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意志的概述
意志是自觉地确定目的,根据目的支配调节行动,从而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也是主观见之于客观、思想见之于行动,对客观现实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改造的过程。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就在于人不仅能够凭借第二信号系统的作用去认识世界,而且能够根据客观规律能动地克服各种困难去变革某一客观过程。因而,人类所特有的意志过程是一种复杂的、高级的心理过程,是人的意识能动性的集中体现。
二、意志行动及心理过程
如果说感知觉是外部刺激向内部意识的转化,那么,意志过程就是内部意识向外部行为的转化。因为意志过程总是要伴随着行动,并指向外部的特定目标。我们把意志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行动称之为意志行动。
(一)意志行动的基本特征
1.意志行动的目的性
意志过程之所以是人和动物有所区别的一个方面,因为意志是有自觉目的性的。但并非所有的人类行为都是有预定目的的。譬如人的一些无条件反射控制的本能活动(如吞咽、咳嗽、手遇针刺缩回、目遇强光闭眼等)以及一些下意识的动作(如吹口哨、自言自语、摇头晃脑等),都不受意识控制,没有明确的目的性。除此之外,那些有明确的行动目的,并在该目的支配和调节下的行动才是意志行动。例如,运动员为获得奥运金牌而刻苦训练,文学爱好者为成为作家而笔耕不辍,科学家为攻克难关而废寝忘食,都应属于意志行动的范畴。
2.意志行动是与克服困难相联系的
在生活中一些意志行动是轻而易举的,无须克服困难,如手指当空画圈,随意扭腰摆臂,扳动开关,拿起书本等,但人们评价意志行动的时候,往往与是否克服了困难相联系的。例如,运动员伤痛在身,仍坚持在训练中扭腰摆臂,克服了一定的困难,更容易被人们视作意志行动的表现。此外,建筑工人冒着酷暑施工,清洁工人顶着严寒工作,都是为达到一定的目的而去克服困难的意志行动。
3.意志行动以随意动作为基础
人的行动是由动作组成的,动作有不随意动作和随意动作两种。不随意动作是指无预定目的的动作,随意动作则是指有预定目的、受意识指引的动作。有了随意动作,人们就可以根据目的组织、支配和调节一系列的动作,实现预定的目的。由此可见,随意动作是意志行动的必要组成部分,是意志行动的基础。一般来讲,随意运动越熟练,掌握程度越高,意志行动也就越容易实现。例如,坐在钢琴前练习两个小时,钢琴家要比一个初学弹琴的小孩子更容易做到;一个经验丰富的司机可以担负起长途驾驶的任务,一个刚学开车的生手就感到困难。
(二)意志行动的基本阶段
意志总是通过一系列的具体行动表现出来,意志行动的实现过程是意志心理过程的完整展现,它不仅是行动的外部表现过程,还包括心理对行动的内部组织和调节。因此,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主要分为两个阶段:采取决定阶段和执行决定阶段。
1.采取决定阶段
采取决定阶段是意志行动的初始阶段,也是内部决策阶段。这个阶段虽然在意志行动实现过程中不易被觉察,但却对具体行动的发动和活动目的的实现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在采取决定阶段,包括以下四个环节:
首先,动机冲突。意志行动是以有自觉目的为前提,单纯的动机使得行动目的单一而明确,但现实生活中确定活动目的并非总是这样简单而直接,复杂的生活环境常常造成利益冲突,使得人们同时产生几个不同的目标或多种愿望,导致内心的矛盾,引起动机冲突。
(1)双趋冲突,指当个体以同等程度的两个动机去追求两个有价值的目标时,因不能同时获得而产生的动机冲突。古语中“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就是这种动机冲突的体现。譬如一个面临大学毕业的学生既想参加工作,又想考研究生,为此犹豫不定。而双趋冲突若要解决,只能是权衡轻重,趋向认为重要的更有价值的目标。
(2)双避冲突,指个体以同等程度的两个动机去躲避两个具有威胁性的事件或情境时,因不能同时避开而产生的动机冲突。所谓“前有断崖,后有追兵”就属于这种情况。再比如一个学生犯了严重的错误,想认错又怕挨批评,丢面子,不认错又担心被人揭发后受更大的处分。对于这种情况,也需要权衡轻重,作出明智的选择。
(3)趋避冲突,指个体对一个事物同时产生两种相反的态度取向时内部的动机冲突。古代文学作品《三国演义》中说曹操兵败斜谷,进退两难,当夜规定军中口号为“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就是这种内心矛盾的体现。在生活中对一个人爱恨交织,对一件东西取舍不定,也是趋避斗争的体验。面对这种情况,只能权衡利弊,做出接受或放弃的决定。
在大多数情况下,一个人存在着复杂多样的动机,但它们在意志行动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最强烈最稳定的动机,常成为主导动机。主导动机不仅决定着行动的方式和行动过程的坚持性,还决定着意志过程的结果。
