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邓小平理论概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与内容

邓小平理论概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与内容

时间:2024-07-0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总的指导思想要求,精神文明建设必须始终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与党的基本路线相一致。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必须同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保持一致。历史经验证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政治路线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把培养“四有”公民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目标,这是对社会主义公民素质的综合的整体的要求,也是社会主义新人的基本特征。

邓小平理论概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与内容

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总的指导思想和要求

根据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历史任务,根据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经验,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必须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团结和动员各族人民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是精神文明建设总的指导思想,也是精神文明建设总的要求。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总的指导思想要求,精神文明建设必须始终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与党的基本路线相一致。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作为无产阶级世界观和人类精神文明成果的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事业和党的领导的理论基础,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对整个精神文明建设起着重大的指导作用。这里面有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取之不尽的思想理论营养,必须认真学习、努力掌握。坚持马克思主义对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地位,必须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和认识的方法。马克思主义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的、发展的。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创造性地研究新情况,总结新经验,解决新问题,使马克思主义随着社会前进,并指导社会发展,这既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又是发展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思想,回答了新时期精神文明建设的一系列基本问题,为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必须同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保持一致。历史经验证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政治路线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必须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围绕党的基本路线,贯穿党的基本路线。正如十四届六中全会的《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所指出的,我们进行的精神文明建设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的精神文明建设。

搞好精神文明建设要处理好精神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经济建设是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要服务于经济建设,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文化条件。经济建设不能取代精神文明建设,靠牺牲精神文明建设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是极为错误的。精神文明建设也不能游离于经济建设,不能代替、冲击和干扰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同其他工作一样,判断精神文明建设的是非得失,归根到底是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増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为标准。

搞好精神文明建设要处理好精神文明建设与改革开放的关系。改革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动力,没有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和人们思想观念的改革,就没有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全面进步。精神文明建设要全力以赴地支持全面改革,要努力研究和解决改革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要通过自身的改革来发展自己,从而与其他领域的改革相配合,为全面改革提供舆论支持和稳定的环境。对外开放作为一项基本国策,不仅适用于物质文明建设,而且适用于精神文明建设。要学习、引进国外发展教育和科学事业的先进经验,要善于引进国外的一些先进的社会科学成果加以研究,特别是研究和借鉴国外的一些有益于市场经济发展的文化观念。同时,要充分认识精神文明建设领域对外开放的特殊性,要警惕国外敌对势力“分化”、“西化”的图谋,密切注意西方文化思想的消极影响,用马克思主义对西方思潮进行分析批判。

搞好精神文明建设要处理好精神文明建设与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之间的关系。四项基本原则是我们的立国之本,精神文明建设必须自觉地维护这个根本。精神文明建设要宣传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宣传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宣传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坚定人们的社会主义信念;要宣传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正确性,要把教育和法制结合起来,共同搞好社会秩序,改善社会风气;要宣传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尤其是加强和改善党对精神文明建设的领导;要宣传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对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保证精神文明建设的正确方向。

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目标,是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19827月,邓小平同志指出:“搞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主要是使我们的各族人民都成为有理想、讲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人民。”他强调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时,一定要坚持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坚持“五讲”、“四美”、“三热爱”,教育全国人民做到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把培养“四有”公民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目标,这是对社会主义公民素质的综合的整体的要求,也是社会主义新人的基本特征。

有理想,就是要对全体公民进行理想教育,使全体公民树立起为社会主义事业而奋斗的远大理想。理想是人们的奋斗目标和精神支柱,人们的思想觉悟、精神状态如何,首先要看是不是具有正确而崇高的理想,并在这个理想的鼓舞下,积极有为,扎扎实实地从事工作和社会活动。现阶段,我国社会中存在的理想有:人们追求美好生活和理想职业的生活理想、职业理想;全体人民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伟大目标而努力奋斗的共同理想;我们孜孜以求的最终实现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共产主义社会的最高理想。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应在全体公民中进行理想教育,特别是共同理想和职业理想教育,引导人们把自己的人生追求、职业追求同实现共同理想紧密结合起来,努力把全国人民的积极性、创造性凝聚到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上来。

有道德,就是要对全体公民进行道德教育,培养全体公民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道德作为调整人与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行为规范的总和,有着具体的现实的内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道德具有层次性,有共产主义道德、社会主义道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等等。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教育不仅不能削弱,而且要加强。要教育人民遵守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反对一切损人利己、损公肥私、欺诈勒索的不道德行为。要强化职业道德建设,职业工作者要培养自觉遵守社会主义职业道德规范习惯,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序、健康地发展。要教育人民自觉加强道德修养,不断提高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平。共产党员、领导干部还应该用共产主义道德要求自己,并通过自己的模范行为去影响和教育人民。

