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邓小平理论概要:多元分配方式体现按劳分配为主导

邓小平理论概要:多元分配方式体现按劳分配为主导

时间:2024-07-0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个人收入分配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所有制结构以及多种经营方式和以市场机制为基础的资源配置方式的必然要求。再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实行多种分配方式。

邓小平理论概要:多元分配方式体现按劳分配为主导

一、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客观必然性

马克思说:“消费资料的任何一种分配,都不过是生产条件本身分配的结果。”生产方式决定分配方式,我国现阶段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这就决定了消费资料的分配必然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决定了必须以共同富裕为目标。

马克思主义的按劳分配原则,是指凡是有劳动能力的人都应尽自己的能力为社会劳动。社会以劳动作为个人收入分配的依据和尺度,按照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分配劳动报酬,等量劳动获得等量报酬,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收入实行按劳动量分配,是由客观经济条件决定的,具有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必然性。

首先,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性质决定了按劳分配是与公有制经济相适应的分配形式,或者说,按劳分配是公有制经济在分配关系上的实现形式。在公有制范围内,劳动者占有生产资料,共同劳动,共同占有劳动成果,这就从根本上消除了依靠生产资料所有权无偿占有他人劳动的剥削现象,使社会产品只能按照有利于劳动者的原则进行分配。从劳动者和公有制关系看,劳动者是以劳动的份额参与生产而为社会作贡献的,他们向公有制经济所提供的也只有劳动,因此,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只能以劳动为尺度,换回来的只能是劳动的报酬。

其次,按劳分配原则是由社会主义社会的劳动特点决定的。在社会主义社会,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旧的社会分工还没有消失,劳动者的劳动还存在着重大差别,比如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复杂劳动和简单劳动等等,同时劳动还仅仅是人们谋生的手段,尚未成为生活的第一需要。因此,只有以劳动为尺度分配个人收入,才能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创造性,从而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再次,按劳分配原则是由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在原始社会,生产资料是公有的,因为生产力发展水平极其低下,产品数量极其有限,只有实行平均分配;将来到了共产主义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产品极大丰富,那时就可以实行按需分配。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水平虽然远远地超过原始社会,但与共产主义社会高度发达的生产力相比还相差甚远,因而个人收入的分配只能实行按劳分配。

由此可见,按劳分配反映了公有制经济的一种内在本质的联系,是社会主义特有的经济规律。正确贯彻按劳分配原则,对于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有重要的作用,它能形成一种激励机制,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也有利于促进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技术水平。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公有制,有利于消除剥削阶级思想影响,树立劳动光荣的风尚。

分配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重要方面。个人收入分配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所有制结构以及多种经营方式和以市场机制为基础的资源配置方式的必然要求。

首先,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决定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我国现阶段存在多种所有制形式,不仅存在多种公有制的实现形式,而且存在多种非公有制形式。与此相适应,必然存在多种分配形式。一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要求以一定的分配方式来实现。在我国现阶段,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已由过去的单一公有制,转变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所有制,从而决定了个人收入的分配不能仅仅限于按劳分配一种形式,而应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并存。除了在公有制内部实行按劳分配这一主体分配方式外,还应有与其他经济成分相适应的非按劳分配方式,如按资本分配、按劳动力价值分配、自劳自得等。某一经济成分如果因分配收益不到位,其所有权也就形同虚设,当然也就谈不上它的巩固与发展。可见,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既是实行多种经济成分的结果,又是巩固与发展多种经济成分的必要条件。

其次,多种经营方式是决定多种分配方式的重要条件。除了不同的所有制经济具有不同的经营方式外,即使在公有制经济中也存在着多种经营方式。按照资产最终所有权和企业法人财产权分开的原则,根据企业性质、规模和技术特点,分别实行股份制经营、租赁经营、承包经营等方式。在这些不同的经营方式中,所有者、经营者、劳动者的职能和相互关系必然不同,从而他们获得收入的方式也就会不同。在收入分配上,既要允许企业的职工和经营者通过按劳分配方式获得劳动收入,也要允许他们通过其他分配方式获得非劳动收入。这样做有利于进一步调动企业生产者和经营者的积极性、创造性;有利于国有资产的保值与増值,并鼓励企业将自有资金投入生产经营活动,扩大再生产;有利于企业重视高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积极开发新产品;有利于企业经营者増强风险意识,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总之,有利于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www.daowen.com)

再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实行多种分配方式。在市场经济中,社会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主要由市场机制来实现,因而各种生产要素必然要参与分配。例如通过市场筹集资金和调配资金,要发行股票债券,那就要以股息、红利、利息等形式支付给股票或债券的持有者,形成多种分配方式。物质生产作为一种投入产出行为,不仅要投入一定的人力,而且要投入一定的财力与物力等生产要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配置要以市场机制为基础,必须承认财产所有权参与收入分配,使各种资源的所有者得到一定的收入报酬,从而形成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个人收入分配格局。

实践表明,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方式为补充的分配制度,适应了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从分配方面调动了劳动者劳动的积极性和人们进行投资、经营的积极性,更好地利用了社会的资源,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二、坚持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原则

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形式并存,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是同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相联系的,体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关系的特性和要求,也体现了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随着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和完善、生产要素市场的培育和发展,出现了公有制实现形式和分配方式多样化的局面,出现了各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局面,出现了按劳分配的方式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方式相结合的局面。生产决定分配,分配影响生产。随着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出现和发展,相应出现了各种新的分配形式。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同样,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收入分配方式也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在国家所有制和城镇集体所有制经济中,按劳分配是借助于工资制度实现的。在企业成为独立的分配主体以后,职工个人的收入也就不仅取决于个人提供的劳动量,而且取决于企业经济效益的高低,而企业经济效益高低既受主观因素的影响,也受客观因素的影响,如技术条件、自然资源状况等。也就是说,客观经济条件差别造成的级差收益,必然影响个人收入分配。在农村合作经济中,农户的收入除劳动收入外,还包括农户对土地投资带来的收益等。在个体经济中,劳动者利用自己的生产资料进行生产,个体经济收入直接取决于劳动的效率,而劳动效率一方面取决于劳动者的技能和劳动的熟练程度,另一方面又取决于生产条件的好坏。

因而个体劳动者的收入虽然以劳动收入的形式出现,但实际上包含两部分,一部分是劳动收入,另一部分是其生产资料或要素收入。

在股份制经济中,股份的所有者和投资主体是多元化的,不论是谁控股、参股,也不论是法人股或职工持股,收入分配方式都必然是多样化的,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是并存的。目前城乡大量出现的多种多样的股份合作制经济,特别是以劳动者的劳动联合和劳动者的资本联合为主的股份合作制,劳动者既可以取得按劳分配的收入,又可取得按资分红的收入。通过按生产要素分配,人们可以取得其他收入,如债权人取得的利息收入,股息分红和债券、股票交易收入;私营企业生产经营取得税后利润,属于资本要素收入;出租土地、房屋和利用级差地租取得的收入,属于土地要素收入;科技工作者、信息工作者提供的高新技术和信息资料取得的收入,属于技术信息收入,等等。

因此,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分配理论上新的突破,我们必须正确引导,依法规范,发展和完善收入分配方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