其次,确定行动目的。在动机斗争获得解决,或明确了行动的主导动机之后,行动的方向和目的就容易确定。在某种意义上说,动机斗争的过程也涉及对外界多种行动目的的权衡选择。目的有高尚和卑劣之分,最终应确立既有益于社会也有益于个人的行动目的。目的有远近、主次的不同,一般来讲,我们总是要先实现近景目标,再实现远景目标。我们既可以选择先实现主要目标,再实现次要目标,也可以选择先实现次要目标,再集中力量实现主要目标。
再次,选择行动方法。确立行动目的之后,就需要选择适宜的行动方式或方法。有时行动方法同行动目的有直接联系,无需选择。例如,要想升入大学就只有努力学习,要想自如地同外国朋友交流就只能努力学好外语。但在许多情况下,达到同一个行动目的的方式或方法可能不止一种,就需要进行选择。一是要比较不同方式或方法间的优缺点,能否顺利有效地达到行动目的。二是还要考虑行动方式或方法是否符合公众利益和社会道德,是为达到个人目的不择手段,损人利己,还是选择既有利于社会,也有利于个人的方式。
最后,制订行动计划。在选定了行动目的和行动方法之后,就要制订行动计划。特别是在复杂的意志行动中,如打一场战争或做一次大手术,都需要精心准备,做好计划。计划的制订要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要综合考虑主客观因素,力争周密而严谨。因为一个切实、合理的计划将为执行决定打下良好的基础。
2.执行决定阶段
在一系列内部决策完成之后,意志行动的下一步就在于执行所作出的决定。因为即使动机再高尚,行动目的再明确,方法或手段再完善,如果不去采取实际行动,这一切也只是空中楼阁,毫无意义。因此,执行决定阶段是意志行动的关键阶段。
首先,执行决定阶段是一个不断克服困难的过程。如果说,采取决定阶段主要是克服主观上的内部困难,在执行决定阶段,就既要克服内部困难,也要克服外部困难。引起执行决定过程中的内部困难的因素很多,有的可能是前一阶段的动机冲突未解决好,有的可能是由于境况的变化,产生了新的动机,同原有的行动目的相矛盾;另外,淡漠的态度,消极的心境,自私、懒惰、保守等不良性格都可能成为意志行动中的障碍,阻碍活动目的的实现。引起外部困难的原因也很复杂,既可能是资金设备的短缺,也可能是时间、空间上的不利因素,还可能是人为的干扰和破坏。对此,先要解决内部困难,只要认定行动目的是有意义的,计划是合理的,就能发挥主观能动性去排除干扰,克服自身的弱点,坚持意志行动。当然,如果有人力不可抗拒的客观原因使得决定无法执行,就应该果断终止原定计划,再作新的打算,这仍然是意志行动的良好表现。
其次,执行决定阶段还要接受成败的考验。有很多时候,执行决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例如,科学家为发现一种新物质,长年累月地在实验室里搞研究;运动员要夺得奥运冠军,需要多年的训练和无数比赛的磨砺。在这个过程中,有短暂的成功,也有暂时的挫折和失败。要使意志行动的目的最终实现,就要有对待成败的正确态度。特别是对待失败,应该冷静地分析原因,总结经验,避免犯同样的错误。只有经历过成败的考验,做到“胜不骄,败不馁”,才能取得最后的成功。
三、意志的品质与培养
(一)意志的品质
1.独立性(www.daowen.com)
独立性是指个体倾向于自主选取决定和行动,既不易受外界环境的偶然影响,也不易被周围人的说三道四所左右。例如,意大利诗人但丁由于反对当时权重势大的教皇统治,被教皇罗织罪名,判处终身放逐。在他逝世前五年,当局宣布,若他当众认罪,可允许回国。但丁为了不使自己的清白遭受玷辱,断然拒绝。他说:“一心循着你自己的道路走,让人家随便怎样去说吧!”这句话为马克思十分欣赏的名言,显示出一种高度独立的意志特征。
和独立性相反的是依从性或受暗示性。这种人缺乏主见,人云亦云,想事处事,先看看左邻右舍,别人怎么干,自己也跟着跑。这是意志薄弱的表现。独立性又不同于独断性。独断性是以主观、片面、一意孤行为特征的,独立性则以冷静的理性思考为基础。因此独立性强的人虽不人云亦云,但也不一概拒绝他人的合理见解而陷入刚愎自用。
2.果断性
果断性是指善于在复杂的情境中迅速而有效地采取决定,一经采取了决定,就及时地投入行动。欲求事业成功,把握时机是重要的,时机又是变化的、流逝的,只有处事果断,才能抓住有利的时机。
与果断相反的特征有两种。一种是优柔寡断。优柔者每遇抉择,总是犹豫不决,摇摆不定,动机斗争没完没了,难以做出最终的选择;好不容易做出个决定,又迟迟不付诸行动,生怕后悔。果断的另一对立面是鲁莽。鲁莽者办事倒也很少迟疑,说干就干,但他的行动快则快矣,却不善于事前作周密考虑和斟酌,结果多半成事不足,败事有余。所以,避免鲁莽,需要深思熟虑;避免优柔寡断,需要当机立断。
3.坚韧性
长时期地向着既定的目标奋进、拼搏,必须有坚韧的意志。意志的坚韧性体现在善于长久地坚持业已开始并且符合目的的行动,做到锲而不舍,有始有终;善于抵御不符合行动目的的种种主客观诱因的干扰,做到千纷百扰,不为所动;不论前进道路上如何困难重重,决不放弃对目的的执著追求;不论行动过程中如何的枝节横生,总是目不旁顾,不达目的决不罢休。
意志的坚韧性既不同于动摇,也不同于执拗。动摇的人,也可能开始某种壮举,显得决心不小,虎气十足,但一旦遭遇挫折,就退缩。至于性格执拗者,其特点是只能刻板地依照一成不变的计划行事,不知敏锐地觉察情势的变化,不善于及时根据新情况,相应地对行动方式乃至行动目的做出修正,良好的意志品质,不仅表现于坚持贯彻既定的决定,而且也表现于必要时善于当机立断地改变旧的决定,采取新的决定。
4.自制力
