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学习的概述及其意义-现代心理学基础

学习的概述及其意义-现代心理学基础

时间:2024-07-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例如,当我们观察到一个人的行为发生了变化,如会骑自行车或会使用计算机了,这表明是学习的结果。外部行为表现或活动却不一定标志着学习的发生,因为它们可能并非学习而致的变化。学习系指行为变化而言,行为变化的本身并无价值意义。2.刺激反应联结学习这是训练学生对某一刺激或刺激群作明确的反应。

学习的概述及其意义-现代心理学基础

一、学习的概念

学习是在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相对持久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这一概念有以下几层含义:

首先,学习是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这种变化,有的可以从学习者行为的变化中直接观察到,如孩子从不会走路到学会蹒跚前行;有些是内部心理结构(知识、技能、态度等)的变化,会在以后的行为中表现出来。例如,当我们观察到一个人的行为发生了变化,如会骑自行车或会使用计算机了,这表明是学习的结果。虽然我们无法直接观察到学习本身(通常我们不能看见这个人脑内的变化),但从其外在的行为改善就可以看出学习已经发生了。当然,外在的行为改善也不能说明学习的全部内容。有时我们所习得的对事对人的态度,如对饮食口味的偏爱或对人生真谛的领悟,这些不一定在个人可测量的行为中表现出来,但可以从这个人的饮食行为、如何对待工作、如何打发休闲时光以及如何待人接物中,推断出这个人行为潜能的改变。

其次,学习引起的行为变化是相对持久的。强调学习是行为相对持久的变化,是为了与那些暂时性变化相区别。例如,体育比赛中有些运动员服用兴奋剂,比赛成绩得到提高,但是当兴奋剂的有效期过了以后,运动员的竞技水平就又恢复正常。疲劳可使足球运动员技术动作变形,酒精或麻醉品也可使人的思想和行为起伏变化,但它们都不是由于学习而产生。这些行为的改变是暂时的,当引起这些变化的因素消失后,行为的改变也就停止了。

再次,个体行为的改变是由练习或经验引起的。外部行为表现或活动却不一定标志着学习的发生,因为它们可能并非学习而致的变化。例如,虽然学习和成熟两者可以相互促进,但成熟不依赖学习,学生的生理成熟和发展也能导致其行为的某些变化。不仅通过观察,大量的心理学实验也证实了上述结论。丹尼斯发现,美洲印第安人中的霍比族,其育儿方式很特殊。从初生起,即将婴儿缚于一木板上,手脚很少活动,但到一岁“解放”后,多数婴儿稍加适应无需通过练习也能站立,其走步的开始时间也与正常白人儿童无显著差异。由此可见,站立行走这种行为变化主要不是练习(学习)的结果,而是成熟所致。

学习是在个体与环境的交互作用过程中产生的。有机体必须通过练习或经验才能使行为发生改变。有些行为的改变需要较长的时间、需要系统而反复的练习或经验,如学习某种动作技能;有些学习事先难以预料,也不需要多次重复,如靠近炉火被烫伤,仅仅一次经历就可以使人学会远离炉火。

最后,学习导致的变化本身并不具备价值意义,学习不等于进步。学习系指行为变化而言,行为变化的本身并无价值意义。由坏变好固然是学习,由好变坏也是学习。错误观点、态度及不良习惯的养成,从教育观点看,都不代表进步,但由学习的定义来看,均应视为学习的结果。

二、学生学习的特点

由于学生在教育系统中的特殊地位,这使得学生的学习活动又具有不同于一般人类学习的特点,具有特殊性。忽视或否定这种特殊性,就难以揭示学生学习的规律,也难以建立科学的教学体系,找到切实有效的教学措施。

(一)学生学习的间接性

在经验传递系统中,学生主要是接受前人的经验,而不是亲身去发现经验,因此,所获得的经验具有间接性,是一种间接经验。这种间接性将反映于学习过程的始终,使学生的学习体现出一定的特殊性。

