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计算机专业与人才培养:传道、授业、解惑

计算机专业与人才培养:传道、授业、解惑

时间:2024-07-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传道、授业、解惑”之我见王彤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在《师说》中将教师这一职业定义为:“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如果说“授业”侧重于教师向学生直接传授已知知识的话,那么“解惑”更强调的是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利用已知知识去探索未知,是对教师更高层次的要求。

计算机专业与人才培养:传道、授业、解惑

“传道、授业、解惑”之我见

王 彤

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在《师说中将教师这一职业定义为:“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其含义是:老师,是靠他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和解决疑难问题的。回顾自己从教20多年来的一些感受和体会,我认为它精辟地概括了教师的三个密切联系、相辅相成的任务,即通过教学活动和自身修养,完成对学生文化知识的传授、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思想品德的塑造。

一、授业——师者之本

无庸置疑,“授业”是教师的天职,若想为人师表,成为一名称职的、受人尊敬的教师,光靠爱岗敬业的热情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不断加强自身的各种修养,特别是教学能力的培养。它包括:有效地组织教学活动的能力;掌握和运用教育学、心理学规律的能力;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对学生的管理能力;为提高教学水平而进行科研活动的能力等等。具体地讲,应努力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业务专精,知识广博

应当精通所授学科的基本理论、概念和方法,了解本学科最新的研究成果、技术热点与发展趋势,及时更新和改进教学内容,同时要关注邻近学科的发展,因为信息社会中的许多科学的概念和方法,往往是在与各邻近学科相互渗透、相互联系的基础上形成的。这对于计算机专业的教师尤为重要。以数据库为例,它与分布处理技术、并行处理技术、多媒体技术人工智能技术、面向对象技术、Web技术、移动通信技术等结合产生了分布式数据库、并行数据库、多媒体数据库、商务智能数据库、面向对象数据库等等许多新的技术和应用。

作为理工科的教师,我们也应该适当地加强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和文化艺术方面的修养。因为中国传媒大学的一些非计算机专业的公共课程是面向文科和艺术类学生的,如果在授课中能结合他们的专业特点,会无形当中产生一种亲和力,减少部分学生学习理科课程的畏难情绪,讲课效果也会更好。此外,将一些人文知识巧妙地融入理科教学,也会使枯燥的学习过程变成一种享受,使人终身难忘,对此我深有体会。我父亲是位有着40多年教龄的老教师,多次荣获省部级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的称号,还受到过毛泽东刘少奇邓小平等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他常说讲课是门艺术。一位毕业了20多年的学生,至今还能津津乐道地回忆起父亲当年是如何用诸葛亮三个锦囊妙计的故事,将BASIC程序设计语言中的IF(判断)语句讲得妙趣横生。

(二)因材施教,方法得当

仅有比较广博的知识并精通所授学科还不够,要教好学生还要认真学习和研究各种教学方法,了解高等教育学、青年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并把它们灵活地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综观各种教学方法,除了传统的讲授法、讨论法、实验实习法外,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教育学、心理学研究的发展,以及社会对开拓型、创新型人才的迫切需求,“教会学生学习”(引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报告)已成为世界各国教育界的共识,因此涌现出了发现教学法、问题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和启发式教学法等许多新的教学方法和形式。如何根据教学内容和教育对象的不同,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法,是每个大学教师必需面对的问题。

就我个人而言,在计算机学院工作的这五年间,先后承担了计算机专业本科生、研究生、工程硕士和非计算机专业本科生的数据库课程的教学任务。这些学生背景不同,知识结构、智能水平、心理素质和学习能力都有较大的差异。为了在教学上能够因材施教,我认真研究教学方法,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已有基础,精心组织、妥善安排教学环节。如对本专业的本科生,要求他们在掌握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培养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特别是实验动手能力。通过启发式教学和相应的激励机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调动起他们主动学习新知识、探索新方法的积极性。除了课堂教学过程中的适时设问置疑,我也常会给学生留一些有一定难度的思考题和实验题,对认真思考问题、能提出切实可行方案及在实验中有创新的学生,均给予当堂表扬或平时成绩加分的鼓励。

针对非计算机专业数据库课程存在的教学学时少、学生基础弱的矛盾,我设计了一套案例教学法方案,以学生较熟悉的教务管理子系统“学生档案管理”为贯穿始终的例子,以关系数据库理论为指导,通过循序渐进的讲解、演示和实验,不仅使学生掌握了数据库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技术,而且理解了一个简单的数据库应用系统从分析、设计到实现的完整开发过程,真正做到学以致用。由于将抽象的数据库概念融入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避免了空洞的说教,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该项研究成果还获得了2005年全国计算机教育优秀论文三等奖。

(三)教研结合,相得益彰

除了以上两点,教师还应努力提高科学研究的能力。教学与科研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关系,通过科学研究,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掌握科研规律与治学方法,从而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用科学精神与科学态度有效地指导学生从事科研活动。在讲授研究生课程的过程中,自己深感这方面的重要和不足,我很赞同这样一句话:“在今天,要给学生‘一杯水’,要求教师已不是‘一桶水’,而是一桶源源不断的‘活水’,科学研究正是这一‘活水’的源头。”(www.daowen.com)