人不但是客观现实的主人,而且也应是自己的主人。做自己的主人,意味着根据正确的原则指挥自己,控制自己。人必须依据社会的规范来约束自己的行动,必须根据自己的根本利益来调节自己的行动。自制力表现为发动行动和抑制行动两个相互联系的方面。也就是说,一方面克服外部困难或某种内部动机的干扰,强迫抑制自己的某种行动;另一方面,是在内外干扰的条件下,发动和维持某种行动。
(二)意志品质的培养
意志品质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保证和身心发展的重要条件,不是生来就有的,特别是良好的意志品质,更需要在后天教育和实践活动中有目的地加以培养。
自觉目的性是意志行动的重要特征,学生意志品质的发展都建立在一个正确而合理的行动目的的基础上。为此,在学校教育活动中,应该对学生加强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教育,使他们勇于探索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学会明辨是非,分清善恶、荣辱。只有这样,才能使他们既具有崇高的人生目标,又能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确立有意义的行动目的。
在对学生进行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的时候,应该紧密结合社会现实和学生当前的学习、生活实际,帮助他们把个人的理想和价值追求同国家、社会、集体的利益联系起来,既具有远大的目标,又能转化成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的苦干和实干的精神。例如,我国著名的数学家陈景润中学时代在一位数学老师的启迪下,立志要摘取哥德巴赫猜想这颗数学王冠上的明珠,在以后的十几年中,夜以继日地进行推导、演算,终于取得了重大突破,得到了世界数学界的认可。
2.组织实践活动,加强意志锻炼
坚强的意志是在克服困难的实践活动中磨砺出来的。在学校教育中,日常的学习、劳动和课外活动,都需要为达到一定的目的付出艰辛和努力,这正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的最好途径。特别是学习活动,更需要一种锲而不舍的顽强的学习毅力。所以,教师应该科学、严谨地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合理安排班集体的劳动和课外文体活动,使每个学生融入其中,全身心地投入。当学生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劳动习惯,他们的意志品质也必然发展起来。在学校日常活动之外,教师也可以有意识地组织能磨炼学生意志的实践活动,如晨练、爬山、野营、徒步旅行等,甚至有时可以人为地给他们制造一些挫折和磨难。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就曾经说过:不应当捏塑一个人,而应当锻炼,锻炼出一个人,这就是说,先要好好烧红,然后再用锤去锤……
3.发挥教师和班集体的影响,给予必要的纪律约束
在学生意志品质的形成中,离不开周围的人和环境的影响。特别是在学校教育中,教师和班集体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除了父母之外,学生对在学校生活中与自己朝夕相处的教师有一种特别的信任和尊重,并不自觉地去模仿其言行。因此,一位教师如果想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自己就要表现出目标明确、处事果断、兢兢业业、不畏困难的作风。俗话说,“身教重于言教”,教师的行为榜样对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有特殊的效果。
学生所在的班集体是其成长的重要环境,在具有良好班风的集体中,同学之间互帮互助,注重集体的利益,也为自己是集体的一分子而自豪。当学生建立起对集体的义务感和荣誉感时,就会为了集体的目标和利益,去努力学习,热心支持集体活动,在此过程中,独立、坚强、勇敢、自制等意志品质也得到培养。
4.启发学生进行意志的自我锻炼
随着学生自我意识的增强和自我评价能力的提高,他们逐渐意识到意志品质的重要性,以及自己意志品质的缺点和不足对学习的影响,就会主动接受这些教育影响,予以积极配合。这时,也为教师启发学生进行意志的自我锻炼提供了条件。在教育实践中,人们发现学生能够做到意志品质的自我锻炼,并有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和途径,如用格言、座右铭警醒自己,用杰出人物的事迹对照、监督自己的言行;同身边的榜样相比较,找出差距,迎头赶上;制定作息计划和学习计划,并严格执行;自己设计一些加强意志锻炼的活动,并努力实践;每天坚持记日记,反思自己的言行和思想,发现缺点,及时改正等。
思考与练习
1.如何理解情绪和情感的区别与联系?
2.认知、情感、意志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3.如何培养情绪和情感?
4.动机冲突的种类有哪几种?
5.意志行动的基本阶段有哪些?
6.意志的培养途径有哪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