有文化,就是要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不断提高全体公民的科学文化素质。科学文化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它既是物质文明建设的重要条件,也是提高人们思想道德水平的重要条件。以现代科技为基础的社会化大生产,需要通过教育的发展,努力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合格的劳动者。在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没有受过高等教育或中等教育的人,是难以掌握现代科学技术和先进管理知识的,也是难以跻身于现代化大生产领域的。同时,科学文化对于人们的正确理想的确立、崇高道德情操的培养、自觉纪律观念的形成,也是不可缺少的。一定的科学文化水平,对于形成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是不可或缺的条件。百年大计,教育为本。通过大力发展教育事业,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受教育程度,努力掌握现代科学技术,成为有知识、有文化的新型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

有纪律,就是通过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和纪律教育,増强民主意识和法制、纪律观念。民主和法制、纪律是不可分的。法制、纪律以民主为基础,民主以法制、纪律为保障。这种辩证关系要求我们必须把民主和法制、纪律教育紧密结合起来,要在全体人民中坚持不渝地普及法律知识,加强法律教育,使人们懂得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懂得与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有关的法律和纪律,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各行各业都要加强纪律教育,只有通过对全体人民的纪律教育,使人们自觉维护正常的工作秩序、生活秩序和社会秩序,才能保障社会各个机构、组织的正常运行,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顺利进行。

“四有”目标既是对公民素质的全面要求,又突出重点,既是对全体人民群众的要求,又区分出不同层次的要求。这使“四有”目标具有全面性、重点性和层次性的特点。

全面性。“四有”体现了对公民素质的全面要求,涵盖了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四有”中的“有理想”、“有道德”、和“有纪律”,属于政治思想道德素质,“有文化”属于科学文化素质。这两方面密切联系,缺一不可。今天,党和政府强调素质教育,就是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和全面考核,提高整个队伍的政治质量和科学文化素养。正如邓小平所说:“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在我们的社会里,广大劳动者有高度的政治觉悟,他们自觉地刻苦钻研,提高科学文化水平,从而必将在生产中创造出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

重点性。邓小平多次指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这四条里面,理想和纪律特别重要”。他说:“我们这样大一个国家,怎样才能团结起来、组织起来呢?一靠理想,二靠纪律。组织起来就有力量。没有理想,没有纪律,就会像旧中国那样一盘散沙,那我们的革命怎么能够成功?我们的建设怎么能够成功?”理想统一思想,纪律统一步调,理想和纪律是我们的革命和事业成功的保证。

层次性。“四有”是普遍要求,但对不同的人又有不同的要求。特别是理想、道德、纪律对干部、党员、群众的要求是各不相同的。在人民群众中应引导人们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开展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的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加强民主法制和纪律教育。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则应有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身体力行地遵守共产主义道德,模范地遵纪守法。在全社会提倡共产主义思想道德,鼓励一切有利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思想道德。这种要求,体现了先进性和广泛性的统一。

培养“四有”公民,要特别重视对青少年的培养。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198910月,邓小平给少先队员题词时写道:“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接班人。”这一题词,深切地体现了老一代革命家对青少年成长的关注和重视。我们要认识到造就“四有”新人,是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社会兴旺发达的关键问题。(www.daowen.com)

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思想道德建设和科学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两个基本内容,其中思想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和灵魂。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要解决的是整个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问题,集中体现着精神文明建设的性质和方向,对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有巨大的能动作用。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明确指出,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整个过程中,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是:始终不渝地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即邓小平理论教育干部和群众,把全国各族人民的意志和力量集中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目标上来,坚持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大力弘扬艰苦创业精神,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建设,引导人们树立坚定的共产主义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内容丰富,主要包括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建设;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建设;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优秀文化建设。上述内容可以归纳为理想建设、道德建设和纪律建设三个方面。

理想建设是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在“四有”中,邓小平首先强调的就是“有理想”。他说:“我们一定经常教育我们的人民,尤其是我们的青年,要有理想。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就是因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理想和信念是结合在一起的,理想信念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它是一种推动和鼓舞人们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也是一种支持人们克服困难,经受住严峻考验的坚强的精神支柱。邓小平指出:“我们多年奋斗就是为了共产主义,我们的信念理想就是要搞共产主义。在我们最困难的时期,共产主义的理想是我们的精神支柱,多少人牺牲就是为了实现这个理想。”理想信念还是团结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强大的凝聚力。不论是革命还是建设事业,“最重要的是人的团结,要团结就要有共同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我们过去几十年艰苦奋斗,就是靠用坚定的信念把人民团结起来,为人民自己的利益而奋斗。没有这样的信念,就没有凝聚力。没有这样的信念,就没有一切”。

我们的理想就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实现共产主义是我们党的最终奋斗目标,它是我们的最高理想。这个最高理想的实现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共产党人必须为阶段性理想而奋斗。在现阶段就是要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这不仅是现阶段共产党人的理想,也是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这个共同理想作为最高理想的体现,有更大的广泛性和现实性,集中了我国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劳动者、爱国者的利益和愿望,是保证全体人民在政治上、道义上和精神上团结一致,克服困难,争取胜利的强大的精神武器

道德建设是思想道德建设的主体内容。道德作为调节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规范,为任何社会所不可缺少,但不同的社会以及同一社会的不同发展阶段上,道德有不同的内容。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道德建设具有多方面的内容。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在全社会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前进的人际关系