此外,教师还必须加强在教学机智、语言板书、仪容仪表和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等方面的修养与锻炼。

二、解惑——师者之巧

与普通的中小学教育不同,高校的教学过程从本质上讲是一种特殊的认知过程,即是一个认识已知与探索未知相统一的过程。如果说“授业”侧重于教师向学生直接传授已知知识的话,那么“解惑”更强调的是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利用已知知识去探索未知,是对教师更高层次的要求。

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十九世纪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当代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要培养具有发明创造才能的科技人才,不仅要使学生懂得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而且要发展学生对学习的探索性态度。这些都告诫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对疑难问题的解答,不仅要启发诱导学生进行思考、获得正确答案,更重要的应使学生能对所学知识进行举一反三的灵活应用,使自身的知识结构随着科技发展和社会变迁而适时做出调整和改变。要避免“读死书,死读书”、“高分低能”,从某种角度上说,培养学生独立进行学习和思考、自己解决疑难问题的能力,比教给他们知识的本身更为重要。这大概就是叶圣陶先生所谓的“教是为了不教”吧。

“思维由问题始”,学生的求知欲是从疑问开始的,没有问题或矛盾就没有积极的思维活动,也就没有解决问题的动机和兴趣,更谈不上创新。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提出问题(或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深化问题,合理布置作业,精心组织、编写实验课和课程设计题目,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类型、各种层次的科研活动,捕捉他们在这些活动中迸发出的创造火花,并加以有效的指导。正如《学记》中所说的:“导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对于习题课及课外答疑,教师要把讲解重点放在解题的思路上,使学生不仅知道问题的答案,更要知道问题是如何获解的,为什么要这样解,从而使思维在不知不觉中得到训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

在教学实践中我也深深体会到:答疑解惑的本身其实也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用日新月异来形容计算机学科的发展并不过分,在一些方面,比如新的软件、技术的应用和使用的熟练程度上,学生完全有可能超过教师,在解答学生提出的一些我们不熟悉问题的过程中,教师的知识结构也在不断地更新。另外,学生提交的一些优秀作业或实验成果,可以成为教师授课中借鉴的范例。阅卷、批改作业时出现的共性化的问题,可能反映出教学上的缺陷和不足,会督促教师加以改进。

三、传道——师者之德

“道”可理解为道理、道德,“传道”也就是所谓的“教书育人”,它是教师的三个任务中,最容易被忽视的环节。过去自己就曾认为只要一心一意把课上好就行了,学生的思想工作是班主任和院主管学生工作老师的事情,现在看来这种想法显然是片面的,一个只教书不育人的教师,不可能是一个好的教师。教育是用灵魂塑造灵魂,用人格培养人格的活动,教师优秀的人格品质是最具有感染力的教学资源之一。

古人云“学高为师,身正是范”。教师对学生既要言教更要身教,而且身教重于言教。这就要求教师在道德品质方面能够成为学生的表率,处处事事用自己的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教育学生,这样才能在学生中树立威望,真正做到“为人师表”。执教多年,自己一直坚持这样的原则: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应当做到;凡是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比如要求学生遵守考勤制度,自己也从未因个人原因上课迟到或提前下课;要求学生上课认真听讲,则自己首先做到认真备好、讲好每一次课;要求学生守信,则自己绝不爽约。

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唯有热爱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那些学习认真、作业工整、善于提问、成绩优异的学生无疑会受到教师的欣赏和喜爱,但我们同时也不要忽视另一个极端,这部分学生对整个班风、学风的影响不容低估,他们更需要教师的关心和帮助。计算机学院是中国传媒大学里一所建院仅五年的年轻学院,外界对我们的认识还不够,因此我们有不少从其他热门专业调剂过来的学生,他们的理科基础较差,一些学生还带有较为严重的专业情绪。“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激发起他们学习热情,进而培养专业兴趣,使他们成为合格的人才,仍是一个值得我们不断探讨和实践的课题。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要努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与科学态度,树立实事求是、是非分明、踏实认真的学风,克服好高骛远、不求甚解、浅尝辄止、急于求成的浮燥情绪,坚决杜绝弄虚作假、抄袭剽窃等不道德行为,养成互帮互助、团队合作的良好科研风尚。

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合影

总之,作为一名教师,首先应具备“勤于进取、精于业务”这一最基本的“授业”素质和能力,否则就会误人子弟,不是一名称职的教师;在此基础上,还要努力钻研“因材施教、循循善诱”的“解惑”技巧,这不仅是对教师更高层次的要求,也是培养高质量创新型人才的重要保证;除了做到以上两点,而且还能达到“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传道”境界,才真正算得上是一个好老师。成为一个好老师,这将是我一生追求的目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