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高效学分制下的学生管理模式

高效学分制下的学生管理模式

时间:2024-07-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需要说明的是,我们这里所说的学分制,有别于跨年级、跨专业的完全学分制,在现有条件下,这种模式的实施条件还不成熟,也有别于学年制下的学分制,而是介于两者之间,是跨年级但不跨专业的学分制,由以上条件可以看出,这种学分制实施的条件在我院已经具备。因此学分制的实施,学生管理的好坏,将决定学分制实施的成败。完全学分制条件下,同一年级、同一专业的学生学习进度不一,学习成绩难以用统一评比标准。

高效学分制下的学生管理模式

学分制下学生管理模式探讨

李春生

一、我院学分制实施的条件

学分制作为高校教学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已普遍受到重视,我院学分制的准备工作一直在积极的进行中,从目前的情况看,由于我校专业跨度大,完全学分制(跨年级、跨专业)条件还不成熟,但从我院情况看,在我院内部跨年级但不跨专业的学分制实施已具备一定条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教学计划的制订为学分制改革提供了基本条件。在教学计划中,已经充分考虑了学分制特点:在不考虑实践环节情况下,公共基础模块、专业必修课程(定向模块)、选修课程的比例为5.2:2.1:2.7;在考虑所有教学环节情况下,其比例为4.3:3.5:2.2。选修课程比例的增加,为学分制的实施提供了基本条件。

(二)从课程设置上,在选修课程中既有基础选修课,又按照5个方向设置了专业选修课,可以开设的课程达到54门,而必修课程只有31门,为学生选课提供了很大的自由,每学期开设8-10门选修课程,为学生跨年级选课提供了可能。

(三)从教师配置上,高学历高素质的教学队伍,保证了设置课程的开设。同时6个课程群的组建,配合4个学生兴趣小组的活动,为学分制实施提供了必要条件。

(四)从教学管理手段上,由于新的教学管理系统使用,为学分制管理提供了必要的手段。

(五)学生学习成绩的差异,学藉变动造成的管理困难是我们向学分制努力的动力和必须探索的出路。

需要说明的是,我们这里所说的学分制,有别于跨年级、跨专业的完全学分制,在现有条件下,这种模式的实施条件还不成熟,也有别于学年制下的学分制,而是介于两者之间,是跨年级但不跨专业的学分制,由以上条件可以看出,这种学分制实施的条件在我院已经具备。

二、学分制下学生工作面临的挑战

学分制下教学管理、学生管理面临一系列挑战,教学管理规律性强,比较容易规范和实施,而学生管理由于现行体制的制约,将面临更大的挑战。因此学分制的实施,学生管理的好坏,将决定学分制实施的成败。在学分制下,学生管理工作将面临更大的挑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对学生工作管理体制及运行模式的冲击。现行学生管理体制及运行模式是与学年制相适应的,其最显著的特点是:以班级为单位的学生基层组织成员相对稳定,学生教育管理体制层清楚。学分制模式下,准许学生跨年级选课,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选择所修课程,使班级和年级的概念淡化,甚至很难划定学生的年级、班级,从而使现行的学生工作运行体制无法正常地运行。(www.daowen.com)

(二)对学生评价体系及奖惩措施的冲击。学分制打破了传统年级的界跟,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能力、跨年级选课,允许延长或缩短学制,这有利于因材施教,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与此同时,以统一的教学计划为依据,以学习成绩为主要指标的现行学生评价体系失去了可比性;以班级和年级为学生评价基层单位失去了可操作性。现行学生评价体系的可比性、可操作性的丧失,必然导致学生奖惩措施失去激励作用。

(三)对学生党、团组织建设的冲击。学生党、团基层组织设置是同行政班相一致,自上而下建立一个从学校党(团)委到学院(系)分党(团)委、学生党支部(团总支)、团支部完整的党团组织管理体系。学分制打破了年级界线,现行学生党团基层组织建设与学分制条件下行政管理基层组织相脱离,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基层党团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四)学习过程管理难度加大。学分制的实施,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弹性学制、选课制等机制的建立,选课自由度提高,学生学习的自由度增大,自主性增强,减小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约束力,但同时容易使自律性较差的学生的学习松弛,影响学习质量,学生之间的学习进度的差距会越来越大,优秀学生会脱颖而出,而自觉性差,不求上进的“差生”也会为数不少,差生必然会出现学习压力大、产生焦虑、自卑等不良心理倾向。

(五)学生评价机制需重新拟定。学年制下,学生评价主要通过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和奖惩具体实施,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各种原始数据以班级为单位搜集。学年学分制下,学生评价仍然是综合测评,但评价的范围夸大到专业、年级,原有评价方法仍可适用。完全学分制条件下,同一年级、同一专业的学生学习进度不一,学习成绩难以用统一评比标准。由于班级淡化,班级同学互评、班级评定小组评估难以执行,学生思想品德成绩难以确定,因此,评奖评优的标准、办法和途径等需要重新设计,重新制订。

三、我院学分制下学生管理模式

学分制下,由于我院目前就一个专业,因此采用低年级(大学一、二年级)采用辅导员年级管理制为主,兴趣活动小组为辅的管理,高年级采用导师制为主,辅导员为辅的管理。

(一)辅导员年级管理制为主,兴趣活动小组为辅的管理模式

低年级由于学生学习进度差别较小,主要是公共基础课和学科基础课程的学习,处于适应大学学习环境、探索学习方法、培养专业兴趣阶段,学生管理以年级为单位,以辅导员为主的管理模式,与现行的管理体制类似,但管理的目标有所改变。既要承担现行的日常管理工作(包括班主任工作),又要按照学生学习情况,指导学生选课。兴趣活动小组为辅,现在的4个兴趣活动小组,学生按照兴趣自由选择,作为辅导员管理的补充,兴趣活动小组的指导老师,主要负责指导学生学业、培养学生兴趣。按照目前的招生规模,两级学生在180人左右,配备一个专职辅导员完全可以胜任。

(二)导师制为主,辅导员为辅的管理

高年级由于学生学习进度差别较大,主要是专业课和专业选修课的学习,处于对专业有一定了解、需要确定专业方向、培养某方面特长的阶段,由学生按照自己发展方向,选择指导老师,由指导老师负责专业指导,并履行部分学生管理工作,学生的日常管理主要由年级辅导员负责。按照目前的招生规模,两级学生约180人,按现有师资平均每个教师7-8名学生。

学分制下学生管理模式(体制)的改变,在现行的体制下不可能一蹴而就,管理理念和管理手段的改变也需要一定时间的磨合,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必须注意转变观念,淡化班级观念,转变以班级管理为主线的管理方式,以学习管理、个性化管理为主线,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个性的张扬与优化,以学生自学能力、选择与决策能力、自我约束的能力等能力培养为管理目标,通过个别指导加强学生管理,通过党、团活动培养集体观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