型。要发挥高校学科齐全、人才密集的专业优势,推进智库人才的职业化、智库发展的专业化,着力打造一批能够为党委政府所用的新型高端智库。三是完善相关政策,为高校智库发展创造良好环境。高校极为丰富的研究资源,这不仅是智库建设的财富,也是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继续保持全国领先地位的坚强后盾。一方面,在师资队伍建设学科建设、资源配置、税收减免等方面给予必要而充分的物质支持和政策扶持,鼓励高校进一步解放思想,在尊重学术研究规律、尊重新型智库发展规律的基础上,积极推进管理体制改革,激发生机和活力;另一方面,最大限度地开放政府决策事项,以“购买服务”等方式,积极寻求高校智力和人才支持,努力使党委政府决策更加科学化、更为规范化。(www.daowen.com)

作者简介:田晓明,苏州大学副校长

                  徐维英,苏州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

(来源:《新华日报2015828 15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