(二)学生学习的定向性

学生的学习是在经验传递条件下进行的,无论是传授经验还是接受经验,双方都有非常明确的目的性与方向性,这与依靠盲目的尝试、瞎碰而发现和获得经验是完全不同的。教师依据学生学习的规律来传授经验,而学生又在教师的正确的符合规律的指导下接受经验,这就可以避免走弯路,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三)学生学习的连续性

学生的学习是一个连续的过程,这表现在前后学习相互关联,当前的学习与过去的学习有关,同时也将影响着以后的学习。可以说,前面的学习为后来的学习提供准备条件,而后面的学习又是前面学习的补充和发展。充分利用这种连续性特点来对教学进行整体设计,可以使学生的学习循序渐进,有助于学生的合理的认知结构的建立。

(四)学生学习的意义性

这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学习方式的意义性,另一是学习内容的意义性。学生要真正地接受经验,把别人的经验变成自己的经验,必须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的,即必须以有意义方式来进行学习。学生接受经验,绝不是仅仅感受到媒体或信号的存在,而是了解这些媒体或信号所负载、表达的信息。传授者利用恰当的教学手段来呈现、讲解教学内容,学习者充分利用原有经验来理解新的学习内容,这种学习就是有意义的。

(五)学生学习的言语性

在经验传递系统中,传递经验的主要媒体是言语信号,这使学习者不仅能够掌握具体的经验,而且也能够超越狭隘的具体事物的限制,去掌握抽象、概括的经验,这有助于学生的心理由低级、具体的水平向高级、抽象的水平发展。当然,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采取有效措施使学生真正地理解言语符号所标志的内容,并正确地利用言语来构建经验结构。

三、学习的分类

学习过程非常复杂,学习内容非常广泛,学习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因此很难对学习进行统一的分类。下面介绍目前较有影响的几种观点。

(一)加涅的学习分类

加涅根据学习的复杂程度,提出了累积学习的模式,一般称为阶梯式学习分类。他将学习从简单到复杂分为八类。

1.信号学习

这是情绪反应习惯的获得,它使学生对某种刺激或信号发生一般的扩散性的情绪反应。经典条件反射是此类学习的最佳说明,如学生闻教师呵斥而畏惧,见试卷获满分而欣慰,等等。

2.刺激反应联结学习

这是训练学生对某一刺激或刺激群作明确的反应。当学生对某刺激作正确的反应因而受到鼓励或认可时,这种联结会加强,也就是说学生获得了正确的反应习惯。此类学习可用操作条件反射说明,如学生学会点头敬礼,学会课堂常规等。(www.daowen.com)

3.连锁

连锁,即训练学生将一系列从刺激—反应联结获得的习惯连锁起来,成为连锁行为。例如,学生学会先敲办公室的门,然后应声而入,向老师敬礼,最后称呼老师。

4.言语联想学习

上述连锁是指动作连锁,言语联想则是指言语的连锁行为。言语联想需要动作连锁为基础,特别是当口读或书写时,而字词于声义的连锁便是典型的言语联想学习。例如,儿童学唱“我—爱—北—京—天—安—门”虽不懂其全义,但通过言语联想可掌握。

5.多重辨别学习

多重辨别学习,即训练学生区别刺激群间的差异而对其中之一(或一部分)作适当的反应。例如,学生会念“你、我、他”三字后,教师指出其中的“我”字,学生立刻念出“我”字来。

6.概念学习

概念学习,即学习如何根据事物的属性将事物予以适当的抽象名称或归入适当的类型。它需要抽象事物的共同特征并辨别事物的异同,最后加以命名或分类。

7.原则学习

原则学习,即使学生了解概念间的关系。例如,学会2+3=5,懂得如何用功以取得好成绩。

8.问题解决学习

问题解决学习,即习得如何应用已经学会的原则建立新的原则。解决问题指新关系的建立,即新原则或更高原则的发现。例如,李红改变读书方法,更快完成作业。她解决了问题,发现了好的读书方法与节省时间的新关系。

