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盛夏2004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班王博的校园回忆

盛夏2004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班王博的校园回忆

时间:2024-07-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盛夏2004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班王博那年夏天,我走进了那个传说中的核桃林,看见阳光透过树叶轻轻洒下来。从那时候开始,我就归属于中国传媒大学的计算机学院。现在不一样的是,在我入校后不久的一个狂欢之夜,一个大型的盛典,北京广播学院成了中国传媒大学。新生军训当转入盛夏,学校定又会拉出那副经典的标语“这里是终点,但更是起点。”而那个夏天将要远行的孩子,一定会常回家看看。

盛夏2004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班王博的校园回忆

盛 夏

2004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班 王 博

那年夏天,我走进了那个传说中的核桃林,看见阳光透过树叶轻轻洒下来。我在树下的一条长桌前签了到。从那时候开始,我就归属于中国传媒大学的计算机学院

对照着录取通知书上的照片去找取景点,由此认识了主楼。绕过主楼,看见那恬静的核桃林,虽然她远没有师兄师姐所描述的那般大,那般幽深茂密,却始终散发着一种味道,一种被我形容为是中国传媒大学的味道。穿过两旁有整齐白杨树的道路,越过那已经模糊了的南北院界限,有一个不算宽广的篮球场。始终记得阳光明媚的下午,总有很多男生在球场上打球;夜空如洗的晚上,总有对对情侣在球场边的长凳上甜蜜依偎。沿着篮球场往东,有一片让人觉得格外新鲜脆嫩的绿草坪,草坪被法国梧桐包围着。过了那片草坪,就是我们的学院。

那是一栋不算显眼,近乎有些老旧的五层小楼,却容纳着一个年轻的,生机勃勃的学院。这就是我为什么觉得核桃林有一股中国传媒大学味道的原因,中国传媒大学的各二级学院,如同结出来的果实,即便那外壳不算浮华,只是青涩地泛着绿,但其中的果仁却饱满而散发着智慧的味道。计算机学院就是其中之一。

现在不一样的是,在我入校后不久的一个狂欢之夜,一个大型的盛典,北京广播学院成了中国传媒大学。

以上文字颇像个老人在怀旧,然而对我而言,确实是这样。摆在一个大三学生眼前的除了深造就是就业,在这些之后,就要毕业,就要离开自己的母校了。当分别临近的时候,那份对自己母校的惦念就越发深厚起来。或许我有点站着说话不腰疼,大四的师兄师姐们会比我感触更深。

然而年年看一批又一批的师兄师姐离开学校,我总禁不住想那就是在给我们做示范。而如今,我们也只有再看一次示范的机会了。一年多后,我们就该背负着自己的行囊,去追逐梦想。回头看看师弟师妹,语重心长道,要珍惜春光珍惜春光珍惜春光。

又恰似那时,毕业远去的学子们,如同嫁出去的女儿,母亲抿嘴微笑着转过头去,轻轻拭去眼角的泪,又回过身来,对孩子挥手,轻轻说,想让孩子听见,却又故意不让声音太大:“要常回家来看看呐。”

这大概就是个早熟的孩子所能体会到的对母校难舍的依恋情结。

到这里,似乎刚开个头,又不知从何说起了,千头万绪。记忆的底片在脑海里多次浮现,层层叠叠,伸手抓住,轻轻地,生怕给那底片弄上丝毫瑕疵。小心翼翼捻在手中,看那一幕一幕,细腻温暖一直淌到心里。(www.daowen.com)

一切都开始在零四年的那个夏天,斑驳的阳光从梧桐树投射下来,光影在地上跳跃。我面对着那栋标号为四十五的小楼,告诉自己,未来四年,或者更多年,将生活在这里。北京夏天的风比南方干燥许多,我有些不太适应,但站在那楼下,乐呵呵地想象着自己四年后穿着学士服照相的样子。学院开了三四个大大小小的会,宣布我们正式成为这个青春家庭的一员,指导我们未来的时间里该如何学习,该如何规划人生。我们去了斋堂军训基地20天。那是一段有趣的日子,一切当初看来的苦痛,如今一回味都觉得好玩了许多。返校之后,便开始了正式的大学学习生活。我们要占座,要泡图书馆,要刷卡吃饭,要忙于社团的工作,甚至要开始一段恋爱。日子过在一个小圈子里,却无比的充实幸福。

那年还锐气毕露稚气未脱的我,参加学院的学生会选举。在黑板上“外联部”的名下写了自己的名字,还放出豪言说自己是离外联部最近的人。好在牛皮没有吹破,外联部招了我。就这样,一个对外联工作几乎一无所知的小孩就成了学院学生会外联部的干事。当时正要办学院活动“e周”,工作紧急地开展。我则周末背个包,独自到中关村,联系各个IT公司拉赞助。一路心跳,一路骄傲,一路享受自己意外的成就感。最后活动开展起来,真正靠谱的还是和师兄们拉到的“金山毒霸”的产品赞助。而随后一年,我的学生会工作因为学校广播台的繁忙而告一段落了。

细细碎碎拼接到一起,算是大学生活的缩影。而这些零碎的画面里,总能浮现出这个年轻学院对学生生活的无微不至,体贴入微。若不是老师交代,我铁定就背两件军训的褂子去斋堂了,非冻出毛病来不可;若不是老师的提前指导,我很难在一个旨在成为综合性大学却尚属文艺类的大学校园里找准自己的位置,摆正自己的学习姿态。

接近三年时间的学习,已然上过学院里大多数老师的课程。在每个老师身上,都总能感受到他们特别认真细致地授课,他们都在尽自己可能让我们学得更好,了解得更广。老师所能感染学生的,总是他们的激情,一个年轻学院因她的朝气而绽放出来的激情。那年学院领导开会,告诉我们,我们学院还十分年轻,还有很多潜力待我们挖掘,还有很多能量会释放出来。

这个年轻的学院现在五岁了。伴着我们的成长,亲爱的学院也在逐渐长成。作为一个学生,我很难去评述这所学院过去的五年,因为她处在一个发展阶段。但我所能发现的,是这个学院越来越稳健、成熟,在学校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

看着这些,就如同一个孩子看着自己年轻母亲的气质逐渐凸显、事业逐渐发展时激动而兴奋地绽放出的喜悦,也是看见母亲即将盛放时候所流露出的对母亲的祝福和心里那千丝万缕的感动。

这时又想起,就在不远的2008,那个普天同庆的初夏。又是夏天,又是那个光影斑驳的季节,又是那个略微干燥的轻风拂过脸庞的季节,又是那个雨后青草地会散发出淡雅清香的季节,我却要离开母校,却要道别。我所能见证的,只是母校这短短的四年,也许在母校的成长过程中只是惊鸿一瞥。母校的灿烂未来,会勃发出更加绚烂的光华。但是儿子希望能再陪陪母亲,和她度过10岁生日,20岁生日……为她见证更多更多。

新生军训

当转入盛夏,学校定又会拉出那副经典的标语“这里是终点,但更是起点。”阳光投射到核桃林,又一群年轻的小孩踏进那片荡漾着中国传媒大学气息的林子,在树下签到,成为中国传媒大学计算机学院的新一批孩子。那是他们的新起点,也会是学院腾飞的一个新起点。那时,那树上,那枚象征计算机学院的核桃果实一定会长得更加饱满,映着阳光,闪耀着属于她自己的智慧与光芒。

而那个夏天将要远行的孩子,一定会常回家看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