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为人民服务不仅是党的宗旨,而且是一个伦理原则。这一原则提倡的是尊重人、关心人、热爱集体、热心公益、扶助贫困、为人民为社会多做贡献。为人民服务这一原则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性质也是相一致的。从本质上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为人民服务的经济。在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中,人人都是服务者,人人又都是服务对象,要正确认识并处理好这种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自觉做到为人民服务。

要全面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大力倡导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的社会公德;大力倡导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职业道德;大力倡导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的家庭美德,以形成良好的社会主义道德风尚。

社会主义道德教育,要从人的素质的不同情况出发,在他们原有基础上加以提高。因此,必须坚持先进性与广泛性相结合的原则。共产党员首先是领导干部,要坚定不移地遵守共产主义道德。同时,鼓励和支持一切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的思想道德,一切有利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进步的思想道德,一切有利于追求真善美、抵制假恶丑、弘扬正气的思想道德,一切有利于履行公民权利与义务、用诚实劳动争取美好生活的思想道德。只有这样,才能团结和引导不同觉悟程度的人们一起向上,不断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水平。

纪律建设是思想道德建设的保证,社会主义道德风尚的形成、巩固和发展,要靠教育,也要靠纪律,要使这两个方面紧密结合起来。重视教育的手段,用潜移默化的方式培养人们的素质,使社会主义思想道德转化为人们的内在信念,从而对社会生活发生影响,这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优势。在新形势下,我们还要重视依靠纪律的力量。建设社会主义是亿万人民的事业,一靠理想,二靠纪律。没有纪律就没有秩序,而没有秩序就什么也搞不成。因此,纪律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能起到支持和保证的作用。邓小平十分重视纪律建设,他说:“我们过去革命,就是靠纪律,而且是自觉的纪律。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最好的风气就是这个。”

四、社会主义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教育科学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它既是物质文明建设的重要条件,也是提高人民群众思想道德水平的重要条件。教育科学文化建设具有丰富的内容,包括教育、自然科学哲学社会科学、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以及卫生、体育文物图书馆博物馆各项事业。

教育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极为重要的基础工程,它对提高全体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以及培养“四有”新人,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培养人是教育的基本功能。教育对人的培养,不仅表现为传播人类知识经验,提高人们的知识水平和认识能力,而且表现为它能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修养。教育不仅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出掌握先进科学技术的高素质建设者,而且能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培养出具有较高政治思想觉悟的各类人才。促进社会经济増长是教育的又一重要功能。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表明,随着社会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教育促进经济増长的功能日益増强,到了现代,教育已成为科技进步和经济増长的根本源泉。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对于建设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具有重要意义。邓小平尖锐地指出:“不抓科学、教育,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就成为一句空话。”因此,我们党把科教兴国确定为一项战略方针,强调要切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发展教育,要尊师重教,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要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大力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扫除青壮年文盲,积极发展各种形式的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稳步发展高等教育。要优化教育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要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重视受教育者素质的提高,积极转变教育教学方式,注重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建立终身学习体系,满足与知识经济相适应的社会化学习的要求。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要通过教育的发展,培养出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当今世界,科学技术越来越成为推动历史进步的革命力量,成为代表一个民族文明水平的重要标志。目前,科学技术已成为发展生产力、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决定性因素。科学技术还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大力量。新科技革命的到来必将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奠定更充实的物质基础。科学技术不仅是物质文明建设的决定性力量,也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力量。科学技术在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水平、民主法制观念方面,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促进观念更新、改变陈规陋习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发展科学技术应当贯彻“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技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方针,努力提高科技水平,普及科技知识,引导人们树立科学精神,掌握科学方法,鼓励发明创造,消除愚昧,反对封建迷信活动。全社会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科技工作者要面向经济工作这个主战场,把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哲学社会科学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着十分重要而独特的作用。社会科学的作用有自己的特点,不论是关于世界观的科学,还是关于社会生活的科学,都与人的价值观念、人生目标有着更为密切的联系。它不仅为人们认识世界提供认识工具,而且提供价值观念和奋斗目标。因此,哲学社会科学既是科学,也是意识形态。我们通常所说的思想理论战线,指的主要就是哲学社会科学。邓小平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塑造人的灵魂的作用。他指出:“思想战线上的战士,都应当是人类灵魂工程师。在当前这个转变时期,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整个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他们在思想教育方面的责任尤其重大。”这就决定了哲学社会科学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更好地为党和国家的决策服务,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要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研究作为主攻方向,积极探索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规律;要加强对当代世界的新变化和各种思潮的科学研究;要重视基础理论研究,加强重点学科建设,多出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等事业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新闻宣传必须坚持党性原则,坚持实事求是原则,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对新闻出版要加强管理,优化结构,提高质量。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落实和完善文化经济政策,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促进文化市场健康发展。要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重视科学、历史、文化遗产和革命文物的保护。文化事业的发展必须把社会效益放到首位,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的方向,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社会和人民,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