上述八种学习,低一层次学习是高一级学习的先决条件。前三类属于简单反应,是人和动物都可以完成的,后五类是人类的学习。

加涅认为,通过学习可以得到五方面的结果:①智慧技能(心智技能):指个体运用符号与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的能力,它是用符号对外办事的能力。例如,儿童学会用拍手表示高兴和欢迎,用挥手表示再见等,这是知道如何去做的能力。②言语信息:指可以用言语符号或文字符号表达的信息,“知道是什么”的能力。包括:符号,如知道书的英文符号是“book”;事实,如知道一星期有七天;整体性的知识,如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战产生的原因、主要参战国等。③认知策略:指使人能支配自己记忆、思维和学习的能力,它是针对自身内部的能力。指运用规则调控自己的学习、记忆和思维等认知过程的能力。例如,在打电话时,为了记住要拨打的电话号码,在拨打之前,先重述几遍。这种重复的方法被称为复述策略。④态度:是一种习得的内部状态,也是一种能力。具有这种能力的人能对不同的人和事物采取不同的态度,能对某种情境作出积极或消极的反应。⑤动作技能:指运用规则调控自身肌肉协调的能力。例如,婴儿学会发“猫咪”的音,成人学会打乒乓球。

(二)奥苏贝尔的学习分类

奥苏贝尔认为影响学习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知的内容。他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结构的关系,将学习分为意义学习与机械学习。又根据学习的方式将学习分为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

1.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

接受学习的特点是,讲授者将学习的内容以定论的形式传授给学生,对学生来说,学习是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学习中不要求学习主动去发现什么,而只要求他们把学习的内容内化为自身的知识,并能在恰当的时候把知识提取出来或加以运用。发现学习的基本特征是,讲授者不直接把学习内容教给学生,而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这些内容。换句话说,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发现,然后再将发现的内容加以内化,成为学习者自身的知识。

奥苏贝尔承认发现学习有助于获得解决问题的技巧,有利于检查用接受学习所获得的知识是否真有意义,特别适合于学习单门学科的科学方法。但是,他也中肯地指出,发现学习不一定是有意义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非是教育的首要目标,而且一切真知未必都需自我发现,所以,发现法并非传授各科内容的首要方法。

2.意义学习与机械学习

意义学习指通过符号、文字使学习者在头脑中获得相应的认知内容。也就是说,用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知识建立非人为的(非任意的)实质性的(非字面的)联系的过程。简言之,就是符号或符号组合获得心理意义的过程。例如,当学生看到“圆”或“狗”的汉字符号,心中立刻想到它的意义(“圆”或“狗”所代表的实在的圆、狗以及这两个字的发音)。

机械学习与意义学习恰恰相反。在机械学习中,学习者没有理解学习符号的真实含义,只是在学习内容与已有的知识结构之间建立一种非本质的、人为的联系。在课堂学习中,机械学习经常表现为一种死记硬背的学习。

奥苏贝尔认为,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将接受学习与机械学习等同,将发现学习与有意义学习等同,实际上是不恰当的。接受学习仍然可以是有意义的,关键在于学习者是否有沟通新旧知识的心向,以及学习材料本身是否具有意义和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中是否有与新知识发生同化作用的适当观念。接受学习同样可以是有意义的学习。具体而言,学生在课堂上接受的书本知识是用语言文字符号或其他符号表示的。在不良的教学条件下,学生可能并未理解由符号所代表的知识,仅仅记住了某些符号的组合或词句;在良好的教学条件下,学生能理解由符号所代表的知识,并能融会贯通,从而发展智力、提高能力。前一种学习是机械学习,后一种学习就是意义学习。

(三)我国的分类

在我国,一般习惯于根据学习的内容和结果,把学习划分为以下种类:①知识的学习;②技能的学习;③以思维为主的能力的学习;④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学习。

这种分类的优点是比较符合学校教育的实际和需要,能帮助教育工作者按照同类型学习的特点和规律去指导学生的学习,在研究工作中也便于探讨不同类型学习的特点和规律。这种分类的缺点在于容易使知识的学习与道德品质的学习,知识的学习与能力的学习相互脱节。因此,采用这种分类时,应该注意到几种学习类型之间的内在联系,把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